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48
- 212
- 29
- 26
- 5
- 139
- 85
- 51
- 33
- 20
- 469
- 324
- 86
- 63
- 6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李晓岚 周晓鸿 等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8年29卷2期 181-182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rug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 DHS)是一种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随着近年来对其认识的不断深入,已引起了临床医师的重视.现就本科收治的氨苯砜引起DHS抢救无效死亡1例报告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晓明 《新医学》 2007年38卷4期 240-242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提高对药物超敏综合征(drug-induced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DHS)特殊性的认识.方法:对12例DH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数理分析.结果与结论:12例患者中,服用别嘌醇(0.3 g/d)7例,卡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夏耘 周家善 等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07年13卷5期 253-255,封3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氨苯砜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综合征的认识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血液学及相关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异型淋巴细胞分别为29%、36%,以DowneyⅠ型居多,例1骨髓涂片及...
【关键词】 氨苯砜;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综合征;临床观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国兴 陆春 等 《新医学》 2006年37卷10期 641-64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氨苯砜综合征的诊治要点.方法:对6例氨苯砜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和结论:6例氨苯砜综合征患者均为中青年,从服药到出现症状的时间较长,为9~55日.6例患者均以高热起病,起病急骤、凶险,病初均有麻疹紫癜样皮疹,皮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胜桃 沈桂芬 等 《临床内科杂志》 2006年23卷11期 773-77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氨苯砜(DDS)过敏反应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 报告1例氨苯砜过敏反应综合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本例患者服用2周DDS后出现发热、皮疹、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肝损害、异型淋巴细胞增多和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确诊为氨苯砜过敏...
【关键词】 氨苯砜过敏反应综合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庆芳 洪良庆 等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6年6卷7期 1228-123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氨苯砜(DDS)综合征误诊原因和临床治疗特点.方法:报告2例氨苯砜综合征误诊病例.结果:2例首诊均误诊.1例先后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待查;1例误诊为肝功能损害待查.结论:DDS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为发热、皮疹、黄疸、淋巴结肿大、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侯冬梅 《临床误诊误治》 2005年18卷11期 841-841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1病例资料本文报告2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27岁、19岁.均因囊肿性痤疮在外院予氨苯砜100 mg/d口服,服用3周后停用.均于第4周时出现食欲缺乏、周身无力、巩膜黄染,查肝功能异常,疑为肝炎收入传染病院.入院后查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翁小满 温艳 等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5年21卷2期 89-92页ISTIC
【摘要】 目的:检测麻风菌的氨苯砜、利福平耐药基因,以了解复发与耐药的关系.方法:在PCR扩增出麻风菌的氨苯砜耐药基因fol P1、利福平耐药基因rpoB靶片段的基础上,采用直接测序和异源双链分析确定相应基因是否有突变.结果:在7例复发病例中,发现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玉笰 吴玲玲 等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5年4卷2期 116-117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1临床资料病例1 患者女,20岁,因面、躯干、四肢红斑、丘疹、肿胀、瘙痒伴发热10天,于2000年1月11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5周因种痘样水疱病口服氨苯砜75 mg/d,入院前3周减至50 mg/d,入院前10天面部、躯干、四肢出现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信环 《临床误诊误治》 2004年17卷12期 844-844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1 病例资料男,62岁.因右面颊红斑反复发作12年,再发10天就诊.查体:右面颊有一0.9cm×2.1cm大小红斑,呈环状,中间略淡,边界清楚,表面稍干燥,无鳞屑,无角化栓,无明显压痛,不痒.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均正常,红细胞沉降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萍 《皮肤病与性病》 2017年39卷3期 196-197页
【摘要】 目的 探讨麻风病人氨苯砜超敏反应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7例麻风病人氨苯砜超敏反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DDS综合征患者入院时皆及时按重症药疹原则处理.其中6例患者经糖皮质激素(60~ 100) mg/d、谷...
【关键词】 麻风;氨苯砜超敏反应综合征;临床分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洪小凤 林晶 等 《海峡药学》 2017年3期 25-29页
【摘要】 目的 探究苦碟子注射液对大鼠细胞色素P450酶亚型CYP3A4和CYP2E1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SD 雄性大鼠随机分成4组(n=8),分苦碟子注射液高剂量组,临床等效剂量组,阳性药组(苯巴比妥钠),生理盐水组,给药2周后,在第15天早上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付亚琴 夏元富 《职业与健康》 2002年18卷5期 142-143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氨苯砜(DDS),1次口服100mg,对人体内的麻风杆菌有轻度杀灭作用,临床疗效肯定,该药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药疹是患者对药物过敏的一种表现,发生率为1%~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瑞芳 董广英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2年18卷4期 302-303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氨苯砜(Dapsone)治疗类天疱疮及类天疱疮样扁平苔藓的疗效.方法病例来自门诊,类天疱疮8例,男3例,女5例.经活检6例,病史10天~14年.类天疱样扁平苔藓4例,均为女性,病史3月~4年.服用强的松或地塞米松1片,加用氨苯砜5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茁 施秀明 等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0年34卷3期 311-312页ISTIC
【摘要】 <篇首> 随着氨苯砜的广泛应用,除麻风病人外,氨苯砜综合征在一些用氨苯砜治疗的皮肤病人中也时有发生.笔者1998年12月收治1例患者,就其临床表现并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邰先茂 《医学信息》 2016年29卷4期 271-272页
【摘要】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中医称为"白庀",是指皮肤红斑上反复出现多层银白色干燥鳞屑的慢性复发性皮肤病。因为牛皮癣根治困难,容易复发,迁延不愈,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十大顽疾之一。同时,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古医籍亦有称之为松皮癣。其特征是出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正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15期 109-110页
【摘要】 目的:分析氨苯砜、利福平、氯苯吩嗪联合治疗多菌型麻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多菌型麻风病患者4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氨苯砜、利福平、氯苯吩嗪联合治疗)与对照组(单用氨苯砜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1年、2年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昌杰 《医学信息》 2015年28卷51期 345页
【摘要】 目的 分析氨苯砜、利福平、氯苯吩嗪联合治疗多菌型麻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县诊治的82例多菌型麻风病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1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氨苯砜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氨苯砜、利福平、氯苯吩嗪联合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宁 陈海明 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5期 177-177页
【摘要】
1临床资料
患儿, 男, 2岁, 因嗜睡伴有面色青紫3h于2013年10月5日急诊入院。体检:T36. 8℃, P148次/min, R35次/min, BP95/65mmHg。嗜睡, 呼吸急促, 面色青紫, 周身皮肤无皮疹及出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陶光灿 李勇 等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3年32卷7期 778-783页
【摘要】 应用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氨苯砜残留的方法,并对其各项技术参数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该方法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369 μg/L,对鸡肉、猪肉样本的检测限为0.2μg/kg,对鸡蛋、蜂蜜样本的检测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卫莉 石祖军 等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2013年26卷2期 116,118页
【摘要】 氨苯砜作为治疗麻风病的经典药物之一,最常见的副作用为高铁血红蛋白和溶血性贫血,其它副作用还有粒细胞缺乏症、周围神经炎、偶发精神障碍等,较为严重但少见的副作用为氨苯砜综合征[1].氨苯砜综合征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不常见,我院收治1例氨苯砜综合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丹 赖光秀 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7卷18期 202-203页
【摘要】 目的 探讨1 例麻风反应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患者进行基础护理、临床症状的观察及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结果 麻风反应患者得到早诊断及有效治疗,病情好转,无发生畸残.结论 运用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结合优质护理服务,通过心理暗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林 张伟 《光谱实验室》 2013年30卷4期 1733-1737页
【摘要】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氨苯砜的有关物质.采用Waters SunFire C18 (25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01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20∶80,V/V)到(80∶20,V/V)进行梯度洗脱,测定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姚海燕 宋新康 等 《医药前沿》 2013年24期 385-386页
【摘要】 目的提高地砜软膏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化学反应法对制剂中地塞米松进行定性鉴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制剂中氨苯砜进行定性鉴别;采用UV法测定制剂中氨苯砜的含量。选择290nm波长。结果样品化学反应鉴别均呈正反应,样品在290nm波长处均有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夏宗玲 陈荣 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年05卷29期 1-3页
【摘要】 目的 建立测定经地塞米松磷酸钠诱导后雌性大鼠血浆中细胞色素P450 3A4(CYP3A4)探针药物氨苯砜浓度的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Ultimate-XB C18 (250 mm×4.6mm i.d.,4μm),流动相为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永锋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1年18卷5期 349-350页
【摘要】 <篇首> 氨苯砜(Dapsone,DDS)是被广泛使用于麻风病的治疗药物,通过几十年来的实践,发现其在治疗许多顽固性皮肤病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但因其不良反应较多,且临床医师对其作用机制及适应症了解不全面,限制了其在皮肤科的应用.现结合个人经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廖翠兰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19卷16期 193页
【摘要】 <篇首> 氨苯砜是治疗麻风病的一线药物之一,其不良反应多种多样.氨苯砜综合症是在服用氨苯砜后出现的一组以发热、皮损、肝损害、黄疸、淋巴结病及溶血性贫血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是氨苯砜治疗引起的一种少见、严重的不良反应.该综合症一般历时10-14天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月中 曾丽 等 《中国兽医杂志》 2009年45卷2期 3-5页
【摘要】 为检测氨苯砜-联磺甲氧苄啶与双氢青蒿素对大鼠PCP的确切疗效,用免疫抑制剂处理建立大鼠PCP模型,随机分为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对照组.用临床观察、肺PC包囊荷量测定、肺泡PC感染率测定3项指标考核疗效.结果证实建立的大鼠PCP模型,均为重度...
【关键词】 氨苯砜-联磺甲氧苄啶;双氢青蒿素;大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彭江南 《湖北中医杂志》 2008年30卷5期 35-36页
【摘要】 <篇首> 结节性红斑是由于真皮脉管和脂膜炎症所引起的结节性皮肤病,好发于女性.2007年1月~2007年10月,笔者分别应用复方甘草酸苷片(商品名:美能)、氨苯砜治疗结节性红斑,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屹屹 杨海峰 等 《中国兽医学报》 2008年28卷3期 288-290,395页
【摘要】 采用Cocktail探针药物法探讨氟尼辛葡甲铵对猪肝CYP450酶是否具有诱导或抑制作用.将12头健康猪随机均分为2组.公母各半.试验组每天肌肉注射氟尼辛葡甲铵1次(11 mg/kg),对照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0 d.通过H...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屹屹 杨海峰 等 《中国兽医科学》 2006年36卷12期 992-995页
【摘要】 采用cocktail探针药物法研究了氟尼辛葡甲铵对猪肝微粒体细胞色素(CY)P450酶系的作用.将12头猪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每日肌肉注射氟尼辛葡甲铵1次,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0 d.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探针药物的代谢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于腾 张强 等 《皮肤病与性病》 2006年28卷2期 32-33页
【摘要】 <篇首> 玫瑰糠疹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主要症状是皮肤发生椭圆形或圆形淡红色或黄褐色斑片,上覆糠秕样鳞屑,自觉不同程度的瘙痒.本病为自限性疾病,一般经4~6w皮疹即自行消退.病程长者,可达半年,甚至数年.目前无特效疗法.氨苯砜(DD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于腾 张兆强 等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5年28卷1期 54-55页
【摘要】 目的观察氨苯砜治疗玫瑰糠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玫瑰糠疹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治疗组口服氨苯砜,100mg/d,分2次服.对照组口服盐酸西替利嗪,10mg/d,1次/d.结果两组10d后疗效、疗程及总病程时间有显著性差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庞丽萍 路晓燕 等 《罕少疾病杂志》 2002年9卷5期 61-61页
【摘要】 <篇首>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0岁,农民,江西人,与家人争吵自服氨苯砜100片后烦躁不安于2002年1月5日急诊入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扈金萍 闫淑莲 等 《色谱》 2002年20卷6期 540-542页
【摘要】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血清中咖啡因、氨苯砜、氯唑沙宗探针药物的质量浓度,以乙腈-磷酸盐缓冲体系(含 0.02 mol/L的磷酸二氢钾和0.02 mol/L的三乙胺,pH 6.5)(体积比为25∶75)为流动相,以安替比林为内标,经C18...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汪平 任晓敏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2001年14卷z1期 61页
【摘要】 <篇首> 利福平、氨苯砜、氯苯吩嗪联合化疗治疗麻风病患者致Ⅱ型麻风反应少见,现报道1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亮春 赵天恩 《皮肤病与性病》 2001年23卷1期 21-22页
【摘要】 氨苯砜(DDS)作为治疗麻风的经典药物之一,但现已广泛应用于其它皮肤病的治疗.虽然该用途的作用机理尚不清楚,但经验证明它对分枝杆菌属细菌所致皮肤病,大疱性皮肤病,以嗜中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皮肤病,以及皮肤血管炎、皮肤利什曼病有很好的疗效.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霍燕兰 李月微 《广东药学》 2000年10卷1期 12-14页CA
【摘要】 采用HPLC法对氨苯砜进行定量分析,采用硅胶柱,流动相组成为异丙醇-甲醇-乙酸乙酯-正己烷(7∶6∶6∶62),检测波长为296nm,在10~4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9.6%,RSD=0.38%....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建芬 陈荣 等 《中国药房》 2011年22卷10期 889-890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清中细胞色素P4503A4(CYP3A4)探针药物氨苯砜浓度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迪马Diamonsil C18,流动相为乙腈-水(25:75),流速为1.0 mL·min-1,紫外检测波长为258 n...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细胞色素P4503A4;探针药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爱霞 贾海 等 《中国药房》 2010年21卷35期 3290-3292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研究振源胶囊对细胞色素P450酶CYP1A2、CYP3A4、CYP2E1的影响.方法:用Cocktail探针药物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组,灌胃给予振源胶囊溶液,以生理盐水组为空白对照,诱导10d,于股动脉插管,注射给予3种探针药...
【关键词】 Cocktail探针药物法;细胞色素P450;咖啡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