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10
- 6
- 241
- 65
- 40
- 6
- 6
- 79
- 73
- 44
- 32
- 28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朱菊红 庄若 等 《镇江高专学报》 2022年35卷4期 68-70页
【摘要】 研制一种可防输液器意外脱落、减少药液残留和输液微粒污染的一次性输液器穿刺装置.该装置通过增加弹性凸缘以固定穿刺头,防止其从瓶塞脱出;降低进液开口并覆盖滤网,以减少药液残留和防止输液微粒污染.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对保证用药剂量准确、减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曾庆霞 汤善芳 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年22卷8期 174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静脉输液是治疗疾病的一种有效措施,也是微粒进入机体的主要途径之一.近年来输液微粒污染及其对人体的危害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护理人员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维护患者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旭东 陈炜 等 《医药导报》 2015年34卷2期 279-281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探讨与分析滥用静脉输液的危害,提出加强输液安全管理及防范措施.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实际,分析影响静脉输液的安全因素及其原因,并总结加强输液安全管理的对策.结果 引起静脉输液的风险因素主要有输液微粒污染、输液并发症、以输液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沈克军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年22卷6期 132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输液是基层医院门诊治疗疾病的主要措施,但输液时时有微粒污染发生,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因此,做好有效微粒污染控制非常必要.1微粒污染加药时穿刺橡胶塞切割下的橡胶屑;无菌操作不规范污染注射器内栓;环境中的空气污染;药液制剂不纯;注射器、输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熊碧文 《护理研究》 2008年22卷36期 3351-3353页ISTICPKU
【摘要】 [目的]探讨配药技术对静脉输液过程中的不溶性微粒污染的控制情况.[方法]检测0.9%无菌氯化钠注射液在净化工作台上穿刺加药前、加青霉素后及穿刺空药瓶后微粒数并比较;比较治疗室和净化操作台下穿刺空药瓶后再穿刺0.9%无菌氯化钠注射液中橡胶微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范传玲 秦征东 等 《护理研究》 2008年22卷29期 2695-2696页ISTICPKU
【摘要】 [目的]探讨可滤式双向加药防污染装置的应用效果.[方法]试验组采用可滤式双向加药防污染装置溶药、加药,对照组用20 mL注射器溶药、加药,进行微粒检测及细菌内毒素检测,比较两组液体微粒及污染情况.[结果]试验组能截留≥5 ìm不溶微粒,符合...
【关键词】 可滤式双向加药防污染装置;静脉输液;微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刚 张莉 等 《护理学杂志》 2007年22卷9期 46-47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静脉药物配置室内不同操作距离对空气微粒污染的影响程度.方法 在配置室内模拟配液加药,分别在距离操作者不同位置,用空气粒子计数器对空气微粒数进行检测,以了解空气微粒的污染情况.结果 操作距离不同位置5个点的空气微粒污染程度比较,差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莺 陈子春 《医药导报》 2005年24卷12期 1162-1163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配制环境对静脉输液中微粒和微生物含量的影响.方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注射液不溶性微粒检查法"中的光阻法和"无菌检查法"的项下规定的方法,将10瓶0.9%氯化钠注射液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瓶,一组在超净工作台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清媛 杨锦媚 《护理学杂志》 2005年20卷21期 76-78页ISTICPKUCSCD
【摘要】 针对护士在配药环节中所存在的微粒污染问题,吸收教材和有关专著的研究成果,对经常使用的安瓿、密封瓶两类药物的微粒控制技术进行综述,旨在规范配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和用药质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国明 郭梅 《医药导报》 2000年19卷6期 602-603页ISTICPKUCA
【摘要】 <篇首> 临床调查表明,相当数量的门诊患者在就医时曾要求医师给予输液治疗;住院患者中有>90%的患者都曾进行过输液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菁 代莉 等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9年22卷9期 999-1003页ISTICCA
【摘要】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的主要任务是为临床科室提供合格的成品输液,开展PIVAS对保障静脉输液质量和调配人员的职业防护有重要意义.在保障静脉输液质量工作中,输液微粒污染是其主要的风险因素.静脉输液微粒污染不仅损害成品输液质量,更是患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莺莺 曹卫平 等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12卷23期 182-184页
【摘要】 静脉输液是一项与临床工作密切相关的护理活动,其不仅在抢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所有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其起效快,效果显著的优点被临床广泛运用.随着医疗技术的日新月异,静脉输液治疗方面也在不断进行新的拓展,包括现在对输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姚泽南 《科技与创新》 2020年11期 64-65页
【摘要】 基于GB 8368-2018《医疗器械-输液器标准》对输液器微粒污染的检测方法进行了大体分析,并围绕把好医疗器械质量关、完善医疗器械法规体系、加强医疗器械监督抽检三个层面,探讨了有关微粒污染检测与防控工作的具体建议,以期为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慧 姚冰 等 《时珍国医国药》 2006年17卷6期 1105-1106页PKUCSCDCA
【摘要】 目的分析引起临床输液微粒污染的各种相关因素,制定预防措施,以达到预防或减少输液中微粒污染.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工作经验,分析影响输液微粒污染的各种影响因素.结果临床使用过程引起输液微粒污染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药物因素、pH值、输液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瑞芳 杜国安 《时珍国医国药》 2003年14卷7期 433-434页PKUCSCDCA
【摘要】 <篇首> 输液是临床治疗疾病的主要措施,但输液中不溶性微粒污染较为严重,造成血管栓塞、静脉炎、肺肉芽肿、血小板减少、过敏反应、热原反应等,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因此,近年来,由于不溶性微粒引起的微粒污染反应[1],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笔者根据临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思仙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9年26卷1期 6-9页
【摘要】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疾病的主要措施,因此输液安全备受重视.本文对临床输液微粒的相关因素如来源、不良反应等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相应防范措施,如加强治疗室和病房管理,选择适当的输液器具及规范护理操作等方面,以预防和减少输液微粒污染给人体带来的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金贵 潘秋喜 等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9年26卷8期 133-134页
【摘要】 目的 分析静脉输液中双阀可立输液瓶在减少不溶性微粒污染中的作用.方法 取100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双阀可立)50袋为观察组,100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普通)50袋为对照组,分别向每袋注射液中加入肌苷注射液10mL,然后进行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骆媛 《化工设计通讯》 2019年45卷4期 205,211页
【摘要】 微粒污染是注射剂以及输液器等植入式医疗器械的常见问题,严重危害使用者的健康,也是临床引起多种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前,医疗器械使用中微粒污染常见于静脉输液,临床逐步使用一次性输液器材取代原有的输液器,并取得一定成果.以静脉输液器为例,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梅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8年25卷6期 140-141页
【摘要】 目的 探讨安全药物配置的最优方法,提高配药工作效率.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配药,实验组采用改良方法配药,观察两组配药后产生不溶性微粒的数量.结果 实验组产生≥10μm(个/ml)和≥25μm(个/ml)的数量明显低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宏伟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年24卷15期 17-19页
【摘要】 目的:建立一套测试评估方法,实现对一次性使用空气净化输液器这一新型产品的进气组件临床使用安全性评价.方法:设计涵盖可能造成空气净化进气器件填充物微粒脱落各因素的前处理方法,参考常规输液器具空气过滤材料过滤效率的测试方法,将经前处理的成品空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磊 《养生保健指南》 2018年43期 354页
【摘要】 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微粒的来源、临床危害和防范措施.方法 查阅分析前人的文献,结合实际临床经验,来探究静脉输液微粒的各种影响因素以及防范措施.结果 通过对药品的选择、环境的控制等输液环节的改善,能明显改善静脉输液微粒的危害.结论 有效监管和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春香 《护士进修杂志》 2010年25卷22期 2041-2043页ISTICCSCD
【摘要】 <篇首> 静脉输液给药吸收率高、起效快,是临床治疗、抢救病人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配药是输液的重要环节,但至今98%以上仍是护士用传统的手工操作加药方法来完成,既耗时、费力,又不可避免有细菌和多种不溶性微粒进入配制的液体内,给临床安全用药带来负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甦 张钦芳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年6卷10期 98-100页ISTIC
【摘要】 目的:比较喷雾式消毒和传统消毒两种消毒方法对经切割的安瓿进行消毒后输液微粒污染的状况.方法:将40支10 ml注射用水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支.实验组砂轮切割安瓿颈后用喷雾式方法消毒瓿颈,然后徒手掰断安瓿,用空针抽吸安瓿内溶液注入试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梅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年18卷34期 4316-4317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门诊输液室则是重中之重,随着静脉输液应用的日益广泛,人们对输液安全问题开始投入更多的关注和思考.静脉输注药物的要求是无化学污染物,不含活性微生物,无热原,无微粒,药物应与溶液相容,药物应与输液容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桂风 《中国伤残医学》 2009年17卷2期 100-101页ISTIC
【摘要】 静脉输液污染是指在输液过程中,输液微粒随液体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过去医学界对输液中的微粒可能引起的危害很少考虑.近30多年来,对微粒进行广泛研究后认为:输液微粒造成的危害是潜在的、长期的,应引起普遍关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沃君兰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5年14卷18期 2436-2437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而输液微粒是指在输液过程中进入人体内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对人体所造成的危害尚未引起普遍关注,笔者对有关微粒污染问题做了以下认识和分析,希望引起广大护理人员的重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勤 容桂荣 等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05年19卷5期 52-54页ISTIC
【摘要】 <篇首> 静脉输液是临床的基本治疗方法,如果药液中不溶解的微粒通过输液途径进入人体,其危害性严重而持久.我国1990年的药典规定,每毫升输液剂中直径>10μm的不溶微粒不能超过20个,直径>25μm的不溶微粒不能超过2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琥 万敏 等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05年24卷2期 113-114,118页ISTIC
【摘要】 对一次性使用的精密过滤输液器滤除率的试验方法进行了探讨和验证.结果表明:药液过滤器滤除率试验中所用试验液粒子的浓度与微粒污染要求的数值不应在同一数量级上;同时,试验液中≤标称孔径的粒子对滤除率试验结果也有明显影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浦丽霞 开中支 等 《医药前沿》 2017年7卷16期 337页
【摘要】 目的:分析输液药液中的微粒污染、危害及预防.方法:本次选取在治疗室及超净工作台上分别加药、不加药,通过16号侧口型注射液及12号侧口型注射器以不同角度穿刺胶塞抽取药液,比较两组微粒数量.结果:治疗室内操作穿刺瓶塞、加药均能造成微粒数量大幅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孝庆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7年3卷7期 156-157页
【摘要】 输液性静脉炎是临床输液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据报道其发生率为30%~80%[1].静脉炎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费用,为继续输液带来了困难,同时也降低了患者的满意度.因此,了解发生输液性静脉炎的原因,及早提出干预措施对提高临床治疗和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