-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9
- 4
- 1
- 1
- 6
- 6
- 3
- 3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胡瑞恒 崔晓文 等 《心理科学进展》 2010年18卷6期 924-931页
【摘要】 父母-孩子自传叙事是指父母与孩子共同对过去发生的生活事件进行回忆和交流,是实现自传记忆社会功能的一种重要形式.父母-孩子自传叙事的社会功能有教育和指导孩子、保持亲子亲密性等作用.在父母-孩子自传叙事的风格、结构和内容三个层面,父母-孩子自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晓霖 欧阳合意 等 《叙事医学》 2023年6卷3期 162-167,189页
【摘要】 每年的7月8日是世界过敏性疾病日.过敏性疾病患病率连年呈上升趋势,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21世纪需要重点研究和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本文在叙事医学的框架下,从过敏性疾病的疾病史故事、过敏性疾病发展史故事、经典文学和现实生活中的过敏性疾病叙事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颖 《叙事医学》 2023年6卷2期 102-106,150页
【摘要】 本文通过对《当呼吸化为空气》(When Breath Becomes Air)进行文本分析,从关注、再现和归属三个方面着手,探索在医患双视角叙事下,作者身体的异己化、人生角色的剥离,以及最后通过疾病叙事所达到的自我疗愈.与此同时,呼唤人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雪 景坚刚 《中国医学人文》 2022年8卷1期 69-72页
【摘要】 《哀悼乳房》是一部自传体色彩浓厚的小说,作者西西通过真实回忆,以优美的笔调梳理了患病后的经历、所思所想以及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作者睿智而理性,在积极接受手术和治疗的前提下,以讲述自己疾病故事的方法最终战胜病魔,疗愈内心.笔者将以《哀悼乳房》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柳艳松 《医学与哲学》 2015年36卷15期 45-47页ISTICPKU
【摘要】 受社会建构论、后结构主义与福柯思想等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叙事心理治疗理论认为自我并非精神实体,而是社会生活中人际互动的结果,是一种“叙述”的过程和语言建构的产物.在叙事心理治疗中,个体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是建立在自己的自传体记忆基础之上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晓霖 李平 等 《叙事医学》 2021年4卷3期 164-170页
【摘要】 每年5月的第1个星期二是世界防治哮喘日(以下简称世界哮喘日).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四大顽症之一,是仅次于癌症的世界第二大致死和致残疾病.本文以叙事医学为框架,梳理了关于哮喘的疾病史故事和人文故事、经典文学作品中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晓霖 郝黎 等 《叙事医学》 2020年3卷4期 243-249页
【摘要】 帕金森病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和阿尔茨海默病之后严重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第三大杀手.本文以叙事医学理念为框架,从文学中的疾病故事、疾病医学史上的人文故事、患者或患者家属的疾病自传叙事以及医生或医学机构的自传叙事等多个维度介绍帕金森病.这些叙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艳华 杨齐 《甘肃高师学报》 2018年23卷6期 14-18页
【摘要】 《纪略》叙述了牛树梅再次入川的经历见闻感悟,属于自传体叙事文.一方面,他以家史书训教育后代,重视亲情伦理,强调节俭美德,以身为范;另一方面,真实记载了同治元年到同治七年社会动荡、生灵涂炭的现实境况和挽救衰世的实践努力.在任期间,他积极维护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江 《当代外语研究》 2012年1期 53-57页
【摘要】 叙事交流情景旨在揭示叙事交流活动的过程及其参与者之间的关系,也往往蕴含着作者特定的叙事意图。文章对小说和自传叙事交流情景模式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修正,并据此分析《富兰克林自传》中受述者的转换所潜藏的身份隐喻。研究发现叙事交流情景在《自传》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叶志良 李梅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26卷6期 696-700页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女性自传体小说,对有关女性成长和生活事件的叙事即是文本故事的展示,它是自传体小说的内核.这些作品在叙事上重"经验自我"、故事的自我呈现和故事的自我想象,从故事的展示视角、自传性和虚构性3个维度呈现,展示是20世纪90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娟 王斌 等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20年28卷4期 814-818,823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考察母亲学历和母亲的语言支架对学前聋童自传叙事的影响.方法:以93对3-8岁聋童及其母亲为研究对象,要求母亲引导聋童共同讲述一件对孩子来说印象深刻的事情.采用叙事分析法收集聋童的自传叙事以及母亲语言支架的数据,通过问卷收集母亲的学历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贾成龙 孙莉 等 《心理科学进展》 2018年26卷4期 645-656页
【摘要】 自传记忆是个体对过去生活事件的记忆,是自我系统形成、发展和变化的基础,对维持自我同一性和连续性具有重要意义.自传记忆的形成是一个建构过程,依恋可能通过概念性自我系统和工作自我目标系统两种途径影响自传记忆的加工.依恋与自传记忆加工的已有研究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艳丽 席思思 等 《心理科学进展》 2016年24卷12期 1917-1925页
【摘要】 自传体叙事中的自我欺骗是一种从个体内角度理解的自我欺骗,是无人际压力情况下个体自我建构过程中所使用的一种认同策略.这种自我欺骗发生在自传体叙事过程中,个体通过叙事语言拉开“新我”和“旧我”的叙事距离,建立新的目标追求并实现,最终构建新的叙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明 杜建政 《心理科学进展》 2015年10期 1732-1745页
【摘要】 自传记忆的功能研究主要来自临床、人格和认知三大领域,它们在研究对象、术语、方法和结果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临床领域多以老年人为中心,研究的是忆旧的功能,主要从临床经验中进行理论归纳,提出了回忆的许多具体功能,一般通过 RFS 来测量,其洞见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斌 李梅 等 《心理科学》 2015年38卷6期 1419-1424页
【摘要】 亲子自传叙事中母亲的语言支架指母亲在对过去事件进行回忆和交流的过程中给儿童提供的引导性语言.母亲语言支架的风格分为高详尽和低详尽两个水平,高详尽的语言风格更能促进儿童语言、认知和社会情感的发展.在特定情绪性事件中,母亲的语言支架对儿童社会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加彬 李力红 《心理科学进展》 2015年7期 1160-1168页
【摘要】 自传体推理是将事件和自我联系起来创造连续性人生故事的推理,它是自我同一性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加工。自传体推理将自我概念和个人经历联系起来,发展和保护个人连续性及自我同一性感知。首先阐述了自传体推理的类型,分析了影响自传体推理发展的因素,归纳了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段俊杰 佟矿 等 《医学与哲学》 2019年40卷10期 44-48页ISTICPKU
【摘要】 在叙事医学语境下,以医生为第一人称叙事者的非虚构疾病自传叙事作品出版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当医生成为病人,医生关于疾病的生命医学视角不得不与疾痛的个人视角合并,产生某种张力,激发他们寻求疾病书写这一媒介来反思医生职业和医患关系.“生过病的医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江 《当代外语研究》 2011年7期 52-56页
【摘要】 作为一种回顾性叙事,自传文类唯一“合法”的叙事时态是过去时。然而,现在时及过去时在自传中被频繁地“违法”交替使用及其背后潜藏的深意远未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本文旨在探讨自传叙事中的现在时,尤其是现在时与过去时转换之间所具有的身份叙事向度,并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娟 鲍玲 等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7年25卷2期 255-258,288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考察母亲的受教育水平对学前儿童叙事能力的影响以及母亲语言支架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母亲受教育水平调查问卷、亲子自传叙事和亲子故事叙事任务,对213名学前儿童及其母亲进行施测.结果:①母亲受教育水平、母亲语言支架和学前儿童叙事能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晓霖 宝令玉 等 《叙事医学》 2022年5卷4期 261-270,275页
【摘要】 叙事医学强调医护患三方叙事素养的全面提升.叙事素养的提升必须以文本细读训练为基础,以反思性写作为检验工具.本文从这两大工具出发,阐述了文本细读对提升医护人员的想象力、阐释力和共情力的积极作用,以及引导患者进行疾病自传写作、开展医护人员反思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先伟 杨美芳 等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32卷7期 72-74页
【摘要】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教育对实习护生关怀能力的影响.方法:40名本科护理实习学生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周采用自传体记忆、患者病痛叙事、反思等叙事教育方法进行一次人文关怀辅导课.对照组每周进行一次医院组织的常规人文关怀讲座.结果:辅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叶志良 李梅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69-73,87页
【摘要】 1990年代以来的女性自传体小说叙事的形式技巧呈现开放的态势,"展示"与"叙述"的整合,在"经验自我"中穿插"叙述自我"的自传体小说,在经验视角与叙事视角的统一、多种叙事人称的共存以及个人化叙事与宏大叙事的遇合等三个方面,女性自传体小说的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志红 《外国语文(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38-42页
【摘要】 凯伦·布里克森的散文体自传小说《走出非洲》因其高超的艺术性、电影可拍摄性和思想深度而被拍摄成同名电影.不论是小说文本还是电影作品,都流露出了布里克森对生态的描绘及其生态观.论文从小说与电影入手,分析作家作品中的生态观,阐释了小说作品中的生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叶志良 李梅 《丽水学院学报》 2011年33卷1期 60-67页
【摘要】 1990年代以来女性自传体小说,不再以自传的真实面目而是以小说的虚构名义,在纪实与虚构中展开对原生态故事的展示,呈现出女性自传体小说叙事的多样性.叙述可以使故事的讲述千变万化,不同的讲述可以达到不同的叙事效果.有了叙述层,才有故事展示赢得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江 《外国语言文学》 2010年27卷2期 114-117页
【摘要】 <女勇士>通常被贴上自传的标签,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对其"个人叙述声音"之叙事策略的性别偏见,无视其小说化的叙事交流模式,源于美国出版商和主流文学界刻板的、模式化的种族偏见,源于对小说和自传文类本质属性的忽略等因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汪新建 朱艳丽 《心理科学进展》 2010年12期 1858-1863页
【摘要】 叙事取向的自我研究认为,个体在叙述人生故事与回忆自传体记忆的过程中建构与发展自我。新近研究探讨了影响叙事的因素及其对于自我发展的意义,相关结果显示,一致性积极叙事、叙事模式、人格特质等与人生故事和自我发展程度存在一致性关系;一系列实验结果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雪琴 余静 《大众文艺》 2009年20期 140-141页
【摘要】 小说<聪明的孩子>是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安吉拉·卡特的最后一部小说.这部小说围绕着突出"女性主题"的中心点,建立了一种属于它本身的叙事维度:整部小说的叙事统一于女性叙述者一种强烈的叙述声音,在"寻父"叙事文本下,通过第一人称自传体叙事方式以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镇 张建新 《心理科学进展》 2008年16卷2期 306-314页
【摘要】 自传体记忆不仅是对过去自我经验的加工和提取,还反映了特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近年来,自传体记忆跨文化研究表明,东西方被试在最早记忆年龄、记忆容量和具体性、内部语言的使用,记忆取向等方面存在差异.文章从自我概念,亲子回忆和叙事方式、社会变迁和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