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667
- 38
- 10
- 206
- 48
- 34
- 30
- 14
- 65
- 30
- 22
- 21
- 19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曹传东 黄玉凤 等 《医学与哲学》 2019年40卷14期 69-72页ISTICPKU
【摘要】 从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信息系统中检索医学科学部中医学、中西医结合、西医项目中各选取10例,围绕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研究表明,目前的中医与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基本雷同;中医科研思路是用还原论科学来论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锦亚 魏镜 《医学与哲学》 2015年36卷22期 70-71,75页ISTICPKU
【摘要】 医学难以解释的躯体症状(MUS)是一个常见的临床现象,在接诊MUS患者过程中的一个困难是医患沟通,医生难以理解和共情患者及其症状.这个困难部分可能来自于生物医学和还原论固有的瓶颈.本文试以现象学哲学为视角,提出人对自身躯体的感知和对世界的感...
【关键词】 医学难以解释的躯体症状;生物医学;还原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虹 《医学与哲学》 2009年30卷3期 5-7页ISTICPKU
【摘要】 医学整合是受到全球关注的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为适应医学的这一历史进步,下列问题需要从医学哲学的高度和医史学的视角予以探讨:医学发展体现着"整体医学→医学分化→医学整合"的历史走向;"医学整合"、"整体医学"和"医学分化"概念的内涵与特征;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四平 安艳芳 等 《医学与哲学》 2009年30卷9期 24-26页ISTICPKU
【摘要】 针对医患关系恶化的现状论述了其哲学根源--现代医学的异化.在界定医学异化的概念并对其成因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医学异化对医学和医患关系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消解医学异化和改善医患关系的对策,即坚持医学研究"还原论"与"整体论"的辩证统一;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郝大程 《医学与哲学》 2009年30卷5期 7-9,12页ISTICPKU
【摘要】 自牛顿时代以来,经典力学和还原论一直是科学研究的基石.然而,还原论和决定论无法分析和恰当地解释复杂系统特征性的突现性质.以认识论的观点看,还原论和整体论结合起来才能综合评估复杂生物系统.突现,非线性和自组织等复杂性理论的概念正改变和塑造着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光峰 《医学与哲学》 2008年29卷8期 3-4页ISTICPKU
【摘要】 "看病贵"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医院职能问题了,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医学、心理等各个领域,都对这个问题展开了广泛的探讨和研究,本文从哲学和医学发展史的角度,纵深剖析了还原论对医院临床决策的影响,指出当前医院的种种弊端在很大程度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玉玲 赵宏杰 等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8年26卷9期 2026-202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复杂性科学的涌现性及其方法论难题,源于还原论思想和方法面对海量信息的力不从心.与之对应,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东方科学思想和方法可以解决这个不足.中医学是惟一的体系完整又继续发挥着功能影响的东方科学,它研究人体这个复杂巨系统的时空整体论和时空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永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7年9卷1期 70-73,79页ISTICPKUCSCD
【摘要】 本文论述了中医药研究中系统论与还原论的关联关系.作者认为:21世纪生命科学研究需要在整体论、系统论指导下的还原分析,应融入非线性复杂性科学;中医药学是科学人文水乳交融的学科,他体现了中医学原创思惟、原创成就与原创的优势;组学的发展,带来了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席雪芹 《医学与哲学》 2007年28卷10期 57-59页ISTICPKU
【摘要】 "医学检验"伴随着临床化学、临床血液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免疫学、临床分子诊断学等学科的发展,进一步走向深化与细化.然而检验与临床之间隔阂愈演愈烈的现状,显示出还原论指导思想下的"医学检验"模式将难以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趋势,进而向着以系统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曦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7年9卷6期 107-110页ISTICPKUCSCD
【摘要】 中医学理论特色之一为"整体观".强调整体观,并非排斥分析方法.中医学分析的方法是建立在整体之上的,不同于现代科学"还原论"、"系统论"的分析方法.中医学分析方法是从宇宙大化的角度,从时间的运动过程,主、客体浑然一体的基础上,对自然、生命以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侯灿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年27卷5期 461-465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在反思过去研究中受朴素还原论错误影响的基础上试用系统方法 探讨中医证的本质.中医的证可以理解为整体作为一个系统对病因作出反应所处的一种状态,这种整体反应状态从系统科学角度看是一种整体涌现现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沈自尹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5年25卷3期 255-25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对自15世纪下半叶以来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论的回顾,阐明还原论是研究存在的科学,而涌现论则是生成的观点,科学的态度是把还原论和整体论结合起来,指出系统生物学理论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以及数学建模的方法是生命科学研究的新趋势,而"证"的研究正好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梢 王永炎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5年28卷5期 1-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探讨系统论与还原论在医学研究中的关联关系,认为医学研究中应重视系统意义下的还原分析,重视"实体到功能"与"关系到功能"的交融,提出设计、计算与实验等从还原到系统的研究策略与方法.并对新世纪科学背景下,医学、生命科学的一些发展动向进行了梳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斌 《医学与哲学》 2005年26卷23期 8-11页ISTICPKU
【摘要】 人们在对未知问题作推测,或对已解决的问题作解释时会涉及两种观点的论争.一元论与二元论的哲学观点论争在今天的医学领域中已转化为在病因、发病机制中的还原论与整合论的论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卢雯静 《医学与哲学》 2005年26卷23期 12-14页ISTICPKU
【摘要】 从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到糖组学,以还原论为哲学指导的医学研究已经取得了辉煌成果,与此同时,以系统论为哲学指导的系统生物学也日益受到关注,更被誉为新世纪生物学、医学研究的核心驱动力.还原论是系统论的基础和条件,而系统论则是还原论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大兴 姚树桥 等 《医学与哲学》 2004年25卷6期 37-38页ISTICPKU
【摘要】 脑科学研究经历了简单的整合论,到简单的还原论,发展到成熟的还原论,以及成熟的整合论,最终认知神经科学的延生标志着还原论与整合论的有机融合进入新阶段.认知神经科学强调多学科、多层次、多水平的交叉,研究的层次包括分子、突触、神经元、网络、脑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典谟 马祖飞 《生态学报》 2000年20卷6期 1083-108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首先简要回顾了20世纪数学生态学发展的历史,特别是半个世纪以来在中国的发展.然后指出了生物学的进步为数学生态学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作者列出了当前数学生态学和生态模型研究的几个热点:(1)非线性动力学;(2)种群的时空动态:包括异质种群动态,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崇为伟 刘振 等 《医学争鸣》 2018年9卷4期 1-3,8页
【摘要】 整合医学模式的构建代表着世界医学正迈向整体化轨道的运行趋势,揭露了当今医疗体系内部存在着还原论缺陷,体现了辩证法、逻辑学、认识论在医学领域的统一,标志着医学整合范式的开创.在临床疾病谱不断嬗变的背景下,对此新型模式进行相关哲学审视可以为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丰哲 刘华盛 等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年3卷1期 50-52页ISTIC
【摘要】 西医的研究方法是还原论,中医学的研究方法是系统论,由于研究方法的固有缺点造成了两种医学理论的缺陷.只有做到分析与综合、还原与系统、局部与整体、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才能弥补两种医学的缺陷,中西医结合能避免两种研究方法的缺陷,做到系统论与还原论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冠男 周建华 《实用预防医学》 2008年15卷2期 606-608页ISTICCA
【摘要】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其方法应用于肺癌的相关研究,有助于揭示肺癌的发病机制、寻找早期诊断标志物、预测转移与预后及选择治疗方案.科学的内部矛盾以及科技进步推动着肺癌蛋白质组学的不断发展,其发展是一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殷平善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6年40卷7期 77-78页ISTICCSCDCA
【摘要】 由黄芪的临床应用引发思考,认为还原分析的研究方法有着明显的局限性,而中医整体论也存在不足之处.在复杂性科学体系内,还原论和整体论的有机结合,可能是中医药现代化的最佳途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舒鹏 刘沈林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5年14卷20期 2651-2652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众所周知,中医学理论基础产生于中国古代哲学,并在中国古代经济文化的特殊氛围中不断地发展壮大起来.而整体思维(或曰系统思维)是中国古代传统思维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中国几千年文明史形成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中医学无不贯穿着整体思...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子聪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2015年28卷2期 82-83,89页
【摘要】 简单介绍系统论与还原论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概况,阐述了系统论与还原论在中国近现代医学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讨论两种方法论对中国医学发展存在的优缺点,分析了今后中国医学发展的新趋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智广元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25卷1期 10-14,62页
【摘要】 随着复杂性科学的兴起与复杂性范式的形成,近现代科学的主导方法论即还原论的弊端日益显著,很多科学家、哲学家对其提出了激烈的批判甚至全盘否定,但是,还原论与复杂性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与特点也表明,复杂性范式并不是全面抛弃了还原论,而是兼容并超越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勇 《亚太传统医药》 2012年08卷6期 1-4页
【摘要】 目的:构建创新的中西医结合医学基础理论体系是一个跨世纪的世界性难题,西医学理论以现代科学的还原论哲学观为指导,中医学理论则注重整体观、联系观,倾向于系统论的哲学观.哲学是一切科学之母,医学的发展与医学哲学观的引导息息相关,中西医结合医学创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带 李锐锋 《系统科学学报》 2009年17卷3期 90-93页
【摘要】 中医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系统整体性思想.它不同于西方分析还原论的研究方法,坚持用整体论去分析研究人体疾病:不仅强调人体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和人体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系统整体性,而且对疾病进行综合考察,辨证施治,立方用药,进行全身心调节,力求达到整体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苗芳芳 刘骏峰 等 《医学信息》 2009年22卷4期 438-441页
【摘要】 信息科学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最核心的特点是"涌现性",与传统物质系统的"还原论"有着显著性差别,因而有必要时传统的物理学范式进行改进,构建符合信息时代特征的信息科学范式.本文对信息科学进行了界定,详细论述了构建信息科学范式的重要意义以及信息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文登 叶浩生 《心理学探新》 2008年28卷2期 7-10页
【摘要】 心理学中的还原论主要指方法论意义上的"理论的还原论",可分为心理学理论向物理学、生理学与生物学理论还原等三种还原论类型.它并不像其攻击者所误解的那样,就是本体论的还原论、必然导致决定论、与整体论截然对立或者仅仅就是还原方法.相反地,还原论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小英 况立洪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24卷5期 13-14页
【摘要】 简要介绍还原论及系统论的基本原理,阐明从还原论指导下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系统论指导下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其各个医学模式对疾病诊断治疗的作用,特别是在癌症研究方面的意义,并进一步构画了未来医学模式的蓝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健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年17卷2期 70-73页
【摘要】 旧的哲学教科书习惯于按照"还原论"的思维方式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范畴,结果把精神现象这种复杂的运动形式简单化,抽空了人类意识的丰富内容,而且很容易坠入庸俗唯物主义.当代科学发展及其引导的思维方式变革,宣告了"还原论"的不合理性,启发我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