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73
- 19
- 6
- 5
- 4
- 77
- 28
- 23
- 9
- 4
- 71
- 38
- 20
- 14
- 10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王欣伊 阚振荣 等 《生物学杂志》 2005年22卷2期 5-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淡水藻类的许多种属都可产生毒素,如微囊藻属(Microcystis)、节球藻属(Nodularia)、鱼腥藻属(Anabaena)等.藻类毒素可通过多种途径,直接或间接引起人类或动物的健康问题.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试就国内外近年来对藻类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隋海霞 陈艳 等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4年16卷2期 112-11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探讨淀山湖、东湖、鄱阳湖水系浮游藻类和藻类毒素的污染及鱼体内微囊藻毒素的富集情况,于2000年7月和10月,采集了上述湖泊的水样和鱼样,用ELISA方法对样品的微囊藻毒素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蓝藻已经成为上述三大湖泊的优势藻种.发生水华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晓东 林萍 等 《中国公共卫生》 2003年19卷5期 548-55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分析江苏省饮用水源富营养化现状,探讨藻类及其毒素污染与消化道肿瘤的关系.方法对近期江苏省水源水质评价的监测资料和公开发表的论文资料进行整理和再分析.理化指标检测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GB5750-85进行.藻类数量种群和叶绿素分级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雅慧 姜雨 等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07年28卷5期 372-374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YSTs)为富营养化淡水中最常见的藻类毒素.本文就MCYSTs的性质、毒性作用、对机体的危害、在保健食品中的污染情况、国内外限量标准等进行综述,并对是否在保健食品中制订微囊藻毒素限量标准提出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玉珍 张丁 等 《医药论坛杂志》 2006年27卷10期 60-61,63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河南省境内淮河水系生活饮用水源水藻类和藻毒素污染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在位于淮河水系的河南省X市、P市、L市、Z市自来水厂水源地设采样点,对水源水淡水藻类、藻类毒素污染情况及总氮、总磷等水质污染指标进行了连续检测.结果淮河水系四市水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美 《安徽农业科学》 2002年30卷5期 821-822页
【摘要】 概述了国内外淡水藻类毒素及其检测方法的部分研究状况,认为加强淡水藻类毒素动态监测和检测方法研究,对于完善食品卫生安全监控体系,保护水资源,规避食品进出口风险,突破国外技术贸易壁垒,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玉珍 张丁 等 《河南医学研究》 2001年10卷3期 272-274页CA
【摘要】 目的: 探讨黄河水源水浮游藻类和藻毒素污染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于1998年5~ 12月在河南省S市、Z市、P市水源水设采样点,对水源水浮游藻类、藻类毒素污染情况及总氮、总磷、COD等指标进行了连续检测.结果: 河南省黄河水源水总氮检出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俞顺章 赵宁 等 《中华肿瘤杂志》 2001年23卷2期 96-9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阐明在肝癌高发区东南沿海肝癌与水中微囊藻毒素(MC)的关系。方法应用生态学、病例对照、定群、Meta分析和危险度评估等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通过F344和HBVx转基因鼠动物试验进一步证明。结果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6个肝癌病例进行对照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硕 李莉 《食品工业科技》 2022年43卷6期 287-292页
【摘要】 本文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riple quadru-pole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测...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藻类保健食品;节球藻毒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慧敏 杜桂森 等 《生态学报》 2010年30卷5期 1322-132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2007年4-11月的调研结果显示,官厅水库为富营养型湖泊,11P、TN、COD_(Mn)的含量分别为0.12、1.63、6.01 mg·L~(-1).浮游藻类密度为1794.08×10~4cells·L~(-1),其中蓝藻占51.7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爱峰 于仁成 等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09年23卷2期 152-15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β-N-甲氨基-L-丙氨酸(BMAA)是一种具有神经毒性的非蛋白氨基酸.研究表明,BMAA能够损伤运动神经元.在自然环境中,BMAA可以沿食物链传递,具有生物放大现象,可能参与肌萎缩侧索硬化-帕金森痴呆综合征的发病过程.大部分浮游蓝细菌(蓝...
【关键词】 神经毒素类;β-N-甲氨基-L-丙氨酸;肌萎缩侧索硬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彭喜春 杨维东 等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5年13卷1期 25-2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研究从实验室培养的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提取溶血毒素的条件,探讨不同生长期球形棕囊藻溶血毒素的生成特征,用薄层色谱法对溶血成份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球形棕囊藻细胞壁的超声波破碎最适条件为:功率600W,4℃...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海滨 隋海霞 等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3年15卷3期 202-20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了解微囊藻毒素在鲤鱼体内生物富集作用,用ELISA法对饲养不同时间的鲤鱼肝脏和肌肉以及饲养用水中的微囊藻毒素进行测定.结果显示,鲤鱼肝脏和肌肉的微囊藻毒素含量在试验第七天达到峰值,分别为1.43 ng/g和2.53 ng/g.饲养用水微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施玮 蒋颂辉 等 《卫生研究》 2003年32卷2期 97-10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制定饮用水源中藻类限值,结合国内外文献调查研究毒理学试验和现场生态学调查资料,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卫生部推荐的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MC-LR的限值、藻类生物量和MC-LR浓度关系以及毒理学实验所得到的藻类的无作用浓度而制定饮用水源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朝晖 尹伊伟 等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2年23卷5期 75-80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研究了丙烯酸及3种丙烯酸酯类物质对鱼类、藻类及水生甲壳类的毒性,以探讨有毒赤潮藻类棕囊藻所产生的这类物质对海洋生物及海洋环境的影响.方法:使用丙烯酸及丙烯酸酯类物质分别对不同水生生物进行半静止的96h或48h急性毒性试验.结果:丙烯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慧中 杨宏杨宏 《现代预防医学》 2001年28卷1期 79-80页ISTICPKUCA
【摘要】 近年来藻类污染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我国许多城市的供水是以湖泊、河流为水源,这些水体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藻类的污染。因此,充分了解藻类污染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本文主要阐述内容:①浮游藻类污染及其毒性;②二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凤 陆朝国 等 《贵阳医学院学报》 2007年32卷5期 531-532,534页ISTIC
【摘要】 <篇首> 近年来,水体污染日益严重,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每年夏、秋季在一些淡水湖泊、河流中发生大规模"水华"现象,水质恶化,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1~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司纪亮 胡文容 等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6年23卷2期 120-122页ISTICCA
【摘要】 目的建立一种筛选自然水体中产微囊藻毒素藻株的方法.方法应用编码微囊藻毒素合成酶mcyD基因的特异引物结合藻类保守序列16 S rRNA对所培养的纯种蓝绿藻(铜绿微囊藻FACHB 469、铜绿微囊藻PCC7806、微囊藻属FACHB 569、...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恒 李星 等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6年23卷2期 179-181页ISTICCA
【摘要】 该文综述了有毒水华发生过程中释放的微囊藻毒素的污染与控制现状,微囊藻毒素作为安全评价的风险因子,其毒性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控制水源水的微囊藻繁殖和强化饮用水处理工艺中微囊藻毒素的降解去除是研究热点.根据我国国情,提出了将生物、物理、化学处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昱 陈华 等 《毒理学杂志》 2005年19卷3期 306-306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目的鉴定我省某水库中水华微囊藻的毒性.方法采集某水库水华微囊藻,采用昆明鼠腹腔注射法测试其毒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程斌 浦跃朴 等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年23卷1期 57-61页ISTICCA
【摘要】 对藻毒素的化学结构和化学特性、藻毒素的检测及藻毒素的生物学效应评价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藻毒素的种类、结构及特性等尚未完全清楚,需做进一步研究;(2)藻毒素的检测方法主要有生物法、化学法和免疫法等三大类;(3)现有生物学效应评价多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云龙 于明 《生物学通报》 2004年39卷6期 11-14页ISTICCA
【摘要】 简要论述了淡水水体富营养化、水华的含义、水华发生的原因和危害,并对富营养化和水华的各种防治措施进行了介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潇颖 刘柱 等 《分析化学》 2017年45卷11期 1703-1710页
【摘要】 建立了全自动在线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串联质谱法直接测定水中10种藻类毒素的方法.利用程序实现多次进样,通过在线固相萃取对藻类毒素进行富集,然后切换六通阀,将富集的目标物冲洗至分析柱进行分离后,进入线性离子阱质谱检测.10种藻...
【关键词】 藻类毒素;在线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串联质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沈建国 童建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03年19卷2期 97-9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昆山地区水源水中藻类及其毒素的污染水平和变化规律.方法对6家水厂的2、5、8、11月源水藻类进行计数、分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LR,MCLR).结果 6家水厂源水全年藻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培启 胡文容 等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3年20卷1期 56-58页ISTICCA
【摘要】 饮用水源藻毒素污染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YST)是由蓝藻的部分藻属产生的环肽化合物,性质稳定,已被证明具有明显的肝毒性,是肝肿瘤促进剂之一.常规水处理工艺对MCYST的作用效果不理想,多项研究表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金明 朱惠刚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2年19卷6期 464-467页ISTICCA
【摘要】 从3个方面综述了藻毒素致癌性的研究进展.水体藻毒素污染业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环境问题,而藻毒素潜在的促癌作用更是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结构效应关系研究、体外短期筛选实验以及动物诱癌试验结果均表明藻毒素具有促癌作用,提示抑制蛋白磷酸酶活性、诱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天福 贾幸改 等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1年18卷5期 278-28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研究三门峡市饮用水藻类污染及影响因素.方法于1998年5月~1999年4月采集三门峡市某以黄河为水源的水厂的源水、调蓄池水、滤池水和出厂水每月1次,进行总氮、总磷、藻细胞计数、藻毒素及常规水质分析.结果黄河三门峡段水质劣于地表水V类标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震 陈晓东 等 《实用预防医学》 2001年8卷6期 478-480页ISTICCA
【摘要】 系统介绍了近几年国内外饮用水藻类和毒素污染控制及处理方法的研究近况;藻毒素的理化特性和控制标准;提出了一些今后在藻毒素污染控制及处理方面值得进一步研究及需要关注的问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小琴 袁君 等 《东南大学学报(英文版)》 2010年26卷1期 96-99页
【摘要】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太湖南泉水域2009年5月至12月产毒微囊藻的环境丰度及其微囊藻毒素-LR产毒能力进行研究,并监测水质和富营养化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南泉水域的水污染程度与富营养化程度均为中度;5月至11月蓝藻密度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艳波 苑宝玲 等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21卷3期 52-55页
【摘要】 通过对水库水进行定期采样,测定水样富营养化控制因子、叶绿素a和藻毒素的含量,了解水库水微囊藻毒素(MCLR)的污染状况、季节性变化规律以及分离鉴定释放毒素的产毒藻株,以期探讨引起藻毒素污染的内外原因.实验结果表明,在监测的8个月内水库水都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