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8
- 6
- 3
- 9
- 5
- 2
- 2
- 2
- 22
- 12
- 4
- 4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杨达 易桂花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21年32卷4期 1361-137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青藏高原是中国乃至亚洲的生态屏障,研究其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区域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MOD09A1数据反演的生长季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分析2001-2018年青藏高原植被生长季NDVI时空特征和变化趋势,结合气象站点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萌 石松林 等 《生态学杂志》 2021年40卷7期 1947-1957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揭示青藏高原东南缘不同针叶树种树木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特征,用树木年轮学方法对川西道孚县高山针叶林优势树种鳞皮冷杉(Abies squamata)、川西云杉(Picea likiangensis var.rubescens)、方枝柏(Ju...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蔡琴 丁俊祥 等 《生态学杂志》 2020年39卷8期 2546-255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理解叶片养分回收效率特征对认识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过程和植物养分利用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集了青藏高原东缘24种优势针叶树种叶片和凋落物样品,结合土壤N、P含量和气候数据(年均温、年降水),分析了该区域针叶树种叶片N、P回收效率特征与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雄 杨时海 等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2015年37卷4期 439-452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在青藏高原沿广阔的降水梯度分布.长期的适应过程中,不同地域的紫花针茅可能对干旱具有不同的响应方式.本研究以两个居群的紫花针茅为材料,对干旱胁迫14天和随后的复水过程中各自的生理和分子水平的变化差异进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乔慧捷 汪晓意 等 《生物多样性》 2018年26卷2期 202-20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三江源地区具有丰富的高原生物多样性,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作为我国第一个体制试点的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将被建成青藏高原大自然保护展示和生态文化传承区.为更好地服务于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本研究从海拔、年均温和年降水等方面,在环境空间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贇 尹定财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18年42卷6期 629-63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研究滇西北高原树木径向生长与气候关系随海拔的变化规律,分别在玉龙雪山低、中、高海拔采集丽江云杉(Picea likiangensis)年轮样本,建立了不同海拔丽江云杉树轮宽度残差年表,将年轮指数与气候因子进行响应分析、冗余分析以及滑动响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军 王冠钦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18年42卷1期 116-12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土壤微生物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参与者和调控者.全球变暖可能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产生影响,加速陆地生态系统向大气中释放碳,进而引起陆地碳循环对气候变暖的正反馈.然而,目前学术界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如何响应气候变暖等问题认识不足,尤其是缺乏低温干旱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冠钦 李飞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18年42卷1期 105-11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土壤氧化亚氮(N2O)排放是大气N2O不可忽视的来源.然而,目前学术界在气候变暖对土壤N2O排放影响方面的认识仍存在较大争议,且调控土壤N2O排放的微生物机制尚不明确.为此,该研究以青藏高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使用透明开顶箱(OTC...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彤 曹入尹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18年42卷5期 526-53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长期以来,气候与植物物候关系的研究大多基于线性模型,但植被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可能是非线性的.该文利用非线性模型——生存分析模型来分析时间序列中过去事件(气候因子)对目的变量(物候)的作用:用生存分析模型分析了春季气温和降水量对内蒙古草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杰 罗亚皇 等 《生物多样性》 2017年25卷2期 163-17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生物多样性演化和维持受遗传和环境的共同影响.环境要素中,地质和气候的影响最大.地质和气候过程对青藏高原及毗邻区植物多样性的演化和维持的影响尤为强烈.本文从不同时空尺度综述了青藏高原隆升、亚洲季风气候演变、冰期旋回的气候波动及偶联的环境变化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明明 张远东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5年26卷8期 2237-224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分析青藏高原东缘半湿润区不同树种树木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于川西米亚罗林区海拔3000 m左右(低海拔)采集铁杉、岷江冷杉、紫果云杉,海拔4000 m左右林线位置(高海拔)采集岷江冷杉、四川红杉,共计182棵树木年轮样芯,建立了不同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封传红 单绪南 等 《昆虫学报》 2011年54卷6期 694-70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青藏高原是气候变暖的敏感地区,温度是影响青藏高原昆虫分布的重要因素.作为青藏高原的本地物种的蝗虫,西藏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tibetensis Chen对高原升温的反应就是获得的有效积温增加,分布范围扩大.为了准确估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振锋 唐正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0年21卷11期 2727-273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采用开顶式生长室(open top chamber,OTC)模拟增温,同步监测了亚高山人工针叶林和天然针叶林表层土壤温、湿度的变化,以及模拟增温初期土壤转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季节中,OTC使人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东升 吴绍洪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9年20卷5期 1153-115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基于1966-2005年间青藏高原及其周边113个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对研究区最热月均温、最冷月均温、≥10 ℃日数、潜在蒸散、年降水量和干燥度指数的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最热月均温在7 ℃~20 ℃,由东部周边地区向中部呈逐...
【关键词】 青藏高原;生态气候;Thornthwaite模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林秋奇 "全球变化下的海洋与湖沼生态安全"学术交流会 2014年
【摘要】 目前,青藏高原气候变暖的速度是全球平均速度的3倍,并通过改变湖泊水温和盐度来影响湖泊生态系统.本文研究了36个青藏高原湖泊(海拔梯度2 300米,盐度梯度76 g L-1)的浮游动物组成特征,探讨气候变化对湖泊生态系统可能产生的影响.浮游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高远 导师:董海良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质学 岩石学、矿物学、矿床学(博士) 2016年
【摘要】 气候变化一直是人类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亚洲气候系统的演化起着重要作用.如今,青藏高原位于西风带、西伯利亚寒流、东亚季风以及印度季风四大气候系统交汇处,而青藏高原上分布着的众多湖泊对这些气候系统的变化非常敏感,因此为研究青藏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韩芳 导师:张克信 Carina Hoorn 中国地质大学 地质学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博士) 2015年
【摘要】 作为现代草原和荒漠植被的主要组成部分,早生植物在中国植物区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同旱生植物的出现时间和在植物群中的地位因类型而异,其中有些科在时代分布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麻黄科、蒺藜科、藜科、菊科和禾本科等.它们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与其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杨渐 导师:董海良 蒋宏枕 中国地质大学 地质学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博士) 2015年
【摘要】 微生物是湖泊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重要引擎,同时它们也敏感地响应着区域性或全球性气候变化.剖析湖泊环境中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利用微生物指标重建古环境的前提.我国青藏高原具有世界性独特气候、环境和地质构造条件,致使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唐领余 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第九届一次学术年会 2013年
【摘要】 西藏中北部的Nijingangsan、Puruogangri、Dasuopu、Guliya以及青海祁连山Dunde冰帽的冰芯中保存的孢粉是青藏高原中北部上千年至百十年的全新世气候变化和相应植被变化的灵敏记录.冰层的孢粉分析表明总孢粉浓度与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程瑜 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第九届一次学术年会 2013年
【摘要】 通过对青藏高原东缘若尔盖地区红原Ⅱ矿湖沼相岩芯的精确定年和孢粉分析,重建了该地区16.8 cal ka BP以来的植被和气候环境演化历史.结果表明:16.8~14.7 cal ka BP,松属-禾本科-莎草科孢粉组合带,以亚高山草甸为主,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何新宇 导师:刘建全 兰州大学 生态学 生态学(硕士) 2013年
【摘要】 第四纪冰期气候动荡对生长在青藏高原上的植物分布范围和种内谱系分化产生何种影响?这一科学问题函待深入探索.本文以青藏高原特有草本物种羽叶点地梅为研究对象,基于叶绿体片段和核基因片段重建了该物种的谱系地理历史.本研究采样范围涵盖了羽叶点地梅在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宋博文 导师:张克信 中国地质大学 地质学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博士) 2013年
【摘要】 海相地层和陆相地层的全球展布使得我们可以对不同的气候过程进行对比研究.长时间尺度和连续的沉积序列是一系列古气候因子的重要载体.在晚白垩-古新世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碰撞及随后高原隆升的过程中,高原内部及周缘地区形成了数目众多的新生代沉积盆地.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郭亚奇 导师:高清竹 中国农业科学院 生态学 生态学(硕士) 2012年
【摘要】 近年来,气候变化已经对全球许多区域的自然生态系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青藏高原因其独特的地理区位和气候环境特征,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研究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植被演替分布和净初级生产力(NPP)的影响,对于评估气候变化影响,制定相关的适应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保继珍 王庆明 《中华烧伤杂志》 2003年19卷6期 380-38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干燥缺氧,该地区的重度烧伤患者救治难度较大,除一般的综合治疗措施外,还有其特殊性.笔者单位1990年1月~2000年1月收治成人重度烧伤患者共341例,治愈率为93.84%,现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志伟 李胜男 等 《生态学杂志》 2019年38卷3期 856-86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青藏高原发育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面积的高寒湿地,在气候调节、水源补给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它也成为了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预警区,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本文综述了近30年来青藏高原主要湿地类型在湿地面积、湿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荔 曾辉 等 《生态学杂志》 2019年38卷11期 3506-351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青藏高原是全球变化的敏感区,也是泛第三极地区气候变化的启动区.青藏高原土壤碳作为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对青藏高原土壤碳储量的估算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为此,本文综述了近30年来关于青藏高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亚男 郗敏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9年30卷7期 2481-248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湿地巨大的碳储存能力使其在稳定全球气候变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对全球土壤碳储量做出重要贡献.本文在阐明湿地碳储量估算方法的基础上,分析我国主要湿地区碳储量并讨论气候、植被、土壤性质、土地利用等因素对湿地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北湿地区和青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志良 赵文强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9年30卷6期 1893-190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本文对青藏高原东缘窄叶鲜卑花高寒灌丛生长季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对增温的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窄叶鲜卑花灌丛生长季初期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均显著高于生长季中期和末期.在多数时期,增温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牟静 宾振钧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19年43卷1期 77-8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了解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氮沉降对土壤氮矿化的影响及硅添加对土壤氮矿化的促进作用,该试验设置不同浓度的氮肥单独添加(0、20、40、60 g.m-,分别为对照CK、N20、N40、N60)以及与硅肥配施(硅酸4 g.m-2,si4),测定不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晓雄 乐霁培 等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2011年33卷6期 605-614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绵参(Eriophyton wallichii)是中国青藏高原地区高山流石滩特有植物.为探讨第四纪冰期气候波动对青藏高原高山流石滩植物居群遗传结构以及谱系历史的影响,检测了绵参20个居群187个个体的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的序列变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