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03
- 10
- 5
- 17
- 14
- 3
- 3
- 2
- 38
- 31
- 25
- 24
- 1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马南方 高晓东 等 《生态学报》 2022年42卷14期 5838-584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针对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20年固碳效果研究薄弱的问题,以典型退耕小流域为对象,在不同地形(崩坡、沟肩、沟谷)和植被类型(次生草地、撂荒山杏林、撂荒坡耕地)共布设147个样点采集0-100 cm 土层样品并测定,以研究土壤有机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苟娇娇 王飞 等 《生态学报》 2018年38卷11期 3970-397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等生态恢复工程促进了地表植被覆盖增加,进而通过影响地表-大气之间热量交换影响区域气候过程.基于黄土高原1998-2000年和2008-2010年SPOT卫星反演的植被覆盖资料、54个地面气象站气温资料及EIN-Int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智辉 雷延鹏 等 《生态学报》 2010年30卷23期 6555-656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将延安北部丘陵沟壑区的吴起、志丹、安塞、子长、延川、延长和宝塔等7县区做为一个整体,利用GIS综合解译分析SPOTVGT、NOAA/AVHRR、EOS/MODIS、TM和DEM数据,揭示该区域退耕还林(草)生态建设工程所取得的实效.1998...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金火 《生态学杂志》 2005年24卷8期 980-98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如何在多元化目标主导下寻求退耕还林政策的合理模式,关系到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效果.在简要介绍区域概况,评价退耕还林(草)模式的基础上,认为生态保护型和生态经济型模式缺乏社区利益的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龙健 邓启琼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5年16卷7期 1279-128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采取4种不同退耕还林(草)模式对喀斯特严重侵蚀区进行了10年定位治理,2003年对各退耕模式及相应对照的土壤理化学性质、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土壤呼吸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治理后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及微生物总数明显增加,土壤水解性酶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姜大昌 张良 《草业与畜牧》 2012年3期 57-58页
【摘要】 我国广大农村的养羊业,老百姓大多沿用几千年遗留下来的靠天放牧的粗放饲养方式。但是,随着国家近几年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政策的落实,放牧地逐渐在缩小,甚至于有些地区已经没有可供放牧的地方。由靠天放牧养羊被迫转为舍饲,养羊观念发生大转移,老百姓认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甘肃畜牧兽医》 2012年42卷5期 29-29页
【摘要】 2012年.山丹县按照“抓品种、扩基地、增母畜、强龙头、创品牌”的思路,加强牛源基地、肉牛标准化养殖小区、良种繁育、示范点建设,成效显著。该县依托退耕还林(草)后续产业发展,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坚持“引繁结合、见母必留”的原则,稳步推进十万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白英 张晶琦 等 《云南畜牧兽医》 2012年6期 31-32页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兰坪县先后争取实施了以工代赈种草养畜、退耕还林(草)、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养殖业建设、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等项目,累计在全县8个乡(镇)推广种植优质牧草1487hm2,改良草场1278hm2。通过开展人工种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熊云祥 《云南畜牧兽医》 2011年6期 33-35页
【摘要】 2010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养殖业建设项目是巍山县实施该项目的第2年(2009年开始至2011年实施完成)。一年来全县遭遇罕见持续干旱,冬春连夏干旱严重,农作物绝收,森林枯萎,牧草死亡,饲草饲料十分紧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英俊 王明利 等 《现代畜牧兽医》 2011年10期 8-11页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牧草产业在国家西部开发、退耕还草、退牧还草的政策支持下,取得了较快的发展。2005年之后,由于受良种补贴和退耕还林补贴等国家政策、市场价格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产业发展起伏波动很大,尤其是受粮食补贴政策影响,牧草种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明 权轻舟 《安徽农业科学》 2010年38卷29期 16567-16569页
【摘要】 分析了安塞县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后土地利用变化和农村劳动力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安塞县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类型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以耕地为主的土地利用方式逐步被园地和林地所取代,从而使农村空闲出来的劳动力向能获得更高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鑫 杨武年 等 《中国水土保持》 2010年12期 68-70页
【摘要】 运用"3S"技术,选取四川省达县为研究区,以2000、2004、2008年TM遥感图像为数据源,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提取3个时相的土地利用/覆被动态变化信息,对2000-2008年间的退耕还林(草)成果进行定量分析,并提出有关建议,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旭明 张国芳 《宁夏党校学报》 2010年12卷4期 75-78页
【摘要】 宁夏贫困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以来,农村就业结构、产业结构变化较大,农民收入加快增长,生活、生产环境明显改善,生态条件发生积极变化,退耕还林(草)工程综合效益已经显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邵治亮 王生宝 《中国农学通报》 2008年24卷6期 479-481页
【摘要】 退耕还林(草)是中国生态建设的历史性突破,也是改变农民传统耕种习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增收和长远生计,也关系到退耕还林最终目标的实现.吴起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邵治亮 许仲举 《安徽农业科学》 2007年35卷32期 10439-10440页
【摘要】 退耕还林(草)是陕北丘陵沟壑区土地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建设中植被恢复的重要措施,而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土地资源是实施退耕还林(草)战略的重要保证.分析了区域自然及土地利用特点,指出应遵循综合性、区域性、生态优先和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等原则加强土地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邵治亮 《榆林学院学报》 2005年15卷3期 38-41页
【摘要】 陕北丘陵沟壑区坡耕地退耕种草在自然资源利用上有显著优势,牧草具有很强的生态适应性.坡耕地种草在防止水土流失、发展畜牧业生产、促进退耕还林(草)和改善生态条件以及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等方面有重要的生态作用,通过统筹规划,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实行资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满才 王继军 等 《水土保持研究》 2005年12卷4期 245-246,255页
【摘要】 退耕还林(草)是恢复和重建生态经济系统,建立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有效途径,生态经济演变过程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调整产业结构的初期, 土地的合理调整是突破口;稳定发展时期,提高工副业收入、增加单产是其主要驱动力;加速发展时期,以合理安排从土地上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波 赵海霞 等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4年23卷5期 97-101页
【摘要】 在皇甫川流域生态及自然地理综合调查的基础上,同步进行了退耕还林(草)、封山禁牧等政策运行情况和农户生产、生活情况的调查.在农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通过皇甫川流域农业现状的相关矩阵分析,研究了当地农牧业在生态和经济上的不合理性,以及面对冲击发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纪辉宗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01年31卷5期 36-36页
【摘要】 通过对退耕还林(草)调查,分析农区畜牧业发展前景,针对性地提出建设对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亦文 邓楠 等 《生态学报》 2024年44卷11期 4719-473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区是退耕还林还草的主战场,其退耕成效直接反映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整体实施效果,为新征程中巩固和拓展退耕还林还草成果提供经验镜鉴.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 年)》文件明确的14 个集中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维奇 刘欣 等 《生态学报》 2024年44卷14期 6288-630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敏感脆弱、不稳定,其健康状况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以放牧为代表的人类经济活动影响显著.高强度放牧是造成草地退化的重要原因,草地退化又是影响草原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因素.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和牲畜量量化放牧压力,并选取合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欣 查妮依 等 《生态学报》 2023年43卷15期 6392-640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生态系统健康是生态环境治理的目标,探究国家级生态修复项目退耕还林(草)工程对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确定合理的生态环境恢复和资源管理策略,有助于加快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浩 张晓萍 等 《人民黄河》 2023年45卷6期 111-116,127页
【摘要】 为揭示退耕还林前后北洛河上游流域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特征,采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结合GIS和RS技术,分析了北洛河上游流域退耕还林前后1981—2010年(分为1981—1990年、1991—2000年和2001—2010年3个时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麟 祝萍 等 《生态学报》 2021年41卷3期 1178-118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相关关系的时空动态变化,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系统利益最大化,是兼顾生态保护、粮食安全、改善民生等多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县域粮食供给与地块水源涵养、土壤保持、防风固沙功能变化,评估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青 周自翔 等 《生态学报》 2021年41卷7期 2557-257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探究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草)工程(1999)实施后植被恢复的生态效益,选择黄土高原延河流域为研究区,利用趋势线分析法、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水文模型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方法(市场价值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文浩 张晓婧 等 《生态学报》 2021年41卷3期 1116-112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退耕还林是坝上地区重要的生态修复工程,其生态效益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但针对林下植物多样性保护功能的研究还较少,虽然草本层植被是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为评估不同年代退耕还林生境的生物多样性,调查了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共4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子婷 杨磊 等 《生态学报》 2021年41卷6期 2225-223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实施有效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然而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以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近郊凤翔镇和远郊鲁家沟镇为例,采用重复测定方差分析、主响应曲线分析和相关分析等解析2镇1998-2015年农村经济结构及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玉纯 赵军 等 《生态科学》 2021年40卷6期 56-66页ISTICPKUCSCD
【摘要】 探讨人类活动尤其是大型工程、政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是国际上地理学和生态学研究的前沿与热点领域.利用土地利用数据、气象数据、遥感数据等,结合InVEST产水量模型、CASA模型和RUSLE模型,对石羊河流域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期间的生态系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元杰 侯孟阳 等 《生态学报》 2020年40卷18期 6597-661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基于陕北地区1990、2000、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单位面积生态系统价值当量因子法、格网法、探索性空间数据法(ESDA),分析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前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空间分布和演化规律,探讨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ESV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麟 曹巍 等 《生态学报》 2020年40卷12期 4041-405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作为我国投资最大、涉及面最广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其生态经济社会效应是行业部门及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选择退耕还林还草面积、植被覆盖度、土壤侵蚀量作为指标,依据遥感反演和模型模拟得到的结果,分析了2000-2015年县域退耕还林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