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2
- 11
- 3
- 3
- 2
- 1
- 9
- 8
- 4
- 4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李比 朱力 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5年5卷3期 236-238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总结铜针栓塞术治疗皮肤软组织内大面积海绵状血管瘤的经验. 方法 1996~2003年治疗大面积血管瘤18例,其中面颈部3例,上肢5例,下肢臀部10例.以直径1~3 mm铜丝制成的铜针直接经皮刺入瘤腔或在彩超定位引导下将铜针置入瘤腔内,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比 牛星焘 等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2年16卷3期 193-19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准确、有效地对皮下深部软组织内海绵状血管瘤进行诊治.方法 1996年以来对15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CD)确定血管瘤的诊断、定位;并在直接引导下行铜针栓塞治疗或者手术切除治疗.术后2周~1年再以CD对治疗效果进行判定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东 秦荣生 等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1年15卷1期 42-45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研究铜针电栓塞血管的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体外实验和大鼠体内实验为模型,用电子物理学、原子光谱吸收法、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等方法研究铜针通电后血栓形成的机制和条件。结果 铜针通电后有大量铜离子解离及红细胞聚集,在一定电压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维铭 薛文丽 等 《中国美容医学》 2012年21卷3期 436-44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并总结铜针留置、铜针留置结合环形缝扎治疗脉管畸形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采用铜针留置、铜针留置结合环形缝扎治疗脉管畸形患者46例,其中静脉畸形43例,动、静脉畸形3例.治疗1~3 次,其中第1次治疗41例,第2次治疗4例,第3次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仕斌 喻爱喜 等 《郧阳医学院学报》 2009年28卷1期 67-68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治疗多以手术切除为主,但对于皮下软组织深部的广泛弥漫性分布而无明显包膜的血管瘤,手术切除难度大,有可能造成局部血管、神经损伤,术后创面修复及功能重建困难.铜针栓塞治疗大面积海绵状血管瘤具有微创、操作简单易行的特点.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比 朱力 等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08年1卷1期 48-50页ISTIC
【摘要】 目的 总结应用铜针栓塞治疗皮肤软组织内海绵状血管瘤的经验.方法 应用直径1~3mm铜丝制成的铜针直接经皮刺入血管瘤体内,通以4~6V直流电并留置铜针1周或者单独留置铜针.结果 治疗病例23例,其中面颈部6例,上肢5例,躯干部2例,下肢臀部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焕巧 张崇菊 等 《护理研究》 2006年20卷35期 3255-3255页ISTICPKU
【摘要】 <篇首> 铜针栓塞术是一种简单、有效、创伤相对较小的治疗血管瘤及血管疾病的方法[1].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疾病,我科自2003年起采用铜针留置栓塞治疗海绵状血管瘤29例,并给予针对性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刚 姜会庆 等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00年13卷6期 413-415页ISTICPKU
【摘要】 <篇首> 0 引言海绵状血管瘤是常见的先天性皮肤良性肿瘤,多见于头面颈部,其次为四肢、躯干部,常为弥漫性生长,境界不甚清晰.治疗方法很多,如冷冻、激光、平阳霉素或硬化剂注射法、手术切除等[1],均有一定疗效,但对较大面积或深部组织的海绵状血管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学黎 雷建如 等 《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版)》 2010年39卷24期 1202-1204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血管瘤与血管畸形是一组常见的血管疾患,涉及多个学科,而整形外科的治疗特点在于采用具有美容效果的修复重建手段.我科自2002年以来,采用手术完全切除法、姑息手术及栓塞硬化联合激素、铜针电化学的综合方法治疗各种类型的血管瘤与血管畸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伟 殷国前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0年6卷2期 118-120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1 前言体表海绵状血管瘤(血管畸形)是临床常见的一类血管瘤,由扩张的血管和充满血液的内壁衬覆单层内皮细胞的腔窦所构成.血窦和体循环相通,主要含静脉血,肿瘤生长缓慢,极少自行消退.由于范围广泛,部位深在,缺少包膜,治疗较为棘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苍尚 秦刚 等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06年4卷4期 271-27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铜针栓塞治疗颌面部静脉畸形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对26例颌面部静脉畸形患者进行直流电铜针栓塞治疗,26例患者中,15例进行1个疗程治疗,8例进行2个疗程治疗,3例进行3个疗程治疗,观察治疗后的局部反应.结果:26例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燕图 林健敏 等 《广西医学》 2005年27卷8期 1218-1219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先天性疾病,治疗方法较多,但皮下软组织深部的巨大、广泛弥漫性分布而无明显包膜的血管瘤,治疗较为棘手.传统的手术切除,可能造成大出血、损伤大血管和神经以及创面难以一期修复等被动局面.自2003年来我科应用直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建大 罗成群 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4年14卷6期 78-80页ISTIC
【摘要】 目的更准确、有效地对皮下深部软组织中海绵状血管瘤进行铜针介入栓塞治疗.方法自2001年8月~2003年3月,对18例深部软组织中弥漫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在高频彩色超声引导下行粗大或主干血管缝扎和铜针介入栓塞术治疗,术后1~20个月随访,彩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燕璟 孙忠人 等 《中医药信息》 2004年21卷6期 35-37页ISTIC
【摘要】 研究针刺对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血清铜铬的影响;方法:选取Wistar大鼠178只,通过线栓法造成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于损伤后1h、2h、3h、5h、7h、12h、24h测定血清铜铬含量;结果:大鼠急性脑缺血后血清中铜在1h、2h、3h、...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宇红 《河北医学》 2004年10卷4期 310-31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将铜针刺入血管瘤瘤体内,通电;然后将硬化剂注入瘤体;术后加压包扎.结果:共治疗血管瘤16例.5例行单纯铜针治疗,其中2例瘤体坏死明显,体积明显缩小;3例瘤体坏死不明显.14例(其中包括3例行单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欧阳天祥 杨璐 等 《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4年15卷1期 3-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治疗眼睑海绵状血管瘤的有效方法.方法用栓塞硬化注射术,或结合手术切除部分硬化瘤体,或结合铜针留置术,治疗眼睑海绵状血管瘤.结果治疗患者17例,其中11例只进行栓塞硬化治疗,2例栓塞硬化后手术切除治疗,4例铜针留置后栓塞硬化治疗.所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施斌 戴宏 等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1年35卷2期 200-201页ISTIC
【摘要】 <篇首>海绵状血管瘤系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头面部及口腔等处。目前,对体积大且深在的瘤体,由于范围大,涉及重要结构多,交通支丰富,手术出血多,毁容严重等诸多原因,治疗上较为棘手。我科1989年11月~1993年2月采用铜针经皮栓塞治疗颌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梦宇 罗成群 《中外医学研究》 2012年10卷16期 155-156页
【摘要】 目的:观察铜针介入栓塞术治疗巨大蔓状血管瘤的疗效.方法:血管瘤缝扎加铜针留置术治疗.术后每3个月常规复查,评价效果,并行第2、第3和第4次铜针治疗.结果:患者经4次治疗后,常规和B 超检查均显著改善.结论:铜针治疗蔓状血管瘤具有操作简单、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杰 吴志贤 等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06卷24期 29-30页
【摘要】 目的 评价几种体表复杂性血管瘤的疗效方法 2006~2010年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治疗体表复杂性血管瘤41例.其中,21例进行介入栓塞+手术切除治疗(A方案);11例进行介入栓塞+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B方案);9例进行铜针留置+平阳霉素瘤体内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瑞菊 郑志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09年2卷22期 111-111页
【摘要】 <篇首> 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组常见疾病,多见于皮肤和皮下组织,其次为口腔黏膜和肌肉.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激光、放射、激素、硬化剂、平阳霉素、手术等.铜针治疗血管瘤自1992年在国内开展以来,因具有疗效好、痛苦小、方法简便易行,可少或无影响外貌和功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彭智 梁杰 等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7年25卷1期 29-31页
【摘要】 目的 总结铜针治疗血管瘤的经验,探索疗效更肯定、操作更安全的铜针介入方法.方法 采用铜针介入治疗血管瘤病21例,用直径1~3 mm铜针直接或在彩超定位引导下置入瘤腔内,通4~6 V直流电5~10 min两次并留置铜针1周或仅留置铜针.结果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芙蓉 毕庆霞 等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6年19卷5期 540-541页
【摘要】 <篇首> 体表血管瘤是婴幼儿常见肿瘤,依据所含纤维组织的多少分为硬化性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其治疗方法很多,手术治疗虽较彻底,但出血较多,且因术后创面大,常需植皮来修复创面,风险较大.自1999年以来,该科采用铜针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