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76
- 2
- 1
- 12
- 10
- 8
- 6
- 4
- 11
- 11
- 10
- 5
- 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李正 李健 等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08年20卷6期 524-52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研究pH、温度、二价阳离子对黏红酵母黏附作用的影响以及不同生长阶段的黏红酵母对牙鲆肠黏液的黏附特点.方法 以牙鲆肠黏液作为黏附模型,采用MTT比色法测定黏红酵母在上述影响因素作用下的黏附能力.结果 在10-30℃黏红酵母对牙鲆肠黏液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程玉鹏 刘丹丹 等 《广东药学院学报》 2015年31卷3期 324-32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对1株产类胡萝卜素的酵母SWJS-JM1进行菌种鉴定.方法 按照《酵母菌的特征与鉴定手册》对该酵母菌进行形态鉴定及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并利用引物V9D和LS266对其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得到ITS序列,将扩增片段测序并且提交到NCBI网...
【关键词】 黏红酵母SWJS-JM1;菌种鉴定;形态学鉴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虹 程秀芳 等 《中国畜牧兽医》 2013年40卷10期 156-161页
【摘要】 采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以红发夫酵母突变株和黏红酵母突变株为亲本菌株,以原生质体形成率和再生率的乘积为检测指标,对菌株菌龄、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和渗透压稳定剂等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处于对数生长前期的红发夫酵母和处于对数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岁楼 吴晓宗 等 《食品科学》 2009年30卷5期 135-140页
【摘要】 利用低能N+注入黏红酵母高压突变株G-39,经筛选获得高产β-胡萝卜素的离子诱变株GL-5,其β-胡萝卜素产量由出发菌株的9.64mg/L提高到17.36mg/L,增加了80.08%.通过均匀设计试验法,初步确定了诱变株GL-5的β-胡萝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琴 李健 等 《海洋科学》 2009年33卷3期 10-15页
【摘要】 研究了由球形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lonas sphaeroides)、噬菌蛭弧菌(Bdellovibrio bacteriovorus)及黏红酵母(Rhodotorula glutinis)制成的4种微生态制剂对中国对虾(F...
【关键词】 球形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lonas sphaeroides);噬菌蛭弧菌(Bdellovibrio bacteriovorus);黏红酵母(Rhodotorula glutini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勇锦 谢必峰 《兽药与饲料添加剂》 2009年14卷5期 1-5页
【摘要】 以豆粕粉为原料,筛选优良微生物为发酵菌株进行发酵,将豆粕中大分子蛋白降解成小分子肽.通过双缩脲法测定小肽含量,并以其为指标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以黏红酵母为发酵菌株,在豆粕粉6%,氯化钠0.3%,葡萄糖2%的液体发酵培养基中接种7%...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正 李健 等 《安徽农业科学》 2008年36卷17期 7271-7272,7442页
【摘要】 采[目的]研究黏红酵母(Rhodotorula glutinis)、鼠李糖乳杆(Lactobacillus rhamnosus)、纳豆芽孢杆菌(Bacillus natto)、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hts casei)对牙鲆肠黏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海燕 覃拥灵 等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08年10期 29-31页
【摘要】 进行了以黏红酵母R3-25作为研究菌株,以甘蔗糖蜜作为原料,发酵生产胡萝卜素的条件优化研究.经过单因素条件试验和正交试验,发现粘红酵母R3-25在硫酸铵浓度为0.20%,糖蜜的密度为1.036 g/cm2,培养基初始pH值为6.0,摇床转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岁楼 韩北忠 等 《现代化工》 2007年27卷5期 38-41页
【摘要】 利用100~500 MPa的高静水压和10~30 min的保压时间对黏红酵母(Rh.glutinis RG5)进行处理,发现处理10 min时的高压存活曲线呈现马鞍形,说明高静水压处理的最终效应可能是多种生物学效应的累积.在250 MPa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岁楼 韩北忠 等 《食品科技》 2007年32卷5期 20-24页
【摘要】 利用300MPa的高静水压处理黏红酵母(Rhdotorula glutinis)RY06菌株10min,获得一株突变株RY06-27,其β-胡萝卜素产量从原来的6.30mg/L增加到9.64mg/L,提高了53%.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发酵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晓鸥 徐宏 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年19卷22期 3136-313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2株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引起感染的黏红酵母菌的真菌学特征,并对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 采用常规真菌学鉴定和菌株的ITS区序列测定,以及采用酵母菌液基稀释法(M27-A)进行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礼锋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6年16卷8期 861-86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2005年9月从1例右下肢截肢术后患者血液中,两次分离到1株黏质红酵母菌,报道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蓉 曹海宁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18年3期 100-105页
【摘要】 为了研究同氮源及含量对黏性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WP3生长及类胡萝卜素积累的影响,从不同氮源入手,应用单因素法研究了不同氮源和氮源含量对细胞生长和类胡萝卜素合成的影响,还应用不同比例法对铵态氮和硝态氮的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影 谢为天 等 《中国畜牧兽医》 2018年45卷2期 358-364页
【摘要】 选用从雷州半岛近岸海域分离鉴定的2株海洋红酵母(胶红酵母J6和黏红酵母J2)作为出发菌株,进行亚硝基胍(NTG)和紫外线(UV)复合诱变,以期筛选出高产类胡萝卜素的突变株.先用NTG处理出发菌株的菌悬液60 min,再用UV照射120 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艳丽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0年7卷8期 749-74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对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联合显微镜镜检测定尿中白细胞、红细胞、结晶、类酵母菌及黏液丝的结果进行比较.方法 收集2 000例尿液样本,分别进行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结果 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劼 汪云 等 《化工进展》 2013年5期 1122-1126页
【摘要】 以黏红酵母CCZU-G5为菌株,通过对菌体培养时间、辅底物葡萄糖浓度、底物柠檬醛初始用量、菌体浓度及反应时间等条件的研究,考察其对柠檬醛选择性加氢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培养28 h后,菌体达到对数生长期末期,此时菌体数量及活力处于较高水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娄兴丹 张根林 等 《生物技术通报》 2017年33卷12期 132-13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富硒酵母在医学保健和制药产业中有着重要的应用,高富硒酵母是富硒酵母产品开发的基础.以新疆富硒土壤为样品来源,通过马丁培养基的初筛和富硒能力的复筛,筛选到一株富硒量相对较高的黏红酵母菌株Rhodotorula glutinis X-20.优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祝明亮 《工业微生物》 2006年36卷2期 22-25页ISTICCA
【摘要】 采用涂布培养法和富集培养法对醇化烟叶样品中酵母菌进行了分离,富集培养法分离到23株,涂布培养法分离到6株.29株酵母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其中果胶酶、蛋白酶、淀粉酶、脂酶、纤维素酶、酚类利用、木质素利用、尼古丁降解、发酵产物气味等试验呈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陶发琴 王明鹏 等 《中国粮油学报》 2013年28卷4期 51-57页
【摘要】 研究应用响应面法优化黏红酵母油脂提取的工艺.通过Plackett-Burmen试验筛选出对油脂得率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再用Box-Behnken试验优化这4个因素的水平.按最优工艺提取,实际油脂质量分数为(50.21 ±1.39)%,提高了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岁楼 王海翔 等 《食品科学》 2013年34卷9期 99-103页
【摘要】 为提高黏红酵母NR-98(生长温度28℃较高,但β-胡萝卜素产量较低)β-胡萝卜素发酵的产率,将其与法夫酵母Ph-1(β-胡萝卜素产量较高,但生长温度只有20℃)进行了原生质体融合.通过研究两种酵母菌原生质体制备、再生及融合的影响因素,最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汪云 王利群 等 《化工进展》 2013年32卷3期 661-665页
【摘要】 通过筛选得到一株高立体选择性还原2-氧代-4-苯基丁酸乙酯(OPBE)合成(R)-2-羟基-4-苯基丁酸乙酯[(R)-HPBE]的菌株并鉴定为黏红酵母.研究了在异辛烷/水两相体系中固定化黏红酵母CCZU-G5不对称还原OPBE合成(R)-H...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廉博 导师:吴晓英 华南理工大学 药学 生物制药(硕士) 2013年
【摘要】 番茄红素(Lycopene)是一种天然类胡萝卜素,是许多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的中间体,其经过环化后可形成其他种类的类胡萝卜素.番茄红素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其对单线氧的清除能力是β-胡萝卜素的2倍,在类胡萝卜素中最强.由于番茄红素不表现维生素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何淳 中华口腔医学会第14次全国口腔医学学术会议 2012年
【摘要】 目的:分析口腔黏膜病初诊患者唾液真菌培养标本中红酵母属的检出率、病原学及分离人群特征,探讨其在口腔中的可能作用.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中医黏膜科唾液真菌培养阳性病例,分析红酵母菌的检出状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莉 游弋 等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0年43卷1期 6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患者女,20岁,因反复四肢关节疼痛6个月,面部红斑3个月于2008年10月入我院.于我院门诊查自身抗体:ANA 1:320,均质型,抗Sm抗体、抗核小体抗体、SSA抗体均阳性;扰心磷脂抗体阳性,补体C30.295 g/L.血尿便常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衣宁 宋斌 等 《食品科学》 2024年45卷15期 77-84页
【摘要】 为探讨酵母菌与乳酸菌协同发酵对玉米面糊理化特性及其发糕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快速黏度分析仪、流变仪、差示扫描量热仪、低场强核磁共振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物性测定仪等技术手段,探究发酵过程中面糊的理化性质并对面糊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晏彩华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8卷18期 53-56页
【摘要】 目的 探讨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5 月就诊于我院的 64 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 32 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宇 李江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年33卷20期 5204-5206页ISTICPKUCA
【摘要】 义齿性口炎是影响义齿佩戴者的一组常见的炎症性疾病,以义齿承托区的黏膜红斑为主要临床表现.真菌和细菌等病原微生物作为导致义齿性口炎的最主要因素,在其整个病程中起重要作用.同时义齿性口炎的发生、发展同义齿材料的表面形态、对黏膜的局部压力以及义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柳佳 张丽 等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2年28卷9期 1319-132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目的 同时建立两种模拟中医临床血热出血证的大鼠模型,通过对比分析,对两种模型进行考察.方法 模型Ⅰ(干姜组)以5%乙醇代替自由饮水,并灌胃干姜水煎剂,给药剂量15 g·kg-1;空白Ⅰ组自由饮水,并灌胃等体积蒸馏水,连续给药14 d.模型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婷婷 孙进 等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08年20卷2期 108-110,11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研究乳酸菌结合小鼠派伊尔结(PP)的性质,确定乳酸菌黏附小鼠PP的影响因子.方法 测定10株荧光标记的乳酸菌对PP组织切片黏附性,分析细菌表面疏水性和酵母、红细胞凝集性与黏附性的关系.结果 凝集酵母、红细胞能力强的乳酸菌,PP黏附性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峰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06年31卷2期 89-9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1981年Siegel等提出红细胞免疫系统的新概念,1982年郭峰首先发现红细胞能黏附补体包被的酵母菌.郭峰于1986年发现红细胞可黏附补体包被的癌细胞,并于1999年发现1滴血细胞悬液(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能黏附补体包被的癌细胞,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