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28
- 107
- 29
- 1
- 93
- 37
- 22
- 21
- 20
- 51
- 34
- 14
- 13
- 1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宋晓文 陈金波 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8年24卷2期 122-12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瞬时受体单位A1通道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ation channel subfamily A-member 1,TRPA1)又称ANKTM1,属于瞬时受体电位通道超家族 (transient rec...
【关键词】 瞬时受体单位A1通道;偏头痛;TR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佳昕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8年24卷9期 65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μ阿片受体(MOR)的激动剂吗啡是治疗急性痛和慢性痛主要的镇痛药物.吗啡的镇痛作用主要是由表达在背根神经节(DRG)和三叉神经节初级感觉神经元上的MOR介导.研究表明,G蛋白偶联受体(GPCRs)与MOR形成的异聚复合体,可以作为新的治疗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学军 崔东 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7年23卷9期 641-64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伤害性信息经初级感觉神经元加工转化为电化学信号传递到脊髓背角,再经进一步加工整合上传到脊髓上高级中枢最终形成痛觉.慢性疼痛的机制研究和临床治疗仍然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重大理论挑战和亟待攻克的临床顽症.本文简述慢性疼痛的脊髓中枢机制并结合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丛芳 倪慧珍 等 《口腔医学研究》 2017年33卷6期 605-60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观察实验性大鼠神经损伤过程中CD16在三叉神经节的动态表达和分布,探讨三叉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免疫反应参与外周神经损伤及痛觉过敏的潜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眶下神经慢性压榨损伤动物模型,应用免疫荧光标记观察CD16在三叉神经节的表达和分布,...
【关键词】 CD16;眶下神经慢性压榨损伤;痛觉过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侍昊耿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7年23卷6期 411-41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痛觉和痒觉信息的编码是科学家们几十年来极度关注和讨论的话题.然而,目前的编码理论(包括:强度学说、特异性学说和选择性学说)都无法解释实验中的所有现象.为了阐明疼痛和瘙痒产生的机制,研究者在脊髓中特异性地标记了一类中间神经元(胃泌素释放肽g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曦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7年23卷4期 24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s)患者常伴有痛感觉异常,部分患者对伤害性痛觉刺激(如碰撞和切割等)有更高的耐受阈值,有的甚至出现自残行为.已有研究表明,SHANK家族基因是先天性ASDs的致病基因,SHANK3基因的突变率大约为2%.本文旨在从SH...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旸煜昊 张瑛 《生理科学进展》 2017年48卷1期 41页ISTICPKUCA
【摘要】 痛觉或伤害性感受是人类保护自身,防止损伤的一种重要功能,其中,位于背根神经节的初级感觉神经元是机体对对伤害性刺激作出反应的"第一站".多年来,以电生理记录为主的离体或在体研究结果均显示,背根神经节中的小直径神经元(约占总数的 70%)可以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学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6年22卷1期 2-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外周伤害性刺激如炎症、损伤等经由初级感觉神经元加工变成电化学信号传递到脊髓背角.伤害性信息再经过脊髓背角的精细加工整合上传到高级中枢相关脑区,最终形成痛觉.本文主要阐述初级感觉神经元对炎症、损伤等致痛刺激在其外周末梢的感受、转导、换能以及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林净 刘若卓 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6年22卷8期 911-913页ISTICPKUCSCD
【摘要】 瞬时受体电位A1(TRPA1)是瞬时受体电位大家族中的一员,主要分布在初级感觉神经元上,如三叉神经节、迷走神经节及背根神经节。神经病理性疼痛最常见的原因是周围神经损伤、糖尿病以及化疗药物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氧化、硝化应激产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Zhang Y 智慧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6年22卷4期 24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感受痛觉和触觉的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不仅仅接受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感觉刺激,还接受其他神经元的输入.然而,关于输入神经元的来源,至今没有系统地阐释.本实验旨在探讨初级感觉神经元的局部和下行输入来源.方法:(1)转基因小鼠:RΦGT小鼠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先国 庞瑞萍 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5年21卷3期 161-16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外周神经损伤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可持续数月、数年,甚至终身,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表现和机制与生理性疼痛明显不同,被认为是神经系统的一种疾病.迄今,该病的预防和治疗仍然是医学界的难题,原因在于人们对其发病机制的了解仍然非常有限.一些基本的科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晓南 俞纲 等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15年2期 297-30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电压门控型钠离子通道(NaV1.1~NaV1.9)在细胞兴奋的产生和维持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NaV1.7亚型主要分布于外周初级感觉神经元和交感神经节神经元。编码 NaV1.7的 SCN9A 基因功能增强导致先天性神经痛,而功能缺失则导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芦碧含 张文雯 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5年21卷9期 658-66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炎症痛模型大鼠外周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元细胞动作电位时空特性的改变.方法:大鼠单侧足底皮下注射福尔马林试剂致痛后,使用膜片钳技术对急性分离的大鼠腰5、腰6背根神经节神经元进行动作电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胜兰 戴毅 等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3年29卷10期 1352-135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偏头痛的发病原因和病理机制尚未得到充分解释,特别是对相关的初级感觉神经元的研究仍然存在诸多争议.近年来,脑膜末梢化学感受神经纤维上表达的瞬时受体电位通道(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TRP)家族蛋白的重要性越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金星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3年26卷5期 556-558页ISTICPKU
【摘要】 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painful diabetic neuropathy,PDN)是一种感觉性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疼痛机制与初级感觉神经元和外周轴突通路的损伤产生过度兴奋和自发的异常放电相关.文中就PDN的病理机制、诊治进展进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铌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3年19卷8期 449-45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发展机制不清楚,治疗措施有限且效果差,仍是目前临床的巨大挑战之一.宋学军实验室首先提出并论证了这样一个新概念,即引发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神经损伤可以诱导在神经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分子信号重新激活.本研究利用两种神经病理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金海威 王平平 等 《口腔医学研究》 2012年28卷4期 295-297,30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观察牙髓炎大鼠三叉神经节及牙髓中CGRP的分布,探讨神经系统参与牙髓病理改变的信号调节作用.方法:建立完全弗氏佐剂诱发的大鼠牙髓炎及痛敏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法标记CGRP的表达变化.结果:炎症刺激后,初级感觉神经元及其轴突的CGRP表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邹百仓 董蕾 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年33卷1期 91-9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观察肠易激综合征(IBS)不同亚型大鼠模型脑-肠神经系统c-fos表达变化,探索IBS内脏敏感性的机制.方法 采用冰醋酸加束缚应激的方法建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动物模型,冰水灌胃法建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动物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寿雯婷 张世红 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年40卷2期 217-221,22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多种钠离子通道亚型在初级感觉神经元中的表达及动态调节,影响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发展及维持过程.SCN9A基因(编码Navl.7)的多个位点突变被认为与人类多种可遗传的疼痛疾病密切相关.转基因技术和特异性敲除技术的应用发现,Navl.3、N...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延青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10卷6期 611-614页MEDLINEISTICPKUCA
【摘要】 <篇首> 目前,神经病理性疼痛(NP)的治疗进展主要表现为对传统镇痛药物作用的重新评价及微创介入治疗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对周围神经损伤所致病理性疼痛的分子和细胞学机制,特别是对初级感觉神经元和脊髓损伤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周围神经损伤、脊髓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先国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9年30卷6期 641-644,65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外周神经损伤往往导致慢性疼痛,即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量的研究表明,神经损伤主要通过使初级感觉神经元产生自发放电(即异位冲动)和脊髓背角突触传递效率的持续性增强(即LTP)导致病理性疼痛.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致炎细胞因子TNF-α在神经病理性疼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伶俐 余向地 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9年25卷7期 1420-1422,142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观察磷酸化应激激活蛋白激酶(p-JNK)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表达的变化,探讨慢性神经痛的发生机制.方法:采用坐骨神经慢性结扎损伤(CCI)模型,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6).对照组(Con组):不接受任何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晓红 曾俊伟 等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08年33卷5期 590-59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对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ATP激活电流的快速调节作用及其相关信号机制.方法 采用酶加机械法分离、培养大鼠DRG神经元,全细胞膜片钳法记录ATP激活电流及地塞米松对ATP激活电流的影响.结果 细胞外给予ATP(10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余茂耘 韦传宝 《中国临床康复》 2006年10卷10期 132-134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探讨疼痛神经传导与调节的机制,以期为临床镇痛药物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84-01/2005-06期间的有关疼痛、疼痛传导和调节的文献,检索词"pain,pain conduction,pain...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甬民 姚尚龙 等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5年21卷5期 344-34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观察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电压门控钠通道αⅢ在不同疼痛模型中的变化,探讨慢性神经痛的发生机制.方法SD大鼠18只,随机均分为三组: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组(CCI组),保留性神经损伤组(SM组),假手术组.实验动物采用组内同侧与对侧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姚永兴 张励才 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05年11卷3期 171-17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观察复合维生素B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机械痛敏、热痛敏以及L5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坐骨神经结扎(CCI)模型,复合维生素B(含B1:B6:B12 1:1:0.01,5 mg/kg即B...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项红兵 杨辉 等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5年21卷5期 350-35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骨痛是人类肿瘤骨转移最共同的症状,引起这种疼痛的骨质破坏能导致病理性骨折(pathological fractures)、高钙血症(hypercalcemia)[1].数周或数月之后,当肿瘤生长刺激骨质破坏时,疼痛便愈来愈重.肿瘤引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慧 罗学港 等 《神经解剖学杂志》 2005年21卷1期 17-2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研究表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神经元内可顺行运输至末梢并释放到下一级神经元参与突触可塑性等功能.而成熟的BDNF由其前体分子(pro-BDNF)经蛋白酶水解形成.体外研究表明pro-BDNF可以激活神经营养因子受体TrkB并导致T...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韶 安杰 等 《生理学报》 2004年56卷3期 384-38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应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技术,在大鼠新鲜分离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元上,观察预加咖啡因对GABA-激活电流(IGABA)的调制作用.实验中,大部分受检细胞(97.4%,113/116)对外加GABA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邢俊玲 胡三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04年10卷1期 42-4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研究慢性压迫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 DRG)神经元阈下膜电位振荡(subthreshold membrane potential oscillation, SMPO)的特征及其与异位自发放电的关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伦斌 姚磊 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03年9卷1期 31-3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研究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 DRG)细胞电生理特征的改变.方法:以单侧L5和L6脊神经结扎制备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运用全细胞电流钳技术进行电生理记录.结果:引起损伤侧DGR中、小直径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翔 胡品津 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3年24卷3期 228-23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研究促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受体 1免疫阳性(corticotrophin releasing factor receptor 1 immunoreactive,CRF1 IR )神经元在豚鼠胃肠道神经系统的分布及 CRF1与其他神经元标...
【关键词】 受体,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激素;肠神经系统;应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薇 毕好生 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03年9卷3期 155-15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观察电压门控钠通道NaN/SNS2在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injupy,CCI)14天后的变化,探讨慢性神经痛的发生机制.方法:以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分析CCI后大鼠背根...
【关键词】 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背根神经节;NaN/SNS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骆昊 万有 等 《生理科学进展》 2003年34卷1期 11-15页ISTICPKUCA
【摘要】 可以感受痛觉刺激的初级感觉神经元的周围末梢被称为伤害性感受器.这些小直径神经元的末梢可将化学、机械和热刺激信号转化为动作电位,并将这些信息上传到中枢,最后使机体产生痛觉或不舒服的感受.但到目前为止,人们对这些可探测到伤害性刺激的分子所知甚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段建红 段玉斌 等 《生理学报》 2002年54卷3期 208-21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在大鼠L5背根节浸浴钠通道失活门阻断剂藜芦碱(veratridine), 记录该背根节神经元A类单纤维传入放电.发现: 浸浴藜芦碱(1.8~3 μmol/L)10 min后, 触压皮肤感受野或刺激坐骨神经引起部分静息纤维产生高频放电, 其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廷华 冯忠堂 等 《神经解剖学杂志》 2000年16卷4期 379-38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了探讨在发育过程中鸡胚脊髓背角提取液的神经营养活性作用,分别取Hamburger 30期和40期鸡胚的脊髓背角组织制成条件持养液,以Hanks平衡盐溶液代替背角提取液设置对照组.实验组分别培养了两时相的脊神经节及其神经元.培养48 h时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谭振军 魏劲波 等 《生理学报》 2000年52卷5期 381-38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在急性分离的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 DRG)细胞上, 应用全细胞膜片箝技术观察了预加催产素(oxytocin, OT)对GABA激活电流的调制作用.结果如下: (1) 大多数细胞(48/52, 90.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金武 陈德松 等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2000年27卷6期 439-44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目的研究交感神经与支配颈椎关节突关节的初级感觉神经元分支关系,探讨椎间孔外颈神经受压产生颈肩痛和头面部症状的机制。方法选用8只Wistar大白鼠,右侧为实验侧,左侧对照。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谷启海 李之望 等 《生理学报》 1998年50卷1期 37-4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在新鲜分离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的56个细胞标本上,应用全细胞膜片箝技术进行记录.胞外加缓激肽(BK,10-6~10-4mol/L)引起的DRG细胞膜反应结果如下:(1)71.4%的细胞为内向电流,其电流反应的幅值具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智瑀 许树长 《国际消化病杂志》 2017年37卷1期 12-14,31页ISTICCA
【摘要】 内脏高敏感是肠易激综合征重要的致病机制之一.三磷酸腺苷(ATP)门控离子通道广泛分布于肠神经系统和外来神经系统,通过与ATP结合,介导肠道蠕动等生理反应及痛觉信号的转导.当ATP门控离子通道在肠壁中表达升高时,外来神经系统脊髓背根神经节神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