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29
- 17
- 4
- 112
- 16
- 6
- 5
- 2
- 13
- 8
- 7
- 7
- 7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朱光建 《环球中医药》 2019年12卷4期 561-563页 ISTICCA
【摘要】 “脾王不受邪”语出《金匮要略》,指脾土充盛,不易感受他邪,然而在临床研究中多有脾土旺盛时出现消化道疾病,正气强而感邪,故存疑虑.本文分析了“脾胃”“正气”“邪气”之间的关系,认为正邪强弱是相对而言,只有做到饮食有节、情志平和、劳作有时,顺应...
【中文期刊】 武晓群 《江苏中医药》 2001年22卷11期 50-51页 ISTICCA
【摘要】 "虚"、"实"是中医鉴别病体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虚实的症状、体征主要都是属于机能方面的障碍,虚证的共同发病学原因主要为生理功能减退,实证主要为生理机能亢进.因此,在病理解剖学方面,虚证可出现内分泌腺变性或萎缩、细胞萎缩或变性、慢性炎症等病理...
【中文期刊】 周霞 王兴臣 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年09卷8期 1-3页
【摘要】 <篇首> 自<内经>始,中医就认为邪正盛衰贯穿于整个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是推动疾病发展的一对基本矛盾.邪气与正气是如何在相互较量中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呢?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中文期刊】 操儒森 《国医论坛》 2004年19卷2期 19-19页
【摘要】 <篇首> 吴鞠通是清代的温热大师,其代表作<温病条辨>堪称治温之经典,其中指出"温病最善伤阴,故立法以救阴为主",把救阴作为温病的重要治则.然而温病的发生发展贯穿着正邪相争,邪可伤正,正盛可祛邪,正虚则病进,妄补又可恋邪,用药不当又可伤正,如何...
【中文期刊】 章增加 《中医杂志》 2009年50卷10期 939-941页 ISTICPKUCSCD
【摘要】 在指出现有阴阳失调病机和八纲辨证之表里辨证理论缺陷的基础上,根据矛盾的对立统一法则和临床实际,以阴阳学说和邪正盛衰理论为主要依据,结合现代医学相关理论,从形成机理、病机演变以及治则、方剂等方面探讨阴阳两盛病机存在的合理性及建立这一病机的意义...
【中文期刊】 李连勇 许赋瑜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11卷7期 114-116页
【摘要】 桂枝汤为伤寒第一方,主治病证为"营弱卫强",而临床医家对"营弱卫强"含义未有统一结论,笔者认为应从正邪盛衰来解释其含义,即各种病因导致脾胃受损,生化不及则营弱,卫气充养不及,腠理开,营不内守,营更弱,故"营弱"即为表虚之意;表虚,腠理开,邪...
【中文期刊】 李里 章薇 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0年17卷5期 91-92页 ISTICCSCDCA
【摘要】 <篇首> 进展性脑卒中(progressive stroke,PS)是脑卒中的一个临床亚型,不同文献对其定义有所不同:国外文献一般指发病7 d内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加重的缺血性卒中;国内认为发病在48 h内仍不断进展,直至出现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
【中文期刊】 王诗琦 张琦 等 《中医学报》 2024年39卷9期 1820-1826页 ISTICCA
【摘要】 正气学说是中医重要的理论基础,正气具有协调五脏六腑、维护阴阳平衡、促进气血和畅、疏通经络运行、适应内外环境变化、抵抗邪气入侵、促使病体康复的七大功能.邪正盛衰是中医重要的病机,包括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邪交争,正胜邪退,...
【中文期刊】 张传龙 刘福栋 等 《世界中医药》 2024年19卷5期 687-690页 ISTICPKUCA
【摘要】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辨治癌前病变方面具有优势,但目前胰腺癌前病变面临着诊断、治疗均不足的局面.胰腺癌前病变的辨治方法尚不完善,值得进一步探索.面对临床无症状患者时,辨病论治模式较辨证论治更具有优势.总结中医药对胰腺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进一步...
【中文期刊】 葛杉 亓润智 等 《辽宁中医杂志》 2024年51卷12期 39-41页 ISTICPKUCA
【摘要】 恶性胸腔积液是胸部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存时间与生活质量.当前中医肿瘤理论认为恶性胸腔积液的发病与中焦运化、津液代谢失常密切相关,主要病理改变离不开肺、脾两脏,与《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中文期刊】 王学文 洪玮 等 《新中医》 2024年56卷2期 200-203页 ISTICCA
【摘要】 总结介绍夏永良主任中医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经验.夏永良认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病机根本在于"邪正"二气斗争结果,临证不应只着眼于具体症状,而应该把握各阶段的疾病特点及正邪相争情况,灵活调整治疗方案.初期或久病新发之时,以扶正为主,做到"未...
【中文期刊】 王桂玲 赵因 《北京中医药》 2024年43卷3期 313-316页 ISTIC
【摘要】 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的发生与三焦功能失常密切相关,三焦气机运行失常,气化失司,致五脏不和,六腑壅滞,气血瘀滞不通,化火酿毒上蒸头颈而发病.遵《内经》顺势思维,根据不同分期以及邪正盛衰情况,因势利导,分期施治.疾病初起正邪交争激烈,予贺氏强...
【关键词】 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 三焦; 贺氏三通法;
【中文期刊】 崔劭敏 张怀锐 等 《北京中医药》 2024年43卷9期 1071-1074页 ISTIC
【摘要】 靶向治疗相关皮肤不良反应是临床常见的不良反应,杨国旺教授提出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应精细辨证,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综合患者体质、肿瘤治疗后邪正盛衰、局部皮损发生部位及表现等,在精细辨证的基础上遣方用药,以达到中西医结合精准治疗的目的.
【中文期刊】 刘琪 凌云 等 《中国当代医药》 2024年31卷36期 113-117页 CA
【摘要】 孟河医派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其学术传承特色鲜明,以"和缓醇正,用药轻灵"为临证用药宗旨.而究孟河医派药轻效雄之密,实则在于精修炮制之法,是以药用虽醇,炮制之法甚详,尤以辨证炮制见长,独创多种孟河特色炮制法.孟河医家对药物性味之事了如指掌,经...
【中文期刊】 姜玉静 郁昊哲 等 《江西中医药》 2024年55卷10期 49-52页 CA
【摘要】 燕炼钢运用贺氏三通法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特色,其审查邪正盛衰变化,根据不同时期疾病的临床特点和病因病机的演变,应用三通法结合现代周围性面瘫分期辨证论治,急性期毫针浅刺以祛邪外出;恢复期温针灸配合透刺,治以扶正祛邪并重;后遗症期...
【中文期刊】 晏和国 杨博 等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4年13卷8期 46-49页
【摘要】 "因势利导"思想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具有科学性和指导性.根据疾病发展变化趋势、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个体差异等因素进行综合辨证论治,具有"动小而功大,用浅而功深"之功.痛风性肾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根据疾病邪正盛...
【中文期刊】 李羿芳 杨宏志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25卷2期 111-114页 ISTIC
【摘要】 支气管持久扩张和气道清除、防御功能的损伤使得支气管扩张症目前无法根治,是临床治疗的难点.杨宏志教授认为本病顽难反复,当责之于久病肺虚,邪伏肺络,酿就夙根.外在虚邪趁机体正虚,触动伏络虚邪,三虚相合乃客其形而屡发.病理因素主要是痰、火(热)、...
【中文期刊】 杜若芳 曹阳 等 《现代中医临床》 2023年30卷6期 28-31页 ISTIC
【摘要】 "肿瘤绿色治疗"模式是一种肿瘤防治新体系,该体系以"现代微创技术+中医药调理"为主要治疗手段,强调对肿瘤的控制而非根治.在"肿瘤绿色治疗"模式中,肿瘤被认为是一种"有生命"的邪气,寒热是阴阳范围内的有形之物,在肿瘤形成早期,肿块局部由寒痰血...
【中文期刊】 刘常媛 张珊 等 《中医药导报》 2023年29卷10期 177-178,185页 ISTIC
【摘要】 孙艳红认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病机与中医"主客交"理论所述病机高度一致,主张以"主客交"理论指导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诊疗,提出临证时需抓住主客两端,辨析邪正盛衰,治疗遵吴又可三甲散旨意,重视扶正祛邪,通补兼施,搜络剔邪,分离主客,并在此基本...
【中文期刊】 韦自强 查名宝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35卷1期 51-54页
【摘要】 胆囊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查名宝副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湿热癌毒为患是胆囊癌发生发展的主要病因,湿为阴邪,其性重浊黏腻,与热相合,湿郁热炽,热蒸湿动,充斥三焦,积聚日久,酿生癌毒.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又为气...
【中文期刊】 文枝 伍卓珺 等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42卷11期 1797-1801页 ISTICCA
【摘要】 曾柏荣教授从事肿瘤临床30余年,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尤其擅长肺癌的诊治.其以患者受益为基本原则,既强调辨证论治,又善于权衡中西医学科之长.曾教授认为肺癌总属本虚标实证,气阴两虚是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病机,多兼有气滞、痰凝、血瘀,其结合多年临床...
【中文期刊】 张娜 李擎虎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20卷12期 142-144页
【摘要】 总结朱莹教授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经验;炎症性肠病对应中医之痢疾,认为痢疾虽以湿热蕴结为标,实为外感时邪,内伤饮食,脾肾阳虚,病阳迫下,因虚致热;强调补益固护脾肾之阳在治疗本病中的作用.同时坚持辨证辨病并重,谨守病机,根据病程、邪正盛衰、脏腑阴阳...
【中文期刊】 赵婷婷 马进 《中医临床研究》 2022年14卷28期 85-88页
【摘要】 中医认为不寐是人体阴阳失衡,阳不入阴,进而经常性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一种病证.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失眠的发生率逐年升高,但不寐的病因病机复杂,诸家有各种论述,临床上难以取得理想效果.而六经辨证将病变中的综合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归纳了病变部位、...
【中文期刊】 张静 霍耀辉 等 《中医临床研究》 2022年14卷35期 32-34页
【摘要】 中医脑病复杂多样,病证繁多,包括中风、头痛、眩晕、厥证、狂病、痫病、郁证等.中医认为脑多近于脏,脑之生理基础在于气血阴阳,基本病机为邪正盛衰、阴阳失调、升降失常.阴阳是一切事物的根本,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总纲领.文章立足于阴阳理论,探析阴阳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