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5
- 4
- 2
- 22
- 1
- 1
- 1
- 1
- 14
- 11
- 8
- 4
- 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张亚军 刘裴丽 等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3年44卷4期 11-16页
【摘要】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在子宫内膜癌(end...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杰 马晓洁 等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9年34卷1期 36-3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rimaryliver cancer,PLC)中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上皮细胞激酶...
【关键词】 血管生成拟态(VM);原发性肝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俊君 常德贵 等 《中国性科学》 2017年26卷5期 5-8页ISTIC
【摘要】 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肿瘤血液供应的新方式,随着研究的深入,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前列腺癌组织中亦发现有VM的存在,其形成可能与通路HIF-1 α→VEGFα→EphA2→MMP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小华 陈琳 等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6年21卷8期 680-686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观察接受顺铂低剂量连续化疗(LDM)和最大可耐受剂量化疗(MTD)后卵巢上皮癌SKOV3细胞的血管生成拟态(VM)的形成能力,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建立卵巢癌SKOV3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分别采用顺铂LDM和MTD模式对裸鼠移植瘤进...
【关键词】 卵巢上皮癌;低剂量连续化疗(LDM);最大可耐受剂量化疗(MTD);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振中 武世伍 等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2014年23卷5期 439-44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Twist1、VE-cadherin和血管生成拟态(VM)的表达以及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结合组织芯片技术,检测124例子宫内膜样腺癌、28例不典型增生内膜、35例正常内膜组织中Twist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晶洁 李胜好 等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5年32卷6期 469-471页
【摘要】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的表达与胃肠道间质瘤(GIST)危险度分级及血管生成拟态(VM)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nVision二步显色法检测65例不同危险度分级(极低/低危,中危,高危/恶性)GIST中MMP-9蛋白...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GIST);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血管生成拟态(VM);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揭由坤 付竹筠 等 《江西医药》 2013年11期 975-978页CA
【摘要】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血管生成拟态现象(vasculogenic mimicry,VM)在子宫内膜间质肿瘤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及双染法分别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媛媛 顾玉 等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2024年31卷8期 796-80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究落新妇苷(AST)调节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轴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拟态(VM)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AST(0、5、25、50、100、150、200、300 μmol/L...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健玮 黄泓轲 等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2024年31卷7期 687-69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扁蒴藤素(Pris)调节Shh/Gli1信号通路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凋亡和血管生成拟态(VM)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Pris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以选取合适的干预浓度.将HeLa细胞分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蓉 李若坤 等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0年47卷2期 214-21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目的 定量评估不同时间点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内血液供应模式的变化.方法 将1×107/mL的MHCC97-H细胞悬液同一时间接种于40只裸鼠(0.2 mL/鼠)的左侧腹股沟皮下,分别于种瘤后第2、3、4、5周取瘤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C...
【关键词】 肝癌;血管生成拟态(VM);内皮依赖性血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帅旗志 祖拉莱.阿力比衣提 等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24年40卷1期 63-7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描述了肿瘤细胞在无内皮细胞参与下形成新的微循环模式的过程.临床上,VM 与侵袭性表型和较差的患者生存率有关.以前的许多研究都集中在血管生成因子方面;最近的研究发现,肿瘤细胞周围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秋均 李丛煌 等 《辽宁中医杂志》 2015年42卷8期 1587-1591页ISTICPKUCA
【摘要】 血管生成拟态(VM)是近年来发现的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新的形式,与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和肿瘤患者的不良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乏氧微环境、促血管生成因子、PI3K、ERK1/2等多种细胞因子和信号通路参与肿瘤组织中VM的形成.肿瘤干细胞、上皮间质转...
【关键词】 血管生成拟态(VM);中医中药;肿瘤微环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艾力米热·克比尔 陈思宇 等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1卷76期 52-53页
【摘要】 摘要:食管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仍较低,食管癌的浸润与转移是导致预后差的中重要因素,新生血管的生成被认为是其重要影响因素,近年来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 VM)逐渐成为研究热点,VM 在多种肿瘤中被发现并认为与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孔祥琳 程先硕 等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2013年20卷5期 522-52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可溶性Tie2(soluble Tie 2,sTie2)对结肠癌HCT116细胞血管生成拟态(vascular mimicry,VM)形成、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将重组质粒pBLAST49-hsTie2及对照质粒pBL...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赛楠 张玉泉 等 《肿瘤防治研究》 2016年43卷9期 733-73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第5号亚基(chorionic gonadotropin beta polypeptide 5,CGB5)对卵巢癌OVCAR-3细胞血管生成拟态形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慢病毒载体转染的方法,在卵巢癌OVCAR-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文静 杨俐萍 《肿瘤学杂志》 2015年21卷6期 507-511页ISTICCA
【摘要】 恶性肿瘤的快速生长、转移与血管密切相关.大量研究表明,肿瘤血管生成细胞的来源存在多源性,血管生成的过程呈多样性,血管生成的调节呈多靶点性.这些特征提示研究者需拓宽思路,从不同层面理解肿瘤的新生血管生成机制,进而为寻找高度选择性血管靶点的临床...
【关键词】 肿瘤血管生成;血管生成拟态;肿瘤微血管构筑表型异质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孔祥琳 《肿瘤防治研究》 2014年41卷4期 405-408页ISTICCA
【摘要】 肿瘤的侵袭转移受到多种因素调节,其中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作为已被发现的一种微循环的新模式,是患者预后不良的一个关键因素.近年研究表明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威 朱东望 等 《中国肿瘤临床》 2016年43卷22期 981-98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检测Prdx1在肺癌中的表达,探讨Prdx1对肺癌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enic mimicry,VM)形成的影响,并深入研究其影响机制。方法:利用CD31/PAS双重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并分析VM及Prdx1的表达关系。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武世伍 承泽农 等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年32卷17期 3623-3626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探讨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中E-钙黏蛋白(E-cad)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拟态(VM)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 plus法和特殊组织化学法检测160例NSCLC和20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诗武 郭华 等 《中国肿瘤临床》 2007年34卷2期 96-9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拟态(VM)、马赛克血管和内皮依赖性血管三种血液供应模式在肿瘤生长过程中的时间延续性变化.方法:将B16黑色素瘤组织块接种到C57纯系小鼠鼠鼷部,待肿瘤大小约0.5mm左右时,连续处死小鼠,将瘤组织块制作成切片,在切片上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黎国雄 黄敏 等 《河北医药》 2019年41卷1期 106-10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miR-141对脑胶质瘤血管生成拟态(VM)体外形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应用三维培养人脑胶质瘤细胞株A172和U251构建,转染人胶质瘤细胞株A172和U251,RT-PCR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miR-141对人脑胶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苏会玲 苏红慧 等 《实用癌症杂志》 2016年1期 43-46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p-Akt蛋白与HGF/c-Met通路是否参与胃癌VM的形成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按照入组标准与排除标准,收集胃癌患者共74例,正常对照患者16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及正常对照组中c-Met受体、p-Akt蛋白的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中德临床肿瘤学杂志(英文版)》 2008年7卷9期 530-533页ISTIC
【摘要】 Objective:To explore possibility of vasculogenic mimicry (VM)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by constructing tumor ce...
【关键词】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vasculogenic mimicry (VM);three-dimensional cultur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崔永峰 导师:潘桂兰 王强 包头医学院 基础医学 生理学(硕士) 2014年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癌细胞VM形成能力;探讨紧密连接蛋白中Claudin家族成员对乳腺癌细胞VM形成过程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以matrigel基质胶进行细胞三维培养,在相同培养条件下,观察膀胱癌细胞ECV-304(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刘晓梅 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大会暨第三届韩-中神经肿瘤双边学术交流会议 2009年
【摘要】 目的:探讨胶质瘤患者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存在的临床意义。 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06年7月手术治疗的109例脑星形胶质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HE染色、CD34和PAS双重染色,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范丹 导师:宋文静 天津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硕士) 2018年
【摘要】
研究目的: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器官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其主要死因是肿瘤的转移和复发,而肿瘤的生长和转移都具有血管依赖性。肿瘤血管生成拟态VM是一种特殊的肿瘤血液供应模式,它和一般的内皮依赖性血管不同,其管壁由肿瘤细胞构成。VM影响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宋文庆 导师:吴强 安徽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硕士) 2015年
【摘要】 目的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中CD133、KAI1/CD82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观察ESCC中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 VM...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