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9
- 8
- 5
- 1
- 5
- 2
- 2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李其忠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28卷4期 4-6页ISTICCSCDCA
【摘要】 重温近代沪上中医学校的办学宗旨、招生要求、师资状况、课程设置及中体西用等的办学理念,探索近代名医培养的成功经验,反思现代中医院校的教育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倪昊翔 文庠 《医学教育探索》 2009年8卷10期 1188-1190页ISTIC
【摘要】 有关近代江苏(含1927年前的上海、南京)中医教育的研究取得了较大成绩:整理了大量珍贵史料,形成了一批较高水平的学术成果.但总体还显薄弱,应从史料挖掘研究方法运用、内容视角和深度上进一步拓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鹏 《中医杂志》 2018年59卷13期 1092-1094页ISTICPKUCSCD
【摘要】 在分析近代中医学发展的社会文化与医学背景的基础上,从学科史的角度,将近代中医教材的编写作为学科构建史上的整体性事件,从宏观上梳理其主要构建进程,并对该模式进行反思.总结近代中医教材模式的构建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910至1925年期间为各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怡 戴铭 等 《中国针灸》 2010年30卷3期 245-24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通过广泛收集和系统整理有关针灸学家罗兆琚的资料,印证和明确了罗兆琚的生平事迹,介绍和总结了罗氏现存的医学著作和教材共16部,论文19篇.罗兆琚一生于针灸理论临床兼施,教育著述并重,为我国针灸事业做出了贡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怡 戴铭 等 《中国针灸》 2010年30卷6期 513-51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通过研读广西近代针灸学家和中医教育家罗兆琚的针灸著作、教材及论文,客观评价了其对祖国针灸事业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宣传繁荣针灸学术、重视兴办针灸教育、擅长使用效验针法、立意改进针灸医术、注重倡导通权达变、师古而不泥于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君 《河南中医》 2017年37卷7期 1162-1164页ISTIC
【摘要】 王慎轩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妇科专家,笃信佛教,慈悲悯人,为“佛医生”.师从多名名医,创办苏州中医国医学社,创办多个中医刊物,教书育人,孜孜不倦,著书立说,桃李天下.王老中医妇科造诣深厚,注重首求因,治本病,调奇经,疏情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牛秋实 《中医学报》 2010年25卷2期 240-241页ISTICCA
【摘要】 中国传统医学由于科举制度等原因,中医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与西方医学培养制度不同的是,中国传统的医学教育以师承教育或院校教育为主要方式,或通过家传秘制或私淑学习来传播医技.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的中国传统医学,尽管从现代科学观点来看,它存在许多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吕军伟 《河南中医》 2009年29卷6期 549-550页ISTIC
【摘要】 丁甘仁开创了近代中医办学校教育的先声,对于中医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鸦片战争后,清王朝通过教育改良寻求自强之路;北洋政府受西学东渐影响.不重视中医教育发展,漏列中医药;民国时期社会动荡,中医教育在危机中艰难发展--清末民初的社会背景对其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德纯 张庆云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06年26卷2期 87-89页ISTIC
【摘要】 我国医学考试起源于西周时期,形成和完善于隋唐,此后随着医学教育事业的兴起而不断发展.医学考试包括对学徒或学生、教师及医师的考试,方法有笔试、口试及结合实践能力的测试,同时重视理论与治疗结合的能力的考核,考试结果往往成为医务人员录用和晋升的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更生 《湖南中医杂志》 2017年33卷4期 1-3页
【摘要】 以《中药学》教材为代表的近代中药学理论体系,并非遵照本草学传统形成,而是在西医《药理学》框架下构建起来的.这种构建看似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但从根本上违背了传统本草学的主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丢弃了中药的思想文化内涵,动摇了中药理论根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一鸣 《求医问药》 2011年3期 44-45页
【摘要】 <篇首> 施今墨(1881~1969年)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中医学家,北京四大名医之一.他自幼师从舅父李可亭(河南名医)学习中医.1913年,他在山西挂牌行医.1917年,他辞去湖南教育厅长之职,开始在北京挂牌开业,不久声名鹊起.解放后,他曾担任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辉 汤巧玲 等 《中华医史杂志》 2011年41卷5期 275-278页MEDLINE
【摘要】 近代民族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使许多国人对中医学持否定态度.中医药自身的经济价值、社会各界对中医的经济支持,对于民国时期中医救亡斗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民国时期的中医教育、临床和行政,无不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分析经济因素对中医存续和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明慧 《中华医史杂志》 2011年41卷2期 126-127页MEDLINE
【摘要】 郑观应(1842-1922)是近代著名的实业家和教育家.郑氏在商务之余,喜好医学,对中医养生及在近代传入中国的西医卫生保健知识均有涉猎.这些内容集中体现在郑氏编著的<中外卫生要旨>一书中.郑氏在此书中从精神调摄、饮食调养、日常起居和运动方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蕊 王广平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03卷20期 545-546页MEDLINE
【摘要】 中药产业现代化和国际化是新时期中医药创新发展的基本原则,中医药高等教育在中药产业发展过程中居于重要位置,影响着中药产业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我国古代和近代教育的知识结构体系以服务中医临床为主,这种教育模式不适合中药产业的发展.现代中医药教育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文劼 黄瑛 等 《中华医史杂志》 2009年39卷5期 266-269页MEDLINE
【摘要】 随着西学东渐,由于医政政策、教育体制以及西医在社会各层面的广泛传播,中医的生存与发展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抑制.面对逆境,中医界顺应时代变革,求变图存,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再加上广泛深厚的民间基础,积极争取中医教育的合法地位,创办了多所中医学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继红 《中华医史杂志》 2008年38卷2期 115-118页MEDLINE
【摘要】 山西<医学杂志>作为民国以来山西第一种中医药学术期刊,在16年刊行过程中,汇集近代诸多名医,登载了大量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中医药论著及相关文献,涉及中医药临床、中西医汇通、中医药教育等方面,为传播中医知识,维护民国时期中医药事业繁荣,促进学术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英 盛增秀 《中华医史杂志》 2006年36卷1期 14-17页MEDLINE
【摘要】 张山雷是近代著名的中医文献学家、中医教育家和临床家,在医林享有盛誉.该文从评议百家,精于小学,在文献整理研究上成就突出;育桃栽李,培养后继,为中医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勤于实践,着力创新,临床卓然成家等三个方面,论述了张氏在中医文献研究、中医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段晓华 《中华医史杂志》 2006年36卷1期 42-45页MEDLINE
【摘要】 章太炎是我国近代中医史上的学问家、革新家和教育家.他融考据学、西医学、中医学为一体,以仲景学术为本,兼容唐宋,提出"融会中西,更造新医",对我国近代中医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时觉 陈克正 《中华医史杂志》 2003年33卷3期 177-180页MEDLINE
【摘要】 徐润之,字松生,号松龄,浙江平阳人,清末民初浙南闽北名医.耽好道家之学,精内妇儿各科,尤长于温病,主张汇通中西医学,重视近代医学教育,曾创办中西医专门学校、松龄中医学校,著有<松龄医铎><华佗疡科拾遗>.<松龄医铎>为医学丛书,8编7册,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