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81
- 10
- 5
- 31
- 21
- 14
- 6
- 5
- 7
- 6
- 6
- 5
- 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高广程 崔羽立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年4期 332-336页ISTIC
【摘要】 目的:通过团块状巨大型尖锐湿疣继发皮肤鳞状细胞癌临床病例,分析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特点及治疗和预后。方法报告临床收治团块状巨大型尖锐湿疣继发皮肤鳞状细胞癌一例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检索进行病例复习。结果组织病理:上皮增生,棘层增生,上皮脚下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桂霞 杜桂清 等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14卷6期 566-567页ISTIC
【摘要】 颗粒细胞瘤是一种少见肿瘤,目前认为其来源于雪旺细胞,且好发于皮肤、舌等组织. 发生于消化道的颗粒细胞瘤非常少见,占所有颗粒细胞瘤的8%~10%[1],而其中又以食管最为多见,但食管颗粒细胞瘤合并上皮病变罕见. 本文报道1例食管微小颗粒细胞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牛贵业 田洪青 等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4年10期 628-629页ISTIC
【摘要】 临床资料患者,女,59岁,菜农。左侧面部红斑、结痂7个月。患者7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左侧面部出现粉刺状小丘疹,搔抓后逐渐增大,无自觉症状。无外伤史、类似家族史及其他病史。查体:系统查体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左侧面部见一直径约3 cm圆形暗红色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金锋 周露婷 等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4年2期 230-23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幼儿着色性干皮病(XP)伴角化棘皮瘤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诊断、治疗及鉴别诊断。方法以2013年6月6日在济南军区总医院确诊的1例幼儿 XP 伴角化棘皮瘤患儿为研究对象(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济南军区总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历辉 李东霞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4年5期 394-395页ISTIC
【摘要】
临床资料
患者,女,88岁。主因左颞部肿物半年,增大伴渗出、疼痛45 d,于2014年3月19日就诊。半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左侧颞部出现黄豆大小肿物,无明显自觉症状,肿物逐渐增大。45 d前肿物快速增至鸡蛋大,表面渗出,伴恶臭,疼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晓杰 郑宏刚 等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3年20卷4期 233-235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坏死性涎腺化生(NS)的临床症状、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复习1例发生于鼻甲黏膜的坏死性涎腺化生的临床资料、镜下形态和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坏死性涎腺化生组织形态特点:①组织基本结构保存;②形态改变具有分层变化,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卫亚 何为民 等 《国际眼科杂志》 2011年11卷1期 114-116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华西医院眼科角膜病变的手术指征以及角膜标本的病理类型.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01/2009-12华西医院眼病理室收检的1 082眼角膜病变标本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角膜标本1 030例1 082眼,21种病理类型,构成比由高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爱平 陈伟 等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1年06卷5期 290-292页ISTICCSCD
【摘要】 皮肤型孢子丝菌病首选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如碘化钾、伊曲康唑、特比萘芬和氟康唑等[1].由于个体差异及疾病情况的复杂性,患者对每种抗真菌药物治疗的反应不同,最近我们应用不同的方法治愈了4例皮肤型孢子丝菌病患者,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碧清 《医学综述》 2009年15卷6期 851-853页ISTICCA
【摘要】 着色芽生菌病是由一组暗色真菌引起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性的慢性真菌病,呈全球性分布.组织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3个方面:表皮假上皮瘤样增生、化脓性肉芽肿性炎、纤维增生机化.确诊依靠真菌培养及组织病理学找到棕色厚壁孢子,分子生物学技术(DNA技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凤泉 马广贞 等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06年13卷3期 214-216,插55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坏死性涎腺化生的形态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报道1例腮腺坏死性涎腺化生并运用光镜观察分析,结合文献资料对本病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涎腺组织凝固性坏死、导管结构存在、涎腺导管鳞状上皮化生、被覆上皮或邻近黏膜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岳锐 彭学标 等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7年24卷5期 347-349页
【摘要】 报告沙利度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泛发性结节性痒疹1例.患者女,34岁.全身皮肤泛发丘疹、结节伴瘙痒近1年.皮损组织病理示:显著角化过度并角化不全,棘层、颗粒层增生肥厚,可见海绵水肿,皮突延长呈银屑病样或假上皮瘤样增生.真皮乳头层增厚,增粗红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莫祥兰 刘时才 等 《四川肿瘤防治》 2004年17卷1期 7-8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鼻腔淋巴瘤的病理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对17例鼻腔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及病理切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14例,女3例,中位年龄52岁.组织学类型包括NK/T细胞淋巴瘤7例(41%),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型)8例(47%),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姜笃银 付小兵 等 《感染、炎症、修复》 2004年5卷3期 107-110页ISTIC
【摘要】 <篇首> 皮肤创(烧)伤、炎症刺激、慢性皮肤病和皮肤肿瘤等多种疾病早期创面处理不当,可继发罕见的假上皮瘤样增生(pseudoepitheliomatous hyperplasia,PEH)或假上皮瘤样肉芽肿(pseudoepitheliomat...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项晶晶 吴能定 等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00年7卷4期 270-272页ISTIC
【摘要】 目的讨论喉颗粒细胞瘤的组织发生、形态学特点和生物学行为.方法报道3例喉颗粒细胞瘤并进行组织形态学、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研究,结合文献对本病的诊断标准、鉴别要点及组织来源进行探讨.结果喉颗粒细胞瘤组织学形态特点与其他软组织颗粒细胞瘤基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慧 张兴彩 等 《山西中医》 2016年32卷6期 50页
【摘要】 火赤疮属于大疱性类天疱疮的一种.近日我院收治1例火赤疮患者,经系统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病情较前明显好转,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病案资料王某,女,23岁,2015年9月21日初诊.反复口腔溃疡3年,加重伴皮肤多发溃疡2年.患者于2012年无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岳 卢建忠 等 《母婴世界》 2015年6期 401-402页
【摘要】 牙龈瘤是一个以形态及部位命名的诊断学名词,是来源于牙周膜及颌骨牙槽突结缔组织的炎性增生物或类肿瘤性病变。由于牙龈瘤不属于真性肿瘤,因此肿瘤分类中并未将其包括在内其分类和命名在国内不同教科书的观点不尽一致。与国外教科书的内容也有出入。故有必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4年3期 169-169页
【摘要】 图1右胫前约13 cm ×15 cm的潜行性溃疡,深及肌肉及浅筋膜,部分骨头外露,流黄绿色脓液图2、3组织病理见表皮角化过度、颗粒层增厚、棘层肥厚、假上皮瘤样增生及溃疡,真皮内组织细胞、淋巴细胞、多核巨细胞、浆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 HE,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涛 周俊 等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2年23卷9期 1138-1138页
【摘要】 <篇首> 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3岁,主因发现阴茎龟头肿物1年,奇痒并流脓3月入院.患者自幼包茎,上翻包皮仅能显露尿道外口及尿道外口周围约2~3 mm部分龟头.1年前发现阴茎龟头肿物,位于约冠状沟处,后肿物渐增大,渐渐长出包皮外口.同时感奇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碧清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1年33卷4期 499-500页
【摘要】 目的 报道2例皮肤着色芽生菌病,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2例皮肤着色芽生菌病进行临床表现、组织形态、特染等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皮肤着色芽生菌病世界各地均有发病,病理形态学主要表现为表皮假上皮瘤样增生,化脓性肉芽肿性炎及机化现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培忠 张彩虹 等 《实用医技杂志》 2005年12卷5期 581-582页
【摘要】 目的:探讨角化性棘皮瘤(KA)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预后及生物学行为.方法:收集14例KA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预后进行分析.结果:14例中男11例,女3例,平均年龄67岁,全部位于日光易照射部位,肿瘤生长迅速.11例自行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慧忠 李顺凡 等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3年21卷5期 440-441,444页
【摘要】 目的:观察nm23表达与皮肤鳞状细胞癌(鳞癌)发生、发展与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图像分析技术检测 66例皮肤鳞癌、12例淋巴结转移灶、21例假上皮瘤样增生及20例正常皮肤中nm2 3表达情况.结果:皮肤鳞癌中nm23表达下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庞晓军 李玉霞 《皮肤病与性病》 2001年23卷3期 41-42页
【摘要】 <篇首> 现将我院近2年发现的120例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分析如下:1尖锐湿疣的病理改变120例患者均不同程度的具有下述病理改变:表皮呈乳头状或疣状增生,上皮钉突下延增宽且呈分支状或假上皮瘤样增生;棘层增生肥厚,底层细胞增生,有不同程度的核分裂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宁 王昌媛 等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22年36卷10期 1160-116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病例1:患者男,51岁,左胫前增生性斑块2年.皮肤科情况:左胫前见3 cm×5 cm大小暗红色增生性斑块,边缘清楚并隆起,较厚褐色痂皮下可见糜烂面及脓性分泌物.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假上皮瘤样增生,真皮浅中层弥漫淋巴细胞浸润.组织真菌及分枝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雨苗 吴丽娟 等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8年51卷5期 382-38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患者男,55岁,面部斑块20余年,未发现合并免疫缺陷疾病.皮肤科检查:鼻部、双面颊、口唇上方大片淡红色斑块,少量脱屑,鼻背部疣状增生,鼻尖1个黄豆大小的疣状突起物.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假上皮瘤样增生,角质层中可见菌丝样结构.真皮内弥漫炎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秦琴 晏文 等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7年46卷12期 864-86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报告1例云贵高原地区由Fonsecaea monophora所致着色芽生菌病.患者男,38岁,农民.左小腿异物刺伤后皮肤出现丘疹、溃疡、增生伴疼痒8年.皮肤科检查:左小腿踝部至膝关节之间见大片界限清楚的红褐色斑块,边缘隆起,表面凹凸不平,呈...
【关键词】 Fonsecaea monophora;着色芽生菌病;rDNA ITS序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龙磊 周启昌 等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6年19卷12期 1434-1435页MEDLINEISTICPKUCSCD
【摘要】 患者女性,76岁。因肛门坠痛4年余,加重伴肛门溃烂、便血1年于2016年2月29日入院。体格检查:一般状况可,两侧腹股沟区未及淋巴结肿大及肿物。视诊见肛周皮肤溃烂,见图1a,触痛明显,闻及溃烂表面腥臭味。直肠指诊:膝胸位,9点方向距肛缘约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白鹤 陈敏 等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5年9期 636-63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例1男,59岁。因全身结节、斑块1月余就诊。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背部出现红色结节,无自觉症状,未予特殊处理。之后皮损逐渐增多,累及全身,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和治疗来我院就诊。既往体健,无外伤手术史及药物过敏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2个月前有非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延奇 韩玉芳 等 《中华烧伤杂志》 2008年24卷2期 139-14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1 临床资料2006年7-10月,笔者单位收治15例浅度烧伤后假上皮瘤样增生患者.患者均来自同一私人烧伤诊所,创面所用药膏由凡士林加中草药液(成分不详)组配而成.患者中男11例、女4例,年龄1岁3个月~40岁.热液烫伤12例、火焰烧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姜笃银 付小兵 等 《中华创伤杂志》 2005年21卷5期 394-39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皮肤创(烧)伤、炎症刺激、慢性皮肤病和皮肤肿瘤等多种疾病可继发罕见的假上皮瘤样增生(pseudoepitheliomatous hyperplasia, PEH)或假上皮瘤样肉芽肿(pseudoepitheliomatous gran...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军 何洁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2年19卷4期 239页ISTICPKUCSCD
【摘要】 <篇首> 患者女,35岁,因胃部不适在行胃镜检查时发现食管中段距门齿25 cm处有一指状突起肿物,大小为0.8 cm×0.8 cm×0.8 cm,表面粘膜完整,光滑,无溃疡、糜烂等,质硬,取活检时易滑脱.取活检送病理检查,镜下见瘤细胞排列呈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吕雪莲 夏玉坤 等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9年35卷6期 344-346页MEDLINEISTICCSCD
【摘要】 患者为23岁男性,右足背增生浸润性斑块2年余,组织病理检查示:假上皮瘤样增生和真皮混合性炎症浸润,皮损部位反复分离出表皮葡萄球菌,真菌学和分枝杆菌相关检查均为阴性.根据临床特征及检查诊断为芽生菌病样脓皮病.患者对多种抗生素及冷冻治疗无效,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康剑书 何为民 等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8年26卷11期 1243-1244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泪阜新生物的类型,临床诊断和病理诊断之间的联系,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0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在华西医院就诊并经病检证实的144例泪阜新生物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在144例泪阜新生物中,131例为肿瘤,其中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金波 马东来 等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8年37卷5期 280-28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报告1例发生于指趾类似于连续性肢端皮炎的增殖型天疱疮.患者男,70岁.唇部、口腔黏膜出现脓疱并增生8个月,指、趾脓疱增生1个半月.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呈假性上皮瘤样增生,基底层上方棘层松解,角质层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移入,可见嗜酸性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常冬青 王文岭 等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6年35卷2期 107-10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患者男,77岁.因全身红斑、丘疹伴瘙痒2年,四肢皮肤增厚伴色素沉着3个月,于2004年12月5日至我院就诊.患者于2003年初出现四肢皮肤干燥,散在红斑、丘疹及瘙痒,并逐渐累及全身皮肤,搔抓后患处皮肤呈苔藓化.曾在当地多家医院就诊,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姜笃银 付小兵 等 《中国临床康复》 2004年8卷26期 5600-5602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皮肤创伤处理不当可引发以上皮和肉芽组织过度增生为特征的假性上皮瘤样增生(PEH)病变.探讨微血管密度及其基底膜相关成分缺乏机制与PEH病变形成的关系.方法:将11例来自刨(烧)伤后继发PEH病变(n=11)及其边缘正常皮肤(PEH-N...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慧忠 李顺凡 等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2年31卷11期 688-69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图像分析技术对66例皮肤鳞状细胞癌、12例淋巴结转移灶、11例假性上皮瘤样增生、10例正常皮肤进行检测,探讨CD44v6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与转移的关系.结果表明鳞状细胞癌CD44v6表达下调,且分化越差下调越明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晋 张理涛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5年14卷3期 156-15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分析结节性痒疹临床与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 收集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2004年1月-2014年12月确诊结节性痒疹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资料,回顾性分析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点.结果 34例结节性痒疹患者发病原因以昆虫叮咬等较为常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斌生 胡萍 等 《中国医药导报》 2008年5卷36期 124-12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了解浅Ⅱ度烧伤区假上皮瘤肉芽肿样病变的发生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统计我院1999~2006年治疗此类患者的例次,学习并了解其基本治疗、预后及预防方法.结果:本组患者经清创换药及半暴露、红外线烘烤后,瘤体自限,创面愈合3例,手术刮除瘤体...
【关键词】 烧伤;假上皮瘤肉芽肿样病变;手术刮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武 李铮 等 《中国性科学》 2006年15卷3期 14页ISTIC
【摘要】 <篇首> 我科于2003年12月~2005年7月诊治5例巨大尖锐湿疣患者,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5例患者均为在我科性病门诊就诊的患者,男3例,女2例,年龄25~44岁,平均32.5±2.3岁.3位男性患者中1例皮损位于阴茎,2例位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