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79
- 170
- 96
- 2
- 399
- 157
- 121
- 97
- 39
- 246
- 130
- 128
- 97
- 29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张月晓 张海燕 等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2012年02卷2期 149-153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对大鼠急性肝损伤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肝损伤组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组3组,每组各8只.肝损伤组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组大鼠采用皮下注射硫代乙酰胺(TAA)诱导急性肝...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俊杰 张海燕 等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2012年02卷2期 154-159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整肠生(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能否通过改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进而改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组、整肠生低剂量组及整肠生高剂量组4组,每组各10只.肝纤维化组、整肠生低剂量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严 胡国勇 等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1年20卷2期 118-12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硫普罗宁治疗重度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重度非酒精性脂性肪肝病患者30例,测定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的体质量指数、内毒素、瘦素、IL-6、IL-8水平.评价重度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采用硫普罗宁治疗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永静 许翠萍 等 《国际消化病杂志》 2011年31卷3期 172-176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肝大部分切除(PH)诱导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对血浆及残余肝组织IL-1β的影响或可能存在的关系.方法 102只健康雄性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假手术(SO)组和肝大部切除(PH)组,在不同时间点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照兰 陈炜萍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1年18卷2期 94-96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 观察肠毒清颗粒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乙肝)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疗效.方法 将96例慢性重型乙肝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口服肠毒清颗粒(组成:人参10 g,厚朴6...
【关键词】 乙型肝炎,重型,慢性;内毒素血症,肠源性;肠毒清颗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郝彦琴 赵龙凤 等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0年10卷7期 759-762,插页7-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硫代乙酰胺(TAA)所致急性肝衰竭大鼠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雄性Wistar大鼠的骨髓贴壁培养获得BMSCs.取3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TAA模型组和BM...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米俊杰 许翠萍 等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0年41卷11期 931-93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观察肝部分切除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大鼠肝组织脂多糖结合蛋白(lipopolysaccharide binding protein,LBP)、CD14基因表达及血浆TNF-α产生的变化,探讨枯否细胞保护机体的机制.方法 将72只Wistar...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根凤 金朝辉 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9年16卷11期 78-78页ISTICCSCDCA
【摘要】 <篇首> 急慢性肝病患者常出现肠源性内毒素血症(gutdirived endotoxemia,GET),特别是在肝硬化失代偿期发生率更高,达60%~80%.中医学典籍中虽没有相同病名,但对严重感染的晚期相关临床表现却有着深刻的认识,如<素问·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照新 韩德五 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9年17卷30期 3101-310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在肝窦毛细血管化形成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40只,完全随机分为模型组(n=32)与正常对照组(n=8),采用复合因素致肝硬化大鼠模型.模型组分别在饲养第2,4,6,8周末,正常对照组在实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近春 张志岗 等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09年12卷2期 84-86,9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2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甘氨酸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雄性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饮食组和甘氨酸干预组,比较实验第8、12和16周末动物血浆ALT和内毒素水平及肝组织COX-2的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韦爱萍 李春华 《中医药导报》 2009年15卷7期 23-24页ISTIC
【摘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将87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自拟清热利湿、解毒、祛瘀退黄中药治疗,并中药灌肠.两组均以10d为1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苗宇船 张志岗 等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08年18卷4期 238-23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复方中药降脂平肝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ntestinal endotoxemia,IETM)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2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倪伟 施维群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08年18卷2期 123-125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慢性肝病时常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ntestinal endotoxemia,IETM).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姜志民 鲁朝学 等 《中国医药导报》 2008年5卷2期 56-5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应用综合方案治疗182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观察其疗效.方法:应用营养支持,纠正内环境失衡,补充血浆蛋白等疗法;结肠途径治疗采用系统清洗结肠,口服和结肠内注入乳果糖及氨基糖甙类抗菌素,预防和治疗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应用综合措施治疗腹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西波 崔乃强 等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08年14卷1期 3-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阳明腑实证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变化情况,探讨其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相关性.方法:2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另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大承气汤作为中药组,检测入院时及治疗后3d血浆内毒素(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西波 崔乃强 等 《山东中医杂志》 2007年26卷4期 219-221页ISTIC
【摘要】 阳明腑实证属于《伤寒论》的六经病证,在腹部疾患中,急性阑尾炎、肠梗阻、急性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等的不同时期均可出现阳明腑实证表现,在不同时期又有其特殊的病理机制和临床特点.我们的前期工作提示阳明腑实证的发生发展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密切相关.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志岗 刘近春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7年6卷3期 5-6页ISTIC
【摘要】 目的 研究探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是导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早期形成阶段的重要原因.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高脂饮食),治疗组(高脂饮食+甘氨酸),造模8周、12周时分批处死,测门静脉、腹主动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生 吴万春 《国际消化病杂志》 2007年27卷3期 205-207页ISTICCA
【摘要】 脂肪肝时常伴有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内毒素不仅对肝细胞有直接的损伤作用,而且可通过激活库普弗细胞(KC)释放一系列生物活性物质,以及可能促进肝脏自然杀伤T细胞减少,导致促炎和抗炎免疫反应失衡,引起肝脏损害,从而加重内毒素的作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艾涛 田德英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07年13卷6期 322-324页ISTIC
【摘要】 <篇首> 近年来,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ntestinal endotoxemia,IETM)与肝脏疾病之间的关系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动物研究已经证实在各种实验性肝脏疾病均伴有IETM的发生,而且临床观察也显示在重型肝炎患者出现严重IETM的发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西波 崔乃强 等 《天津中医药》 2007年24卷3期 187-18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阳明腑实证患者内毒素、炎症介质变化情况,探讨其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相关性.[方法]阳明腑实证患者25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另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大承气汤作为中药组,检测入院时及治疗后3 d血浆内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陶翠玲 赵艳波 等 《中医药信息》 2007年24卷2期 48-50页ISTIC
【摘要】 通过对慢性肝病231例临床发病及病变过程进行研究,探讨慢性肝病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同程度的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重症肝炎等合并肠源性内毒素血证的发病情况及其与中医痰瘀热互结证型关系,应用活血、化痰、清热为主要治疗原则配伍研制肝毒清,并观察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文星 王锋 等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07年13卷4期 384-386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260±20)g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8)和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组(n=32),后者又分为3 h、12 h、24 h和36 h组,每组8只,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崔乃强 傅强 等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07年13卷1期 3-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病因所致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SIRS及MODS的发生、发展规律,评价通里攻下法代表方剂大承气颗粒对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治疗作用.方法:前瞻性对照分析2002-2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韦继政 廖晓春 等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06年13卷2期 101-103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观察祛毒冲剂对危重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治疗价值.方法:61例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祛毒冲剂组(30例)和思密达组(31例),在治疗前,治疗后1、3和7 d分别观测、记录患者一般体征变化,清晨空腹采外周静脉血测定白细胞计数、血浆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雅萍 李强 等 《免疫学杂志》 2006年22卷1期 43-46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实验研究抗LPS-IgY对烧伤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作用.方法标准LPS免疫鸡,采用改良水溶法(WD)从蛋黄中提取特异性抗内毒素IgY.将纯系昆明种小鼠制成30%体表面积(TBSA)Ⅲ°烧伤合并内毒素血症的动物模型,喂服抗LPS-IgY并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春妍 杨世忠 等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06年16卷6期 356-357,插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对急性肝损伤大鼠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生物学效应的阻断机制及作用.方法:取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组),大承气汤治疗组(B组),急性肝损伤模型组(C组),每组各10只.B、C两组大鼠均以皮下注射硫代乙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AL-Moradi Kaid 崔乃强 等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05年11卷4期 290-29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大承气颗粒对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多器官功能不足综合征(MODS)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前瞻性对照分析急性腹腔内感染的住院患者245例,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及常规治疗加用大承气颗粒剂治疗组.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余江 肖颖彬 等 《重庆医学》 2005年34卷11期 1690-1692页MEDLINE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选择性消化道去污染(SDD)对体外循环(CPB)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病人体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影响 .方法选择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CPB病人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SDD组各15例.对照组行常规术前肠道准备,即饮食准备和清洁灌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任卫英 张顺财 等 《中国临床医学》 2004年11卷2期 168-17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肝硬化大鼠小肠壁结构的变化、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和肠道细菌转位的情况,并探讨其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中的作用.方法:采用CCl4诱导肝硬化大鼠模型,分别取外周静脉和门静脉血测血清内毒素水平,并获取肠系膜淋巴结、肝、脾和近端空肠内容物做细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巍 员克明 等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3年34卷2期 97-9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甘氨酸防治大鼠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发生的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组为:正常组、硫代乙酰胺组、甘氨酸+硫代乙酰胺组,于末次染毒后24 h,测定血浆内毒素含量、血及小肠中组胺含量,并以Evans蓝法计算肠黏膜及肠血管通透指数.结果Gly治疗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茹清静 施维群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03年10卷6期 388-390页ISTICCSCDCA
【摘要】 <篇首> 近年来,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ntestinal endotoxemia, IETM)与肝病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肝病时存在程度不等的IETM已得到公认.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各型肝病内毒素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重型肝炎58%~100%,肝硬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牛春红 俞海涛 等 《山西医药杂志》 2002年31卷1期 32-3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所诱发的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该室建立的以复合因子致肝纤维化、肝硬化动物模型进行实验.对血浆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进行动态观察.结果血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牛春红 韩德五 等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1年32卷5期 398-40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深入探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所诱发的细胞因子IL-10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本室建立的以复合因子致肝纤维化、肝硬化动物模型进行实验.对血浆IL-10水平进行动态观察.结果肝硬化形成进程中血浆内毒素水平与肝组织胶原蛋白含量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夏青 韩德五 等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0年31卷3期 195-196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CCl4所致中晚期肝硬化大鼠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程度及肝组织内毒素的分布.材料与方法采用鲎三肽基质法测定腹主动脉及门静脉血浆内毒素含量;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肝硬化组织内毒素的分布进行观察.结果CCl4所致肝硬化动物血浆内毒素含量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0年6卷3期 292-294页ISTIC
【摘要】 目的:研究大承气汤颗粒剂(简称颗粒剂)对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大鼠肝、肠、肠粘膜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影响。方法:大鼠腹腔注射大肠杆菌悬液,造成腹膜炎诱发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模型,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鼠肝、肠、肠粘膜组织中的 NOS 活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龙凤 李红 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0年8卷10期 1145-1149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近年来,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ntestinal endotoxemia,IETM)与肝病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临床观察表明,各种急、慢性肝炎、肝硬变和重型肝炎患者内毒素血症(endotoxemia,ETM)发生率有不同程度升高.内毒素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佳佳 曹吴冰 等 《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12期 155-156页
【摘要】 重型肝炎临床证候复杂多变,变证、兼夹证多,治疗难度大。近年来,中医药在重型肝炎的治疗中达成了一定的共识。认为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病因病机为肝肾亏虚,湿热内生,毒蕴血溢,即邪实正虚,并采用扶正祛邪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 重型肝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中医药;治法初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振昌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20期 208-209页
【摘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重型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4年10月收治的重型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患者7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7例,观察组38例,给予对照组西医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琦 秦大莲 等 《北方药学》 2014年4期 76-76,77页
【摘要】 阳明腑实证属于《伤寒论》的六经病证,主要指在外感热病病程中出现的邪热内炽,又伴有腹部实证症状的一组全身性综合症候,是临床常见的症候,在急性阑尾炎、肠梗阻、急性胆道感染、外科多种疾病状态的不同时期都可出现,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越来越多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