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62
- 74
- 20
- 113
- 85
- 50
- 47
- 27
- 149
- 62
- 45
- 34
- 2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王晓琳 陈涛 等 《神经解剖学杂志》 2007年23卷3期 283-28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P物质(SP)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具有镇痛作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和中缝大核(NRM)是中枢内源性镇痛系统的关键结构.本研究采用顺行追踪与免疫组化双重染色相结合的三标方法,观察了起源于PAG的SP能阳性终末与NRM内SP受体(SPR)...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若卓 于生元 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7年13卷5期 417-418,封3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交感神经系统在血管源性头痛伤害性信息传递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行颈上交感神经节(SCG)摘除术后再手术暴露其上矢状窦(SSS),电刺激SSS区硬脑膜,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区域Fos蛋白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擒云 杨建平 等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6年22卷2期 175-18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目的观察丙泊酚在vlPAG对大鼠伤害性感受的影响及GABAA受体在其中可能的作用.方法 Sprague-Dawley (SD)♀大鼠随机分组,丙泊酚(Propofol,Pro)和荷包牡丹碱(Bicuculline,Bic)采用中脑导水管周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槐瑞托 李俊敏 等 《神经解剖学杂志》 2005年21卷1期 64-6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应用神经束路追踪技术对大鼠孤束核(NTS)和最后区(AP)向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的直接投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中、尾段NTS的内侧亚核和连合亚核向PAG的投射最多,腹侧亚核与背侧亚核次之,中段多于尾段,内侧亚核多于连合亚核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加真 《生理学报》 2004年56卷1期 79-8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探讨神经肽Y(neruopride Y, NPY) 在SD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periaqueductal grey, PAG) 对伤害性刺激反应的作用.应用热板和机械压力实验法,以大鼠后爪缩爪瓜潜伏期(paw withdrawal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文彦 白波 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04年10卷5期 299-30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内催产素(OT)与内源性脑啡肽、β-内啡肽在痛觉调制中的关系.方法:以钾离子透入法引起大鼠甩尾反应的电流强度(mA)为痛行为反应的指标,观察向PAG内注入抗甲-脑啡肽血清、抗β-内啡肽血清和OT对动物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君利 张亚海 等 《生理学报》 2003年55卷5期 612-61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清醒动物脑微透析技术能够用于动态观察某一特定核团中生物活性物质变化及其与行为的关系,结合高效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发荧光对衍生后的透析样品进行检测,使这一技术更趋完善.本实验用荧光素异硫氰酸酯(FITC)与痕量氨基酸样品进行衍生,通过适当增加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娟 张亚海 等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03年20卷3期 224-22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建立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发荧光法(CZE-LIFD)检测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脑片灌流液中谷氨酸(L-Glu)和天门冬氨酸(L-Asp)含量的方法.方法灌流液中Glu和Asp用NDA衍生标记,电泳条件为:BECKMAN毛细管,长...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发荧光法;谷氨酸;天门冬氨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敬师 袁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年23卷4期 329-33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总结本课题组关于中枢痛觉调制通路的研究工作.方法用动物行为学、电生理学、神经药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结果损毁丘脑中央下核(Sm)易化大鼠伤害性行为反应;电刺激或化学刺激Sm或VLO抑制伤害性行为反应和脊髓背角神经元的伤害性反应,并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颖 谢益宽 《生理科学进展》 2002年33卷4期 346-349页ISTICPKUCA
【摘要】 近年来在内源性痛觉调制系统的调控机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脑干的羟胺能通路和去甲肾上腺素能通路共同构成了控制脊髓水平伤害性信息传递的下行调控系统.在组织损伤和炎症后,疼痛下行调节系统在功能上表现出可塑性.脑干的下行抑制及易化系统是同时被激活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韶 杜功梁 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01年7卷3期 157-16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楔状核(NCF)内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抗伤害感受作用的机制.方法: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结合核团微量注射的方法,于延髓中缝大核(NRM)内记录痛兴奋神经元(PEN)的单位放电,观察中脑导水管灰质(PAG)内注射纳络酮对NC...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剑青 张天祥 等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2000年21卷1期 9-1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电刺激和微注射吗啡均能显著抑制广动力型(WDR )和特殊伤害感受(NS)神经元的伤害感受性放电.但是对NS神经元放电的抑制明显地大于对W DR神经元.电刺激PAG能完全抑制NS神经元的伤害感受性放电.于PAG 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俞昌喜 吴根诚 等 《生理学报》 2000年52卷3期 207-21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本文采用推挽灌流技术、放射免疫测定法, 观察褪黑素(melatonin, MEL)对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推挽灌流液中β-内啡肽(β-Ep)、亮氨酸脑啡肽(L-EK)含量的影响, 以探讨MEL镇痛效应的中枢机制.结果显示, 给药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白波 王宏 等 《生理学报》 1999年2期 224-22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本工作以钾离子透入引起大鼠甩尾反应作为痛反应指标, 观察纳洛酮(NX)和抗阿片肽血清对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内微量注射神经降压素(NT)增强电针镇痛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 (1)PAG内微量注射NT后, 大鼠电针镇痛效应明显提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立 韩宙 等 《生理学报》 1999年51卷4期 454-45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慢性吗啡耐受过程中大鼠脑室灌流液、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及杏仁核中孤啡肽(OFQ)免疫活性(ir)的动态变化.结果观察到: (1)大鼠连续5 d皮下注射递增剂量的盐酸吗啡造成慢性吗啡耐受, 其脑室灌流液中O...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红 朱崇斌 等 《生理学报》 1998年50卷3期 263-267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孤啡肽(orphanin FQ,OFQ)是新近发现的神经肽,结构与内阿片肽相似,但作用明显不同.本文采用脑核团内微量注射方法,在大鼠电刺激甩尾测痛模型上,观察0FQ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内对痛和针刺镇痛的影响.结果表明:PAG内微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冀玉萍 黄科昌 等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19年39卷5期 701-70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vLPAG)γ-氨基丁酸A型α3亚基(GABAAα3)受体表达的差异.方法 大鼠24只,雌(F组)雄(M组)各12只;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复制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坤 张胜男 等 《医学研究杂志》 2019年48卷8期 17-19,16页ISTIC
【摘要】 经前烦躁症(PMDD)是经前期综合征(PMS)的一个严重亚型,表现为情绪、躯体及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异常,影响女性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随着社会生活压力的增加及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其发生率也在不断增加,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现在对经前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敏 赵庆逸 等 《上海针灸杂志》 2019年38卷7期 812-817页ISTICCSCD
【摘要】 神经系统中枢整合是针刺效应产生的基础.穴位局部的针刺刺激是一种创伤性刺激.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l gray,PAG)是伤害性刺激的中继站,其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复杂.该文基于PAG解剖结构与神经投射,总结PAG在针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于明秀 吕文学 等 《亚太传统医药》 2020年16卷3期 24-28页
【摘要】 目的:研究中药头风颗粒对偏头痛模型脑膜组织形态的影响及对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c-fos、c-jun蛋白表达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头风颗粒治疗组、头风颗粒预防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三组大鼠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万秋 王桂芝 等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18年39卷4期 332-334,352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γ-氨基丁酸A受体α1(γ-aminobutyric acid type A receptor subunit α1,GABAA α1)在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ve...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γ-氨基丁酸A受体α1;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万雅迪 张艳华 等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18年31卷4期 275-27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腹外侧中脑水管周围灰质(vPAG)持续高表达对癫痫发作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基因病毒组(72只)、空病毒组(64只)、生理盐水组(64只).将携带BDNF基因的病毒载体、空病毒载体和生理盐水...
【关键词】 癫痫;腹外侧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曼 刘晓华 等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49卷2期 107-11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观察电刺激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l gray,PAG)对大鼠心脏伤害性感受的下行性调控作用. 方法36只雄性10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缓激肽组、电刺激+缓激肽组,每组12只.各组大鼠均行心包内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万秋 王桂芝 等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18年38卷3期 381-38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甲醛致急性疼痛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vLPAG)γ-氨基丁酸 A 受体 α1亚基(GABAAα1)的表达变化.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12)和甲醛致痛组(F组,n=12):于右侧后足底注射0.9%氯化钠溶液...
【关键词】 急性疼痛;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GABAA受体α1亚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梦婕 李尤艳 等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6年31卷1期 29-3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中 D-丝氨酸(D-ser)在大鼠电针耐受形成和维持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初步的中枢神经机制。方法:SD 大鼠给予多次电针刺激后建立大鼠电针耐受模型;观察电针耐受大鼠机械痛阈(MWT)变化百分数的改变;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永烈 王玉来 等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14卷9期 957-959,960页ISTIC
【摘要】 目的:观察芎芷地龙汤对偏头痛模型大鼠脑组织 c fos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芎芷地龙汤对偏头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健康雄性 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模型组、舒马普坦组、中药治疗组,每组12只,给药干预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睿 孙梦婕 等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6年39卷6期 552-557页ISTIC
【摘要】 目的 观察恩再适(analgecine)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以及对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外侧区(lPAG)P2X7受体表达的影响,明确恩再适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镇痛的初步机制.方法 建立SD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榨性损伤(CCI)模型;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俊枝 解雅英 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25卷35期 3892-389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大鼠慢性坐骨神经损伤( CCI )后不同时间点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4型黑皮质素受体(MC4R)mRNA表达变化及给予选择性MC4R拮抗剂HS014对CCI大鼠疼痛行为学的影响。方法①将42只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智 李尤艳 等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300-30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医用臭氧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并探讨其相关的中枢神经机制。方法:取成年雄性SD大鼠建立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 CCI )模型;在损伤神经周围注射不同剂量医用臭氧后观察对 CCI 大鼠机械痛阈值(MWT)的影响;免疫组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智 张福安 等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14年34卷3期 324-32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观察高乌甲素(IA)能否通过上调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中P2X3受体表达和功能,对烧伤疼痛产生镇痛作用.方法 建立Ⅱ°烧伤大鼠模型,给予腹腔注射LA 6mg/kg·24h,Von Frey测痛仪检测机械痛阈值(MWT);West...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智 蒋慧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1年20卷3期 132-136页ISTIC
【摘要】 目的:应用脑片膜片钳记录技术,探讨腺嘌呤核苷酸离子通道型3(P2X3)受体活化对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外侧区(LPAG)神经元膜电位及动作电位发放频率的影响.方法:制备大鼠PAG脑片,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模式下,观察LPAG神经元膜...
【关键词】 P2X3受体;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PAG外侧区(LPAG);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美娜 季晓林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0年19卷2期 116-121页ISTIC
【摘要】 <篇首> 头痛是常见神经系统症候,2004年国际头痛学会发布了修订的第2版 <头痛的国际分类ICHD- Ⅱ>,仍将头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头痛包括偏头痛、紧张性头痛(TTH)、丛集性头痛(CH)和其他三叉神经自主神经性头痛、其他原发...
【关键词】 偏头痛;紧张性头痛(TTH);丛集性头痛(CH);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永烈 王玉来 等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12卷1期 202-20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研究芎芷地龙汤对偏头痛模型导水管周围灰质c-fos和β-EP蛋白共存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为4组:生理盐水组、模型组、舒马普坦组、中药治疗组.皮下注射NTG注射剂复制实验性偏头痛动物模型,经药物干预后在4h、6h两个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玄英 孙莉 等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2009年18卷1期 13-20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测定吗啡镇痛耐受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中μ受体和δ受体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以进一步探索吗啡耐受的发生机制.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32只,随机平均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n=16)和吗啡组(MS组,n=16...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永烈 王玉来 等 《环球中医药》 2009年2卷4期 269-272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研究芎芷地龙汤对偏头痛模型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c-fos和NOS蛋白共存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为4组:生理盐水组、模型组、舒马普坦组、中药治疗组.皮下注射NTG注射剂复制实验性偏头痛动物模型,经药物干预后在4小时、6小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郁晓燕 倪衡建 等 《解剖学报》 2008年39卷4期 460-465页ISTICCSCDCABP
【摘要】 目的 观察完全弗氏佐剂(CFA)外周刺激后,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C)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小胶质细胞标记物(Iba)以及细胞因子IL-β、TNF-α的表达变化.方法 结合行为学检测,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若卓 于生元 等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08年16卷5期 495-498页ISTIC
【摘要】 目的: 通过电刺激大鼠上矢状窦区硬脑膜,观察颈上交感神经节(SCG)摘除术前、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数目的变化,以探讨交感神经系统在血管源性头痛如偏头痛伤害性信息传递中的作用.方法:以雄性SD大鼠行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明政 凌树才 等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年27卷2期 182-184,224,封三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观察失血性休克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腹外侧区的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的变化.方法 取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成4组,即对照组(假手术组)、休克时组、休克45 min 组和休克90 min组.对照组仅进行左股动脉插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义明 许盈 等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2007年16卷5期 338-341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观察褪黑素(MEL)抗小鼠吗啡依赖戒断反应与其对脑内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中β-内啡肽(β-EP)影响之间的关系,以探讨MEL抗戒断反应的中枢机制.方法:采用剂量递增法连续皮下注射(sc)吗啡建立小鼠吗啡依赖模型,sc纳洛酮催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永进 樊小力 等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2007年20卷6期 414-417页MEDLINEISTICCA
【摘要】 目的 观察大鼠模拟失重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fgray,PAG)神经元Fos蛋白表达的改变.方法 采用雌性大鼠尾部悬吊法建立模拟失重模型,按体重配对原则随机将大鼠分为2组,即模拟失重14 d(SW-14 d)组和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