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8
- 11
- 5
- 4
- 1
- 1
- 4
- 3
- 3
- 3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孟荔 史爱武 等 《中国医刊》 2022年57卷5期 558-56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产科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收治的46例产科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的病因、治疗及预后.根据凝血功能障碍原因不同,将患者分为稀释性凝血障碍组(19例)和消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俊萍 《中外医疗》 2015年34卷30期 81-8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获得性凝血障碍的病因和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52例获得性凝血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案.结果 30例(57.69%)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缺乏,12例(23.08%)肝病,3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婧 刘葳 等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24年45卷S1期 18-2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介绍获得性凝血因子Ⅹ缺乏症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诊断思路及治疗。方法:回顾1例获得性凝血因子Ⅹ缺乏起病的原发性轻链型淀粉样变患者的诊疗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69岁男性,因腹腔出血入院,经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轻链型淀粉样变合并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晓春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2年32卷11期 885-88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由于创伤、感染所致的失血性休克及感染性休克常伴有严重的获得性凝血病,是外科医生在围手术期最常遇到的临床问题之一.然而,二者所致的凝血障碍无论在病因、发病机制到治疗策略方面均截然不同,故外科医生正确认识与处理不同原因所致的获得性凝血病十分必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任晓旭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19年26卷10期 729-733页ISTICCA
【摘要】 重症腺病毒肺炎及播散性腺病毒感染可导致血液系统损伤,包括凝血异常、血细胞吞噬、获得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白细胞异常等.均与机体针对腺病毒感染发生的失控免疫炎症反应有关,腺病毒感染直接损伤及免疫炎症是主要损伤机制.
【关键词】 腺病毒感染;凝血障碍;获得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佰言 张磊 等 《血栓与止血学》 2023年29卷1期 37-40页ISTICCA
【摘要】 本文报告1例以血尿起病的获得性FⅤ缺乏伴抑制物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指标、诊治经过及转归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和讨论.患者男,69岁,血尿、皮肤瘀斑,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延长、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
【关键词】 获得性凝血因子Ⅴ缺乏;凝血因子抑制物;免疫抑制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惠娟 缪颖洁 等 《血栓与止血学》 2023年29卷2期 78-82页ISTICCA
【摘要】 获得性凝血因子ⅩⅢ(FⅩⅢ)缺乏罕见,可发生于消耗过多、合成减少或免疫抑制介导.该病多见于老年群体,临床出血症状重,可出现反复自发性出血,治疗困难,死亡率接近50%,常规凝血检查无异常,极易漏诊和误诊.本文报道1例获得性FⅩⅢ缺乏症伴深静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峰 缪成成 等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5年31卷10期 1716-1717页ISTICPKUCA
【摘要】 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胆管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群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2013年18卷2期 49-51,60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获得性凝血障碍在儿科急性疾病中相对少见,但是常常发生在危急状态,且与原发病的病理状态有关,可由多种疾病引起,感染、失血及肝功能衰竭是最常见的原因.凝血过程是复杂的,常与其他生理过程关联,也经常随病程而变化.正常的凝血和止血参数在婴幼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超 于亚平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0年15卷11期 1046-1050页ISTICCA
【摘要】 出血是浆细胞病患者相对少见的并发症,获得性血管性血友病综合征和获得性凝血障碍是出血的主要原因,治疗较困难.沙利度胺和来那度胺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明显提高了治疗效果,但治疗过程中静脉血栓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其发病机理和预防措施是目前的研究...
【关键词】 浆细胞病;骨髓瘤;获得性血管性血友病综合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秀莲 张伟华 《血栓与止血学》 2008年14卷3期 124-12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分析以内脏出血为首发表现的获得性凝血障碍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探讨获得性凝血障碍的诊治方案.方法 对30例以内脏出血为首发表现的获得性凝血障碍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10例起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及/或服药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迎 杨仁池 等 《天津医药》 2006年34卷2期 120-121页MEDLINEISTICCA
【摘要】 <篇首> 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包括第Ⅱ、Ⅶ、Ⅸ、X因子,维生素K缺乏或利用障碍影响γ-羧基化,使得这些凝血因子中谷氨酸不能形成γ-羧基谷氨酸残基,从而成为异常的不能参与凝血反应的因子,表现为凝血因子活性降低,凝血障碍.该病少有临床报道,近1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兆钺 《血栓与止血学》 2005年11卷2期 93-96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出血疾病在临床上相当常见,约占血液病患者的1/3.除血液科外,临床各科也都有出血问题.引起出血的最主要原因为血小板量或质的异常和凝血障碍,先天性或获得性血管异常、纤溶亢进以及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多等因素也可导致出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雪峰 李平 等 《颈腰痛杂志》 2004年25卷1期 13-15页ISTIC
【摘要】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严重的获得性出凝血障碍,主要是因为病理性激活凝血级联反应导致凝血因子大量消耗而出现矛盾性的出血倾向.骨科手术发生急性DIC的报到还很少.本文报道了一例72岁男性颈椎手术后死于严重的急性DIC的病例.我们回顾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胜辉 郭曲练 等 《医学临床研究》 2003年20卷5期 383-384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获得性凝血障碍综合征,是危及孕产妇生命的急症之一,在孕产妇的死亡率中居于首位[1].本文对5例产科病人DIC的发病和抢救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产科重症DIC的临床抢救措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兆钺 《血栓与止血学》 2001年7卷3期 125-127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出血性疾病在临床上相当常见,约占血液病患者的1/3.除血液科外,临床各科也都有出血问题.引起出血的最主要原因为血小板量或质的异常和凝血障碍.先天性或获得性血管异常,纤溶亢进以及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多等因素也可导致出血.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晓平 王锦程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3年31卷4期 376-377页CA
【摘要】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又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是一组因遗传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导致的以过度炎症反应为特征的疾病,其临床表现为持续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皮疹出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芮红兵 林珺芳 等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3卷27期 93-94页
【摘要】 <篇首> 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包括凝血因子Ⅱ、Ⅶ、Ⅸ、Ⅹ、蛋白C、蛋白S,维生素K缺乏使得这些凝血因子的谷氨酸不能γ- 羧基化, 从而成为异常的不能参与凝血反应的因子,临床表现为凝血障碍,称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属于获得性凝血因子异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艳辉 王宏梅 等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2年33卷4期 294-29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提高对获得性凝血因子V抑制物所致凝血障碍的认识.方法 报告3例获得性凝血因子V抑制物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指标、诊治经过及转归,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和讨论.结果 3例患者年龄均在50岁以上,无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病史及家族史,亦无...
【关键词】 因子V抑制物,获得性;Bethesda法;免疫抑制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秦环龙 杨俊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年30卷2期 86-8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血制品作为凝血障碍病人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其在凝血机制障碍病人综合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重点介绍获得性凝血机制障碍病人常用血制品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阮长耿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8年28卷10期 809-81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出血性疾病临床上常见,约占血液科门诊的1/4~1/3.引起出血的最主要原因是血小板量或质的异常和凝血障碍,血管异常、纤溶亢进以及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多等因素也可导致出血.这些出血性疾病可分为遗传性与获得性两大类.在遗传性出血性疾病中,血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兆钺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07年28卷9期 577-57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出血性疾病在临床上常见,约占血液科门诊患者的1/4~1/3.引起出血的最主要原因为血小板量或质的异常和凝血障碍,血管异常、纤溶亢进以及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多等因素也可导致出血.这些出血性疾病可分为遗传性与获得性两类.由于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卢新天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6年21卷9期 517-51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又称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发热、肝脾大、全血细胞减少、凝...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濮益琴 《江苏医药》 2011年37卷21期 2603-2604页ISTICCA
【摘要】 噬血细胞综合征(HPS)是一组遗传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导致以过度炎症反应为特征的疾病,临床表现为高热、肝脾淋巴结肿大、黄疸、肝功能异常、凝血障碍和全血细胞减少等[1].HPS起病急,临床表现复杂,症状凶险,病死率高[2].我科2008年7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海燕 祝益民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06年13卷1期 74-75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暴发性紫癜(purpura fulminans,PF)征候群又名坏疽性紫癜、坏死性紫癜、出血性紫癜,系儿科危重症,主要为广泛血管内血栓形成,临床表现酷似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其临床特征为:突然迅速进展的对称性皮肤紫癜,累及全身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晏泽辉 王宇明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2005年32卷6期 324-327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急性肝功能衰竭(ALF)是指发生于正常个体的一种病状,表现为肝功能结果的迅速恶化,并导致意识行为异常及凝血障碍.其被广泛认可的定义为:预先不存在肝硬化的患者出现凝血异常(通常INR≥1.5)、不同程度的意识改变(脑病),疾病持续时间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颖 黄文起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2001年22卷5期 278-281页ISTICCA
【摘要】 新鲜冷冻血浆(FFP)适用于围术期处理各种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障碍,而不宜用于容量扩张、补充营养及提高免疫力.滥用FFP可以增加输血所致感染的危险性,输注FFP还可以引起输血相关的一些免疫并发症,如输血相关性肺损伤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宗仁 李冰 《中外健康文摘》 2012年09卷5期 202-203页
【摘要】 因为抗凝系统的相关蛋白质的功能是抗凝血作用,一旦其含量减少或活性减低,都会导致血液的高凝状态或血栓性疾病.而如果其活性增强又会导致出血性疾病.目的 讨论抗凝系统实验室检查在血栓相关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查并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