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6
- 1
- 14
- 1
- 1
- 1
- 7
- 6
- 6
- 5
- 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王倩 杨旭 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4年25卷3期 431-43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倒伏是严重降低油菜产量、品质和影响机械化生产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培育和应用抗倒伏性强的油菜品种是实现油菜机械化生产和高产的重要措施,而提高抗倒伏能力的重点是提高茎秆强度.因此,本研究以包含197个芥菜型油菜株系的重组自交系(RILs,rec...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伟 梁国玲 等 《草地学报》 2023年31卷6期 1788-1797页
【摘要】 为探究不同燕麦种质资源抗倒伏能力差异,明确影响燕麦(Avena sativa L.)抗倒伏的主要因素,本试验以青藏高原地区 9 个燕麦品种为研究材料,对其表型性状、茎部力学特性、显微结构及根系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燕麦各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贺洁 孙少光 等 《华北农学报》 2022年37卷1期 68-76页
【摘要】 为了探究影响茎秆强度的关键因素,筛选在小麦"强秆育种"中有价值的亲本资源,以72份小麦品种(系)为材料,首先综合小麦开花期、灌浆期、乳熟期3个生育时期的茎秆强度进行所有材料的聚类分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这些小麦材料茎秆横切面的显微结构和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寒冰 白克智 等 《植物学报》 2000年42卷12期 1258-1262页SCIMEDLINEISTICCSCDCABP
【摘要】 以高产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新品种"兰考906-4"与北京大面积种植的小麦品种"京411"为实验材料,运用植物解剖学、化学和力学的理论与方法,对粗秆的高产小麦茎结构特性做了详细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粗秆的高产小麦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姚金保 马鸿翔 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3年14卷2期 208-21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倒伏是严重影响小麦子粒产量和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系统阐述了小麦茎秆形态和结构特性、茎秆化学成分与抗倒伏关系以及抗倒性的遗传和分子标记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株高、基部节间长度与抗倒性呈负相关;而基部节间粗度、秆壁厚、单位长度干重与抗倒性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茂春 田翠婷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07年27卷11期 2346-235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水稻茎秆形态结构特征和化学成分与其抗倒伏性能相关.本文对水稻茎秆高度、茎秆基部第1、2节间长度、茎秆粗细、茎壁厚度、厚壁组织(机械组织)数量和强度、维管束数量、细胞壁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细胞中碳水化合物积累的数量、硅与钾的含量以及茎秆抗倒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侯桂玲 滕年军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07年27卷8期 1499-150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应用光学显微镜、紫外分光光度计和傅立叶显微红外光谱技术,对不同CO2浓度(370、700 μmol·mol-1)处理条件下,对拟南芥茎秆的形态结构及化学成分进行解剖学和组织化学的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在CO2浓度升高后,茎秆的直径、面积、形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向立刚 汪汉成 等 《中国烟草学报》 2020年26卷1期 100-108页
【摘要】 [背景和目的]黑胫病为烟草常见土传病害,当环境条件适宜时,土壤中的病原菌便会侵染烟株导致发病.[目的]研究感染黑胫病前后烟株根际土壤、发病茎秆以及病健交界茎秆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方法]以健康与感染黑胫病烟株根际土壤和茎秆为研究对象,通过...
【关键词】 烟草黑胫病;Illumina高通量测序;根际土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甜 傅兆麟 等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12期 9-10,12页
【摘要】 为探讨小麦植株茎秆结构组成特征,以黄淮麦区38个小麦栽培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38个小麦品种株高平均为83.8 cm,穗长、倒1节间长、倒2节间长、倒3节间长、倒4节间长和倒5节间长平均分别为9.9、27.4、2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安呈峰 王延训 等 《山东农业科学》 2008年7期 1-4,8页
【摘要】 选用4个倒伏性状不同的高产小麦品系山农0482、0436、9540、9651,在大田条件下,研究其生育后期影响茎秆生长和其力学特性的因子与倒伏性状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小麦茎秆机械组织厚、细胞层数多、植株重心较低、基部节间单维管束面积和周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淑芳 骆永丽 等 《生物技术通报》 2022年38卷10期 66-7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建立一种利用UPLC-MS/MS对小麦茎秆木质素单体交联结构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方法,为木质素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ACQUITY UPLC?BEH C18(2.1 mm×100 mm,1.7μm)色谱柱分离,以超纯水和乙腈为流动相进...
【关键词】 UPLC-MS/MS;小麦;茎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艳青 朱玉玲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6年27卷1期 143-14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郑单958(ZD958)为试验材料,采用干旱棚池栽试验,研究了水钾互作对夏玉米茎秆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可显著提高茎秆的伤流量,施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水分缺乏对茎秆伤流量的影响,在灌水2250 m3·hm-2时施钾可显著提高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登举 高培军 等 《植物学报》 2013年48卷6期 635-64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了探讨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茎秆的光合特性,以1龄和3龄毛竹为材料,观察了茎秆和叶中叶绿体的超微结构,测定了光合色素含量以及发射荧光光谱.结果表明:茎秆中叶绿体发育完整,其类囊体垛叠程度高于叶,并含有淀粉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喜娟 姜树坤 等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9年45卷3期 223-22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分析水稻品种‘沈农265'和‘丽江新团黑谷'杂交的F2群体基部第二节间茎秆机械强度与该节间形态和茎秆解剖结构的相关性,并对基部第二节间机械强度和相关性状进行QTL定位的结果表明:机械强度与茎粗、茎壁面积、茎壁厚度、大小维管束数目、大小维管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星星 导师:张汝民 浙江农林大学 生态学 生态学(硕士) 2012年
【摘要】 本研究以毛竹Phllostachyspubescens)为试材,对毛竹出笋后快速生长期内(4月13日至6月2日)茎秆进行取样,采用组织切片和电子显微镜技术对毛竹茎秆进行结构研究;并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其叶绿体分布进行观察;同时测定了毛竹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水波 龚正雅 等 《激光生物学报》 2025年34卷4期 304-311页
【摘要】 为高效便捷地观察禾本科植物水稻茎秆的显微结构和木质素分布,本研究采用自然干燥-冰冻切片法,成功获取薄组织切片,并结合植物自发荧光特性,运用共聚焦显微技术观察水稻茎秆的显微结构.此技术方法主要是改进了水稻茎秆冰冻切片技术,将水稻茎秆自然干燥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蒋春苗 黄兴奇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12年32卷1期 99-10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采用徒手切片法对云南3种野生稻和栽培稻的叶片、茎秆及根的组织结构进行比较研究,以明确野生稻的内部结构,为进一步揭示其结构与云南野生稻的生长势旺盛、营养吸收能力强、抗某些病虫害能力强的关系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云南野生稻与栽培稻叶片主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甘小洪 丁雨龙 《云南植物研究》 2008年30卷2期 151-158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利用显微和细胞化学方法,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茎秆纤维次生壁形成过程中超微结构变化以及ATP酶、Ca2+ -ATPase和酸性磷酸酶的超微细胞化学定位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次生壁形成早期,细胞核具有双层核膜,染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蕾 施国新 等 《植物学报》 2004年46卷5期 565-572页SCIMEDLINEISTICCSCDCABP
【摘要】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新品种"小偃81",是由抗病虫害小麦品种"小偃54"和高产小麦品种"8602"杂交筛选出的具有优良特性的后代.作者运用多种实验手段,研究了新品种茎秆组织结构以及木质素含量和分布的变化规律.结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青 孙化雨 等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6年24卷6期 649-65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探讨同源异型盒(KNOX)基因在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茎秆发育中的作用,采用RT-PCR和RACE技术,从其幼茎中克隆了1个KNOX同源基因,命名为DlKNOX,其cDNA序列全长为1511 bp,包含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欣 隋方功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15年35卷5期 1052-105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于玉米成熟期选择健壮茎秆的基部第三节间为材料,采用徒手切片法、冰冻切片法、石蜡切片法、薄切片法等4种方法,比较不同方法的玉米茎秆组织结构切片质量,为研究玉米茎秆结构与其倒伏的关系奠定技术基础.结果表明:徒手切片法是获得成熟玉米秆组织结构切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艳华 朱镇 等 《广西植物》 2012年32卷6期 834-83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利用石蜡切片法研究了抗倒伏水稻品种南粳44、武运粳7号与不抗倒伏水稻品系宁7412基部茎秆解剖结构及其与水稻抗倒伏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抗倒伏水稻品种南粳44和武运粳7号基部节间的维管束数目较多,维管束鞘较厚,细胞层数较多,细胞排列紧密、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维 蔡一霞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05年29卷5期 819-82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两个茎秆贮藏物质利用效率不同的水稻(Oryza sativa)杂交组合(‘汕优63'和‘Pc311/早献党')为材料,进行土壤水分亏缺处理(Water-deficit),以水层灌溉为对照(Well-watered),研究水分亏缺对水稻茎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甘小洪 丁雨龙 《植物学通报》 2004年21卷2期 180-18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利用透射和扫描电镜观察了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Carr.)H.De Lehaie)茎秆纤维发育过程中的超微结构变化.在纤维细胞初生壁形成期,细胞质中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数量有明显的增加,出现大量的由内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瑞燕 王韧 《植物生态学报》 2004年28卷1期 24-3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是一种水陆两栖的外来杂草,我国1986年从美国引进了该草的专食性天敌莲草直胸跳甲(Agasicles hygrophila)进行生物防治.该天敌的化蛹能力受喜旱莲子草不同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培环 姚雯 等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32卷4期 472-475页
【摘要】 为研究新疆苦豆子茎秆中生物碱类化学成分.采用酸水提取法提取苦豆子茎秆中的生物碱,采用多种柱层析、重结晶方法分离纯化,运用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显示,从苦豆子茎秆中共分离得到5个生物碱,分别鉴定为槐啶碱(1)、槐...
【关键词】 苦豆子;生物碱;Sophora alopecuroide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解玉玲 金文林 等 《江苏农业学报》 2009年25卷1期 54-58页
【摘要】 以栽培、半野生和野生3种进化类型的小豆为材料,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其营养器官茎和叶的形态特征和解剖结构.结果表明:小豆茎的基本结构由表皮、皮层和中柱组成,其中栽培小豆茎秆粗壮,维管束最发达;小豆是典型的异面叶,野生小豆、半野生小豆、栽培小豆叶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华华 李俊 等 《作物学报》 2008年34卷8期 1381-1385页
【摘要】 以实心小麦86-741、新疆稻麦及其杂种F1为材料,利用石蜡切片和SSR标记方法对86-741的实心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实心小麦86-741茎内仅有极小髓腔,髓腔中有髓,机械组织中有维管束的分布;杂种F1偏向实心亲本86-741,有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甘小洪 丁雨龙 《林业科学研究》 2006年19卷4期 457-462页
【摘要】 利用多种方法和技术,从壁厚、腔径、壁腔比、结晶度和细胞壁层次等方面对毛竹茎秆纤维细胞壁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一年之中纤维细胞壁的积累主要集中在3-6月份;随着年龄的增加,纤维细胞壁将逐渐加厚,在前3年其加厚趋势明显,以后细胞壁的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健 朱锦懋 等 《科学通报》 2006年51卷6期 679-685页
【摘要】 应用光学显微镜、紫外分光光度计和傅立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等技术,对小偃54,8602和小偃81三个不同小麦品种茎秆的形态、解剖特征和细胞壁化学组分与茎秆抗压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