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2
- 1
- 1
- 1
- 12
- 8
- 7
- 5
- 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霍胜杰 《中国西部科技》 2015年4期 69-71页
【摘要】 处于逻各斯中心主义思维方式影响下的个人的行为只是遵循他律原则而不是自律原则,他们的自我建构和实现人真正的自由、尊严、权利和价值毫无关系,这种自我建构必然以失败告终。托尼·莫里森在《慈悲》中通过对主要人物自我建构悲剧的描述,彰显出西方社会一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卢巧苹 《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 2015年2期 64-65页
【摘要】 美国黑人女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妮·莫里森的作品中,母爱以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式出席,在其代表作《秀拉》中,艺术地刻画了伊娃这一栩栩如生的母亲形象,表现了黑人女性的悲惨命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东升 王丽捷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24期 209-211页
【摘要】 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作品中含有大量的民族文化元素.这些民族文化元素既弘扬了美国黑人文化,又是理解莫里森作品的关键.莫里森的作品反映出美国黑人的生死观、宗教观和集体观,同时也反映了莫里森对美国黑人文化的态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美佳 陈莹莹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16期 13-13,15页
【摘要】 非裔美国文学,也称黑人文学的历史相当漫长,名家名作不计其数。非裔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是美国黑人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受美国黑人文学发展的影响,莫里森常把黑人的神话和民间传说融进作品中,她善于熟练地运用黑人语言和对话,为美国黑人文学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杨 孔祥国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3期 122-124页
【摘要】 在黑人女权主义批评的影响下,托尼.莫里森以为黑人女性写作为己任,其作品揭示了黑人女性双重"他者"的处境,谱写了黑人女性追求自我与发展的成长之歌。同时,莫里森始终关注黑人男性的成长历程,积极探讨如何实现黑人男女两性关系的和谐,推动了黑人女权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孔祥国 丁杨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15期 99-101页
【摘要】 托妮·莫里森在长期关注黑人女性的同时,也从各个层面审视了黑人男性的生活,在小说中塑造了大量具有正面意义的黑人男性人物。分析了莫里森在小说《宠儿》中塑造的西克索的小角色、真汉子形象,认为西克索是黑人文化的坚守者、白人霸权的挑战者、黑人女性的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佘敏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18-19页
【摘要】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在小说<乐园>中通过对非裔美国人为创建自由家园进行艰难实践的描述,揭示了非裔美国人精神的弱点及其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表达了对人类理想家园的渴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谭秀敏 王美玲 等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11卷3期 225-227页
【摘要】 托尼·莫里森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秀拉>是她倍受争议的一部作品,在这部作品里,莫里森探讨了黑人男性与女性的关系问题,分别给他们注入了新的特质,使得他们不再是传统作品中的角色,尤其是女主人公秀拉更成为黑人文学史上一朵最鲜亮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小雪 《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年15卷6期 152-153页
【摘要】 莫里森的长篇小说<秀拉>探讨了关于黑人女性的自我成长和反叛精神、爱、婚姻、友谊、善与恶、社区、道德、传统等多重主题,然而对于这部小说中频繁出现的死亡事件却鲜有人分析,莫里森将死亡事件几乎描写于每一个章节里.本文通过对李子之死、"小鸡"之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瑞英 《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8卷4期 107-108页
【摘要】 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妮·莫里森在<秀拉>中塑造了一个丰满复杂的黑人母亲伊娃形象.通过解读伊娃的母亲身份建构困境,本文探索了掩藏其后的社会因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长文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年21卷3期 149-150,131页
【摘要】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在<所罗门之歌>中讲述了主人公追根寻祖、回归民族文化传统的旅程,表明黑人要想真正成长起来,只有在文化上传承本民族的优秀传统,保持民族文化之根,从而形成一种文化身份,并承担起对自己过去的责任和在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海霞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8卷4期 107-110页
【摘要】 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是一个奇迹,更是一座里程碑.她是一个有着强烈的民族责任感的作家,她以自己不算多却成就极高的小说叩寻黑人的精神世界,并由此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东升 《大众文艺》 2015年24期 25页
【摘要】 托妮·莫里森的历史三部曲《宠儿》《爵士乐》《天堂》中充满魔幻现实主义色彩.这既体现在故事情节中,也体现在小说的布局中.莫里森以魔幻现实主义为媒介,传承和发扬黑人民族文化和传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东升 《北方文学(中旬刊)》 2015年11期 48-48,50页
【摘要】 美国黑人被奴役、被压迫的过程也是被殖民化的过程。托妮?莫里森在作品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美国黑人形象,这些黑人对本民族文化和白人文化的不同态度,决定了其不同的命运和遭际。后殖民主义理论对理解莫里森的创作观和文化观有重要意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东升 王丽捷 《青年文学家》 2015年36期 48-49页
【摘要】 姐妹情谊是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瑰宝.莫里森的多部作品涉及到这一主题,其中《秀拉》、《天堂》和《爱》聚焦于姐妹情谊.通过分析这三部作品中的姐妹情谊,可以了解莫里森对姐妹情谊的理解、态度及其思想演变的过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岩 《学术交流》 2023年4期 183-192页
【摘要】 托尼·莫里森的《天佑孩童》作为非裔美国作家作品进入世界文学主流空间的典范,其进入路径与卡萨诺瓦在《文学世界共和国》中提出的方式基本契合,但莫里森在卡萨诺瓦理论基础上又有拓展.一是在非裔美国土语之外,通过"白人英语"叙事反讽统治阶级的粗鄙与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佳媛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92-98页
【摘要】 托妮·莫里森在《上帝救助孩子》中的感官书写具象化地呈现出主人公布莱德作为深肤色黑人女性在当代美国遭受的多维他者创伤及其创伤疗愈过程.布莱德儿时的他者身份使之蒙受触觉、视觉和听觉三重创伤.她为实现从他者到主体的蜕变而诉诸的盲目感官疗愈造成其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芳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9年40卷8期 85-88页
【摘要】 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具有强烈的种族意识和女性意识,其小说的创作主体大多是黑人女性.文章通过托尼·莫里森作品中不同类型的女性代表,分析当代美国社会环境下的黑人女性所面临的精神困境和造成的原因,确认黑人女性的身份,找到女性精神的栖息地,摆脱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芳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38卷4期 55-58页
【摘要】 《宠儿》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小说中的黑人在各自身份求证的过程中都饱受苦难的折磨.莫里森通过《宠儿》主要人物的身份求证探索了黑人未来方向的问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维斌 《山西医药杂志》 2009年38卷3期 203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临床上气腹多由腹腔空腔脏器的破裂穿孔引起.在仰卧位腹部平片上气腹可表现为4种不同的类型:①腹内脏器如肠管、肝脏和胆囊表面的显示;②右上象限均匀的肝背景衬托出腔外积气;③游离气体在特殊隐窝受限,如肝园韧带裂,莫里森陷凹和小网膜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晓松 《中国动物保健》 2015年11期 8-9页
【摘要】 10月12日上午,第四届李曼中国养猪大会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办,此次会议邀请到鲍勃·莫里森教授、卡梅隆·施密特博士、麦特。阿勒森博士、何启盖教授(博导)、冯力研究员,专家们针对当下最热、最新的疾病防控技术与科学研究成果为与会代表带来精彩演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乐萍 《考试周刊》 2015年60期 13-13页
【摘要】 莫里森的作品以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浓郁的黑人文化底蕴,再现了黑人女性遭受种族、文化、父权等的压迫和歧视,反映了黑人女性的生活现状,探讨了奴隶制、文化及父权社会对黑人女性造成的伤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东升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22期 200-201,216页
【摘要】 托尼·莫里森的作品《爱》讲述了一个家庭的历史。萨提亚的冰山理论对家庭系统和家庭动力有深刻的阐释。本文用冰山理论分析《爱》的家庭系统,以解读莫里森眼中的爱的真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摘要】 2015年9月23日上午,国家粮食局副局长吴子丹会见了澳大利亚默多克大学副校长大卫·莫里森、澳大利亚植物生物安全合作研究中心董事长马丁·巴尔拉斯以及澳大利亚驻华使馆农业参赞宋安娜女士等外宾,宾主交流了近几年中澳两国在粮食流通、科技、信息等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冰鹤 范禹铭 《电子制作》 2014年17期 198-198页
【摘要】 在黑人的文化传统之中,名字是有着特殊意义的存在,地位非凡。本文就以这个有意思的现象为分析对象,并选择莫里森的几部代表性小说作为案例,对其中人物的名字进行剖析,试图阐明小说中的人物名字并非随意为之,而是具有独特内涵,是精心选择后的产物。本文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蒋萧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 2014年5期 21-22页
【摘要】 《秀拉》是黑人女作家莫里森的代表作。小说深刻地描述了身处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双重压迫下的黑人女性求取自我解放的艰辛历程。以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为基础,围绕身份认同这一主题,论述了族裔女性由于长期遭受来自美国主流社会的多重压迫与歧视而面临的自我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蒋萧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 2014年6期 33-33页
【摘要】 在小说《所罗门之歌》中,莫里森通过对绰号为“奶娃”的美国黑人男青年心灵成长之旅和获得自我身份认同的过程的刻画,向人们展示了在白人霸权文化氛围中美国黑人的思想状况和成长历程。主人公通过对家族史和姓名的追寻,寻找到了自己文化之根和种族之根,寻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爽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7期 94-95页
【摘要】 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流传于世的作品《宠儿》,叙述了女黑奴塞丝为了不使儿女重复自己做奴隶的悲惨命运,毅然杀死了自己的幼女宠儿。十八年后,奴隶制虽已废除,但宠儿还魂归来,不择手段地扰乱和摧毁母亲刚刚回暖的生活,最后塞丝被她的另一个女儿丹芙和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丽云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3年4期 46-48页
【摘要】 《秀拉》是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尼·莫里森的成名作。本文主要从表现形式这个角度来探讨其中蕴含的死亡主题。死亡是《秀拉》的重要主题,寓意新旧交替,隐含了作者对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背景下黑人女性命运及前途的深切思考和探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