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7
- 2
- 1
- 5
- 3
- 3
- 2
- 1
- 8
- 4
- 3
- 2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吴志勇 李由然 等 《微生物学报》 2018年58卷1期 39-5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目的]从基因水平探究枯草芽孢杆菌渗透压调节因子L-脯氨酸合成途径中glnA、proB、proA基因的功能,通过分子改造实现对代谢途径的人工扰动.[方法]从枯草芽孢杆菌WB600出发,通过向胞内引入一系列基因敲除或过表达,分别构建了proB...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益敏 郁阳 等 《中草药》 2017年48卷22期 4608-461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研究霍山石斛内生真菌Fusarium lactis的次生代谢产物.方法 利用硅胶、SephadexLH-20、反相、中压、高效液相制备等多种色谱法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霍山石斛内生真菌Fusarium l...
【关键词】 霍山石斛;Fusarium lactis;内生真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雯 李峰 等 《中药材》 2016年39卷5期 1090-1093页MEDLINEISTICPKUCA
【摘要】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阿胶中L-羟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L-脯氨酸的含量.方法:以阿胶中主要成分甘氨酸为内参物,建立其与L-羟脯氨酸、丙氨酸、L-脯氨酸间的相对校正因子,并用该校正因子计算3种氨基酸的含量.将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所得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利维 燕瑾 等 《微生物学通报》 2016年43卷9期 1887-189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构建产顺式-4-L-羟脯氨酸(cis-4-Hyp)的工程菌并优化其转化条件.[方法]通过调整大肠杆菌的密码子偏好性以及mRNA二级结构对顺式-4-L-脯氨酸羟化酶(cis-P4H)基因进行优化,构建该基因的表达菌株.采用Ni-NTA...
【关键词】 L-脯氨酸;顺式-4-L-羟脯氨酸;转化条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金路 王秋艳 等 《中国新药杂志》 2015年24卷11期 1295-1297,131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改进维格列汀的合成路线.方法:以L-脯氨酸为起始原料,经Boc保护、酰胺化、脱水、脱保护成盐、N-氯乙酰化得(S)-1-(2-氯乙酰基)-2-氰基吡咯烷(2),最后与3-氨基-1-金刚烷醇缩合即得目标产物维格列汀.结果:目标化合物的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云锋 陈俊涛 等 《药学学报》 2015年50卷6期 719-72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本文设计、合成了14个新型L-脯氨酸类化合物,并考察了它们对乙酰胆碱酯酶的体外抑制活性.以α-溴代苯乙酮为原料,经过4步反应,合成了新型L-脯氨酸类化合物;并采用Ellman分光光度法测试了它们对乙酰胆碱酯酶的体外抑制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颜志明 孙锦 等 《植物科学学报》 2014年32卷5期 502-50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2个不同耐盐强度的甜瓜品种‘玉皇’(耐盐性强)和‘雪美’(耐盐性弱)为材料,采用营养液栽培方法,研究外源脯氨酸对盐胁迫下甜瓜幼苗根系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的影响.结果显示:(1)盐胁迫下,2个甜瓜品种根系内的还原型抗坏血酸(ASA)、还原...
【关键词】 甜瓜(Cucumis melo L.);脯氨酸;盐胁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汪娜 柳长凤 等 《中草药》 2013年44卷18期 2556-256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基于代谢组学研究黄芩对干酵母诱导的热病证候模型的影响,揭示黄芩的苦寒性效关系.方法 实验分对照组、模型组、黄芩高和低剂量(生药12、3 g/kg)组.除对照组外,其他3组sc干酵母悬液(10 mL/kg);黄芩组分别于造模后4、8h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清华 史玉坤 等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13年25卷4期 335-33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建立了使用聚四氟乙烯带盖水解管,以NaOH溶液为水解液的碱解法测定动物水解蛋白中L-羟脯氨酸(L-Hydroxyproline,L-Hyp)含量.方法 将样品置于10 ml水解管中,加入6 ml 2.5 mol/L NaOH溶液在1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爱玲 彭涛 等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12年24卷5期 493-49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L-羟脯氨酸(L-hydroxyproline,Hyp)是动物水解蛋白的特征物质,而动物水解蛋白是可能被违法添加于食品中尤其是乳与乳制品中的非食用物质之一,Hyp可作为判定食品中是否掺入动物水解蛋白的重要指标.建立快速、高效地Hyp检测方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卢伟宁 廖瑜玲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0年30卷11期 70-7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嗜醋酸棒杆菌为出发菌株,经过片段化全基因组体外诱变、重组和连续的磺胺胍抗性筛选,获得一株L-脯氨酸的高产菌株.摇瓶发酵优化结果表明,葡萄糖、生物素和硫胺素的最适用量分别为16%、300μg/L、400μg/L,最适pH为6.8~7.0,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冰妮 徐华强 等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3年28卷6期 838-84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研究新型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tianagliflozin与L-脯氨酸的共结晶,制备一种稳定的可供药用的共结晶.方法 在乙醇中共结晶制备tianagliflozin与L-脯氨酸的共结晶,并采用核磁共振氢谱、粉末X衍射、热重/差...
【关键词】 tianagliflozin;L-脯氨酸;共结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志琼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13年29卷7期 615-61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对比色法测定乳与乳制品中L(-)-羟脯氨酸的方法和样品处理过程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12.0 mol/L盐酸110(±1)℃恒温消解、过滤后定容、调节pH后按GB/T9695.23-2008加氯胺T氧化、加显色剂、60℃水浴后比色测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玮 张乔娜 《职业与健康》 2012年28卷16期 1991-199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建立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鲜乳及乳粉中L-羟脯氨酸方法.方法 样品经酸水解,采用异硫氰酸苯酯(PTTC)与水解液中的L-羟脯氨酸衍生,以C18柱分离,紫外检测器254 nm波长下检测.结果 在2~10 mg/L范围内,L-羟脯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娜 林松文 等 《中国药学(英文版)》 2011年20卷1期 26-31页ISTICCSCDCA
【摘要】 以L-脯氨酸为起始物设计了一类新型手性相转移催化剂,并基于对映选择性催化的结果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优化.最终合成了8个新型手性螺环季铵盐类相转移催化剂,用于催化N-二苯亚甲基甘氨酸叔丁酯的不对称烷基化反应,高产率得到烷基化产物,ce值最高达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波 王英 等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9年23卷10期 948-949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α-1,岩藻糖苷酶及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化学法及速率法检测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癌组)治疗前、后血清中上述指标的含量.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玉林 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2012) 2012年
【摘要】 毛细管电色谱(CEC)具有分离效率高,选择性好以及溶剂和样品消耗少等优点,在手性分离方面有着很大的应用潜力.质谱(MS)检测能够提供分析物的结构信息以及很好的选择性与灵敏度,是一种强有力的检测方法.CEC-MS结合了两者的优点,因此被广泛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秦昌云 导师:陶玉贵 葛飞 安徽工程大学 生物学 微生物学(硕士) 2012年
【摘要】 固定化酶因比游离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重复利用性以及催化产物易分离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催化、生物传感器、生物芯片、生物探针以及食品工程、环境保护、能源开发等众多领域,为酶工程领域中最为活跃的研究方向之一.本文以L-脯氨酸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葛奎 陆树良 等 《中华烧伤杂志》 2003年19卷z1期 11-1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精氨酸对糖尿病烧伤创面修复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对照组(B组)、糖尿病精氨酸干预组(C组)和糖尿病甘氨酸对照组(D组).糖尿病模型通过腹腔注射STZ建立,然后喂养8周后给予深Ⅱ度烫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吕名秀 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生物分会场 2008年
【摘要】 通过控制POCl3与L-脯氨酸反应的条件[1],合成了以环二肽为主的脯氨酸寡肽库,并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制备了脯氨酸环二肽.利用循环伏安法[2]研究了脯氨酸环二肽与ct-DNA在pH=5.0条件下相互作用的电化学行为.DNA的存在能导致脯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