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6
- 1
- 4
- 2
- 1
- 22
- 10
- 7
- 4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杜文鹏 闫慧敏 等 《生态学报》 2019年39卷16期 5798-580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我国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是人地矛盾作用下生态系统退化的过程或结果,石漠化不仅带来水土流失加剧、旱涝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降低等生态问题,还会带来贫困落后等一系列社会问题.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的石漠化治理工作已经成为我国西南岩溶地区生态文明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馨 周忠发 等 《水土保持研究》 2020年27卷6期 362-369,376页
【摘要】 为探究西南山区复杂地形地貌下不同类型耕地景观生态风险差异性,探索不同石漠化环境下耕地的发展情况.选取2013-2017年息烽县遥感影像,利用深度学习进行耕地提取,并根据石漠化程度对耕地进行分类.综合考虑外部胁迫、土壤污染胁迫、农户干扰等不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晓 马祖陆 等 《南方农业学报》 2014年3期 368-375页
【摘要】 【目的】研究岩溶高原石漠化地区4种典型植物的生理生化特性,综合评价其抗旱能力,为岩溶地区退化生态系统物种的选择与配置、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多变石栎(Lithocarpusvariolosus)、矮高山栎(Quercusmo...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栋 买合木提 等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08年1期 1-4,8页
【摘要】 石漠化是特指湿润的喀斯特(岩溶)地区的一种土地退化现象和过程.我国石漠化主要分布在西南岩溶山区,以贵州为中心的桂、滇、川、渝、鄂、湘等省(市、区)最为集中,面积达54万km2,是全球三大岩溶集中连片区中面积最大、岩溶发育最强烈的典型生态脆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梦先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06年25卷3期 19-22页
【摘要】 分析了我国西南岩溶地区的基本特征和石漠化状况;并对影响石漠化发展趋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策建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秦红增 黄丽萍 《贵州民族研究》 2007年27卷3期 194-200页
【摘要】 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以加文村为例,分析了西南石漠化地区农村环境卫生的现状,认为恶劣的自然条件、贫困、人们卫生意识的淡薄等是影响这些地方环境卫生的主要因素,并指出日益深入的工业化、都市化更使得农村环境卫生进一步恶化,因此必须采取特殊而有效的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吴耿 导师:余龙江 李为 华中科技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生物化工(硕士) 2007年
【摘要】 不同的地质环境造就了植物不同的适生机制。本文从植物生理生化以及结构解剖学角度,对西南岩溶地区不同地貌部位以及不同地质背景条件下生长的典型植物黄荆(Vitex negundo)的叶片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⑴黄荆具有较强的渗透调节能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岳跃民 王克林 等 《生态学报》 2024年44卷18期 8159-816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针对喀斯特石漠化治理转型面临恢复效果区域差异大、生态功能稳定性弱、忽视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协同等问题,系统梳理了当前我国石漠化治理存在的主要挑战与科技需求,提出从侧重自然生态系统转向社会-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视角,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整体提升为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国 郑春燕 等 《生态学报》 2023年43卷1期 432-44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是具有土层薄和土被不连续等特征的生态脆弱区,人为过度干扰和土地不当利用导致了生境退化甚至石漠化的发生.从"九五"规划到"十三五"规划,为了有效抑制并逆转石漠化趋势,生态修复措施得到普遍的推广应用."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提出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余梦 李阳兵 等 《生态学报》 2022年42卷10期 4267-428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揭示20世纪50年代末至今中国西南地区岩溶山地石漠化转型演变的时空分布及其特征,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石漠化演变相关文献的总量和主题词进行了分析,并提取文献中石漠化演变的时间、类型、程度、驱动因素等信息,从县(市)域尺度对中国西南岩溶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茆杨 蒋勇军 等 《生态学报》 2022年42卷7期 2878-289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是研究陆地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转换的重要指标,NPP的空间分布与区域气候、植被生长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息息相关,其变化能反映植被群落的生产能力,是生态系统功能和结构变化的重要表征.近20年来,中国西南地区植被NPP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左雪 《林业科技情报》 2023年55卷3期 55-57页
【摘要】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因为各地不断提高经济发展力度,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带来环境问题,其中包括石漠化问题.石漠化是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特有的以喀斯特地貌为基础的、以脆弱的喀斯特地质为基底的一种特殊的沙化生态现象,它是喀斯特的自然进程中,人类的不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楚 盛茂银 等 《土壤学报》 2022年59卷3期 756-766页
【摘要】 以西南喀斯特典型石漠化生态系统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替代时间的方法,研究石漠化演替过程中土壤表面电化学特征演变规律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采用物质表面联合分析法对不同石漠化等级土壤表面电化学属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土壤表面电荷密度、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克林 岳跃民 等 《生态学报》 2019年39卷20期 7432-744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国家加大生态保护与建设力度背景下,我国西南喀斯特石漠化面积实现“持续净减少”,面临由传统高强度人为干扰向大规模自然恢复与人工造林的转变,石漠化治理也面临转型.现有喀斯特生态研究已阐明了喀斯特脆弱生态系统人为干扰退化机制,初步揭示了生态治理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霄嘉 王磊 等 《生态学报》 2019年39卷18期 6577-658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喀斯特生态系统是地球表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以高强度农业活动为主,人地矛盾尖锐、石漠化严重,是我国最大面积的连片贫困区.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等的持续支持下,我国围绕喀斯特区生态修复与石漠化治理,系统开展了喀斯特生态保护与修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习慧鹏 王世杰 等 《生态学报》 2018年38卷24期 8919-893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揭示我国西南典型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时空演变特征,选取贵州省普定县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DEM等影像数据,提取了坡度和4期植被覆盖度、岩石裸露率分布图,并利用地理探测器获得各自的贡献率,反演了1990-2015年4期石漠化空间分布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吕妍 张黎 等 《生态学报》 2018年38卷24期 8774-878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2000年以来,国家在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开展一系列生态治理工程,该地区退化生态系统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而2008年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以来该地区的植被覆盖和生产力如何变化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遥感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和总初级生产力(G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理洪 王可洪 等 《生态学报》 2018年38卷3期 984-99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环境容量小、生态系统变异敏感度高、灾变承受能力低,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土壤动物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Meta分析研究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得到如下结果:本区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霖娇 盛茂银 等 《生态学报》 2017年37卷4期 1358-136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喀斯特石漠化已成为制约我国西南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最严重的生态地质环境问题,其恢复重建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中一项重要内容.土壤有机碳作为土壤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可以综合反映土地生产力、环境健康功能,另一方面土壤有机碳也间接影响了陆地生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坤 张梦园 等 《生态学杂志》 2025年44卷5期 1626-163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植被恢复是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的关键路径.大量研究通过地面调研探索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植物群落构成变化,而对于植被空间格局演化的研究较少.植被空间格局的演化过程能够揭示植被斑块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深入理解石漠化地区植被生态恢复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晓学 李叙勇 等 《生态学报》 2012年32卷3期 907-91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西南喀斯特山区的石漠化问题是目前我国西部地区最为突出的地域环境问题之一,其迅速发展已经严重影响到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导致石漠化发生发展的自然、人文因子为切入点,通过模拟影响喀斯特系统地表覆被变化的基本生态过程(如植物定居、植物死亡、水蚀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荣波 欧阳志云 等 《生态学杂志》 2005年24卷5期 551-55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石漠化是我国西南地区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识别发生石漠化敏感区域,为岩溶地区石漠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显得十分必要.总体分析了目前中国石漠化和有关生态环境研究的资料,将石漠化敏感性影响因子归结为岩性、降水、坡度和植被等4项,并确定了各因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雨昕 郝秀东 等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44卷17期 241-244页
【摘要】 为了加快石漠化的综合治理,以喀斯特石漠化发育典型的重庆中梁山国家“AAA”级景区海石公园为例,详细阐述了已经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的一些典型喀斯特石漠化区生态经济治理的优化模式,如石山绿化生态重建模式、喀斯特园林观光生态重建模式、特色种植生态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健 宋淑珍 等 《江苏农业科学》 2016年44卷4期 237-239页
【摘要】 为了研究西南喀斯特地区野生板栗不同龄级的光合特性差异,利用英国Lcpro+光合测定仪对西南喀斯特地区的3龄苗和6龄苗野生板栗的光合日变化特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3龄苗野生板栗的日均净光合速率为7.3μmol/(m2·s)(以CO2计)、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留兴 熊康宁 等 《草业科学》 2015年32卷5期 828-836页
【摘要】 本文系统阐述了西南喀斯特地区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并分析了西南喀斯特地区草地生态系统面临的问题,主要为水土流失、土壤贫瘠、土地石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以及人类不合理利用等,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增加栽培草地面积、提高公众环保意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斐 杨再超 等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40-43页
【摘要】 喀斯特石漠化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类型之一,而中国西南的石漠化又是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其治理和恢复的难度是世界之最,这对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通过野外考察和查阅文献,总结了藓类生物结皮的形态结构、持水能力、生理适应,并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屠志方 李梦先 等 《林业资源管理》 2014年4期 4-7,13页
【摘要】 以国家第二次石漠化监测结果为基础,介绍了我国西南岩溶地区土地石漠化现状,阐述了石漠化动态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了石漠化防治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了进一步加快石漠化防治的对策建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小舟 蒋宣斌 等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1期 234-236页
【摘要】 通过介绍我国岩溶石漠化的基本情况以及石漠化的治理与植被恢复技术体系发展现状,结合其在西南地区特别是重庆的实际,指出我国岩溶石漠化治理成效不明显的关键原因是缺乏真正实质性的喀斯特生态系统综合管理.认为只有把喀斯特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左兴俊 左太安 等 《安徽农业科学》 2010年38卷28期 15792-15795页
【摘要】 以贵州省典型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模式为研究对象,选取生态效益、社会经济效益和模式推广前景为评价指标,构建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模式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选择较为典型的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模式花江"顶坛模式"和清镇"王家寨-羊昌洞小流域治理模式"为评价对象,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成波 王震洪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7年24卷5期 9-13页
【摘要】 中国西南广泛分布有大面积的岩溶,由于岩溶生态环境本身的脆弱性,加上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使岩溶地区大面积的土壤流失,形成石漠化现象.西南地区石漠化、西北地区沙漠化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被称为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三大环境灾害.本文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