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56
- 87
- 51
- 6
- 259
- 179
- 9
- 6
- 6
- 131
- 53
- 47
- 36
- 3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贾谦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年11期 26-26页
【摘要】 目的:探讨氟喹诺酮类化合物的透皮速率、提高药物的经皮渗透量,氟罗沙星外用贴剂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Franz扩散池观察氮酮和丙二醇对氟罗沙星的透皮促进作用,为了提高药物的经皮渗透量,本文用水平扩散池对几种常用的促渗剂进行了筛选。结果: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苏兰宜 钟华林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1年13卷3期 140-141页
【摘要】 <篇首> 经皮吸收制剂或称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s,简称TDDS,TTS)系指经皮肤敷贴方式用药,在欧美国家习称为贴剂(p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兆宇 杜茂波 等 《中草药》 2024年55卷21期 7557-756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皮肤病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中药在皮肤病治疗方面历史悠久,且中药经皮给药相较其它途径,具有避免首过代谢、药物缓释递送等优势,但部分中药活性成分难以高效透皮直达病灶.而纳米载体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策略,可增强药物透皮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雪阳 陈嘉仪 等 《药学进展》 2024年48卷4期 280-288页ISTICCA
【摘要】 微针是由微米级的针头阵列组成的新型经皮给药方式,其能够以微创的方式穿透角质层屏障,将药物高效地递送至真皮层.目前微针大多数采用速释聚合物材料作为基质,当微针刺入皮肤后,微针基质材料迅速溶解释放药物,难以起到缓释作用,不适于长效给药或治疗慢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庄泽槟 刘冬榕 等 《中草药》 2023年54卷13期 4359-436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瘢痕是各种创伤所引起的正常皮肤组织外观形态和组织病理变化的总称,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且易引起肢体功能障碍和不适等.细胞亲和性是药物制剂能否在疾病部位稳定释放并充分发挥疗效的主要影响因素.伤口愈合过程的复杂性导致瘢痕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雪娇 赵锋 等 《中国药学杂志》 2022年57卷10期 779-78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乳腺癌仍是威胁女性健康的主要疾病,近年来,有关乳腺癌治疗的经皮给药系统也取得了 一定的进展.利用微乳、脂质体、水凝胶和微针等新的经皮给药策略,不仅可以使药物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而且无痛、自给药的治疗方法也使患者更易接受.故本文将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婷婷 庾莉菊 等 《药物分析杂志》 2022年42卷5期 748-76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外用半固体制剂用途广泛,但处方、制剂特性复杂,工艺参数控制难度高,微小的处方工艺变化都可能导致产品质量的显著差异,其与吸入制剂、透皮贴剂等都属于研发难度大,在审评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品种个性化考虑的复杂制剂.能区分不同处方和工艺,且具有体内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邢桂英 邵林军 《华西药学杂志》 2020年35卷1期 101-10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分别对中药纳米载体的形式、各自的优势、常用的制备方法以及在经皮给药系统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姚明杰 赵锋 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年40卷12期 1390-1395页ISTICPKUCA
【摘要】 对近几年来上市的经皮制剂进行文献整理和归纳,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贴剂、软膏剂、凝胶剂、乳膏剂、泡沫剂、洗剂等经皮给药制剂的特点、上市时间、作用、不良反应等进行总结.经皮制剂是药物通过皮肤吸收的一类外用递药给药系统,可以局部给药也可以全身给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涵滢 单连菊 等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6年34卷5期 1111-111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综述青藤碱经皮给药制剂的药效学及药动学的研究进展.分别介绍青藤碱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进展,青藤碱在经皮给药方面的药动学和药效学,以及青藤碱经皮给药的PK-PD模型的建立,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柴俊 陈鹰 等 《中国药房》 2014年25卷37期 3538-3540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了解H1受体拮抗药外用制剂的研究进展,为临床研制新型、高效、安全的抗过敏皮肤外用制剂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9-2013年PubMed、Springer、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收录的相关文献,综述H1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寸冬梅 李炜 等 《中国药学杂志》 2012年47卷10期 760-765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介绍国外发达国家儿童药物剂型设计与开发的新进展.方法 对已发表的代表性文献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 剂量不准确、依从性差是目前儿科药物制剂发展的主要问题.确定给药剂量时除患儿的年龄、体重外,还应考虑患儿的身体状况以及联合用药所带来的影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柯愈诗 张纯芳 等 《中医学报》 2018年33卷5期 835-839页ISTICCA
【摘要】 中药外用制剂因其独特的经皮给药方式在现代药物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中药透皮机制、中药皮肤药代动力学理论研究以及药效研究尚处于空白,而且中药制剂多为复方,成分复杂,成型工艺中控制指标单一等原因,导致如今中药的外用制剂反而远远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仝月菊 付正卿 等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2015年24卷5期 330-33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综述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的长效注射剂型及非注射给药途径.方法 利用Pubmed、Springer Link、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以"rhGH、长效注射制剂、rhGH给药途径"等关键词进行检索,并查阅了大量参考文献.结果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周雯雯 导师:杨伟俊史银基 新疆医科大学 药学 药学(硕士) 2023年
【摘要】
目的:评价不同生长期刺山柑果的质量,制备刺山柑果两种经皮给药制剂,并研究其体外透皮特性。
方法:1.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建立14批次不同生长期刺山柑果的HPLC指纹图谱并分析相似度。使用SPSS 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济 查学志 等 《药学研究》 2025年44卷7期 640-64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制备罗通定立方液晶凝胶(L-THP-CLCG),并对其进行体外评价及初步药效学研究.方法 采用三元相图法,以单油酸甘油酯(GMO)-无水乙醇(AE)-水体系初步筛选L-THP-CLCG的目标区域,并以体外经皮渗透量为指标优化最佳处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彬彬 刘桂颖 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5年23卷5期 149-151页
【摘要】 经皮给药系统以其无首过效应、效果好、不良作用小等优点,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在经皮给药制剂中多加入促进剂可以提高药物穿透速度和透过量.文章对经皮给药系统促透皮吸收方法及中药促透剂的促渗机制及优缺点进行概述,总结了常用的促透技术包括离子导入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勤 陈楠 等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40卷4期 391-39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优化青藤碱微乳的制备工艺,进行初步药效学评价.方法 建立青藤碱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通过溶解度实验及伪三元相图等初步筛选青藤碱微乳处方,利用D-最优混料实验设计法以粒径和载药量为考察指标进行青藤碱微乳处方优化,并对其粒径、载药量及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橙 李德宝 等 《中成药》 2024年46卷10期 3411-341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制备基于黑膏药双相微观结构的与新型经皮给药基质.方法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建立纤维相,以热熔压敏胶为连续相,构建两相比例与黑膏药基质一致的载药双相结合体系.再对狗皮膏及双相结合体系的微观结构、黏性、机械性能、水蒸气透过性能、XRD、DT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闫志攀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经皮给药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 2016年
【摘要】 目的:综述透皮促渗剂的应用研究现状.方法:分别以"透皮促渗剂"、"促渗剂"和"促透剂"为检索词,检索时限为1979年1月1日-2016年9月4日,检索中国知网资源总库(CNKI)相关文献,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提取透皮促渗剂应用研究现状信息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刘丽清 导师:田青平 山西医科大学 药学 药剂学(硕士) 2012年
【摘要】 目的:为避免吡罗昔康口服给药引起对胃肠道的刺激,降低系统毒性,制备了其经皮给药微乳制剂。考察pH对微乳载药量和微乳透皮速率的影响,筛选出具有最大透皮速率的微乳处方。研究吡罗昔康微乳在豚鼠中的局部组织分布,探讨微乳经皮给药后的经皮渗透机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郭淼 导师:杜洪光 北京化工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 2010年
【摘要】 卡巴拉汀,通用名为利斯的明(rivastigmine),是一个新颖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本品对乙酰胆碱酯酶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它也是目前国内、外临床处方量最大、应用最普遍的阿尔茨海默型痴呆症状改善类药物。目前,国、内外市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徐珍 导师:田青平 山西医科大学 药学 药剂学(硕士) 2010年
【摘要】
目的:本文以水难溶性药物萘普生为模型药物,为避免常规给药方式引起的胃肠道刺激及全身毒性反应,拟进行其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鉴于萘普生的用药量大,故本文的目的是制备载药量高、透皮速率快的萘普生微乳凝胶制剂,并对其抗炎镇痛作用进行考察。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熊维政 第十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 2009年
【摘要】 经皮给药制剂技术平台的搭建立足于经皮给药制剂的发展现状,旨在建立一个经皮给药制剂及工艺技术的平台。建成后一是能够利用现有条件,通过技术改造,提高现有产品的制剂工艺水平:二是有效与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联系,实施中试产业化研究,以此推动更多新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森 导师:杨明 朱卫丰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 中药学(中药药剂学)(博士) 2009年
【摘要】 中药复方良肤治疗皮肤瘙痒效果确切,常规乳膏制剂稳定性差,影响临床使用。本文为改善良肤乳膏制剂的稳定性,探索溶度参数理论用于指导中药复方油水分散制剂的设计与评价,对良肤油水分散经皮给药制剂进行研究,并进行了体内外相关评价。本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和...
【关键词】 皮肤瘙痒 ; 复方良肤油水分散经皮给药制剂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靖岩 导师:吴景东 辽宁中医药大学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 2009年
【摘要】 目的:绞股蓝的研究证明其抗衰老作用不可置疑,而且是从多方面多角度实现的,其剂型虽多种多样,但是外用剂型却相对较少,尤其是与现代医学结合的外用剂型更是寥寥无几,本项研究旨在探索以以天然绞股蓝为原料,提取绞股蓝皂甙,初步制成绞股蓝皂甙抗衰涂膜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刘晓谦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第四届外用制剂经皮给药学术研讨会 2008年
【摘要】 <篇首>经皮给药制剂(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TDDS)是指在皮肤表面给药,药物以恒定的速率(或近似恒定)通过皮肤各层,进入体循环产生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的新型药物运释系统。由于具有能避免肝脏首过效应和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何或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制剂学术研讨会 2008年
【摘要】 经皮给药,历史悠久。作为一种有效的给药方式,正成为新制剂研究的热点。本文从经皮给药的历史、理论依据、特点、促进透皮吸收的方法及展望等几方面进行探讨,为进一步开发出现代中药经皮给药制剂打下基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石磊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第四届外用制剂经皮给药学术研讨会 2008年
【摘要】 基质是经皮给药制剂的药物载体,同时也是发挥药物作用的关键。随着近年来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不断发展,经皮给药制剂的基质也得到快速的发展。热熔型压敏胶就是一种新型的压敏胶材料,因为其具有安全性高、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等优点,所以其在经皮给药制剂中的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杨华生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第四届外用制剂经皮给药学术研讨会 2008年
【摘要】 中药经皮给药制剂由于其突出的特点越来越受到药剂工作者的关注,而开发适宜的符合中药特点的辅料是其关键。 本文回顾了中药经皮给药制剂辅料的发展概况,并对其在中药经皮给药制剂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分析。随着新方法、新技术及新辅料的不断涌现,中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冯俭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第四届外用制剂经皮给药学术研讨会 2008年
【摘要】 <篇首>经皮吸收制剂或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s,简称TDDS,TTS)指经皮肤敷贴方式用药,药物由皮肤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王森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制剂学术研讨会 2008年
【摘要】 本文介绍两种能增加药物透皮吸收的柔性脂质体:传递体和醇质体。对它们的特点、机制及在中药经皮给药制剂中的应用实例进行了介绍。这两种新型脂质体能增加药物的透皮吸收,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蔡巍 导师:杜洪光 北京化工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应用化学(硕士) 2007年
【摘要】 左炔诺孕酮(levonorgestrel)是国际上应用广泛的一种口服避孕药。目前国际和国内市场上主要以单一的左炔诺孕酮避孕药和以左炔诺孕酮为主药的复方避孕药为主,有片剂、滴丸剂和埋植剂等,未见国内外有左炔诺孕酮贴剂上市。 左炔诺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张斌 导师:董岸杰 天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学(硕士) 2007年
【摘要】 经皮给药具有诸多优点,是现代给药制剂一大发展方向,但目前我国经皮给药制剂所用辅料严重缺乏,极大限制了该剂型的发展,本论文对适于皮肤用的亲水性非离子聚氨酯压敏胶及两类聚乙烯醇(PVA)凝胶基质进行了研究,期望制得新型经皮给药制剂的适宜基质。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杜丹荣 导师:杨祥良 华中科技大学 化学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硕士) 2007年
【摘要】 微乳因其具有稳定好、溶解能力强、透皮能力强等特点,作为经皮给药制剂的载体,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湖北省科技攻关项目“鬼臼毒素微乳凝胶剂的研制”(2005AA301B10)的支持下,本课题选取了酯类药物鬼臼毒素作为药物模型,对它的微乳及微乳凝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张钧 导师:杜洪光 北京化工大学 化学 分析化学(硕士) 2006年
【摘要】 本文对比索洛尔的部分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对比索洛尔经豚鼠背部皮肤的渗透性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3种常用的促渗剂单独使用或复合使用对比索洛尔经皮渗透的作用。进行了比索洛尔透皮贴剂处方设计、分析方法学研究、质量标准研究和制剂性能研究等。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军 导师:许湧深 天津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应用化学(博士) 2006年
【摘要】 经皮给药制剂是一较有前景的给药方式,其中作为药物储库兼具压敏粘附作用的压敏胶对经皮给药制剂的作用效果有很大影响。本文针对经皮给药系统新型压敏胶及新型经皮给药技术需求,研制了三类亲水性压敏胶及两种药物纳米载体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赵慧男 导师:陈志良 第一军医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 药学 药剂学(硕士) 2005年
【摘要】 双氯芬酸钠(diclofenacsodium,DS)又名双氯灭痛,为一新型的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具有良好的解热镇痛作用,适应症为各种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关节强直性脊椎炎、各种手术后引起的疼痛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等。市售的DS以口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刘强 中国国际中医药博览会暨中医药学术交流会 2003年
【摘要】 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deliverysystemTTS),又称经皮治疗系统,是指经皮肤给药而起到全身治疗作用的控释制剂,它具有超越一般给药系统的独特优点,可以绕过肝脏的首过效应及胃肠道的破坏,提供可预定的和较长的作用时间,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