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04
- 1
- 119
- 21
- 18
- 11
- 4
- 26
- 25
- 20
- 19
- 1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刘金燕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18卷5期 176-178页
【摘要】 目的:分析门诊输液中护士发生给药错误的相关因素及原因,为医院护理管理者提供防范给药差错的管理依据,减少用药错误的发生.方法:收集门诊输液室2016年6月-2019年6月发生的给药错误1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绘制柏拉图、折线图等,找出给药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清 《健康必读》 2022年19期 255-256页
【摘要】 目的:探究门诊输液处方中的常见错误,并对其进行分类分析,给出相应防范对策,保证临床输液安全性.方法:在我院展开相关研究,以2021年1月1日~2021年5月31日期间接受输液治疗的为患者为例,该期间接受输液治疗的人次为30141次,其中错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翠云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5年23卷17期 76-77页
【摘要】 目的:探讨和分析门诊输液室存在的用药风险,并制定对应的预防措施,以提高临床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01月~2014年07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输液室发生的用药风险事件,分析出现差错和风险的原因,最后制定对应的防范措施.结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灵 丽娜 等 《健康之路》 2014年11期 344-345页
【摘要】 给药错误指的是患者实际接受的药物与医嘱之间存在差异[1]。有研究[2]表明,59%的医院用药错误与护士有关。给药错误会影响门诊患者的治疗、造成心理压力,危及生命安全,引发医患矛盾、影响医院护士的声誉。我科在2011-2012年发生给药错误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吴圆春 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会议暨第14届全国骨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2012年
【摘要】 本文通过对29起儿科给药护理缺陷的原因分析,指出服务流程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流程再造,降低了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明显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汪珍秀 刘初阳 等 《实用医学杂志》 2014年30卷8期 1323-1325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降低门诊静脉输液的使用率,提高门诊静脉输液的使用合理率.方法:对比分析干预前后门诊静脉输液使用时间、溶媒选择、配伍情况、给药频次、浓度、剂量、有无指征等数据之间的差异.结果:干预前后门诊静脉输液使用时间、溶媒选择、药物配伍、输液指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海峰 高艳 等 《护理研究》 2012年26卷6期 557-558页ISTICPKU
【摘要】 <篇首> 病人身份的准确识别是保证医疗护理安全的前提,正确的病人识别是医疗安全的保障.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和给药途径.临床工作中,经常因为查对制度执行不严出现打错针,输错液体的现象,给病人及医院均造成不良后果[1].我院是省级三级甲等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璟 《护理研究》 2011年25卷30期 2804-2804页ISTICPKU
【摘要】 <篇首> 门诊静脉输液病人目前较为广泛.给药问题是临床护理中最为常见护理风险事件[1].门诊输液室由于病人流量逐年增加、各种新药的开发使用、同一药物多种商品名、联合用药增多等多种原因使门诊输液室的护理风险不断增强.本文通过评估我院门诊输液室的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桂林 《护理学杂志》 2011年26卷17期 63页ISTICPKUCSCD
【摘要】 静脉输液是儿科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患儿年龄小,输液滴速宜慢,输液时间较长,液体容易外渗,特别是某些药物对血管刺激性较强,更容易出现渗漏.因此在输液过程中护士加强巡视显得尤为重要.为提高巡视力度,我科根据患儿病情、年龄、用药情况将彩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汪涓 《护理研究》 2006年20卷7期 630-630页ISTICPKU
【摘要】 <篇首>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给药途径,特别是在门诊输液室,大部分都是采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因此,为了使患儿能够尽快得到输液治疗,提高穿刺的成功率,降低护士的工作强度,我科2003年自行设计了一种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专用床,经临床3年的应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雪坚 许敏昭 等 《护理研究》 2004年18卷19期 1766-1767页ISTICPKU
【摘要】 <篇首> 质量管理(quality control,QC)小组是推行全面质量管理(TQM)非常重要的一种组织形式和活动,它能解决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1].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大多数门诊病人愿意接受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蔓玲 《护理研究》 2001年15卷3期 168-169页ISTICPKU
【摘要】 <篇首> 静脉给药是临床应用较多的一种给药方法,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穿刺前扎止血带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一次静脉穿刺的成功率。为了寻求扎止血带的最佳时间,笔者对117例静脉输液病人进行了观察,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 选择门诊输液病人117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程晓微 陈思 等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年19卷8期 1370-1372页ISTICCA
【摘要】 静脉留置针输液是儿科门诊一个重要的给药途径,而穿刺操作是否科学可直接影响医疗效果及患护关系[1]. 由于患儿易哭、易动、易闹等生理特点,加之穿刺自身属于有创性操作,穿刺成功率往往难以得到保障,不仅阻碍输液用药进程顺利,反复穿刺易破坏患儿血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英 林冰 等 《中国医刊》 2018年53卷8期 928-93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存在的风险,并总结其风险管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本院门诊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212例患儿作为对照组,201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本院进行输液治疗的222例患儿作为研究组,对照组采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琳 曹爽 等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8年26卷12期 76-79页ISTIC
【摘要】 目的 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近三年门诊输液不合理处方,为保证儿童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6-01-01—2018-10-30上报合理用药国际网络(INRUD)中国中心组临床安全用药监测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华丽 苏亚妮 等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6年27卷9期 1111-1113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确保小儿门诊输液安全、杜绝给药差错的有效管理方法。方法通过分析发生的给药差错,陕西省人民医院于2014年5月开始实施在收药处发号、输液时对号,以及输液、续液时与患儿家长双人查对制度。将实施前一年(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庄冬芳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9年21卷12期 91-92页
【摘要】 儿科患者的特点是年龄差别大,给药剂量不易掌握,自理能力差或者完全不能自理,交流障碍,配合差或者完全不能配合,需要向家长解释的问题较多.患儿多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家长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的情绪,疑心重,对医务人员容易不信任 [1,2].儿科门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艳菊 薛莹莹 等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26卷2期 89页
【摘要】 输液是儿科门诊最常用的治疗方式,一种快速有效的静脉给药方法,在多途径的治疗中占有不容置疑的首要地位.本研究探讨了小儿门诊输液时的现状及常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提高小儿门诊输液室的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亚榧 张涛 等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9年19卷31期 153,157页
【摘要】 基层医疗机构由于治疗条件所限或门诊输液患者没有足够时间等原因,在使用青霉素G静脉滴注时,往往存在一天所需剂量一次性静脉滴注的错误现象,为此,我们用2组病例进行一次性静脉滴注和分次静脉滴注治疗效果的对比,分次静脉滴注组(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荣花 房夏玲 等 《母婴世界》 2019年4期 270页
【摘要】 静脉输液是儿科门诊患儿常见的治疗给药方式,在门诊工作中占较大的工作量.静脉输液滴速以患儿的病情及药物性质为依据,过快或过慢均会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甚至导致医疗差错的发生.我院作为三甲医院,儿科门诊24h开诊,承担门急诊小儿的静脉输液工作,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俊俊 《医药前沿》 2019年9卷22期 249-250页
【摘要】 目的:探讨儿科门诊输液处方的合理用药状况,保证患儿用药安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儿科输液处方2000张,依据药理知识和药品说明书,联合文献资料,分析临床用药状况.结果:2000张儿科门诊输液处方中,抗菌药使用处方16...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立新 《中国医药导报》 2015年12卷35期 111-11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通过对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儿科门诊处方进行点评,对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进行分析,以期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我院儿科门诊2014年1~6月的3267张门诊处方,对其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处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春婷 樊丽丽 《上海预防医学》 2014年3期 165-166页ISTICCA
【摘要】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一种常用的给药方法。但小儿静脉输液时常因躁动、出汗、固定松脱而导致液体外渗,需重复穿刺。静脉留置针的塑料套管质地柔软并富有弹性,弥补了普通头皮针易刺破血管和易脱落的不足,减少了血管的损伤[1]。我院于2011年3月起在门诊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钱小芳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年9期 74-74页ISTIC
【摘要】 静脉输液已成为小儿给药的重要途径,据不完全统计,我院儿科门诊患儿约70%~80%是通过静脉输液给药,而住院患儿则为90%左右。在临床护理中我们发现,由于小儿的哭闹、好动、血管细短、不易固定等因素,造成液体外渗而进行第2次穿刺的几率较多,给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慧媛 田德蔷 等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3年16卷9期 842-84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了解并分析非洲医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随机抽查几内亚驻地门诊2011年7-12月期间所有患者处方(不包括急诊).结果 多种抗菌药物联用中,单用占63.67%,两药联用占26.00%,三药联用占8.67%,四药联用占1.67%....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芳 《医学新知杂志》 2013年23卷4期 304-304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在实施整个护理的过程中,病人没有发生法定和法律规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机体结构、功能或心理上的缺陷、伤害或死亡,称为安全护理[1].在急诊输液室中静脉输液给药方法是最常见、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但由于门诊病人多,就会造成护士的工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晓云 孙慧 等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2012年31卷1期 78-79页ISTICCA
【摘要】 静脉输液是患儿治疗中常用的给药方法,也是患儿快速治疗疾病的有效方法,是护理操作中的一项基本功.但静脉输液通常会给患儿带来一定的不适和心理压力,使得护理工作不再是简单的技术操作[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燕 《齐鲁护理杂志》 2012年18卷34期 128-129页ISTIC
【摘要】 <篇首> 静脉输液应用于临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以给药速度快、吸收较彻底、疗效显著等优点在治疗疾病及挽救患者的生命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静脉输液也是一种有创伤性治疗,操作中任何环节疏忽大意都有可能导致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蔡秀英 《齐鲁护理杂志》 2012年18卷15期 93-94页ISTIC
【摘要】 <篇首> 门诊输液室的护士工作量大,每天要面对大量不同年龄、病情、性格的患者.此外,同种药物不同药名的新开发也给护士给药带来了极大的风险.给药缺陷问题成为临床护士中最为常见的三类护理风险之一[1].本文通过输液室护士用药的医生监护,采取了适当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惠珍 张淑慧 等 《儿科药学杂志》 2012年18卷9期 30-32页ISTICCA
【摘要】 目的:了解河北省人民医院儿科门诊静脉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调查该院2011年3月至2011年5月儿科门诊输液患儿的静脉用药情况,并评价用药合理性.结果:300例儿科门诊静脉用药病例中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9...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