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10
- 1
- 5
- 3
- 2
- 1
- 1
- 19
- 12
- 11
- 9
- 8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林裕胜 江锦秀 等 《动物医学进展》 2016年2期 91-96页
【摘要】 羊传染性脓疱病毒是羊传染性脓疱(羊口疮)的病原,能够感染山羊、绵羊和野生小反刍动物,也能够感染人,主要引起口腔黏膜、眼睛、外阴、蹄等部位形成丘疹、水疱、脓疱和疣状痂皮,病畜因衰竭和继发感染而死亡。论文对羊传染性脓疱病毒的特征、致病性、致病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荣敏 《中国动物保健》 2016年18卷7期 53-53,54页
【摘要】 羊传染性口疮是由羊传染性口疮病毒(orf virus,ORF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绵羊和山羊,各品种的羊均可感染,对羔羊、幼羊(特别是3~6月龄的羊)的致病力尤为突出,常呈群体发病可达50%以上,成年的羊只偶有发生但发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常亮 郭海龙 等 《中兽医学杂志》 2016年4期 98-99页
【摘要】 本研究以GenBank上羊口疮病毒(ORFV)保守基因B2L序列,设计1对引物并合成,建立了羊口疮病毒PCR检测方法,运用建立的诊断方法对甘肃省东部地区4种养羊模式下羊采血样检测.结果显示,四种类型养羊场采集的羊血样ORFV检测阳性率分别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段培培 《中国畜禽种业》 2016年12卷9期 117-118页
【摘要】 羊传染性脓疱病俗称“羊口疮”,引发本病的病原体是传染性脓疱病毒,可感染绵羊和山羊,是一种急性、接触性的传染病.本文就通过发病特点、临床症状、防治方法等方面对羊传染性脓疱病做一介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智 张七斤 等 《中国动物检疫》 2016年33卷11期 89-93,107页
【摘要】 为深入研究羊口疮疫苗诱导机体产生免疫效应的分子机理,用羊口疮疫苗免疫兔,并对其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水平和外周血免疫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进行研究。将500 mL灭活的羊口疮病毒感染细胞毒液和经超声波破碎的灭活羊口疮病毒感染细胞毒液分别浓缩至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庆军 《兽医导刊》 2016年16期 74-74页
【摘要】 羊传染性脓疱病,为羊口疮病毒感染,而诱发的急性、接触性疾病。此病目前国内养羊地区均有发生,一旦有感染病例,全群发病率将高达100%。此病典型症状的不同,有唇型——病畜口角、上唇、鼻镜等处小红斑,后期形成脓疱或水疱,溃疡后形成硬性的疣状结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陆林方 冯富强 《浙江畜牧兽医》 2016年41卷4期 44页
【摘要】 羊传染性口疮炎,又称脓疱病,主要由传染性口疮病毒感染所致. 羔羊多群发,特征为口唇皮肤和粘膜形成丘疹、脓疱、溃疡,后期结成疣状厚痂;成年羊多呈散发,母羊常因乳头感染,导致羔羊群发,患羊多因采食困难而导致衰竭死亡. 因此,必须引起养殖场(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艾哈买提·阿不都拉 《现代畜牧科技》 2016年8期 103页
【摘要】 羊传染性脓疱病也叫做羊口疮,是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由于感染传染性脓疱病毒而导致.任何年龄的羊只都能够发生该病,其中6月龄左右幼羊更容易发病.羊场发生该病,会快速传播,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会引起大面积流行,严重损害养羊业的经济效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城 陈全胜 等 《四川畜牧兽医》 2016年43卷4期 47页
【摘要】 羊口疮又称羊传染性脓疱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本病潜伏期为2~3d. 引发羊口疮的病毒通常存在于被污染的圈舍、垫草、饲草中,其可通过受损的皮肤、黏膜引起感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小亮 郑四清 等 《中国动物保健》 2016年18卷10期 47-49页
【摘要】 山羊唇型口疮是山羊多发病羊口疮中的一个主要病型.羊口疮是由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的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一种以口唇处皮肤黏膜发生红斑、丘疹、水疱、脓疱、开着裂缝的疣状(真皮结缔组织增生)厚痂为特征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遍发于世界上所有养羊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翁国华 《甘肃畜牧兽医》 2016年46卷16期 42-42,47页
【摘要】 羊传染性脓疱是由羊口疮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常为群发流行。其特征为患羊口腔粘膜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疣状厚痂等。本病主要危害羔羊,患羊和带病毒动物是重要传染源,主要通过损伤的皮肤、黏膜感染。本文对羊传染性脓疱的发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天照 陈颢 等 《畜牧兽医杂志》 2015年34卷1期 148,150页
【摘要】 羊口膜炎病全称传染性脓包性口膜炎,俗称羊口疮,是由传染性脓包病毒感染所致,人也可受到感染,传染源主要为发病羊只和带脓包病毒者,新生羔羊尤其是在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的畜牧场和春季产羔正直牧草青黄相接的时候,10~30日龄羔羊最为易发,秋季也容易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池雪林 曾显成 等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44卷1期 69-73页
【摘要】 通过透射电子显微技术对羊口疮病毒(ORFV) YX强毒株感染羊胚胎鼻甲细胞(OFTu)的细胞超微结构和病毒形态发生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成熟的病毒粒子呈椭圆形,有囊膜,大小约为150 nm×250 nm,可见两面凹陷呈哑铃形的核酸芯髓和2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路晓军 《农民致富之友》 2015年24期 251页
【摘要】 羊口疮病是由羊口疮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传染源是病羊或者带病毒羊,不仅会交叉传染给牛等其他牲畜,而且该病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会导致人的感染.临床症状主要为口部、唇部出现脓包、结痂,若不及时治疗会导致羊的死亡,且该病对羊群的致死率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文学 王东 《兽医导刊》 2015年16期 92-92页
【摘要】 山羊口疮传染性又称山羊传染性脓疱病,是由山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患山羊口唇内外(或鼻,乳房,蹄部)。皮肤及黏膜生成丘疹、水泡、脓疱、脓疱破裂后形成疣状结痂。本病不同年龄的山羊均可感染,以4月龄内的羔羊最易感染。当山羊,(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谭强 于永忠 等 《畜牧与兽医》 2015年47卷6期 121-125页
【摘要】 利用本体动物感染发病的临床特征及外周血白细胞变化规律,探究羊口疮病毒(ORFV)致病性,为该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及其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将分离的毒株OV/HLJ/04进行初次和再次感染4月龄健康羔羊的处理,每天记录临床病理指标,运用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阿不力克木 阿不都外力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5年7期 37页
【摘要】 羊传染性脓口疮是由病毒引起的绵羊、小尾寒羊及山羊易感的接触性传染病,以病羊口、唇、舌、鼻、乳房等部位形成丘疹、水泡、脓疱和疣状结痂为特征.不同地区分离的病毒抗原性不完全一致.病羊多是3~6月龄的羔羊,常呈群发性,绵羊和山羊可经接触而相互传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陆金猛 陆之泽 等 《广西畜牧兽医》 2015年5期 258-259页
【摘要】 羊口疮学名羊传染性脓疱,是由羊传染性脓胞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人畜共患传染病,2月龄~6月龄的羊羔易感染,呈群发性。主要通过损伤皮肤粘膜侵入羊体,表现急性接触性传染。春、夏季发病较多,潜伏期4天~7天。该病毒抵抗力强,在羊群中常连续多年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伟力 彭红梅 《兽医导刊》 2015年24期 131页
【摘要】 羊传染性脓疱病又叫做羊传染性脓疱性皮炎,以在口唇、皮肤和黏膜处形成丘疹、脓疱、溃疡以及结痂为特征,因此又称之为羊口疮.本病由口疮病毒引起,山羊和绵羊均易感,是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羔羊容易发病,人因为与病羊接触偶尔也会造成感染.本病遍布世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姚俊 朱刚毅 等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2014年3期 69-74页
【摘要】 2013年6月6日,云南省江川县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一名兽医在保定可疑羊接触传染性脓疱皮炎发病羊时不慎被羊咬伤手指,10 d后在伤口愈合处形成丘疹,随后发展为水疱,最后形成结痂。随着痂皮的逐渐脱落,直至丘疹出现后1个多月感染病灶才完全愈...
【关键词】 羊接触传染性脓疱皮炎;传染性脓疱病毒;感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小平 郝文波 等 《中国畜牧兽医》 2014年41卷11期 7-13页
【摘要】 本试验旨在克隆表达羊口疮病毒(ORFV)蛋白ORFV086,制备兔抗ORFV086蛋白多克隆抗体并检测ORFV086蛋白的表达.以ORFV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PCR方法扩增ORFV086的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3b(...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建军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14年44卷4期 32页
【摘要】 羊传染性脓疱是由传染性脓疱病毒(俗称羊口疮病毒)引起的以口腔粘膜炎症为主要特征接触性传染病,该病毒属于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病毒粒子呈砖型.本病只危害绵羊和山羊,多以当年羊羔容易感染发病,且常为群发性流行.每年春秋季节是该病的爆发时期,尤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雄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4年9期 37页
【摘要】 羊传染性脓疱俗称羊口疮病毒,是由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临床主要表现为口腔粘膜炎症,病羊和带毒羊是主要传染源.在每年春秋两季是该病的暴发时期,尤其是农区秋收后放牧麦茬农田麦芒引起口腔粘膜破损易导致该病的感染群发.2013年3月16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尚辰 黄勇 等 《西北农业学报》 2014年23卷12期 25-32页
【摘要】 羊口疮疫病的暴发可严重影响畜牧的经济效益,为探明陕西地区该病的发病原因.本研究从陕西关中地区某羊场出现特征症状病羊嘴部痂皮中分离病原,经过感染MDBK细胞系,获得1株病毒,经形态学、理化学、PCR检测及病理组织学等方法鉴定,该病毒分离株为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光奎 《云南畜牧兽医》 2014年6期 29页
【摘要】 羊口疮兽医学上称羊传染性脓疱,是绵羊和山羊的一种由病毒感染所致的传染病,在羔羊多为群发.其特征为口唇等处皮肤和黏膜形成丘疹、脓疱、溃疡和结成疣状厚痂.其病原是羊口疮病毒属痘病毒科,对外界具有相当强的抵抗力,干痂暴露于夏季日光下经30 ~ 6...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科新 《畜牧兽医杂志》 2014年33卷5期 115,117页
【摘要】 羊传染病角膜结膜炎是由嗜血杆菌、立克次氏体等引起的反刍家畜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以羊一侧或两侧眼结膜、角膜发生明显的炎症变化,伴流泪,角膜混浊或呈乳白色,严重者导致患羊失明为特征.羊传染性脓疱病是由羊口疮病毒引起的羊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涂明亮 张志丹 等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4年12期 97-98,99页
【摘要】 羊口疮是一种严重危害养羊业的传染性疾病,其病原为羊口疮病毒(ORFV),主要感染动物的口唇、鼻孔、眼部及周围皮肤,出现丘疹和脓疱,易对幼龄动物吸吮乳汁和成年动物采食造成一定的影响。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春夏季节尤为严重,传播速度快、范围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继东 朱学亮 等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4年36卷11期 829-833页
【摘要】 为验证痘苗病毒启动子p7.5/p11在山羊痘病毒(GPV)和羊口疮病毒(ORFV)中的启动功能,本研究通过pTKpp质粒以绿色荧光蛋白(GFP)为报告基因,构建含有p7.5/p 11-GFP表达盒的重组质粒pTKp-gpt-i-GFP-p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骥泽 毛以智 《四川畜牧兽医》 2013年40卷6期 49,51页
【摘要】 山羊口疮又称山羊传染性脓疱病,是由山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患羊口唇内外(或鼻、乳房、蹄部)皮肤及黏膜生成丘疹、水疱、脓疱,脓疱破裂后形成疣状结痂.本病不同年龄的山羊均可感染,以4月龄内的羔羊最易感染.当山羊(特别是羔羊)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恒 《贵州畜牧兽医》 2013年37卷3期 47页
【摘要】 羊口疮又称羊传染性脓疱,是由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多为群发型,无季节性,主要感染初生羔羊和2~6月龄的羊.2008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1起养羊场暴发羊口疮病例进行治疗,治愈率达98.4%(182/18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白刚 贾怀杰 等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3年48卷5期 8-13页
【摘要】 为研究羊口疮病毒(ORFV) ORF129基因编码的锚蛋白调节宿主天然免疫应答的作用机制,利用PCR技术对ORFV/QH01/2010分离株ORF129基因进行扩增,并连接到pGEM-T easy载体,构建pGEM-ORF129重组质粒,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文亚洲 黄静 等 《畜牧兽医杂志》 2013年32卷4期 69,72页
【摘要】 羔羊传染性口膜炎(俗称口疮)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多发于断奶前的羔羊与断奶后的幼羊,尤其易感于7~30日龄的幼羔.以口唇水肿、化脓、糜烂、结痂为主要特征.其发病较快,病情发展迅速,一般于2~5 d内可蔓延至全群感染.若不及早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东梅 胡大勇 等 《吉林畜牧兽医》 2013年34卷12期 50页
【摘要】 1 流行特点羊传染性口疮又称羊传染性脓疱性皮炎、口炎等,本病在世界流行很广,是养羊业中一种主要的传染病[1],是由羊传染性口疮病毒(痘病毒科)引起的[2].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发于秋季、冬末和春初.各品种的羊均可感染,成年羊一般无症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于永忠 柳婧 等 《中国畜牧兽医》 2013年40卷7期 25-28页
【摘要】 羊口疮(Orf)是由羊口疮病毒(ORF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和高度嗜上皮性人畜共患的动物传染病,主要感染绵羊和山羊,有时威胁人类.本研究将ORFV(OV/HLJ/04株)纯化后作为试验材料,采用巨噬细胞系RAW264.7作为病毒细胞宿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于永忠 郭雯 等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2年24卷4期 38-41页
【摘要】 羊口疮(Orf)是由羊口疮病毒(ORFV)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和具有高度嗜上皮性传染病,主要感染绵羊、山羊和人。由于该病缺乏全身性感染症状,因此在防治上也缺乏有效的疫苗或抗体。RNA干扰技术是目前较为成熟的抑制目的基因表达生物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远 李文杨 等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2年z1期 353-354页
【摘要】 羊口疮是由羊口疮病毒(orf virus,OrfV)引起羊、人接触性、嗜上皮性传染病,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据报道该病发病率可达50%,造成了养羊业巨大经济损失.由于OrfV与某些病原感染后的临床症状非常相似,尤其存在继发或混合感染时,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兴海 刘宁宁 《中国畜禽种业》 2011年07卷9期 97-97页
【摘要】 羊传染性脓疱俗称“羊口疮”,是由羊口疮病毒引起的绵羊和山羊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本病以患羊口唇等部位皮肤、粘膜形成丘疹、脓疱、溃疡以及疣状厚痂为特征。本病危害绵羊和山羊,且以3~6月龄的羔羊发病为多,常呈群发性流行。成年羊也可感染发病,但呈散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才勇 朱图寿 等 《云南畜牧兽医》 2011年4期 23-24页
【摘要】 羊传染性脓疱,俗称羊口疮、传染性脓疱性皮炎。本病是由羊口疮病毒引起绵羊和山羊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唇、鼻、口角、眼睑、乳房、尾内侧及肛门、外阴和口腔黏膜发生丘疹、水泡、脓疱和痂皮。据资料介绍凡养羊的地区都曾有发生,污染的羊舍可保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余波 潘淑惠 等 《中国畜禽种业》 2011年07卷10期 105-106页
【摘要】 山羊传染性脓疱病毒(Orf Virus,ORFV)为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的代表种,俗称羊口疮(Orf),是引起山羊、绵羊以及其他一些反刍动物传染性脓疱病的重要病原,感染不分品种、性别、年龄,对羔羊危害极为严重[1,2],病变特征是口唇等处皮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江名 夏刚位 《四川畜牧兽医》 2011年38卷6期 54-55,57页
【摘要】 羊传染性脓疱是以羊口唇处皮肤和黏膜形成丘疹、脓疱、溃疡并结成疣状厚痂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又称羊口疮。它是由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中的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人也可感染本病。近年来由于养羊业的快速发展,羊只流动的增加,羊传染性脓疱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