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904
- 131
- 32
- 9
- 262
- 177
- 74
- 22
- 14
- 89
- 64
- 39
- 36
- 3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王琳涛 王云琦 等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23年21卷3期 25-33页
【摘要】 为探究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在火干扰下的变化特征,以近期发生森林火灾的重庆缙云山典型林种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Le Bissonnais(LB)法中快速湿润(FW)、慢速湿润(SW)和湿润振荡(WS)3种不同的破碎机制,模拟不同强度降雨条件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月伟 丁平 等 《动物学报》 1999年45卷3期 279-286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采用无线电遥测和样方法对针阔混交林内白颈长尾雉栖息地利用的影响因子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显示:(1)白颈长尾雉对其栖息地的利用有较强的选择性;(2)白颈长尾雉主要在阳坡活动,春、秋、冬三季活动地坡度较平缓,夏季略陡.该雉栖息地利用受水源距离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尚益 方晰 等 《生态学报》 2018年38卷17期 6111-612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揭示不同程度的人为干扰对中亚热带森林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机制,在湘中丘陵区4种处于不同程度的人为干扰、地域相邻的植物群落:檵木-南烛-满山红灌草丛(LVR)、檵木-杉木-白栎灌木林(LCQ)、马尾松-石栎-檵木针阔混交林(PLL)...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苗婧 郭晓平 等 《生态学报》 2018年38卷19期 7057-706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风阳山自然保护区是森林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针阔混交林是保护区内的重要森林类型.为明确海拔变化对高山针阔混交林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及初步影响机理,了解气候变暖后典型林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以黄山松在凤阳山的分布范围800-1800 m...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越 夏富才 等 《生态学报》 2017年37卷10期 3425-343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了研究温带次生针阔混交林的树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特征,于2010年在吉林省蛟河林业实验区管理局建立了面积为21.84 hm2(420 m×520 m)的固定样地.从物种组成、种-面积曲线、植物区系特征、径级分布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等方面分析了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钰辉 甘先华 等 《生态科学》 2017年36卷4期 137-145页ISTICPKUCSCD
【摘要】 森林可以固碳以减缓气候变化, 在全球碳循环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将低效杉木人工林改造为生态效益较高的碳汇林是我国林业建设的主题之一.对南亚热带杉木人工林进行皆伐改造, 保留单株杉木萌芽条, 并采用速生、乡土阔叶树种营造针阔混交林, 分析幼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娄昆 施玉华 等 《四川动物》 2017年36卷3期 341-345页ISTICPKU
【摘要】 吉林省长白山北坡天然林是我国重要的红松Pinus koraiensis种源基地,近年鼠害严重.2015年4-6月、9-10月,在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暗针叶林及岳桦Betula ermanii林中调查鼠害发生情况,统计危害发生的树种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严俊霞 李洪建 等 《生态学报》 2015年35卷24期 8184-819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研究土壤呼吸空间变异的影响因素,测定了山西省庞泉沟自然保护区针阔混交林地的土壤呼吸(Rs)及其影响因子,运用传统和地统计学的方法分析了4、2m和1m间隔取样尺度下Rs的空间变异性及其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传统统计分析表明:除土壤温度(T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志理 金光泽 《生态学报》 2015年35卷10期 3190-319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叶面积指数(LAI)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生理生态进程中关键的结构参数之一.目前,凋落物法是在非破坏性条件下能直接测定森林生态系统LAI的最有效的方法,然而将凋落叶按树种分类增加了该方法的实施难度.平均优势度模型、林分优势度模型和局域优势度模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艳滟 李巧 等 《生态学报》 2013年33卷3期 964-97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了解云南苍山针阔混交林火烧迹地恢复过程地表蜘蛛群落多样性变化,于2009年1月份-2009年12月份,运用陷阱法,以“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调查了苍山森林火干扰后不同恢复期样地(火干扰后2、10、18、23、33a和对照样地)地表蜘蛛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统贵 陈步峰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10年34卷1期 58-6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珠江三角洲3种典型森林类型(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各类型优势乔木叶片C、N、P化学讣量特征.结果显示,所有研究个体叶片C、N、P含量范围分别为434-537、6.8-23.0和0.56-2.10 mg·g~(-...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丽凤 周新年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9年27卷5期 515-52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利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3个结构参数,研究4种不同择伐强度(弱度13.0%、中度29.1%、强度45.8%、极强度67.1%)对中亚热带天然针阔混交林林分空间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弱度择伐后林木的平均混交度最大,中度择伐次之,极强度择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贾玉珍 赵秀海 等 《昆虫学报》 2009年52卷11期 1236-124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昆虫多样性变化对生态系统健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为研究昆虫群落变化与生境演替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网捕、灯诱和诱捕法系统调查了长白山针阔混交林不同演替阶段(次生白桦林、次生针阔混交林、原始阔叶红松林)昆虫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分析了昆虫在森林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丹卉 贺红士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7年18卷9期 1925-193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应用林窗模型LINKAGES对小兴安岭红松针阔混交林在不同季节增温方式下的未来演替过程进行了模拟预测.以温度增加5 ℃、降水无明显变化作为未来变暖气候的模拟假设,共设计3种气候变暖方式预案,分别为冬季增温幅度大于夏季、冬季与夏季增温幅度相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旭 周广胜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06年30卷6期 887-89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利用静态箱式法测定长白山红松(Pinus koraiensis)针阔混交林及其开垦农田的土壤呼吸作用.结果表明,两者土壤呼吸作用的日动态和季节动态均主要受温度影响,农田土壤呼吸作用的日变化极值出现时间较林地提前,最大值出现在12∶00左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立海 赵正勇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6年17卷4期 577-58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提高林区TM遥感图像自动分类识别精度,在GIS技术辅助下,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针阔混交林TM遥感图像为例,对研究区DEM、坡向等地理因子和土壤类型等环境因子与森林植被分布之间的内在规律进行了定量分析,并结合对遥感图像预分类的定性分析,形成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欧祖兰 李先琨 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3年9卷6期 563-56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对元宝山保存的广西最古老、最原始、最完整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进行了乔木层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1)两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特征和群落各物种的重要值变化以及群落优势度反映出来的特征相一致;2)物种重要值和个体数作为测度指标所得结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远彬 王开运 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3年9卷4期 336-34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通过对扁刺栲-华木荷林区针阔混交林、次生阔叶林的群落调查以及扁刺栲的树干解析.研究结果表明:(1)扁刺栲在针阔混交林与次生阔叶林中,胸径快速生长期分别在a 8 ~12和a 10 ~14之间,生长高峰值分别出现在a 10和a 12,最大值分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周平 李旭光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01年25卷4期 399-40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研究了重庆缙云山大面积分布的亚热带次生性针阔混交林林隙树木更替规律,预测了该类型林林隙演替趋势.结果表明: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种群表现出强烈的相互更替模式,四川大头茶(Gordonia acuminata)、四川山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苏波 韩兴国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01年25卷2期 195-20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利用PVC顶盖埋管原位培育法测定了北京东灵山地区一个油松纯林和一个油松-辽东栎落叶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土壤无机氮库、氮素净矿化/硝化速率的季节动态以及年度净矿化/硝化量。结果发现:1)两个生态系统的土壤无机氮库和氮素净矿化/硝化速率都存在比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刚 代力民 《生态学报》 1998年18卷5期 470-47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通过10a的定位观测,研究了长白山地区针阔混交林结构的动态变化.树种及其分布基本保持不变.林分密度从404株/hm2降至387株/hm2,而基础面积从44.83 hm2降至43.79hm2.除色木槭之外,冠层林木的株数降低.优势树种的更新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丽娟 夏富才 等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1期 91-95页ISTICCA
【摘要】 确定林分空间结构是次生林保护和可持续经营的前提.次生针阔混交林是张广才岭最主要的林分类型,运用大小比数、角尺度、混交度3个空间结构参数研究张广才岭次生针阔混交林永久样地的空间结构.结果表明:样地大小比数为0.497,平均角尺度为0.538,...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施妍 陈芳清 《林业科学研究》 2016年29卷3期 430-435页
【摘要】 [目的]研究外来引进树种日本落叶松林凋落物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采用分解袋法分别对18年生和24年生日本落叶松林以及周围针阔混交林凋落物的分解和养分释放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凋落物分解和养分释放速率均表现为针阔混交林>日本落叶松纯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石亚攀 乔璐 等 《林业科学》 2014年6期 18-27页
【摘要】 在黑龙江省伊春市带岭区凉水国家自然保护区原始红松针阔混交林内,选择3个代表林隙作为试验样地,运用网格法布设采样点,在生长季(6-10月)对表层土壤(0~20 cm )颗粒有机碳( POC )和矿物结合有机碳( MOC)含量进行连续测定,采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天星 徐建东 《江苏农业科学》 2013年41卷2期 285-288页
【摘要】 为揭示自然状态下天然林火烧迹地生态恢复的规律和机制,选取滇中楚雄西山针阔混交林火烧迹地,研究未过火林地和火烧迹地物种的组成、数量和空间分布及群落各层次优势种.结果表明,未过火林地和火烧迹地内,乔木层中的云南松和灌木层中的厚皮香、斑鸠菊、乌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方超 胡小飞 等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3年35卷4期 761-768页
【摘要】 以江西中亚热带丘陵红壤区针阔混交林为对象,实地调查边界明显但连续成片的32块10 m×10 m样方中的物种组成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大样方内共计植物3 754株,隶属29科39属45种.从群落不同分区看,虽马尾松(Pinus mas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正华 于明坚 等 《生态环境》 2008年17卷5期 1961-1964页
【摘要】 利用样方法进行野外群落调查.共调查了6个样地,每个样地大小为20m×20 m,研究古田山自然保护区针阔叶混交林植物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古田山针阔混交林的科、属、种组成多样性较高,植物种类丰富.组成复杂.群落的属种多样性>科属多样性>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曲秀春 杨静莉 等 《辽宁林业科技》 2007年1期 9-11,27页
【摘要】 对针阔混交林进行择伐、冠下造林及皆伐造林3种经营方式下的植物种类组成、数量特征、α多样性及β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择伐可以保持原有群落的结构和特点,乔木层和灌木层植物多样性高.冠下造林及皆伐造林产生明显的物种替代现象,乔木层物种多样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牟晨 王海燕 等 《生态科学》 2025年44卷4期 60-67页ISTICPKUCSCD
【摘要】 森林土壤养分综合评价可以清楚地揭示土壤养分水平,对林地土壤生产力提升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吉林省延边八家子林业局辖区8个林场的天然针阔混交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以土壤pH、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和速效钾为评价指标,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确定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婉萱 罗璇 等 《生态学报》 2025年45卷7期 3341-335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采用Granier热扩散探针法(Thermal Dissipation Probes,TDP),对中国南亚热带地区鼎湖山的过渡性针阔混交林中的主要树种——木荷(Schima superb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