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4
- 9
- 2
- 14
- 10
- 5
- 5
- 2
- 16
- 9
- 7
- 7
- 7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陈雨 陈长军 等 《遗传学报》 2007年34卷5期 469-476页SCIMEDLINEISTICCSCDCABP
【摘要】 分别从对氰烯菌酯敏感和抗性禾谷镰刀菌菌株中诱导了22个和50个nit突变体.通过比较它们的生物学特性表明,nit突变体在菌丝生长速率、培养形状以及致病性方面与其亲本没有显著差异,但是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能力有所改变.同时实验还表明,禾谷镰刀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立红 BOIAND Grey J. 等 《菌物学报》 2005年24卷3期 429-43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Scleortium cepivorum Berk.是引起洋葱白腐病的病原真菌,大部分测试的菌株含有dsRNA片段,这些dsRNA片段被称为真菌病毒.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在不同分离株之间或同一分离株不同提取物之间dsRNA带的数量和位置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根华 董文汉 等 《菌物系统》 2002年21卷2期 274-27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将来自云南省20多个县市的水稻纹枯病标样130多份,选代表性的标样分离得到54个菌株.按菌丝融合测定法, 将54个菌株分为5个菌系:R.solani的AG-1 IA ,AG-1 IC,AG-6GW 以及双核丝核菌的AG-Bb, AG-I I...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宇 杨志辉 等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3年21卷2期 230-237页
【摘要】 采用菌丝融合分类法对立枯丝核菌进行融合群的划分,有时不能准确地反映该菌群体间的遗传变异.本研究通过菌丝融合反应、ITS序列分析对马铃薯黑痣病菌(Rhizoctonia solani)AG2-1和AG3两个融合群进行了遗传变异研究.对马铃薯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勇 刘明伟 等 《中国水稻科学》 2008年22卷1期 87-92页
【摘要】 通过对四川省东、南、西、北、中5个区域、55个县(市)水稻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样本进行分离、纯化和菌丝融合鉴定,发现分离得到的55株立枯丝核菌菌株除了D42菌株外,其余均属于AG-1IA群.还发现其中一些菌株同...
【关键词】 立枯丝核菌;菌丝融合群;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于金凤 张修国 等 《菌物系统》 2003年22卷1期 69-7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利用12个随机引物对来自云南省不同地理环境的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第一融合群(AG-1)的13个菌株进行遗传分化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受试菌株被标记的DNA谱带多态性检测率为100%,即受试菌株间几乎无同质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银钰 李青 等 《中国植保导刊》 2020年40卷6期 11-16页
【摘要】 从甘肃省安定区采集了4个品种的马铃薯黑痣病薯块共18个样本,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得到98株具立枯丝核菌典型特征的菌株,经DAPI染液观察其核相,结合载玻片配对法测定其菌丝融合群.结果 表明,98株立枯丝核菌均为多核,介于3~25个之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曲鸿雁 郭成金 《中国酿造》 2013年32卷3期 106-109页
【摘要】 以冬虫夏草与蛹虫草融合子菌丝体生物量为主要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对其菌丝体液体培养基进行筛选,比较3种培养方法对菌丝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其最适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5.00g/L,蔗糖5.00g/L,酵母粉0.25g/L、黄豆粉5.00g/L(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石洪凌 张运峰 等 《江苏农业科学》 2012年40卷7期 219-221页
【摘要】 以平菇与杏鲍菇原生质体融合后筛选到的优良菌株P11为研究对象,在含有7%大豆浸提液、4%葡萄糖、0.05%KH2 PO4、0.05% MgSO4 、0.001%维生素B1的大豆-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以菌丝生物量为响应值,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伟娟 鹿秀云 等 《华北农学报》 2010年25卷z1期 274-278页
【摘要】 从河北省22个主要产棉县市分离纯化得到67个棉花立枯病菌菌株,经鉴定均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菌丝融合试验表明,其中的62个菌株属于2个菌丝融合群,即AG-4和AG-2,分别占测定菌株的91.04%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涛 张震 等 《中国水稻科学》 2010年24卷1期 67-72页
【摘要】 鉴定了从浙江省各地采集的60株水稻纹枯病菌株的菌丝融合群归属情况.该60个菌株均与AG-1融合群的3个亚群AG-1-ⅠA、AG-1-ⅠB、AG-1-ⅠC的标准菌株融合,当属AG-1融合群.其中,有58株均与标准菌株AG-BⅠ融合,所有菌株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伟 曹淑琳 等 《微生物学通报》 2022年49卷8期 3469-349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重要植物病原菌为特征的丝核菌是一类在土壤中广泛分布的丝状真菌,通常不产孢,以菌丝或菌核的形式存在,多样性非常丰富.本文基于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对依据菌丝体的细胞核数目、菌丝融合、有性生殖和系统进化等方面的基本特征展开的丝核菌分类体系及分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鹏举 谭焕波 等 《生物技术通报》 2017年33卷9期 94-10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旨在建立高效、快捷的菌丝霉素衍生物MP1106大肠杆菌表达系统.通过基因融合的方式构建生物表面活性剂-菌丝霉素衍生物(DAMP4-MP1106)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并对目的蛋白MP1106进行分离纯化和分子内二硫键鉴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茜 王强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5年26卷7期 2192-220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丛枝菌根(AM)真菌是陆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土壤微生物之一.其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延伸出的根外菌丝,可以通过菌丝融合的方式形成丛枝菌根网络(AMN).AMN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功能:一方面,AMN可以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其根外菌丝分泌物可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温耀安 朱哲 等 《药物生物技术》 2014年21卷5期 424-428页ISTICCA
【摘要】 为提高重组抗菌肽Plectasin的表达量,对构建的Plectasin重组表达载体pE-SUMO-PS的表达条件进行正交试验优化.根据Plectasin氨基酸序列合成了Plectasin基因,通过限制性内切酶Xba Ⅰ和BsaⅠ插入表达载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毕晓旭 导师:张克勤 李娟 云南大学 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 2014年
【摘要】 菌丝融合(hyphal fusion)是丝状真菌在生长过程中发生的一种普遍现象,菌丝的融合使得菌丝之间形成网状,更利于营养的吸收和互相生长。目前,丝状真菌的菌丝融合机制主要集中在对模式真菌粗糙脉孢菌(Neurospora crassa)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向珣朝 导师:李平 四川农业大学 作物学 作物遗传育种(博士) 2006年
【摘要】 由于C4植物高光效的原因在于它的C4途径关键酶,并不在于它的‘cranz’结构,而C3植物拥有高水平表达C4特异基因的必须遗传机制,故涉及到C4光合作用的基因能在C3植物中与在C4植物中相比同水平甚至更高水平表达,被表达的C4酶保留了相同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陈隆钟 中国第六届海峡两岸菌物学学术研讨会 2004年
【摘要】 存在有14.0kb dsRNA的水稻纹枯病菌菌株与存在有2.0kb dsRNA的Rs1M-3菌株经由菌丝融合试验结果发现,Rs1M-3菌株中2.0kb dsRNA片段可经由菌丝融合而转移.初步证实, dsRNA可经由菌丝融合传播,2.0kb...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万开元 黄宏文 等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1年19卷1期 86-9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篇首>栗疫病(Cryphonectria parasitica)是一种世界范围的林木病害,20世纪 上半叶不到50年的时间里栗疫病将美洲栗几乎毁灭[1],欧洲栗也曾遭受巨 大损害[2],中国板栗一向被认为是最抗栗疫病的[3],但由于栽培制度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井岩 李晓妮 等 《菌物学报》 2012年31卷4期 540-54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从山东、河北、河南三省采集棉花立枯病样品和土壤200余份,经分离获得198个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分离物.菌丝融合测定及5.8S rDNA-ITS区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分离物分别属于多核丝核菌的AG4-HG-Ⅰ和AG4...
【关键词】 立枯丝核菌;融合群;5.8S rDNA-ITS区序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冬梅 徐婉悦 等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8年34卷5期 606-60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利用口腔上皮细胞和胶原凝胶构建组织工程口腔黏膜上皮白色念珠菌侵入的体外模型.方法:制备胶原溶液和中和溶液置于Transwell 24孔细胞培养板小室中,混合孵育15 min,使胶原溶液聚合成凝胶状.然后接种口腔上皮KB细胞于凝胶表面,...
【关键词】 白色念珠菌(C.albicans);口腔黏膜上皮;模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树强 仪修南 等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4年39卷9期 651-65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目的 研究产黄青霉(P.chrysogenum)电激转化方法,建立产黄青霉快速、高效的遗传转化方法.方法 应用美国Bio-Rad电转仪,将外源DNA转化入产黄青霉菌丝中,研究了菌丝培养时间、电场强度、DNA类型等对遗传转化的影响.结果菌丝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金兑焕 导师:王仁生 广西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肿瘤学(博士) 2013年
【摘要】
目的和意义:
Khz是从灵芝和猪苓融合菌丝体中提取的混合物。近年来研究表明,天然混合物灵芝三萜类化合物可抑制人肿瘤细胞的增殖。其具有细胞毒性,可诱导人乳腺癌细胞MCF-7,前列腺癌细胞PC-3凋亡,并阻滞细胞周期进程。猪苓菌的水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金兑焕 导师:王仁生 广西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肿瘤学(专业学位)(博士) 2013年
【摘要】 目的和意义:Khz是从灵芝和猪苓融合菌丝体中提取的混合物.近年来研究表明,天然混合物灵芝三萜类化合物可抑制人肿瘤细胞的增殖.其具有细胞毒性,可诱导人乳腺癌细胞MCF-7,前列腺癌细胞PC-3凋亡,并阻滞细胞周期进程.猪苓菌的水提取物有利尿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曾念开 王秋颖 等 《中药材》 2008年31卷4期 475-478页MEDLINEISTICPKUCA
【摘要】 目的:鲍氏针层孔菌优良菌株的选育.方法:通过5.8S rDNA-ITS序列,生长速度、液体发酵生产菌丝体和胞外多糖产量等方面,对不同来源的菌株进行分析比较,筛选出优良的亲本菌株.在此基础上,采用双灭活标记,原生质体PEG诱导融合的方法.结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谢梦忆 导师:夏新界 吴德 四川农业大学 生物学 动物与人的比较营养(硕士) 2011年
【摘要】 菌丝霉素是从腐生子囊菌(Pseudoplectania nigrella)的分泌蛋白中分离出来的首例真菌防御素。菌丝霉素的成熟功能片段只有40个氨基酸,其分子量约为4.4KDa,其空间结构为防御素典型的Csaβ基序。菌丝霉素对革兰氏阳性菌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彭卫红 甘炳成 等 《菌物学报》 2005年24卷1期 42-4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无锁状联合的茯苓次级菌丝和具锁状联合的凤尾菇次级菌丝为亲本制备原生质体,以PEG为促融剂,在高钙、高pH条件下,将茯苓(或凤尾菇)原生质体热灭活,与凤尾菇(或茯苓)原生质体融合,从再生菌株中均能选择选择出能够再形成双核的单核菌株.栽培实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洪文荣 石贤爱 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2003年34卷2期 177-18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对伊尼奥小单孢工程菌S96的培养特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单亲灭活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从伊尼奥小单孢菌融合的杂合体中筛选到的工程菌S96,根据培养特征比较,其菌丝形态特征,斜面培养特征,碳源利用特征和深层培养特征不同于出发菌株.结果:工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枝荣 安沫平 等 《菌物系统》 2001年20卷2期 279-28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凤尾菇营养缺陷型突变型中性菌株与另一株营养缺陷型的正常交配型菌株进行了原生质体融合反应.融合子之间以及与亲本之间在菌落形态和菌丝生长速度上表现出了较大差异。融合子菌落角变的菌丝体从多核体转变为双核体,并且在菌丝体上产生了圆桶状的特殊结构而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