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069
- 66
- 20
- 9
- 3
- 2171
- 872
- 526
- 369
- 202
- 377
- 338
- 151
- 138
- 118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李天骄 魏阳 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4年30卷5期 749-752页ISTICCSCDCA
【摘要】 《伤寒论·辨脉法第一》中"脉紧者,如转索无常也"是后世诸多医家对紧脉脉象的基本认识和定义,但因转索无常之象难以理解,且辨脉法篇真实作者存疑,紧脉的"转索无常"也一直饱受争议.本文通过对比《金匮要略》相关原文,探讨紧脉此种定义所存的不恰当之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雨婷 魏东升 等 《时珍国医国药》 2025年36卷2期 389-394页PKUCSCDCA
【摘要】 目的 使用影像组学构建冠心病痰瘀互结证辨识模型.方法 收集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CTA)的冠心病患者 112例,其中痰瘀互结证60 例,心血瘀阻证52 例,采用人工智能影像后处理平台分割患者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CAT),提取影像组学特征...
【关键词】 痰瘀互结;影像组学;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卜瑞琪 韩宇 等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49卷1期 6-11,35页ISTIC
【摘要】 系统辨证脉学从位、数、形、动、质五个维度描述了脉体、脉管壁、血流和脉搏波方面的脉象信息,脉象要素耦合形成脉象系统,进而各系统间形成网络化的疾病发生发展的动态逻辑,形成中医脉诊的"心智模型".《伤寒杂病论》强调"脉"在辨证识病中的重要性,将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潘景龙 乔雪 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5年34卷10期 1394-1398页ISTICCA
【摘要】 《伤寒论》中的三阴三阳病分别代表人体"阴道虚"和"阳道实"的状态,能够反映人体气的虚实态势及疾病的寒热属性.本文以人迎气口脉对比法首辨阴阳来确定三阴三阳病,以《伤寒论·平脉法》辨析邪气性质及结合六经病提纲证辨别桥本甲状腺炎的证型,凭脉辨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余欢 帅云飞 等 《河北中医》 2025年47卷7期 1210-1213页ISTIC
【摘要】 论及四诊,切诊最末.忆及三部九候,遍布全身,脉动之中,蕴含气血,求真勿略.所象或局部,或全身,均系于太阴,才有后世独尊寸口.现临证之时,观"关脉独大"之象,所显或弦,或滑,或浮,或数,或缓,或重按空虚,所含医理,病机不同.本文结合临床实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谭朵廷 孟骊冲 等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45卷5期 970-975页ISTICCA
【摘要】 精确诊断是有效治疗的前提,马王堆医书蕴含着丰富的中医诊断知识,本文系统梳理马王堆医书诊法、诊病与辨证内容,发现其诊断体系主要具有三大特色:一是四诊初备,原始朴素;二是疾病多类,分型施治;三是经脉辨证,诊治一体.通过对《脉法》《阴阳脉死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萍 曾丽 《中国民间疗法》 2025年33卷7期 86-89页
【摘要】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在辨证论治中使用太素脉法作为脉诊法,可以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该文列举基于太素脉法辨治失眠验案 2 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荐明 李源 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5年23卷10期 64-67页
【摘要】 赵杰教授为经方扶阳派创始人,临证30余年,重视脉诊,崇尚仲景学说,临床经验丰富,在治疗痤疮方面有独到见解.赵杰教授认为痤疮的根本病机是阳虚,热证、瘀血是其发展至某一阶段的临床表现,故治疗以扶阳为本,兼顾治标以解决疾病的病理产物.文章总结赵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鹏飞 陆金根 等 《世界中医药》 2024年19卷15期 2346-2351页ISTICPKUCA
【摘要】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学的方书之祖,开辨证论治的先河,在《素问·热论篇》的基础上,总结东汉以前医家著作,结合自身临证经验,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而完成.本书不仅论述外感热病,同时也包括内伤杂病、妇科、外科疾病的诊治,所录外科病证如痈肿肠痈、浸淫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文华 《安徽医药》 2024年28卷2期 403-406页ISTICCA
【摘要】 《温病条辨》"复脉法"源于《伤寒论》"复脉汤",有滋阴助阳,益气养血之功效,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中医临床治疗.与《伤寒论》"复脉汤"不同在于,"复脉法"立足于阴阳、脏腑,提出以血脉理论为基础的复脉脏腑法和复脉阴阳法,其中复脉阴阳法可养气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蔡世杰 李翰林 等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24年41卷7期 876-882页ISTICCSCD
【摘要】 结合修正Lambert-Beer定律和空间分辨光谱技术,提出一种基于三波长的脑组织氧饱和度监测系统.搭建脑组织氧饱和度(rSO2)测量平台,从光谱稳定性和本底噪声验证系统可靠性,建立受控低氧试验并招募18名志愿者,研究rSO2随吸入氧阶梯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梦琪 薛一涛 《中医药通报》 2024年23卷7期 29-32页ISTIC
【摘要】 "司内揣外"变法辨证思维注重隐形因素、内部结构.文中通过分析"司内揣外"变法辨证思维方法及其在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病因病机、病势特性、诊疗及预后等方面的运用,为该病的诊疗和研究提供新思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弓雪峰 王继升 等 《吉林中医药》 2024年44卷7期 759-763页ISTIC
【摘要】 人迎气口脉法出自《灵枢》,历代争议在于其为双侧人迎、气口脉或左右寸口脉之间的比较.王叔和《脉经》认为"左为人迎,右为气口".左人迎右气口脉法体系取左右寸口脉,按照关前一分左右对比而别阴阳,然后通过比较单侧关与关前一分之大小,以明三阴三阳,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悦 毛倩 等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16卷29期 109-113页
【摘要】 本研究相关研究人员舒鸿飞因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功能不全2次住院仅"好转",遂打破"医不自治"的观念,在名医经验的基础上参考有关文献自己拟方,根椐多因并存、多证兼具、多病同患的病情复杂性,基于辨证是论治的依据,方...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心功能不全;大方复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于海 张微 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22卷9期 53-57页
【摘要】 失眠对老年人危害较大.运用好中医辨证方法有助于解决老年人失眠问题.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教学,提出治疗失眠的六点思辨方法:理论源自《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深入领悟经典相关论述,可拓宽思路,指导实践;要胸有全局,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夏梅华 刘金良 等 《河北中医》 2023年45卷10期 1703-1706,1711页ISTIC
【摘要】 目的 观察督脉灸联合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方治疗阳气亏虚、血瘀水停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4 例阳气亏虚、血瘀水停型CHF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 组,在均予西医常规二级预防治疗基础上,对照组46 例予益气温阳活血利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卢意 熊简 等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43卷5期 385-390页ISTICCA
【摘要】 小气道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关键病变部位,在尚未发展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时就已存在小气道病变,但因为缺乏临床症状及系统的诊疗方法常常被忽视.近年来,小气道病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小气道病变,对于延缓疾病发展及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旭东 李建民 等 《中医正骨》 2023年35卷4期 55-56,61页ISTIC
【摘要】 关节扭伤为临床常见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及皮下瘀斑等.中药外洗对于关节扭伤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尚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持.本文阐释了中医五体辨证的基本内容,并结合五体辨证对关节扭伤进行了辨析,同时基于五体辨证提出了关节扭伤的中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乐 刘翔 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43卷6期 912-91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深度学习重建算法(DLIR)在提高门静脉图像质量中的应用研究.方法 回顾性纳入32例行腹部双期增强检查的患者,门静脉图像分别采用50%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 V)及深度学习重建算法的中、高模式(DLIR-M、DLIR-H)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莹 王奇政 等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22年28卷4期 433-438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使用宽体探测器高分辨率CT对冠状动脉支架进行成像,并进行4种不同重建方式的重建,评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腔内支架的可视化程度.方法:对连续的37例PCI术后患者,使用宽体探测器高分辨率CT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东风 袁晖戍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15卷5期 122-125页
【摘要】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典型临床特点,老年患者尤为多见,表现为胸骨后的压榨感,并伴有明显的焦虑,一般持续几分钟,常放射到左侧臂部以及下颌部.用力、情绪激动、受寒、饱食等情况下,往往会诱发心绞痛.袁晖戍教授长期致力于冠...
【关键词】 辨证活血十法;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心绞痛;临床经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蔡红荣 孙玉信 《中医研究》 2023年36卷3期 3-8页
【摘要】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中医论治多宗《金匮要略》之胸痹,而从《黄帝内经》系统溯源该病的病因、病机及治法者较少,使得《黄帝内经》未能有效指导临床治疗该病.首先以《黄帝内经》所载为据,考证冠心病在《黄帝内经》中的中医病名归属范畴...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性心脏病;心痹;涤浊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闫伟 刘明 等 《山东中医杂志》 2022年41卷10期 1127-1130页ISTIC
【摘要】 帕金森病(PD)采用中医药治疗可改善全身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小,中西医结合治疗亦取得了肯定疗效.梳理从中医心理紊乱状态运用系统辨证脉学技术辨治的一则验案,因肝郁气滞、瘀阻经络而成颤病,分析探讨特色脉诊技术对本病的辨治,为临床诊治提供思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贺群慧 李治兵 等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12卷3期 87-90页
【摘要】 冠状动脉痉挛发病急骤,发无定处,休作有时,与风邪之性相合.基于"象思维"概念,可将冠状动脉痉挛病机归于动风.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大多祛风药具有解痉扩冠之效,为从风论治冠状动脉痉挛提供了科学支持.冠状动脉痉挛属祖国医学"胸痹心痛"畛域,根据心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琼 罗斌 等 《黑龙江中医药》 2022年51卷5期 16-17页
【摘要】 长桑君脉法脉息术源自《黄帝内经》,由李树森老师总结出的一套中医诊治方法,通过脉息比值结果即脉搏与呼吸频率的比值判断划分为少气、脉躁、平人3类中医体质人群,以其指导辨明虚实寒热,简便高效.笔者近期参加援沪医疗队,在方舱中初次应用长桑君脉法脉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靳士英 黄子天 《现代医院》 2022年22卷3期 469-475页
【摘要】 舌诊和舌下络脉诊法均是中医特色诊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舌诊历史悠久,甲骨文中已有舌与舌病的记载,周秦时代、马王堆汉墓出土医书等早期的舌诊侧重于描述舌的局部症状.汉晋隋唐对舌的解剖、脏腑配属、经脉络属、全身疾病的舌部症状、舌病及其治疗、舌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晗枫 刘健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20卷19期 206-208页
【摘要】 现代高血压病中医病名众说纷纭,却依然缺乏可以有效指导临床的辨病体系.此文通过对脉胀病机营卫循行特点及病位特点的分析推导了脉胀可能的发生演化规律.在进一步将脉胀与高血压病进行比对后认为可以通过明确高血压病相关中医疾病与不同特征高血压病间具体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靳士英 黄子天 《现代医院》 2022年22卷4期 650-656页
【摘要】 舌下络脉诊法为我国所特有,它源于舌诊与络脉刺血,奠基于《内经》,既是络脉诊法的一个分支,又是舌诊的组成部分.舌下络脉诊法作为独立的诊察方法 应用于临床是在晋以后,隋唐宋代有明显发展与进步,在金元明清和民国时期处于停滞状态.舌下络脉诊法在本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洪秋成 詹文吉 等 《新疆中医药》 2022年40卷6期 28-31页
【摘要】 目的 探讨艾灸百会穴配合远近取穴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9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胶囊等口服,4周为1疗程.治疗组采用头颈四肢部远近取穴普通针刺配合艾灸百会穴,每日1次,15次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彦长 施卫兵 等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2年34卷1期 19-21页
【摘要】 复脉汤是张仲景治疗伤寒"心动悸,脉结代"的主方,有益气温阳滋阴养血之效,后世医家根据临证不同对此方进行加减化裁而成一系列复脉类方.研究复脉汤及其类方的组方用药特点及在临床上治疗多系统疾病的特色,初步浅探复脉法,以期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有益的思...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