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45
- 8
- 4
- 1
- 312
- 36
- 14
- 4
- 4
- 51
- 37
- 32
- 28
- 27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高然 李乃芳 等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13卷3期 95-98页
【摘要】 药对配伍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依据,是方剂中药配伍的初级模式,更是由繁琐的组方原则向简化更迭的一种研究方向,既是单味药物的深入研究,又是复杂方剂的前期基础,起到连接中药与方剂之间的桥梁作用.合理、恰当的药对配伍,体现的不仅是一首方剂的框架,更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敏 沈国芳 等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23年12期 142-153页
【摘要】 中医药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医在防治疾病的临床过程中积攒下来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中国独有的中医药理论体系.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治疗复杂性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中药由于其组成复杂,靶点多样,如何快速评价药效、精准高效地发现中药活性成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苏浩东 陈壮忠 等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3年5卷1期 20-23页
【摘要】 制性存用是中医方剂重要的配伍形式之一,在肿瘤的中医药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制性存用的含义及历史沿革、治疗肿瘤的理论依据进行解析,阐述制性存用在肿瘤治疗的具体应用,并提出运用于临床的注意事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依 徐晓晨 等 《光明中医》 2023年38卷11期 2098-2100页
【摘要】 机体的免疫功能在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PD-1/PD-L1信号通路的激活可形成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导致免疫逃逸的发生.中医药在调节免疫微环境,提高机体免疫力等方面疗效确切.基于中医"异类相使"的配伍理论,针对肺癌患者气、血、阴...
【关键词】 肺癌;异类相使理论;PD-1/PD-Ll信号通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丹丹 黄国维 等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3年30卷13期 10-15页
【摘要】 方剂的配伍是中医遣方用药的关键,通过各类精妙配伍,可使不同药味融汇一方而发挥协同效应.其中,相反相成配伍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熟练应用对立统一规律,将性效"相反"的药物进行"相成"配伍,共奏各取所长、纠偏防过、去性存用之功.相反相成配伍临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祥山 张建军 等 《环球中医药》 2022年15卷8期 1308-1314页ISTICCA
【摘要】 圆苞车前(Plantago ovata Forssk.)原产于地中海地区.广泛种植于南亚、北非、南欧等地区.圆苞车前子壳为圆苞车前的干燥种皮,已被美国、英国等多国药典收录,常作为一种温和有效的通便药物应用于临床,在2010年作为进口药物进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婷 王淳 等 《环球中医药》 2022年15卷8期 1291-1299页ISTICCA
【摘要】 万寿菊(Tagetes erecta L)为菊科万寿菊属植物,原产墨西哥和中美洲地区.目前,在我国有大规模种植,万寿菊花主要用于提取叶黄素,以其提取物与中药配伍开发的产品畅销全球.中药药性是指导中药合理应用的理论基础,其源于临床实践并在应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颖 赵旭 等 《中国现代中药》 2022年24卷12期 2514-2521页ISTICCSCDCA
【摘要】 常山Dichroa febrifuga Lour.为涌吐中药,亦具截疟药效.历代古籍、近现代临床及药理研究结果均表明常山及活性成分常山碱有良好的抗疟作用,同时也发现常山治疗疟疾时存在严重的消化系统毒性,尤其易造成呕吐等不良反应.为促进常山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睦焓 王林元 等 《环球中医药》 2022年15卷6期 907-916页ISTICCA
【摘要】 外来药物引入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药典》收载了部分外来中药,收载量约占中药材总数的10%.笔者以1949年以前从国外引入我国的中药品种为条件,对《中国药典》(2020年版)进行检索和分析,符合条件的有55种传统外来中药.继而从别名功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吕瑞琳 张建军 等 《环球中医药》 2022年15卷8期 1300-1307页ISTICCA
【摘要】 发热茶为马鞭草科植物Lippia javanica(Burm.f.)Spreng.,原产于非洲中部、东部和南部,多用于治疗感冒、咳嗽、疟疾、腹泻、痢疾等疾病.采用外来中药研究方法,本文对Web of Science、PubMed、CNKI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瑀珊 张建军 等 《环球中医药》 2022年15卷6期 917-924页ISTICCA
【摘要】 本文基于CNKI、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与网络公开应用信息,筛选设计合理、结论可靠的临床科学研究文献及应用情况检索结果,结合中医理论对新外来中药奇亚籽的中药药性进行分析探讨.奇亚籽临床上可用于治疗高血压、Ⅱ型糖尿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邱锦申 刘志勇 等 《江西中医药》 2022年53卷7期 19-22页CA
【摘要】 "药食同源"在我国饮食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伴随着国家对中医药的重视,药膳食疗不断进入大众视野.现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梳理食疗药膳的中医理论依据、应用原则以及制作方法.通过挖掘中医古籍对食疗药膳的理论研究,结合目前食疗现状,归纳食疗药膳的应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琦 谢鸣 《中西医结合学报》 2009年7卷2期 101-104页SCIMEDLINEISTICCSCDCA
【摘要】 基于中医理论与临床运用经验为背景的中药毒性有自身特殊内涵.本文从历史与逻辑的角度,在追溯中医"药毒"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比较了西医和中医关于药毒的不同理解,提出中药在运用中涉及诸多调控要素和中药成分及作用的复杂性,中医关于中药毒性的认识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英丰 董宇 等 《中国天然药物》 2008年6卷5期 321-324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研究思路已成为其深入研究的瓶颈,需要整合中医药理论,现代分析技术、数据挖掘理论打造符合中医药特色的复方药动学研究模式.本文在反思中药复方药动学的研究现状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归纳、综合和分析,提出符合中医药整体观的中药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章美 夏中尚 等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23卷6期 191-19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究中药复方治疗下肢骨折的用药规律.方法 以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为检索库,检索治疗下肢骨折所有中药方剂,建立中药复方治疗下肢骨折的方剂数据库,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6软件及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伯礼 王永炎 《中国天然药物》 2005年3卷5期 258-261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中医治病多以方剂为载体,注重整体,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疗,这种思想符合现代治疗学的发展趋势.然而,传统中医药缺乏对药效物质的微观分析和质量控制,缺乏药物活性筛选综合评价方法,缺乏药物设计的更新理念,成为影响中医药迅速发展的瓶颈.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毅 程翼宇 《中国天然药物》 2003年1卷3期 178-181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对中药化学组成和药效作用机制进行系统辨析,阐明中药复杂组效关系是中药学科领域的重大难题.开展中药复杂组效关系辨识方法学和计算理论研究,对于中医药基础理论创新发展及现代中药创制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和学术价值.在获取中药化学分析数据和药效检测数据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晓乐 杨梦蝶 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7年19卷3期 381-386页ISTICPKUCSCD
【摘要】 回顾中医药的发展史,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注重吸收、应用新技术、新理论,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中医药的学科理论和技术方法体系;在中医药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借鉴、吸收现代科技、生物医药等的长处、精华,转化为中医药的一部分,并用传统医学的语言进行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尹铭 王林元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25年50卷8期 2013-202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芳香中药在抗疫、抗病毒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挥发性成分是芳香中药发挥药效的主要成分.该研究通过筛选芳香中药中含有的抗疫、抗病毒相关单体成分,基于其临床应用、药理研究按照中医药理论思维进行分析并赋予中药药性,从理论层面解决中药单体成分配伍的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邵远洋 张晨宁 等 《中草药》 2025年56卷4期 1394-140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合理使用有毒中药是保障中药安全的关键,配伍是中药减毒有效措施之一.通过对当前中药配伍减毒的评价模型、减毒方法、减毒技术及减毒机制进行梳理,同时针对目前中药配伍减毒存在的西医模式化研究思路的既定困局及如何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开展有毒中药配伍减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明文华 李晴晴 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5年31卷12期 248-25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药是我国中医药文化的物质基础,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我国中药现代化的重点,传统中药资源日益紧缺,扩展中药新资源成为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中药新资源是指在中草药传统应用范围之外,新发现或新开发的具有潜在的药用价值或保健功能的天然资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陆艳 谢彤 等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32卷1期 97-10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异类相制"理论源于临床,是传统中医药理论传承基础上的创新,对有毒中药的临床应用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异类相制理论的指导下,对中药复方配伍减毒的物质基础进行深入分析,方能阐明配伍减毒效应的内在机制.在物质基础的层面探讨中药复方配伍减毒的作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程海波 沈卫星 等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32卷5期 401-40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转化医学作为一种全新的医学理念及实践模式,代表的是当今医学科学发展的重要趋势和必然要求,其倡导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之间的双向快速转化。就中医药学与转化医学的相互关系,中药复方在中医药转化医学研究中的作用进行阐述,并围绕如何服务临床转化,提出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黑峥峥 华浩明 等 《中成药》 2016年38卷5期 1115-111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十九畏虽长期被视为中医药配伍禁忌,但这一配伍禁忌的临床应用古今多有记载,其争议颇多.本文对十九畏古今临床应用的方剂、医案以及现代临床报道等进行了系统整理,发现宋《圣济总录》一书所载十九畏同方配伍的方剂多达143首.对十九畏的历史进行了分析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君明 代永霞 等 《中国全科医学》 2015年18卷36期 4496-4500页ISTICPKUCA
【摘要】 背景 中药雷公藤与金钱草配伍具有中医药理论依据、应用及现代研究基础,但迄今为止二者配伍在抗食管癌作用方面的研究鲜有报道.目的 考察雷公藤与金钱草配伍抗食管癌增效作用的最佳质量配比及其剂量效应关系.方法2013年12月选取人食管癌Eca97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汉庆 黄岑汉 等 《医学与哲学》 2015年5期 78-79页ISTICPKU
【摘要】 壮医药理论是壮族先民长期医疗实践经验的总结,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阴阳为本”是壮医药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药”、“母药”的配伍以壮医阴阳思想为指导,配伍规律有主药配主药、主药配帮药、主药配带药、主药配解毒药,这与中药“对药”的配伍应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飞 王阶 《中成药》 2014年36卷6期 1323-132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中医理论整体观念为指导,应用系统生物学的综合性、整体性和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式,运用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深入研究经方配伍规律,探析经方配伍规律的物质基础和相关作用机制,挖掘经方配伍规律的科学内涵,有助于中药新药研发和指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胜喜 胡义扬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4年4期 295-298页ISTICPKUCA
【摘要】 中药有效成分复方秉承中药复方配伍理念和优势,其物质基础相对明确,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途径和方法。简述了中药组分/成分复方的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回顾了中药组分复方防治肝病研究现状,并从基于临床中药复方的组分复方探索和针对已知的中药有效组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红光 陈海彬 等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3年29卷2期 161-16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代谢组学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对某一生物或细胞所有低相对分子质量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一门新学科.在中药复方研究中,代谢组学方法和技术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尤其是在中药复方多靶点作用机制、中药复方配伍规律及安全性研究等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晓丹 张林 等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35卷11期 729-73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基于中医药理论和西医学病生理认识,从理、法、方、药不同角度对清燥救肺汤进行分析,探讨清燥救肺汤与干燥综合征之间的相关性.干燥综合征属于中医“内燥”范畴,清燥救肺汤虽然是治疗“外燥”的方剂,但其立法主以宣、清、润、补、利五法,清中有润,润中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贻昌 王利刚 等 《中国新药杂志》 2012年21卷4期 361-36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药以及中医药现代化的概念应随现代科技水平的发展而不断延伸.文中阐述了中药现代化的重要性,借鉴有关文献,对中药物质基础、组方原则、药性理论等中医药基础理论进行分析,探讨现代中药提取、分离技术的特点和应用.提出实现中药国际化,不仅要实现中药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文丹丹 王敏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2年18卷3期 242-24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整理分析蝉蜕及其配伍在治疗哮喘方面的研究进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对蝉蜕及其配伍在哮喘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蝉蜕及其配伍在祛风、解痉平喘,消风活血、祛痰辨治,肝肺、肾肺同治和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中的应用进行介绍.蝉蜕在抗惊厥、解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龚健 王胜鹏 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2年14卷2期 1329-1333页ISTICPKUCSCD
【摘要】 药对作为中药复方制剂的基础,以“同类相须、相辅相成、相反相成、相制为用”等原则配对,因其配伍相对简单而又能体现复方特色,近年来受到业界人士广泛关注.本文从中药药对的药剂基本理论如增溶、靶向及药动学行为改变等,以及其新型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概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强强 韩丽 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年17卷5期 258-26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药复方释药系统是在借鉴西药复方释药系统研究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依附现代医药理论研究清楚的复方物质基础,将其按复方配伍原则组合成不同释药单元,在体内完成释药过程,从而充分发挥中药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的整体治疗理念.作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石历闻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年25卷4期 252-25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面对目前大量的中西药混用的临床现实,利用中医药理论思维的优势,开展西药中用研究和在方荆理论指导下开发小剂量多味西药复方或中西药合方新药,不失为一个中国特色的原始创新方法.在组方研究上,应重视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的代表方剂,其组方立意可作为优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关丽 李敬林 《辽宁中医杂志》 2008年35卷5期 756-757页ISTICPKUCA
【摘要】 "海藻玉壶汤"中海藻与甘草同用属中医"相反"之配伍禁忌,但该方在临床应用并无发生不良反应的记载.现从传统中医药理论及现代科研方法分析论证海藻与甘草配伍在该方中应用的合理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明军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年28卷1期 73-7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作为现代中药开发的新模式--"有效部位配伍"的研究思路已由传统发掘中药(复方)有效部位转化为开发以中医药理论或现代医药理论指导下的中药微观复方.同时其研究目标和方法也得到更新,具体包括治疗疾病目标化、配伍比例优选化、组分类型标准化、协同与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鸣 张业 《中医杂志》 2008年49卷5期 462-464页ISTICPKUCSCD
【摘要】 <篇首> 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方剂的制方原理、药物配伍及其临床运用规律的一门学科,既是中医基础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亦是联系中医基础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提高方剂学的教学质量对于培养高素质的中医人才至关重要.方剂学涉及到中医基础理论、诊断学、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文龙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08年24卷1期 73-7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医方剂成方理论及配伍规律的研究和中药复方药物配伍的合理性研究是近年中医药学和中药新药开发研究的一大热点,二者虽相类似但各有其重点.基于中药大多药效成分复杂且不清不明不定的现状以及中药的多层次多靶点作用的特点,导致了在进行复方药物配伍合理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