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1
- 23
- 11
- 7
- 2
- 2
- 38
- 18
- 9
- 8
- 7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方亦斌 吕楠 等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9年35卷10期 1017-1021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FD)治疗颅内动脉瘤覆盖分支血管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2年12月至2014年5月全国12家中心共同参与的Tubridge FD治疗颅内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研究(PARAT)中的79例颅内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平 王志刚 等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9年35卷6期 552-556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山东省6家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应用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的4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共56个颅内动脉瘤.56个颅内动脉瘤的平均直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腾云 徐睿 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9年41卷17期 1677-168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Complex弹簧圈作为成篮圈栓塞颅内分叶状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我科使用Complex弹簧圈作为成篮圈进行分叶状动脉瘤栓塞的34例患者资料,并对术中脑血管造影和随访结果进行探讨.结果 依...
【关键词】 Complex弹簧圈;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仑鑫 谢晓东 等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8年34卷5期 472-474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血管内治疗小脑后下动脉(PICA)远端动脉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PICA远端动脉瘤患者,共42例,其中38例为破裂动脉瘤患者,入院时Hunt-Hess分级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祁鹏 胡深 等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8年34卷6期 576-580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大型与巨大型后循环梭形动脉瘤血管内重建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7年9月至2017年8月北京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2例大型与巨大型后循环梭形动脉瘤患者,其中对18例行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4例行单纯支架置入.术后每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卢昊 胡鹏 等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7年33卷8期 785-789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Pipeline栓塞装置(PED)治疗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10月至2016年6月使用PED治疗42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短期临床疗效总结和影像...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性;Pipeline栓塞装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海东 顾建文 等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1年36卷3期 287-28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总结和探讨一期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2005年9月-2010年6月收治的18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的44个动脉瘤行一期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动脉瘤32个,颅内支架(LEO支架或En-terpr...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贞魁 李永东 等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1年45卷2期 183-18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比较Willis覆膜支架和弹簧圈栓塞治疗颅段颈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89例经皮动脉穿刺行全脑选择性血管造影术证实的颅段颈内动脉瘤患者,根据其意愿分为A组43例,行Willis覆膜支架治疗;B组46例,行弹簧圈治疗.术后3、6、1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洪映标 蔡少明 等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0年09卷7期 707-71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时机、技术要点、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揭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2月至2009年1月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38例,其中26例(27个动脉瘤)用机械式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兵 钟鸣 等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9年43卷6期 634-63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小脑后下动脉(PICA)瘤栓塞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PICA瘤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DSA资料估计动脉瘤的解削分段.采取单纯弹簧圈栓塞8例、单纯液体胶栓塞5例、弹簧圈联合液体胶栓塞2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宝民 王君 等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9年25卷3期 195-197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颅内自膨式专用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61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直径狭窄率>70%)接受了65枚颅内专用支架治疗,其中Wingspan支架40枚,Neuroform支架25枚.结果 技术成功率达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锦宁 徐高峰 等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8年24卷7期 528-531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中期(4-10d)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安全性、技术要点及疗效.方法 根据在DSA影像上有无脑血管痉挛(CVS)将全组48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26例为有CVS者,B组22例为无CVS者.全组均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4...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锦宁 刘守勋 等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8年17卷1期 24-2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破裂性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的时间与术后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治疗.方法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对118例破裂性颅内动脉瘤患者在发病后7 d内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海东 零达尚 等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08年7卷6期 589-591,59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在新西兰种兔的动脉瘤模型中,通过颈动脉血管造影及术后病理检查来探讨成纤维细胞-纤维蛋白胶复合物栓塞动脉瘤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细胞原代培养技术在体外建立成纤维细胞库,并将成纤维细胞在人纤维蛋白胶中三维培养,直视下用成纤维细胞-纤维蛋白胶...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纤维蛋白胶复合物;栓塞,治疗性;颅内动脉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锦宁 刘守勋 等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7年23卷12期 925-928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总结小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以及血管内栓塞的技术要点与疗效.方法 对45例小型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或Trufill DCS Orbit微型三维填塞型水解铂金弹簧圈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结果 45个动脉瘤中41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锦宁 刘守勋 等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7年41卷8期 865-86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Hunt-Hess Ⅳ~Ⅴ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早期病因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并客观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 对31例SAH患者发病后7 d内进行CT及DSA检查,寻找SAH的原因,明确SAH均为脑动脉瘤破裂所致.明确病因后,即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左权 张桂运 等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7年23卷11期 837-839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20例以电熔断解脱弹簧圈栓塞的后循环远端动脉瘤的治疗结果,探讨颅内动脉后循环远端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方法与安全性.方法 20例患者(其中18例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2例以头痛起病)经造影证实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锦宁 刘守勋 等 《中华外科杂志》 2007年45卷4期 233-23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早期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并客观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 对SAH患者采用影像学检查,结合病史、临床表现进行早期病因诊断;并对96例动脉瘤早期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进行囊内栓塞;术后早期对症治疗.结果 9...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锦宁 刘守勋 等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6年22卷12期 741-744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在其破口周围所形成的假性动脉瘤与真性动脉瘤复合体的影像学特征及血管内治疗方法,并客观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 对44例破裂性动脉瘤采用CT及DSA等影像学检查;并对这种真性与假性动脉瘤复合体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进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锦宁 刘守勋 等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6年40卷8期 863-86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总结以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技术要点、并发症及其防治经验,并客观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 对13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行全脑选择性血管造影术,应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术后早期处理出血并有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段传志 何旭英 等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05年4卷4期 369-37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可脱性弹簧圈及可脱性球囊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及技术要点.方法对1328例来自华南地区部分省市的颅内动脉瘤应用微导管技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监视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85例90个动脉瘤用机械式可脱性弹簧圈(MDS)栓塞,8...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锦宁 张芬茹 等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4年20卷6期 463-466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载瘤动脉闭塞术后的局部脑血流改变.方法对10例正常对照者和23例颅内动脉瘤载瘤动脉闭塞术后的患者行99Tcm-ECD SPECT脑显像.结果10例正常对照者脑实质内放射性核素分布浓度均匀,左右两侧对称,脑皮质部完整,未见局...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载瘤动脉栓塞术;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钟鸣 谭显西 等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4年13卷3期 178-17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用电解可脱弹簧圈(GDC)栓塞治疗经验.方法47例破裂早期的颅内动脉瘤采用经股或颈动脉Seldinger's技术,全部用GDCl0系统和弹簧圈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动脉瘤位置:前循环动脉瘤45个、后循环动脉瘤4个.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谭显西 钟鸣 等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3年12卷3期 186-18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破裂性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72例行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破裂性动脉瘤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动脉瘤腔闭塞100%的30个,闭塞95%的36个,90%的10个;1例栓塞术后早期再出血,再行开颅动脉瘤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正松 石忠松 等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03年26卷4期 247-249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比较显微外科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疗效和相关并发症.方法82例破裂性颅内动脉瘤,均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72 h以内)行外科治疗,其中行显微手术瘤颈夹闭40例,血管内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42例.对两组疗效和并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锦清 林东 等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3年37卷4期 377-37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电解可脱弹簧圈(GDC)栓塞颅内动脉瘤已取得长足进步,但仍可发生栓塞术中动脉瘤破裂的严重并发症,对此主张从微导管内继续填塞GDC以闭塞破口.笔者报道采用双微导管技术闭塞栓塞术中破裂的动脉瘤,随后通过腰穿把微导管插入小脑延髓池,注射尿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鸣 华续明 等 《中华医学杂志》 2003年83卷9期 756-75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破裂颅内动脉瘤应用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GDC)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34例急性破裂动脉瘤在发病6 d内采用GDC早期栓塞治疗动脉瘤.术前Hunt-Hess分级,Ⅰ级6例,Ⅱ级23例,Ⅲ级4例,Ⅳ级1例.其中1~3 d内治疗14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明华 刘建民 等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2年36卷9期 797-80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评价颅内动脉瘤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治疗的中、远期疗效.方法采用GDC栓塞131例共134枚颅内动脉瘤,其中前交通动脉瘤39枚,后交通动脉瘤45枚,颈内动脉虹吸段动脉瘤19枚,大脑中动脉瘤14枚,大脑前动脉瘤3枚,后循环动脉瘤9...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东 沈建康 等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2002年22卷2期 149-151,15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用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s, GDC)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疗效. 方法在全麻下,采用GDC-10系统行栓塞治疗57例颅内破裂动脉瘤,分别于术后3、6、12个月行脑血管造影复查. 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建民 许奕 等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1年35卷6期 457-45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电解可脱弹簧圈(GDC)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指征、术前评估方法、技术操作要点、并发症防治、疗效、存在问题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1998年7月至2000年2月对93例118个颅内动脉瘤患者施行了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栓塞术,其中84例为破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