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4
- 36
- 14
- 11
- 11
- 9
- 7
- 4
- 4
- 2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曾桂琼 吴幕廉 等 《广东牙病防治》 2010年18卷7期 386-388页ISTIC
【摘要】 目的 评价临床应用STATM计算机控制局部麻醉系统注射对拔牙患者疼痛、血压、心率的影响.方法 100例拔牙患者,随机分为2组,无痛注射组50例,采用STATM系统注射,传统注射组50例.局麻注射前后分别测患者的血压、心率,注射后用视觉模拟标...
【关键词】 计算机控制局部麻醉系统;注射;疼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兰平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1年19卷14期 1192-119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步态分析是生物力学的特殊分支,是对人体行走时的肢体和关节活动进行运动学观察和动力学分析,提供-系列时间、几何、力学等参数值和曲线.其发展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最早描述和记录人体运动始于文艺复兴时期,对人体运动的定量分析始于19世纪,杜柴尼(D...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娜 胡彩容 等 《中国肿瘤》 2010年19卷8期 503-50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应用医科达Synergy系统的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研究腹盆部肿瘤患者在放疗分次内的摆位误差变化情况.[方法]对17例腹盆部肿瘤患者进行治疗,每次照射前进行首次摆位的CBC...
【关键词】 放射疗法;锥形束CT(CBCT);摆位误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本福 金胜威 等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9年29卷3期 236-23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评价异丙酚是否可诱发大鼠精神依赖性.方法 清洁级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240~270 g,周龄14周,麻醉下右颈外静脉置管,7d后开始连续14 d的自身给药实验.随机分为4组(n=6):脂肪乳对照组(C组)、异丙酚0.56 rag/...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庆云 李敏 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年28卷9期 1078-1080,109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设计制作新型动物慢性间歇低氧箱并验证其有效性.方法 制作电子计算机控制的动物慢性间歇低氧箱,并应用12只小鼠进行稳定性和实验效率验证.结果 采用时间加浓度切换的模式,交替供给100%氧气和100%氮气,实现一个循环为90 s,每个循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月华 赵晓光 等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06年41卷2期 86-8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研制适用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计算机辅助下颌前伸定位系统(CAMRS),利用该系统初步判定OSAHS患者的下颌最适前伸距离,预测其口腔矫治器的疗效.方法 CAMRS通过计算机控制微型步进电机,借助螺母与螺栓...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矫正装置;预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贺思勋 《中国药房》 2005年16卷20期 1547-1548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为医院药品采购计划的科学拟订提供参考.方法:结合药品采购计划制订应考虑的6个因素,利用计算机建立医院药品采购计划模型.结果与结论:对医院药品采购计划,从人为的凭经验确定上升到由计算机控制的数学模型来确定,有利于提高药品管理水平,合理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志商 李良明 等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5年40卷10期 714-71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由计算机控制的体外电磁波刺激器 (extracorporeal magnetic innervation,ExMI),是一种非侵入性,用于治疗尿失禁的仪器[1].电磁波刺激系统每秒钟可产生高达50次的脉冲,以刺激自主神经系统,特别是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建国 卢峰 等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05年25卷6期 574-57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50 MeV医用电子回旋加速器(以下简称MM 50)是目前国内较为先进的高能加速器,它依靠跑道式回旋加速方式,提供能量高达50 MeV的电子线和X射线,而且能谱很窄利于治疗;其治疗头中充满氦气,可减少电子散射,提高电子束治疗时的照射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德强 谭云飞 等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5年14卷10期 953-95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广泛用于研究成瘾药物的精神依赖性,尤其在筛选具有滥用潜力的药物、研究奖赏效应的神经机制、防治精神依赖性的药物筛选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1].传统CPP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程金生 郭朝晖 等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03年23卷3期 190-19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本研究组在参考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历时5年研制成功了先进的放疗剂量自动化检测大型仪器.该机适用于医院放疗科和省级放射卫生检测机构对放疗设备的验收检测.对于放疗计划系统需要的大量临床物理参数可以实现快速测量.方法采用2个电离室为扫描探头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幸 吴新民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1年21卷4期 243-24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度控制输注(target-controlledinfusion, TCI)技术是药代动力学研究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产物.药代动力学在理论和技术上于70年代就已经十分成熟,各种新研制的药物在其问世不久即可以定量地了解其在人体的代谢过程.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施斌 吴忠荣 等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01年36卷1期 58-6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比较动态负荷下螺钉固位与粘固固位种植单冠修复体的固位与机械力学特性。方法将粘固固位和螺钉固位单冠修复体标本固定在227 kg的压力感受器上,通过计算机控制,在15 kg循环负荷下进行疲劳实验。比较实验前、后单冠修复体的松动度,观察2组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建国 戴立盛 等 《中国药学杂志》 2000年35卷1期 47-4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研制用于渗透泵片剂工业化生产的高速激光打孔机.方法:采用与国外技术不同的瞬间静止式激光打孔方式,双向输出的二氧化碳激光管和计算机控制.结果:使打孔质量明显提高,打出的释药孔圆度及精密度优于国外同类产品.自动化程度高,运行可靠,打孔速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蒋建新 Ibolja Cernak 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1999年21卷6期 394-39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胸部局部冲击伤后大鼠神经行为功能改变,及肺冲击伤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致伤前,动物均在一计算机控制的双向穿梭箱内连续训练6 d,每天连续训练20次,以获得主动回避反射(AAR).在最后2 d的训练中,AAR≥80%的大鼠被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洁 陈海 等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17年34卷4期 344-347页ISTICCSCD
【摘要】 目的:报道在20例全身照射患者中采用“完全斜率法”进行肺屏蔽技术,并对屏蔽效果进行验证.方法:根据每位患者的模拟定位片,在计算机控制下精确切割肺挡块,实现X射线光源投射方向、挡块斜率和肺部体表投影的基本一致.采用双点定位对肺挡块进行高精度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照轩 李榕榕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24卷11期 1045-1049页ISTIC
【摘要】 3D打印是通过对原型实施数字建模,在计算机控制下完成对象物品的复制或创制过程。3D打印可完成个体化复制,实现对象物品外形和结构的精准模拟。利用多种医学影像学检查结果实施数据建模,3 D打印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具有突出优势。近年来,3 D...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文莉娜 何盛烽 《中国辐射卫生》 2013年22卷4期 446-448页ISTIC
【摘要】 目的 降低放射治疗过程事故的发生率,提高病人放射治疗安全.方法 回顾世界范围内近三十年(1976~2007)发生的放疗事故,分析事故原因,总结降低事故率的方法.结果 病人的放射治疗安全得到了提高.结论 放射治疗是一种复杂的治疗技术,将近一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春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年12卷5期 1127页ISTICCA
【摘要】 射频肿瘤热疗机是治疗肿瘤的一项新技术,它是利用物理疗法,采用微波加热的方法,在计算机控制下,使肿瘤区域温度高于正常温度5~10℃,从而使肿瘤细胞造成热损伤,使其生长受阻,甚至凋亡的一种治疗方式,既可独立应用于治疗,也可在综合治疗中发挥增敏作...
【关键词】 超声疗法/仪器和设备;高温,诱发/仪器和设备;肿瘤/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秦运俭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年17卷20期 2436-2437页ISTIC
【摘要】 <篇首>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为临床常见的综合征,死亡率较高,多数患者需要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但部分ARDS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时可发生呼吸机依赖而出现撤机困难,从而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呼吸机相关肺炎、气压伤及呼吸肌失用性萎缩等并发症地发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欢 吴杨 等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1年30卷3期 467-469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计算机控制下的口腔无痛注射仪(Single Tooth Anesthesia,STA)在口腔颌面外科局部浸润麻醉中的无痛效果、护理特点以及应用前景.方法 将120例行局部浸润麻醉的拔牙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使用STA注射仪注射为实验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馨 刘楠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年17卷24期 2908-2910页ISTIC
【摘要】 目的 评价计算机辅助口腔局部麻醉技术在控制牙科焦虑和局部麻醉注射疼痛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具有牙科焦虑、ASA I级、需要在口腔局部麻醉下接受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采用计算机辅助口腔局部麻醉技术;对照组30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勇胜 毕红哲 等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0年21卷3期 171-175页ISTIC
【摘要】 目的 通过模拟持续飞行操作诱发脑认知疲劳(cognitive fatigue,CF)的实验模型,动态观察计算机模拟飞行双重任务操作绩效与主观疲劳评价指标的变化特征,为CF评价和制定相应航卫保障措施提供平台. 方法 男性战斗机飞行员30人,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吕卫东 游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0年21卷3期 104-105页ISTIC
【摘要】 <篇首> 液基细胞学(简称TCT),是一种将临床标本中取得的脱落细胞保存在液体中,然后通过计算机控制的精密过滤膜技术,去掉涂片上的杂质,将细胞均匀分散贴附于载玻片上制成涂片的技术.它是运用机械、气动与流体力学原理,通过全自动设备将细胞涂成均匀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荣 耿海 等 《中国辐射卫生》 2009年18卷1期 107-108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在评价冠状动脉药物支架通畅性的价值.方法 对16例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的21枚支架行双源CT(D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杳,利用DSCT最大密度投影(MPR)和CPR图像后处理功能对各支冠状动脉进行重建,应用5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文礼湘 赵爱明 等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9年9卷7期 1279-128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用计算机控制检测研究视力时间阈值.方法:用pascal语言程序设计视标.视标的大小、显示程序和持续时间由计算机控制.受试者从距离显示器5m处看视标.采用阶梯法测试不同视力受试者的视力时间阈值.结果:检测到约为毫秒级的视力时间阈值.视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伍卫刚 郑启新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2009年32卷6期 375-378页ISTICCA
【摘要】 快速成型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它是在计算机控制下,根据物体的CAD模型或CT等数据,不借助其他设备,通过材料的精确堆积,制造原型的一种基于离散、堆积成型原理的新的数字化成型技术;近年来通过与螺旋CT或核磁共振等检测手段的三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詹皓 赵安东 等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07年18卷1期 8-11页ISTIC
【摘要】 目的 比较两种剂量水平的扎来普隆对正常人认知操作能力和前庭功能的影响.方法 8名健康青年男性志愿者在3次试验(每次间隔1周)中交叉服用扎来普隆10 mg、15 mg和安慰剂,采用随机双盲设计给药,分别在服药前4 h、服药后1、2、3、4、6...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