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61
- 35
- 7
- 3
- 98
- 31
- 16
- 11
- 3
- 31
- 19
- 15
- 12
- 1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王芳 白吉庆 等 《中国现代中药》 2016年18卷2期 185-188,202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比较阴坡、阳坡对连翘及连翘叶中不同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 HPLC 法测定连翘及连翘叶中芦丁、连翘酯苷 A 及连翘苷的含量,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并测定连翘中挥发油的含量。结果:阴坡、阳坡连翘中挥发油、连翘苷和连翘酯苷 A 的含量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贵周 蔡传涛 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8年16卷1期 150-154页
【摘要】 通过分析糖胶树在不同种植模式下的生长及生物量变化,探讨了糖胶树不同种植模式的效果.结果表明:在较高种植密度(株行距为4 m×6 m)条件下,不同种植坡向间糖胶树生长差异较大,而在低密度条件下,坡向对植株的生长影响不大;在一定种植密度范围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卢彦磊 张文辉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9年30卷6期 1965-197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秦岭中段不同坡向(阳坡、半阳坡、半阴坡及阴坡)锐齿栎天然林为对象,对锐齿栎种子雨、种子库的数量、质量动态以及幼苗发育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锐齿栎种子雨一般从8月中旬开始,9月中下旬到10月上旬达到高峰期,11月中上旬结束;不同坡向的种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婷 白红英 等 《生态学报》 2019年39卷12期 4499-450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利用2000-2016年MODIS NDVI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及地形差异修正法,探讨秦岭山地植被覆盖变化在南北坡、不同海拔以及不同坡度坡向下的空间分异性.结果 表明:近17年来,秦岭山地植被覆盖度良好,整体呈上升趋势,南北坡、不同海拔、不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龙健 赵畅 等 《生态学报》 2019年39卷8期 2696-270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采用空间与时间序列并用的方法,对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阳坡和阴坡凋落物的分解特征及土壤微生物进行1年的野外调查和测定,探讨凋落物分解规律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凋落物在分解1年后的质量损失率约为72%,在分解过程中的碳、磷元素表现为释放,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倩 孙小妹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19年39卷8期 1480-149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探究祁连山东缘地区不同坡向的高寒草甸群落物种功能群和多样性差异,该研究选择北坡(N坡)、西北坡(N W坡)、西坡(W坡)、东坡(E坡)、东北坡(N E坡)、西南坡(S W坡)和南坡(S坡)7个坡向类型,调查各坡向的植被特征(高度、盖度和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盘远方 李娇凤 等 《广西植物》 2019年39卷8期 1115-112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该研究以桂林岩溶石山灌丛植物为对象,分析了灌丛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与土壤环境因子随坡向(阴坡-阳坡)梯度的变化规律.结果 表明:(1)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土壤pH和土壤全磷均对植物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磊 王杰 等 《生态科学》 2019年38卷1期 159-167页ISTICPKUCSCD
【摘要】 植被覆盖度是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研究一个区域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对于认识该地区的社会发展状况、制定更加合理的生态环境政策、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2年Landsat 7 ETM、2014年Landsat 8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盘远方 陈兴彬 等 《广西植物》 2019年39卷2期 189-19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该研究以桂林岩溶石山不同坡向的植物群落为对象,探讨植物功能性状(比叶面积、叶绿素含量、木材密度和环境因子随坡向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比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为阴坡>半阴坡>阳坡,阴坡和半阴坡分别与阳坡差异性显著;木材密度为阴坡<半阴坡<阳坡,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9年23卷2期 前插1页ISTICPKUCA
【摘要】 今天,是重阳节. 由于期刊的提前出版,在2018年晚秋的重阳节这天,我就开始写2019年杂志开篇的"社长的话"啦.望着窗外的秋菊,朵朵都在努力的绽放着,可这几天沈阳的温度已经是深秋的样子了,北方的冰凌花也快开了吗?室内有点冷.却挡不住心里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9年23卷3期 前插1页ISTICPKUCA
【摘要】 今天,是重阳节. 由于期刊的提前出版,在2018年晚秋的重阳节这天,我就开始写2019年杂志开篇的"社长的话"啦.望着窗外的秋菊,朵朵都在努力的绽放着,可这几天沈阳的温度已经是深秋的样子了,北方的冰凌花也快开了吗?室内有点冷. 却挡不住心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初红军 蒋志刚 等 《动物学研究》 2009年30卷3期 311-318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2007年夏季(6-8月)及冬季(11-2008年1月),在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研究了鹅喉羚(Gazella subgutturosa sairensis)的卧息生境选择.夏季测定了49个卧迹样方,36个对照样方;冬季测定了75个卧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鲁庆彬 王小明 等 《动物学研究》 2006年27卷3期 243-248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2004年4月,在四川省石渠县西南部,对高山血雉(Ithaginis cruentus)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该处的高山血雉仅分布于海拔3 400-3 700 m的范围内.从观察到的36群381只高山血雉来看,平均每群(10.67±5.17)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盘远方 陈兴彬 等 《生态学报》 2018年38卷5期 1581-158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植物功能性状反映了植物对生长环境的响应和适应,是连接植物与环境的桥梁,研究植物功能性状特征及其随坡向梯度的变化规律,对认识不同微气候生境下植物群落空间格局形成及适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桂林岩溶石山灌丛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灌木群落水平上植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飞 屠彩芸 等 《植物研究》 2018年38卷1期 26-3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采用样方调查法,研究了白龙江干旱河谷不同坡向主要灌丛群落沿着海拔梯度的结构特征、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规律,旨在了解白龙江干旱河谷不同海拔梯度植被特征和物种多样性变化,为白龙江干旱河谷区域不同海拔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海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永华 郑羽墨 等 《生态学报》 2018年38卷15期 5595-560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栎黄枯叶蛾(Trabalavishnou gigantina Yang)是近年在陕西吴起发现的严重危害沙棘的一种食叶害虫.为了准确把握栎黄枯叶蛾幼虫的分布规律,以便对该虫的危害盛期进行预测预报和采取防治措施,因而采用地统计学分析方法对不同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安文明 梁海斌 等 《生态学报》 2017年37卷18期 6120-612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研究地点位于半干旱的黄土高原区,在坡向导致的土壤水分差异的基础上,分析该区域撂荒草地和人工林地土壤水分随退耕年限的变化特征,进而以自然草地为参照,分析不同坡向人工林地土壤水分亏缺程度.结果表明:总体上,阴坡土壤水分显著高于阳坡,撂荒草地、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于世川 张文辉 等 《生态学报》 2017年37卷5期 1537-154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辽东栎是黄龙山林区主要的建群种,通过典型取样选择16块样地,对其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高度级结构、冠幅结构的绘制,研究其在不同郁闭度(0.6、0.7、0.8、0.9)不同坡向(阴坡、阳坡)生境中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辽东栎幼苗数量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辉荣 刘旻霞 等 《生态学报》 2017年37卷21期 7304-731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土壤纤毛虫不但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过程的重要驱动因子.为了查明甘南亚高寒草甸不同坡向土壤纤毛虫群落特征,于2015年7月21-26日对同一山头的阳坡、半阳坡、西坡、半阴坡、阴坡五个坡向进行了调查.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云云 王孝安 等 《生态学报》 2016年36卷21期 6823-683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研究群落水平上的植物功能性状特征及功能多样性随坡向的变化规律,对认识不同坡向上的植物群落形成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以黄土高原不同坡向上的自然草地群落为研究对象,比较研究了植物功能性状(株高和比叶面积)和功能多样性测度指标(功能丰富度、功能均匀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常伟 党坤良 等 《生态学报》 2016年36卷4期 1021-102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秦岭林区阳坡、阴坡2个典型地段上的锐齿栎次生林为研究对象,运用点格局分析方法O-ring函数分析了不同坡向、不同发育阶段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不同坡向锐齿栎种群的种内与种间空间关联性,探讨锐齿栎空间格局形成和种群维持机制.结果表明:阴坡锐齿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瞳 牟长城 等 《生态学报》 2016年36卷19期 6284-629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运用相对生长方程与碳/氮分析方法,测定了我国温带张广才岭7种立地类型(阳坡上、中、下坡位和阴坡上、中、下坡位及谷地)天然白桦林的生态系统碳储量(植被与土壤)及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与年净固碳量,揭示立地类型对温带天然白桦林生态系统碳库及其固碳能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文涛 江源 等 《生态学报》 2015年19期 6481-648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研究树木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状况,选取芦芽山阳坡的3个海拔高度建立了华北落叶松( 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的树轮宽度年表。年表的统计参数表明,3条年表均为研究气候信息的可靠资料。结果表明,芦芽山阳坡华北落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樊蓉蓉 张文辉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15年35卷9期 1837-184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了阐明黄龙山白桦不同生境、不同径级、不同器官桦木醇与桦木酸含量,系统采集了陕北黄土高原黄龙山林场阳坡、阴坡、林缘、孤立木4种生境下的白桦不同径级植株的树皮、树枝和树叶样品,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生境、不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童晓伟 王克林 等 《生态学报》 2014年34卷12期 3425-343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基于1999-2010年的SPOT NDVI数据,分析了河池市植被变化趋势及空间差异,并结合气象和地形数据分析了植被与气候、地形的关系.结果表明:(1)桂西北喀斯特地区植被变化总体上呈恢复趋势,年均气候因子对植被变化的作用不明显;(2) 2...
【关键词】 SPOT-VGT NDVI;气候变化;地形面积差异修正系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亚南 马露莎 等 《生态学报》 2014年34卷15期 4412-442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生态系统元素平衡是当前全球变化生态学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的焦点和热点,生态化学计量学结合了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等基本原理,是研究生物系统能量平衡与多重化学元素平衡的科学,为研究元素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生态过程中的规律及其之间的计量关系提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申家朋 张文辉 《生态学报》 2014年34卷10期 2746-275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采用样地调查与生物量实测方法,研究了甘肃黄土丘陵区不同坡向(阳坡、阴坡)和退耕年限(退耕5a、8a和11a)刺槐人工林乔木不同器官、灌草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碳含量,以及刺槐人工林乔木层、灌草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碳储量及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秋莲 邢肖毅 等 《生态学报》 2013年33卷15期 4674-468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3个植被区(森林区、森林草原区、草原区)不同坡向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对土壤有机C、全N、全P、全K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区、坡向和土层土壤养分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均有明显不同.土壤有机C、全N变异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洪强 葛志勇 等 《生态学报》 2013年33卷7期 2054-206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2009年12月到2010年1月,在黄泥河自然保护区采用样线法对狍冬季卧息地选择进行研究.在研究中共设置了47条样线,调查了72个狍利用样方和109个对照样方,评价了15类生态因子对狍冬季卧息地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黄泥河自然保护区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洪海 王明 等 《生态学报》 2013年33卷10期 3233-324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2010年和2011年3月-6月,对内蒙古达赉湖国家级保护区达赉湖西岸地区大鵟(Buteo hemilasius)的巢穴结构和巢址选择因子进行了调查研究.采用野外观察和样方法定位了13个大鵟巢址,并对巢址样方的20个生态因子进行测量,运用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