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85
- 39
- 9
- 4
- 21
- 17
- 13
- 9
- 3
- 75
- 45
- 10
- 9
- 9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张泽乾 毛宁 等 《山西农业科学》 2023年51卷8期 921-927页
【摘要】 为阐明野生鬼笔属Phallus食用物种在山西的分布及物种多样性,文章采用ITS和LSU这2个位点基因片段分析比对及形态学特征比较鉴定的联合分析方法,对2017-2022年连续5 a在山西各地林区采集的8个鬼笔状蘑菇样本进行研究鉴定.结果发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芳 朱兵 等 《生物技术通报》 2010年6期 124-12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对采自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的野生食用菌蒙古口蘑(Tricholoma mongolicum Imai.)等10个菌种进行了ITS和ISSR分子标记的鉴定,其中蒙古口蘑共计4个不同来源菌种,其它6个菌种为子实体与蒙古口蘑形态相近的常见草原菇类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于富强 刘培贵 《生物多样性》 2005年13卷1期 58-6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近年来,随着野生食用菌的商业化采收规模急剧扩大,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林下野生食用菌尤其是野生贸易真菌的种类和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作者于2000-2004年夏,对滇中及其邻近地区云南松林下野生食用菌的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江文 《中国食用菌》 2019年38卷4期 116-118,134页
【摘要】 电商的兴起完全打破了传统的市场营销基本架构,而互联网+的出现又让电商营销从单一的互联网环境向"互联网与物联网融合且一体化"发展转型.这样就进一步地让食用菌这种传统的农副产品有了全新地增加其商业附加值机会的同时,强化了食用菌销售,特别是野生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龙华 刘斌 等 《中国食用菌》 2019年38卷8期 45-47页
【摘要】 为了探究常见野生食用菌中的黄酮含量与种类,以普洱市9种常见野生食用菌为试验材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其中总黄酮,进行含量比较与显色鉴定.结果表明,9种野生食用菌中均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其中干巴菌的总黄酮含量最高,为6.47 mg·kg-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段志敏 李瑛 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9年10卷22期 7715-7719页
【摘要】 目的 调查云南省常见新鲜野生食用菌中硒含量水平.方法 收集云南省9个州市常见新鲜野生食用菌共计26个品种189件,按照GB 5009.93-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硒的测定》中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所采集的新鲜野生食用菌中的硒含量.结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秋妍 徐坤 《中国食用菌》 2019年38卷10期 101-103页
【摘要】 野生食用菌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历来被人们所推崇,但与之相对应的是食用野生食用菌也具有较高的中毒风险.近年来,野生食用菌中毒率虽然有所控制,但始终得不到遏制,除了与野生食用菌本身的植物特性和微生物因素有关,卫生组织管理的混乱与无序,也对我国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润润 刀兵 等 《普洱学院学报》 2019年35卷3期 5-9页
【摘要】 以云南省普洱地区常见3种野生食用菌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菌种子实体及其根部附着土壤重金属元素铅(Pb)、镉(Cd)、砷(As)、汞(Hg)的含量,采用微波消解法处理样品,用ICP法测定野生食用菌及根部附着土壤样本50个重金属的含量,标准品(G...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亚萍 李玉鹏 等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34卷3期 12-1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研究绿菇抗氧化活性.方法 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对野生食用菌绿菇提取物的体外自由基清除作用进行研究.结果 绿菇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物活性较好,IC50分别为0.24,1.90 mg/mL.结论 各提取部分均比芦丁(IC50=0.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亚萍 邱开雄 等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2年33卷1期 40-42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研究干巴菌的抗氧化活性.方法 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对野生食用菌干巴菌提取物的体外自由基清除作用进行研究.结果 干巴菌的乙酸乙酯和甲醇提取物活性较好,IC50 分别为 0.025,1.69 mg/mL.结论 干巴菌乙酸乙酯提取部分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殷建忠 周玲仙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2年23卷4期 91-9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为了解云南野生食物资源的营养成分及价值,本研究首次对云南43种野生食用菌、鲜花及蔬菜进行烹调加工前后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含量的分析研究及营养评价,据此提出具有较大开发利用和推广价值的野生食物资源.该项研究填补了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旭昆 汪禄祥 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6年7卷10期 3912-3917页
【摘要】 目的:对产自云南本地的7种野生食用菌中的17种氨基酸进行含量测定和营养评价。方法采用酸水解法处理样品后,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样品中的氨基酸含量。计算7种野生菌中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质量分数、氨基酸比值、氨基酸比值系数和比值系数分,并根...
【关键词】 野生食用菌;必需氨基酸;WHO/FAO模式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萍 吕任一 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5年1期 328-333页
【摘要】 目的:建立应用测汞仪直接测定野生食用菌中总汞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样品经均质器粉碎,称量后,直接进样。样品在催化管内加热分解,在氧气的作用下,汞在齐化管内与金粉反应被捕集下来,形成金汞齐,再经高温使金汞齐分解成汞原子蒸气经载气带入吸收池,在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覃逸明 《河池学院学报》 2014年34卷2期 1-5页
【摘要】 通过实地调查、群众走访及文献考证等方法,对桂林市、来宾市、柳州市、河池市等13个县的野生食用菌资源进行调查.报道了50种野生特色食用菌资源及其生态分布,并提出开发利用对策,为我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野生食用菌自然资源提供依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晓莉 张微思 等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4年15期 123-125,126页
【摘要】 综述了野生食用菌的中毒情况,农药残留现状、有害重金属的富集规律及标准研究概况,提出保障质量安全的相关对策,为全面提高野生食用菌的食用安全性提供参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晓东 金乾坤 等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3年24期 265-267,268页
【摘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完善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用菌以其营养丰富并具有食疗价值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更是作为一种绿色食品对其食用和药用价值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是野生食用菌资源十分丰富的区域,具有无污染、纯绿色天然的特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芳 叶岚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12年4期 107-109页
【摘要】 为了解陕西省安康市所辖的9县1区野生食用菌的种类、生态分布和开发应用价值,通过近6年来的实地考察、走访,并结合地方相关的企事单位进行了解和统计,对安康市现有野生药/食用菌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分析.由调查分析得出:安康野生食用菌资源85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晓莉 朱立 等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2年33卷2期 200-202页
【摘要】 综述野生食用菌保鲜技术的研究概况,提出保鲜关键环节和发展趋势,以期为今后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芳 王浩东 等 《湖北农业科学》 2012年51卷6期 1237-1239页
【摘要】 通过对安康3个县、区实地抽样调查,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对所采集的5种11株野生食用菌及其生境地土壤样品进行硒含量的测定和富硒能力分析.结果表明,安康地境内的11株野生食用菌硒含量为0.300 0~18.807 7 mg/kg,属富硒食用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颖惠 韩建国 《北京农业》 2011年12期 75-76页
【摘要】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河南省伏牛山16种野生食用菌中的Cu、Mn、Zn微量元素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在16种野生食用菌中,含锰量最高的是羊肚菌(19.70 mg/100 g);含铜量最高的是杵菌(10.45 mg/100 g);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颖惠 韩建国 《北京农业》 2011年24期 52-53页
【摘要】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先光度法,对河南省伏牛山16种野生食用菌中的铜、锰、锌微量元素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在16种野生食用菌中,含锰量最高的是羊肚菌( 19.70 mg/100g);含铜量最高的是杵菌(10.45 mg/100g);含锌较高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颖 曹艳茹 等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48卷2期 474-480页
【摘要】 研究不同种类野生食用菌的重金属富集规律,对野生食用菌食品安全评估和为土壤重金属污染寻找合适的指示生物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了采集于四川攀枝花的19种野生食用菌中Cu、Zn、Ni、Cd和Cr的含量.结果显示:除食用鹅膏菌和香菇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华 陈今朝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12期 15,19页
【摘要】 采用系统抽样调查法及样带调查法,对彭水县野生食用菌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彭水县现有野生食用菌2亚门3纲4目19科34属48种,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彭水县真菌资源提供参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殷建忠 周玲仙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8年29卷7期 133-136页
【摘要】 对盛产于云南的4种红菇类野生食用菌,采用国内外公认的标准方法进行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水分、无机元素、维生素等全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并对传统烹调加工方法对VB1、VB2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为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云南丰富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朋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7年26卷5期 60-61页CSCD
【摘要】 通过对甘肃省康县生长的9种珍稀野生食用菌经实地调查,摸清生态特征和生活习性,采集分离、培养,测定出菌丝体的形态特征,并作了温度与pH的初步实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家琛 陆辉 《西部林业科学》 2006年35卷2期 154-158页
【摘要】 云南省野生食用菌种类多,资源丰富,近年来野生食用菌产业发展较快.在简要介绍云南省野生食用菌产业现状之后,从市场需求、资源状况、产品价格等方面阐述了该产业在云南发展的有利条件,并分析了云南在野生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了相关的发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能树 沈业寿 等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26卷4期 100-106页
【摘要】 本文报道了安徽省各地的近百种野生食用菌、药用菌资源的分布状况和特点,为我省进一步开发和利用野生食用菌、药用菌自然资源提供依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灿 林佶 等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2012年34卷1期 89-92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对云南41种常见野生食用菌鲜菌中17种氨基酸进行了定量,结果表明这些食用菌中氨基酸种类齐全、含量丰富,其中玉蕈离褶伞、灰褐牛肝菌、球形鸡枞菌和条纹鸡枞菌等总氨基酸含量较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