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9
- 14
- 1
- 1
- 1
- 1
- 5
- 4
- 4
- 3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学位论文】 作者:于宏珠 导师:郝林 沈阳师范大学 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 2019年
【摘要】 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于1985年认定热疗(Hyperthermia)为肿瘤临床治疗手段,此后热疗开始进入癌症治疗领域。在癌症治疗方案中,热疗常作为手术、化疗、放疗等方式的辅助手段。基于正常组织和肿瘤病灶区域对热敏感性的不同,热疗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张韫璐 导师:马莲菊 于翠梅 沈阳师范大学 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 2018年
【摘要】 重金属污染会导致农作物生长受阻、产量过低,是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实验以辽豆24和野生大豆1502为材料,分别以20、40、80 mg/kg浓度镉进行处理,以不添加镉为对照。通过对株高、光合指标(Chl a、Chl b、Car、Pn、G...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金缘 导师:马莲菊 沈阳师范大学 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 2018年
【摘要】 酸性土壤中的铝离子能够抑制植物的生长,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因此缓解铝离子对农作物的毒害,对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内生真菌高Y1-1是从碱蓬叶中分离出来的,本文用此内生真菌侵染辽星1号水稻幼苗,分为侵染组(E+)和未侵染组(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付振芳 导师:李玥莹 徐俊锋 沈阳师范大学 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 2016年
【摘要】 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是一种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等温核酸扩增技术,已被广泛用于各领域。同时,LAMP的高灵敏度也使扩增产物开盖检测极易出现污染,而利用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鹏飞 导师:李玥莹 徐俊锋 沈阳师范大学 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 2014年
【摘要】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快速发展,转基因作物的种类和数量也急剧增加。由于越来越多的外源插入元件被转入的作物中,直接检测某种插入元件或特异性转化事件变得费时、费力并且成本较高。所以国外许多转基因产品检测机构逐步建立转基因产品的快速筛选技术,并与矩阵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陈红星 导师:郝林 沈阳师范大学 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 2013年
【摘要】 铝胁迫是抑制酸性土壤(pH<5.5)中植物生长和作物产量的主要因子之一。而全球可耕地面积的30%和潜在耕地面积的50%都受到Al胁迫的威胁。在中性条件下,Al是以硅酸盐或氧化物的不溶性状态存在,然而,当环境pH降至5.0以下时,Al就会主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阳 导师:王艳 沈阳师范大学 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 2013年
【摘要】 本文通过对辽宁铁岭莲花湖湿地地野外实地考察与数据记录,在BioDiversityPro、SPSS等软件的支持下分析了莲花湖湿地植物群落的类型、分布及物种多样性等指标,并筛选出该地区的分布面积大、长势良好的优势植物。采集其中两种优势植物幼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曹翠岩 导师:郝林 沈阳师范大学 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 2013年
【摘要】 干旱严重影响农业生产。作为信号分子,主要采用外施的方式研究水杨酸(salicylicacid,SA)和乙烯(ethylene,ET)在植物响应非生物胁迫应答机理,而利用反向遗传学手段(即利用内源SA水平或信号转导发生变化的突变体)进行的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张玲 导师:郝林 沈阳师范大学 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 2012年
【摘要】 工业化进程和人类活动不可避免地增加了重金属在土壤中的排放与积累。镉作为一种高毒性重金属元素,通过土壤进入植物体内并富集,再通过食物链最终对人体造成毒害。水杨酸是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酚类物质,也是植物体内重要的信号分子。不断增加的证据表明水杨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潘一晨 导师:王艳 沈阳师范大学 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 2012年
【摘要】 伴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开发和利用清洁的、可持续的新能源已成为科学议题,某些高大的禾本科草类植物作为能源植物及其有效利用方面的研究已经成为重点。本研究针对辽宁省的禾本科野生植物资源开展了能源禾草的初步筛选,对其生长指标和热值进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赵岩 导师:郝林 沈阳师范大学 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 2012年
【摘要】 随着社会发展、工业化进程以及人类活动的加剧,工业垃圾、汽车尾气等向环境中释放大量的重金属废弃物,致使环境和生态系统受到严重污染。在铅胁迫下植物大分子物质构象发生改变、重要的酶活性丧失、细胞电解质外渗、细胞膜脂过氧化等,最终干扰植物的正常生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毕晓华 导师:郝林 沈阳师范大学 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 2012年
【摘要】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简称AM)是自然界最广泛存在的植物与真菌互利互惠共生体,80%以上的陆生植物可借助丛枝菌根真菌(AM fungi,AMF)从土壤中吸收矿物质(尤其是在缺磷状态下),以改善营养状况、提高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陈强 导师:李雪梅 沈阳师范大学 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 2012年
【摘要】
干旱胁迫和盐胁迫是两个重要的环境胁迫因子。由于干旱和盐胁迫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危害,严重影响粮食产量,因此二者对植物影响的研究受到了广泛重视。
本文以水稻(Oryza sativa L.)为试材,研究了在水分胁迫(PEG模拟)下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易小褀 导师:张阳 沈阳师范大学 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 2012年
【摘要】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水源污染、水质复杂化,造成了饮水安全隐患.与此同时,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饮用水的安全问题也备受关注.而使用传统水处理工艺对饮用水的消毒过程中,消毒剂会产生各种消毒副产物.消毒剂通过与水中的天然有机物、溴化物、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金丹丹 导师:郝林 沈阳师范大学 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 2012年
【摘要】 低温是限制植物正常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我国的重要自然灾害。低温对植物的伤害以及植物的应答机理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然而,仍有许多科学问题有待阐明。近年的研究发现植物信号分子水杨酸在植物对低温胁迫应答中起重要调节作用,但对其作用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刘诗扬 导师:郝林 沈阳师范大学 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 2011年
【摘要】 植物内生细菌(endophytic bacteria)是指能在健康植物组织内栖居而对植物不造成实质性危害并与植物建立了和谐联合关系的微生物。近年来的研究证明,植物内生菌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等生物学活性,作为特殊的微生物资源-植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周冰 导师:郝林 沈阳师范大学 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 2010年
【摘要】 二氧化氮(NO2)是空气中主要的氮氧化污染物。近年来,NO2污染对动植物的影响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在一些地区,NO2使农作物减产、品质变坏,间接或直接引发人类某些疾病。水杨酸(SA)是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种酚类化合物,在逆境条件下植物产生并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许佳 导师:郝林 沈阳师范大学 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 2010年
【摘要】
二氧化硫(SO2)是一种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危害极大。实践证明植物体可作为一种理想的工具用于监测空气污染或进行污染物的清除。
以拟南芥野生型(Columbia)、内源水杨酸高积累突变体snc1、水杨酸缺失的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姜延高 沈阳师范大学 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 2010年
【摘要】 频繁的人类活动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使其在大气中的含量逐步上升,导致了全球气候的变暖,极端气候的频繁发生,如局部地区的异常高温、降低了作物产量,成为限制植物分布、生长和生产力的一个主要环境因子。近年来SA及其盐类被认为是一种新型的植物激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