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2
- 4
- 15
- 7
- 1
- 1
- 1
- 11
- 4
- 3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胡亚红 郑凤兰 等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5年19卷1期 17-1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LMDF)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LMDF皮损中TGFβ1,并以10例正常皮肤组织作对照.结果 LMDF组TGFβ1阳性率和着色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关键词】 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TGFβ1;免疫组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长花 柏冰雪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6年9卷5期 316-318页ISTIC
【摘要】 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是一种少见的以红褐色丘疹、结节为基本损害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中青年患者的面部,尤以眼睑周围区域最为常见。目前对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及治疗方案尚未完全明确,该文对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的诊断和治疗研...
【关键词】 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诊断;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武 张海燕 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年18卷35期 4402-4404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较为少见,临床表现为青年男性颜面对称的红色结节,十分容易误诊[1],笔者诊治1例此患者,多次误诊为其他疾病.现就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给予报道,并结合文献复习如下.
【关键词】 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误诊;临床病理特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荣昌 温炬 等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2年19卷5期 301-302页
【摘要】 报告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1例.患者为年轻男性,表现为颜面淡红色半透明光滑丘疹,组织学可见典型的干酪样坏死灶.口服异维A酸胶囊连续6个月,皮损明显改善.
【关键词】 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柳苑 吴铁强 等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1年18卷4期 275-276页
【摘要】 <篇首> 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lupus miliaris disseminatus faciei,LMDF)是肉芽肿性面部皮炎中的一种,临床特点为颜面部粟粒至绿豆大小丘疹、略高起皮面、质柔软、表面光滑呈半透明状,常无自觉症状,玻片压诊呈苹果...
【关键词】 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妮 高琳 《中国美容医学》 2020年29卷7期 49-51页ISTICCA
【摘要】 报道一例经过光动力治疗后面部皮损得到明显改善的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案例.患者,女,51岁,主因面部红斑、丘疹前来就诊,行病理检查提示: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经过系统性治疗后效果不明显,尝试采用针刺配合光动力治疗后,患者面部皮损得到明显改善,...
【关键词】 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光动力疗法;针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俊志 刘宪刚 《中医药信息》 2008年25卷6期 56-57页ISTIC
【摘要】 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在临床中比较少见,以往按照其病理表现,将其划分为血行播散性皮肤结核,然而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经过多年的临床总结,笔者认为本病应归属特殊类型的痤疮,并采用凉血解毒法,自拟中药方剂治疗本病,疗效较满意,显示出中医药治疗该疾病疗...
【关键词】 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中医辨证治疗;临床报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张永飞 导师:张莉 山东大学 临床医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硕士) 2015年
【摘要】 目的: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Lupus miliaris disseminatus faciei,LMDF)是发生于成年人颜面部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以红色、红褐色的结节为其基本特征。皮损多对称分布,发生于颜面部,特别在颊部、鼻两侧、下眼...
【关键词】 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 ; 发病机制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雷明君 导师:郑凤兰 高顺强 河北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硕士) 2004年
【摘要】 目的: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Lupus miliaris disseminatus faciei,LMDF)是多发于成年人面部的以暗红色结节为基本损害的一种皮肤病.皮损对称发生于颜面,特别在下眼睑、颊部、鼻两侧等处,少数病例偶可发生于颈、肩...
【关键词】 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 ; 树突状细胞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胡亚红 导师:郑凤兰 高顺强 河北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硕士) 2003年
【摘要】 该研究拟对颜面插散性粟粒性狼疮患者皮损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外周血AgNORs进行检测,探讨其与LMDF发病的相关性.并且应用氨苯砜和转移因子联合治疗该病,观察其疗效,以寻求该病有效治疗方...
【关键词】 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 ; 细胞间粘附分子1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苗国英 导师:郑凤兰 高顺强 河北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硕士) 2003年
【摘要】 该实验拟对患者外周血T细胞功能以及皮损中CD3、CD43、CD45R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以探讨它们与LMDF发病的相关性,为LMDF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同时采用氨苯砜(diamino-diphenyl su...
【关键词】 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 ; T细胞功能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小曼 常建民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4年43卷1期 59-6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回顾2012年部分国外皮肤性病杂志关于皮肤病新治疗方法的报道,其中多为个案报道,可供参考.主要对特发性掌跖小汗腺炎、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化脓性汗腺炎等1 1种皮肤病的治疗情况进行了介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9年18卷5期 497-499页ISTICCA
【摘要】 本共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相关专家起草制定.牵头起草专家有(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列)白彦萍、陈晴燕、段逸群、刁庆春、金春琳、李领娥、李上云、李铁男、刘爱民、刘红霞、刘毅、卢益萍、杨素清、杨志波、王红梅、周冬梅、周小勇.面部激素药毒相当于西医的面...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中医治疗;专家共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明鑫 辛淑君 等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6年9卷3期 217-217,219页ISTIC
【摘要】 患者,女,52岁。主因面部皮损2年,加重1个月,于2013年9月4日就诊。2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双颧部出现10余个粟米大小红色丘疹,无自觉症状,皮损增多、渐累及面颊部,外用自购药膏略有好转。1个月前,皮损明显增多,于外院按“湿疹”给予复方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柴宝 钟萍 等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6年32卷8期 485-486页ISTIC
【摘要】 患者,女,40岁。面部丘疹3年余,以眶周为主,逐渐增多、增大。无明显自觉症状。组织病理示:表皮萎缩变薄,皮突消失变平,真皮浅层可见结核结构,中央可见干酪样坏死,周边可见淋巴细胞、组织细胞、上皮样细胞及多核巨细胞。诊断: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葛晓 赵颖 《皮肤病与性病》 2018年40卷4期 537-538页
【摘要】 1病例资料患者,男,43岁,因颜面部丘疹2月余,2016年7月20日至门诊就诊.患者2月前无明显诱因面部出现粟粒样丘疹,无自觉症状,后丘疹逐渐增多,尤面部中央为甚.既往体健,无结核病史,否认结核病患者接触史.体格检查:患者一般情况可,全身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师小萌 陈潍 等 《皮肤病与性病》 2018年40卷1期 141-142页
【摘要】 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又称颜面粟粒性狼疮,中医称“面豆疮”,为皮肤科少见病,多发于成年人面部,较少累及老年人,偶见儿童发病.临床多采用西医治疗,在中医文献中尚未查到相关记载,笔者以中药治疗1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45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春敏 张春红 等 《山东医药》 2010年50卷14期 18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LMDF)是一种发生于中青年患者面部、以红褐色丘疹结节为基本损害的慢性皮肤病,病因和发病机理不清楚,无特效疗法.2004~2009年,我们共诊治LMDF患者24例.现报告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永平 孙晓燕 等 《临床误诊误治》 2009年22卷11期 100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病例] 女,39岁.因面部皮疹4个月,外用药物后加重1天入院.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双眼睑下方出现少量黄红色粟粒大小丘疹,无自觉症状.在外院多次诊断为过敏性皮炎、痤疮,予以氯苯那敏、盐酸西替利嗪等多种药物口服及外用,效果差,丘疹数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尚富 《临床军医杂志》 2006年34卷4期 528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病人,男,19岁.于2004年4月,在草地进行匍匐训练后,额及颜面部出现团块状红斑、丘疹,呈不规则形态,边界不清,局部融合成片状,触之质软,无压痛.全面部红肿明显,眼睑及颧骨部位肿胀尤甚.皮肤略干燥,无脱屑及瘙痒,躯干、四肢未见类似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彦华 郑凤兰 等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05年26卷4期 296-297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lupus miliaris disseminatus faciei,LMDF)是一种少见病,而且易于和酒渣样皮炎、毛囊虫皮炎等疾病相混淆,诊断较为困难.我科1999年1月~2004年3月,共诊治36例本病患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东来 王家璧 等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2年2卷5期 646-64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皮肤结节病的临床特点和原因,减少误诊误治.方法通过对本科10 a间32例初诊时拟诊为其他皮肤病者资料的回顾性研究,分析其误诊误治的原因.结果 32例分别误诊为结节性红斑、环状肉芽肿、皮肤淋巴瘤、发疹性汗管瘤、毛囊性扁平苔藓、结核样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尹士军 《中国民间疗法》 2015年23卷11期 23页
【摘要】 痤疮是一种常见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好发于青少年,临床表现以好发于面部的粉刺、丘疹、脓疱、结节等多形性皮损为特点.根据青少年发病,皮损分布于颜面和胸背部,主要表现为白头、黑头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等多形性皮损等特点,临床易于诊断,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敏聪 方锐华 等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3年4期 282-283页
【摘要】 报告1例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男,29岁,面部皮疹2个月,皮疹为眉间、双颊部、双颧大量密集的暗红色半球形丘疹、结节,大小不一,米粒至黄豆大小,对称分布,部分融合。部分透明,质软较脆,易破溃,流黄白色脓性内容物和少许渗血。胸片、PPD及其他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詹明峰 苏萍 等 《新疆医学》 2012年42卷4期 74-75页
【摘要】 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Lupus Miliaris Disseminatus Faciei,LMDF)又称颜面粟粒性狼疮(Lupus Miliaris Faciei,LMF),是皮肤科少见病,多发于青年人面部,以黄红色结节为基本损害的一种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霞 张占平 等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05年21卷4期 355,411页CA
【摘要】 <篇首> 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在我区发生率较低,如不及时发现,明确诊断,易造成漏诊误诊而延误病情和治疗.故各级皮肤科医师应引起重视,现将本人在临床工作中收治1例报道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