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09
- 1
- 1
- 1
- 27
- 24
- 13
- 8
- 8
- 21
- 12
- 10
- 7
- 6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黄国盛 《中国妇幼保健》 2007年22卷32期 4578-4579页 ISTICCA
【摘要】 <篇首>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主要由肺表面活性物质(PS)缺乏引起,多发生在早产儿,是造成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固尔苏是从猪肺中分离出来的天然肺表面活性物质制剂,具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防止肺萎缩的功能.我院2004年开始应用进口肺表面...
【中文期刊】 闫志强 魏敏 等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6年27卷20期 1878-1880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 研究急性肺损伤时脂多糖(LPS)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T-Ⅱ)的损伤作用. 方法: 将16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LPS模型组. 通过颈外静脉给药4 h后处死动物,收集肺泡灌洗液(BALF),测定BALF表面张力、总磷脂...
【中文期刊】 赵凤英 石小湘 等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6年14卷10期 76-76页 ISTIC
【摘要】 <篇首> 固尔苏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可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维持肺泡在低肺容量下的稳定性,具有抗萎陷作用,使肺泡保持张开,改善早产儿的呼吸,减低死亡率,而用药过程中配合及用药后病情观极为重要,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中文期刊】 陈玥 封志纯 《新医学》 2005年36卷5期 300-302页 ISTICCA
【摘要】 <篇首> 1引言肺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泡2型上皮细胞合成的一种磷脂蛋白复合体,其结合的特异性蛋白即称为肺表面活性蛋白.肺表面活性蛋白包括亲水性的肺表面活性蛋白A和D及疏水性的肺表面活性蛋白B和C,它们维持着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稳定,从而维持肺的表面张...
【中文期刊】 罗秀芳 陶星华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04年19卷1期 132页 ISTICCA
【摘要】 <篇首>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又称肺透明膜病(PHMD),是新生儿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多见于早产儿,糖尿病产妇的婴儿,有宫内窘迫和出生时窒息史的新生儿,本病因缺乏PS引起.PS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分泌的磷脂蛋白复合物,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中文期刊】 闫志强 李志超 等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4年25卷23期 2199-2201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研究心房钠尿肽(ANP)对急性肺损伤时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T-Ⅱ)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SD大鼠18只随机等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脂多糖(LPS)模型组、ANP治疗组. 通过颈外静脉给药,给药4 h后处死动物,收集肺泡灌洗液(BA...
【关键词】 心钠素; 肺表面活性物质; 呼吸窘迫综合症,成人;
【中文期刊】 王霞 封志纯 《广东医学》 2003年24卷3期 325-327页 ISTICCA
【摘要】 <篇首> 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 PS)是由肺上皮细胞合成并分泌的一种磷脂-蛋白质复合物,具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维持正常呼吸功能的作用.PS由磷脂和相关蛋白构成,其中90%为磷脂,8%~10%为表面活性物质相...
【中文期刊】 缪长虹 蒋豪 等 《中国临床医学》 2003年10卷2期 143-147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建立犬内毒素性ARDS模型.方法:选择健康成年毕格犬12条,分两次静脉注射内毒素,动态观察氧合指数(PaO2/FiO2);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肺内分流率(Qs/Qt);动态顺应性(Cdyn);气道阻力(Rrs);死腔量(VD/...
【中文期刊】 王士锋 王卫 《医疗设备信息》 2003年18卷8期 8-9页 ISTIC
【摘要】 本文根据附加压强的原理,给出测量肺泡表面张力系数的一种方法.着重阐述了采用光电检测液泡直径的实现方法和整机的组成.
【关键词】 表面张力系数; 光电检测; 电荷耦合器件(CCD);
【中文期刊】 李建华 司志萍 等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03年19卷2期 137-140页 MEDLINE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IPC)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离体大鼠肺灌流模型,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I/R组和IPC组,处理完毕后分别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组织湿/...
【中文期刊】 王茜 赵康涛 《卫生毒理学杂志》 2003年17卷3期 161-163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通过对日本大耳兔双光气肺损伤后肺泡灌洗液蛋白和表面张力变化的测定,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在双光气肺损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纯种日本大耳白兔40只,性别不拘,体重为(3.04±0.78)kg,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即刻组(5只)、...
【中文期刊】 李杰 《中国医刊》 2002年37卷2期 14-15页 ISTICCA
【摘要】 <篇首> 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是由肺Ⅱ型细胞合成并分泌的一种复合磷脂,其主要生理功能是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防止肺泡萎陷,保证肺泡内气体交换的正常进行.近年来研究发现,PS异常与某些肺部疾病的发生、发展密...
【中文期刊】 孙雨 方凤 《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 2001年21卷1期 40-42页 ISTICCA
【摘要】 肺表面活性物质(PS)最重要的功能是降低肺泡气液界面的表面张力.以前一直沿用单分子层理论解释PS如何降低表面张力,随着研究深入,发现许多现象不能用单分子层理论解释.近几年的研究结果提示:①PS在气液界面形成的表面活性膜是由多层分子组成的;②...
【中文期刊】 张旻 周新 《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 2001年22卷2期 110页 ISTICCA
【摘要】 <篇首> 欧洲自1989年起生产的一种表面活性物质替代品:猪的α-气管内悬液(Curosurf),已被FDA认可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治疗.本品为猪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提取物,由约99%的磷脂和约1%的表面合成蛋白B和C所组成.早产...
【中文期刊】 肖燕 崔社怀 《免疫学杂志》 2000年16卷Z1期 102-105页 ISTICCSCDCA
【摘要】 表面活性蛋白A(SP-A)是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重要组成部分,结构上属于胶凝素家族成员之.SP-A除具有降低肺表面张力、维持肺泡正常生理功能的作用外,还参与了肺的局部防御和免疫调节过程.本文就近年来SP-A在免疫炎症调节方面的研究进展作...
【中文期刊】 孟庆雪 刘玉芬 等 《中国畜牧兽医》 2014年41卷3期 178-181页
【摘要】 肺表面活性蛋白是磷脂发挥功能的重要载体,主要分布于支气管表面和肺泡气—液界面,具有降低表面张力的特性,可防止肺泡塌陷,有利于气体交换,维持肺残气量和保持肺部的顺应性.目前已发现4种蛋白,分别是SP-A、SP-B、SP-C和SP-D.这4种蛋...
【中文期刊】 游丽霞 《中华护理教育》 2013年10卷5期 238-240页 CSCD
【摘要】 肺泡表面存在一种物质,能调节表面张力,1955年Pattle首次从哺乳动物肺中分离出这层物质,称之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1].1980年日本学者首先报道用PS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取得成功,...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质类; 护理;
【中文期刊】 刘文武 邓立普 《蛇志》 2013年25卷4期 412-414页
【摘要】 <篇首> 肺表面活性蛋白(surfactant Protein,SP)是分布于肺泡内气液表面,主要由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lveolar typeⅡ epithelialcells,AT-Ⅱ)合成和分泌的一种脂蛋白复合物.其中约90%为磷脂,包括...
【中文期刊】 张秀珍 孟庆美 《心理医生(下半月版)》 2012年3期 296-296页
【摘要】 <篇首> 珂立苏是从健康新生小牛肺中分离提取的肺表面活性物质(PS).PS主要作用是降低肺泡表面张力,保持肺泡稳定,防止肺不张.在伴有呼吸障碍的早产儿,肺表面活性物质有使肺泡扩张和稳定的作用,可改善肺的顺应性和气体交换.我们科自2007 年使用...
【中文期刊】 戴月映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2年34卷5期 665-666页
【摘要】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主要发生于35周以下早产儿,是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缺乏所引起[1],占早产儿死亡原因的50%~70%[2].早产儿出生后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少,肺泡表面张力增加,易患肺透明膜病.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有利于尽早扩大肺潮气量,...
【中文期刊】 吴勇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1年34卷1期 106-108页
【摘要】 <篇首> 肺表面活性物质是一种保持肺正常功能必须的一种脂类复合物,用以减少肺泡气液面的表面张力,避免肺呼气末的塌陷,Avery和Mead在1959年证实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是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发病机制的主要因素.
【中文期刊】 汪昌玉 谢桂月 《临床护理杂志》 2011年10卷3期 58-60页
【摘要】 <篇首>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又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主要发生于35周以下早产儿,是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所引起[1].占早产儿死亡原因的50%~70%[2],严重威胁新生儿的健康.早产儿出生后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少, 肺泡表面张力增加,易患肺透明...
【中文期刊】 卜玮 于鸣镝 等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年32卷9期 1407页
【摘要】 <篇首> 沐舒坦是一种粘液溶解性祛痰药,具有促进粘液排除作用及溶解分泌物的特性.新生儿尤其早产儿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少,肺泡表面张力增加,易造成肺泡壁损害;且由于咳嗽反射弱,气管支气管粘液不易咳出,造成治疗上的迁延.新生儿由于其呼吸系统生理解剖上...
【中文期刊】 朱芸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年04卷11期 141页
【摘要】 <篇首>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为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所致,多见于早产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窘迫和呼吸衰竭.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缺乏使肺泡壁表面张力增高,顺应性降低.呼气时功能残气量明显降低,肺泡易于萎陷,吸气时肺泡难以扩张,潮气量和肺泡...
【中文期刊】 欧阳宏英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19卷14期 22-23页
【摘要】 早产儿由于组织器官发育不成熟,体重低,功能不全,生活能力差,抵抗力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少,肺泡表面张力增加,易造成肺泡壁损害,且由于咳嗽反射弱,气管支气管的粘液不易咳出;呼吸器官发育不成熟;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低下,易引起肺部感染.而肺...
【中文期刊】 杨华 侯勇 等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10年32卷2期 69-70页
【摘要】 目的:研究急性肺损伤时内毒素主要成分脂多糖(LPS)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T-Ⅱ)的损伤作用.方法: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LPS模型组.通过颈外静脉给药4 h后处死动物,收集肺泡灌洗液(BALF)测定表面张力、总磷脂含量(T...
【中文期刊】 谢晓玲 朱进秋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年3卷20期 185页
【摘要】 <篇首> 肺表面活性物质(PS)是治疗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重要物质.可降低肺泡气-液界面表面张力,保持肺泡稳定,防止肺不张和肺萎陷[1].传统的给药方法为先作气管插管,再将PS用生理盐水稀释后在四个不同体位从气...
【中文期刊】 李旭丹 郝彦勇 等 《吉林医学》 2007年28卷16期 1767-1768页 CA
【摘要】 <篇首> 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surfactant,PS)是一种肺泡表面存在的,能调节表面张力的物质.胎儿在胎龄22~24周时,肺泡Ⅱ型细胞已能产生PS,但量不多,随着胎龄的增长,PS合成逐渐增加,因此,胎龄越小,肺中PS的量越少...
【中文期刊】 李柳青 《医学文选》 2003年22卷4期 538-541页
【摘要】 <篇首> 肺表面活性物质(PS)是一种由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合成并分泌的磷脂衍生物,具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维持呼吸系统正常生理功能的作用.凡能使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损伤的原因均可致PS分泌减少.
【中文期刊】 孙绍临 《卫生职业教育》 2003年21卷12期 40-40页
【摘要】 <篇首> 在<医学物理学>的教材中,关于肺泡在张大过程中的外力作功,一般只考虑到外力克服表面张力所作的功.而事实上,除了以上因素外,肺泡内的气体在压强增大过程中,外力也还要作功.那么,是不是因为这部分的外力作功很小,以至于可以忽略不计了呢?其实...
【中文期刊】 俞惠民 《现代实用医学》 2001年13卷5期 207-212页
【摘要】 <篇首> 早在1929年,瑞士的Neergaard就提出"肺的回缩力取决于肺泡内的表面张力”,并推测新生儿肺不张的原因可能是肺泡表面张力过强.50年代初期,耶鲁大学的Miller和波士顿的Blvstad等人描述了早产儿临床上出现呼吸困难和吸气凹...
【中文期刊】 李燕娜 徐彪 《淮海医药》 2000年18卷3期 236-238页 CA
【摘要】 <篇首> 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其中90%是磷脂,以二棕榈酰卵磷脂(DSPC)和磷脂酰甘油为主,后二者是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的主要活性成分,8%~10%是与脂质特异性结合的蛋白...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 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A; 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