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84650
- 4371
- 2530
- 2000
- 198
- 77
- 30395
- 28411
- 22692
- 9902
- 4977
- 3748
- 2697
- 2470
- 2167
- 194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李浩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2期 101-104,112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梳理《医心方》版本源流,绘制《医心方》版本源流简图。[方法]以医学史、文献学研究方法,搜集整理《医心方》历代著录文献,分析其撰进与流传史上三次较重要整理活动。[结果]版本划分为御本-半井家本、宇治本和医家本三个版本系统,其中半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盛增秀 《浙江中医杂志》 2014年49卷9期 625-629页ISTIC
【摘要】 在温病学说传承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不少浙籍医家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王孟英、雷少逸等更是其中佼佼者.兹将有关医家在这方面的主要业绩和成就,概述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正山 张其成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24-27页ISTIC
【摘要】 阴阳再分阴阳,则为“四象”。四季配“四象”分太少阴阳有两种方式:①“正统四象说”,以春为少阳,夏为太阳,秋为少阴,冬为太阴,广泛见于医家之外的各种典籍,故为“四象”说之“正统”。②“医家四象说”,以春为少阳,夏为太阳,秋为太阴,冬为少阴,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益 董莉 《江苏中医药》 2013年10期 66-68页ISTICCA
【摘要】 现当代中医妇科名家代表了当前中医妇科的最高水平,其中以岭南罗氏,燕京肖氏,沪上朱氏、蔡氏,龙江韩氏,浙江何氏,江苏夏氏最负盛名。在探讨各流派自身特色的基础上,博采众长,旨在寻求对妇科疑难杂症中医药治疗的突破点、创新点。摈弃门户之见,促进各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世辉 张苗苗 《河北中医》 2013年35卷8期 1234-1235页ISTIC
【摘要】 痹证是临床常见疾病,具有慢性病程,反复发作的特点,既有外感因素也有内伤因素,在中青年人和老年人群中均有发生,严重影响人们工作和生活.孟河医派是清末最著名的中医流派之一,以费伯雄为代表,辨证用药以平正轻灵而疗效卓著为特色,具有严密的学术风格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永炎 王燕平 等 《天津中医药》 2013年30卷12期 705-707页ISTICCA
【摘要】 《医家四要》是基础临床并重,生理病理兼顾,理法方药俱全,炮制宜忌悉备的好书,倘能认真研读,可把中医经典有效链接,实现理论和实践、博和约的有机结合,进而开启悟性,提高思维、思考、思辨能力,提升临床技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燕 耿婧婷 等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7期 856-857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明末清初新安名医郑重光先生《素圃医案》中暑证的治疗经验。[方法]通过对《素圃医案》进行认真学习,整理、分析书中相关暑证验案,阐述、归纳郑重光治疗暑证的学术特色,并总结出郑氏治疗暑证的独特经验。[结果]《素圃医案》为郑氏晚年的医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娅娜 易法银 等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33卷9期 105-107页ISTICCA
【摘要】 在经世致用实学精神的影响下,近代湖南出现了一批具有崇实济世利人精神的医家,便利民众的方书受到重视,民营中药业不断壮大,勇实践传扬医技,体现了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区域中医药发展的特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施 林丹红 《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23卷6期 60-62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 分析地方志中历代福建医家医案医事的分布情况. 方法 利用文献计量方法,以中国方志库中历代福建医家之医案医事为研究对象,从闽地医家、方志类目、方志年代、疾病类型、地域等方面进行分析. 结果 方志中医案医事涉及福建医家数量不多,但涉及疾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妮 《河北中医》 2013年35卷6期 919-921页ISTIC
【摘要】 罗天益,字谦甫,元代无极(今河北无极)人(元代真定路府学教授砚坚的《东垣老人传》说“廉台罗天益谦父”;《卫生宝鉴》卷九《气虚头痛治验》中曹郎中赠诗中“连年应召天策府,廉台草木皆欣荣”.“廉台”即“廉颇台”,罗天益里籍.据《元和郡县图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曦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2年18卷4期 351-352,355页ISTICCSCDCA
【摘要】 刘完素是寒凉派代表医家,其治学重视《素问》,精研运气气化之道.在吸收前人认识的同时,对于中医气化理论进行了积极地革新与发挥.主要体现在其重视人体心肾水火气化、基于运气学说创新病机理论、发挥玄府概念、重视解郁治法等方面.刘氏在中医学术发展方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晓岚 林丹红 《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22卷2期 62-63页ISTICCSCDCA
【摘要】 地方志是指记录某一地区(行政区域)自然和社会情况的文献,简称方志[1].其所记载资料丰富详细,包括地理、历史、人文、经济、政治等多项内容.地方志在资政、存史、教育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在医学研究领域,地方志有着不可估量的研究价值.基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秦竹 王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27卷3期 28-29页
【摘要】 管氏医家是云南著名医药学家兰茂学术传承的代表,通过管氏医家对兰茂学术的传承与发展的研究,为完善兰茂医学体系,发展云南民族区域特性医药提供基础依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鲁雅楠 李佳玲 等 《新疆中医药》 2018年36卷1期 1-3页
【摘要】 本文通过对明清主要文献中“干癣”、“风癣”、“白壳疮”、“蛇虱”、“疕风”、“白疕”、“松皮癣”、“银钱疯”等病名、病因病机、处方用药等信息的采录、辨识、整理,概括出这一时期医家对银屑病分类、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的认识与经验,通鉴古义,以资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秦竹 王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27卷23期 10-12页
【摘要】 目的:研究兰茂学术传人著作 《管氏医家十二代秘方选注》 虚劳病症的方药配伍特点.方法: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对治疗虚劳方剂进行药物类别、 频次、 性味归经等进行统计,分析其方药配伍特点.结果:全书治疗虚劳的方剂14首,使用中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叶青 《光明中医》 2018年33卷23期 3445-3447页
【摘要】 费伯雄为清代中期孟河名医,被誉为"是活国手",其学术理论观点深受喻嘉言的影响.费氏对于中风、中寒、秋燥、关格等病证的论治均从喻氏理论出发构建而成,并结合自身经验推进了学术理论的深度与广度,同时又以自身学术理论审视喻氏学说.构建与审视是促进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柴琦琦 丁晶 等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6卷2期 206-207页
【摘要】 孟河医家在治疗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各科疾病方面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治疗遗精病方面也有所建树.本文主要介绍孟河医家对遗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及对此病进行辨证施治、组方用药的规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柳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27卷2期 321-322页ISTIC
【摘要】 寒温两说发展到清代中期,在寒温分立的局面中开始出现一些医家试图将伤寒温病二者精华融为一体,如俞根初的<通俗伤寒论>,吴贞的<伤寒指掌>等书,虽冠以"伤寒"之名,却包括温病的内容,发展至清末逐步形成一个寒温融合的理论派系,使寒温融合成为近代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晏婷婷 王旭东 《中医药学报》 2011年39卷6期 7-8页ISTICCA
【摘要】 明末清初,孟河医派出现在迄今,已跨越了两三个世纪,在中国医学史,尤其是近代医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孟河医派在中医发展史上的地位,源于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显著的疗效,本文对孟河医家治疗痹证的学术思想和经验加以收集、整理,从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顾培洁 花海兵 《江苏中医药》 2011年43卷1期 73-74页ISTICCA
【摘要】 自明清以来,江阴中医外科蓬勃发展,出现了许多著名的中医外科名家,如夏颧、顾云竹、许棠、葛云彬、马泽人、孙泽民、许履和等.江阴中医外科医家医德高尚,不拘门户,博采众长,继承创新.治疗外科疾患,注重内外并重、阴阳辨证,临床疗效显著,对后世影响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建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1年17卷10期 1055-1057页ISTICCSCDCA
【摘要】 医家传记是以医学人物为主线的医学史书,是医学史的重要内容,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及重要的人文和史鉴价值.指出医家传记的史学属性和一般分类.提出在对传统医家传记的回顾和剖析的基础上,继承优良传统,不断创新,内史与外史相结合,将医家回归到历史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东方 刘平 等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11年30卷2期 13-16页ISTICCA
【摘要】 四库本医学典籍已多次被整理出版,但<四库全书·医家类>仍存在以下问题:收录医书存在遗珠之憾,<脉经>等经典著作没有入选;收录的部分版本值得商榷,如只收录了<伤寒论>的成无己注本,忽略了较为保持原貌的宋本以及同体异名的<金匮玉函经>;部分永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永青 李春婷 《吉林中医药》 2010年30卷9期 761-762页ISTIC
【摘要】 现代医家辨治慢性乙型肝炎认为,外感湿热之毒,内伤饮食情志及劳欲过度均可致本病发生.病机总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治疗当以清热解毒为先,调理气血阴阳,培补先天肾脏和后天脾胃,重视活血化瘀的应用,同时结合现代研究处方选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惠 周春祥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10年29卷6期 9-11页ISTICCA
【摘要】 对肾科医家治疗慢性肾衰竭辨证分型文献的证型和证型因子进行频数分析,发现文献中共涉及证型28种,以脾肾气(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脾虚湿滞5种证型为主;证型因子19种,以阴虚、阳虚、气虚、湿浊、血瘀5种证型因子为主.提示慢性肾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艳 《甘肃中医》 2010年23卷8期 68-69页ISTIC
【摘要】 对中医各家学说的学习和研究应从两大方面入手,一是医家的理论贡献,一是医家的临证经验.因此医案学习在<中医各家学说>教学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与特有的学习方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婷 《天津中医药》 2010年27卷6期 476-478页ISTICCA
【摘要】 <脉经>为魏·王叔和撰,该书自序云:"王、阮、傅、戴、吴、葛、吕、张,所传异同,咸悉载录."依据历代书目著录,结合相关史料记载,对王、阮等8位医家进行了详细考证,以期对<脉经>的成书及中医医史研究有所裨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威 于峥 等 《北京中医药》 2009年28卷3期 198-200页ISTIC
【摘要】 "六气大司天"缘于<内经>五运六气理论,丰富了中医的时间周期规律.历代百家争鸣的中医学术流派与医家见解变迁,或主动契合或客观暗合于"六气大司天"规律,存在着中医发展一致性的理论思维内核.继承前人经验不可拘泥,宜"和其运,调其化,不失其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晓玉 许爱娥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8年7卷2期 131-132,封3页ISTICCA
【摘要】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色素脱失性皮肤病,易诊而难治.笔者总结了8位当代名老中医论治白癜风的经验,从病因病机、治则、方药等方面阐述了各医家的治疗特色,发现诸医家对白癜风病因病机认识不尽相同,临床体会各有千秋,虽都以调和气血阴阳为治疗大法,但具体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井运梅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08年18卷5期 70-72页ISTICCSCDCA
【摘要】 <篇首> 明清时期是中医发展的鼎盛时期,福建在前代发展的基础上,明清时期经济再度繁荣,政治相对稳定.文化明显发展,从而涌现出一大批医家,尤其是闽西北和闽中地区,其中较著名的有明代的熊宗立、聂尚恒等,清代的陈修园、黄庭镜、邓旒、陈恭溥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沈钦荣 《浙江中医杂志》 2008年43卷10期 597-598页ISTIC
【摘要】 <篇首> 近代绍兴医家在何廉臣、裘吉生、胡震、曹炳章等人的引领下,成立绍兴医药学研究社,创办<绍兴医药学报>,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大力宏扬具有地方特色、创新精神的绍派伤寒学说,在全国影响较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彭榕华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年3卷6期 316-318页ISTIC
【摘要】 熊宗立是明代有名的医家和刻书家,从事医学研究37年,他结合自己祖传医术,编著、点校的中医著作达20余种,是福建历史上刊刻医书最多的人.熊宗立种德堂书肆所刻的校注医籍、图解医籍、俗解医籍、自编医籍形式多样,通俗易懂,在海内外流行,为中医学的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曦 《河南中医》 2008年28卷9期 97-99页ISTIC
【摘要】 明清医家在肺痨证治方面有丰富的临证经验,确立了肺痨"扶正祛邪"与"补虚杀虫"的证治法则,并总结出一系列的具体施治方法,有降虚火、息风木、化积痰、祛瘀血、清湿热、疏郁滞、解热毒、杀痨虫与解托、补托等祛邪之法,有杜源、拯深、培根、补阴、补阳、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易 刘德荣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08年18卷1期 53-55页ISTICCSCDCA
【摘要】 <篇首> 清代经济繁荣,促进了医学的进步,尤其是闽西北和闽中地区,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涌现出一批医家,其中较著名有陈梦雷、黄庭镜、邓旒、陈恭溥、陈修园、郑奋扬.清代福建医家撰写了大量医学著作,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学术经验.清代见于方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陆翔 朱长刚 《江苏中医药》 2008年40卷1期 70-72页ISTICCA
【摘要】 民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变革较为激烈的时期,中医药学的生存与发展在这个时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积极寻求出路,江苏籍的中医医家们和全国其他中医药界人士一起进行着前所未有的探求,著书立说即是这些探求方式之一.在这一时期,江苏籍中医医家完成了大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蓉 张如青 等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年21卷3期 19-22页ISTICCSCDCA
【摘要】 魏晋南北朝是中医学术发展史上一个承上启下的时期,这个时代的医学特点是许多医家著书立说,尤其是方书大量涌现,学术上能突破传统框架、重视临床实效、注重师承家传.体现魏晋南北朝中医学术的发展脉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俊慧 沈思钰 等 《中国中医急症》 2007年16卷3期 336页ISTIC
【摘要】 明代浙中名医高鼓峰,治疾多奇验,其论治中风,立足于"类中"之说,提倡临证尤当明辨其发病先兆及临床表现,贯彻固本培元的治疗大法.本文在研究其《医家心法》的基础上,探讨其对中风论治的思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霞 张玉才 《中医药导报》 2007年13卷7期 1-2页ISTIC
【摘要】 家族链的传承在新安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严格的宗族制度为徽州医家家族链的稳固和发达提供了社会基础,而徽州宗族重教崇文,各名家深受熏陶,儒医兼修,并将医技代代相传,形成了某些独具特色的医学专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陆翔 朱长刚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07年26卷6期 8-11页ISTICCA
【摘要】 江苏籍中医医家在民国时期为了中医的生存与发展,克服重重阻碍,先后创办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医学校.办学宗旨秉承"发皇古义,融汇新知",医德教育倡导"精益求精,仁义博爱",教材编写主张"中体西用,中西汇通",教学坚持理论联系临床,注重学术研究与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卫东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年9卷6期 200-201页ISTICCA
【摘要】 《中医各家学说》是高等中医专业教育的一门后期综合性提高课程,通过学习中医的主要学派及历代著名医学专家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使学生们的中医理论和临床水平得到系统提高.由于各个医家的学术思想许多是反映在他们的医案之中,所以在教学中可从各家的代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友芝 何晓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年31卷1期 31-32页ISTIC
【摘要】 根据现有医史文献及珍藏宗谱考证,南宋国医陈言(无择)祖籍在浙江青田县,所以在《三因极·病证方论》署名"青田鹤溪陈言无择",成名成书后晚年在温州教学行医,暮年回浙江省乐清县从祖居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