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82
- 4
- 2
- 50
- 17
- 4
- 2
- 1
- 12
- 8
- 7
- 7
- 6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马悦颖 李沧海 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6年12卷11期 68-7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综述近年来中药复方化学和药理研究方法的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关于中药化学和中药药理研究方法的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并分类汇总.结果:回顾文献并结合作者实验室最近研究工作,提出了对中药复方研究方法的一些思考:加强中药药理指导下化学研究;建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卢红梅 梁逸曾 等 《药学学报》 2005年40卷12期 1147-115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篇首> 鱼腥草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在临床上有一定疗效.然而,由于国内中药质量缺乏有效稳定的控制手段及标准,一直很难被国际医药市场所接受.近年来,指纹图谱技术用于中药的质量控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目前用于中药质量控制的指纹图谱技术多是在承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代春美 肖小河 等 《中草药》 2005年36卷10期 1575-157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针对我国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现状和问题,结合微量热分析技术的特点和优势,认为基于生物热动力学的微量热分析有可能在中医药研究中发挥独到而突出的作用,建立基于生物热动力学表达的中药四性评价、品质鉴定、药效物质筛选、复方配伍关系分析等研究方法体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陶佳林 赵玉男 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5年7卷1期 33-37页ISTICPKUCSCD
【摘要】 本文讨论了以分层法进行中药药效评价时权重设立的问题,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建立递阶层次结构;2.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3.计算单一准则下元素的相对权重;4.计算各层元素的组合权重.由于中药作用具有多途径、多靶点的特性,因此评价过程中权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吕爱平 吴萍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04年29卷6期 505-507,607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类风湿性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目前在国内外仍属于病因不明,难以治疗和预防的一种疾患.据估算,我国RA患者约有近千万.中医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石圣洪 郑小燕 等 《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 2003年5卷3期 38-40页ISTICPKUCSCD
【摘要】 本文采用对比和类比方法,借助现存调研文献,提出中医药优势疾病谱的观点,并探索确定中医药优势疾病谱的思路,强调确立中医药优势疾病谱的重要性.本文认为:1.中医药文献载述其药效的宽泛性与实际应用的局限性形成反差,需要站在学科发展的高度,用不断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琦 《中医药学刊》 2002年20卷11期 16-1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王建华教授率领课题组从70年代中开始,在全国率先开展脾虚证辨证论治的多方面系统而深入的研究.现将其在临床上"论治"方面的主要应用进行总结.主要体现在王老对中药药理的研究上:王老认为,中药药理研究与临床的结合,应体现在与证的结合,从证治理论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琦 《中医药学刊》 2002年20卷5期 575-57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王建华教授率领课题组从70年代中开始,在全国率先开展脾虚证辨证论治的多方面系统而深入的研究.现将其在临床上"论治"方面的主要应用进行总结.主要体现在王老对中药药理的研究上:王老认为,中药药理研究与临床的结合,应体现在与证的结合,从证治理论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旭祥 朱沁未 《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 2001年3卷1期 16-19页ISTICPKUCSCD
【摘要】 中药现代化的关键是自身庞大系统的方法学,即中药庞大数目的综合化学成分和复杂体系的整体药理作用的方法学.中药系统原理是处理中药庞大系统一般规律的方法学.中药系统原理以中药化学特征谱来表达综合活性成分,以基因组学和基因表达的细胞因子来揭示整体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妮 贾连群 等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20卷2期 114-117页ISTICCA
【摘要】 目前,中医防治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心血管临床中的有效治疗方案.然而,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中,客观化、标准化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体系是中医药发展存在的必然问题.中医方证代谢组学是21世纪兴起的新兴学科,其以中医病证为切入点,中药方剂为研究对象,利用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伟旋 许军 等 《中国医药导报》 2015年31期 66-69页ISTICCA
【摘要】 基于临床疗效的药品定价法体现了药品价值与价格之间的内在联系,反映了供应方和需求方的真实信息,是对目前的成本加成定价法的一种有益补充和完善。本文通过对药品临床疗效的内涵、评价方法及已有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如价值定价机制、类似药效比价法、疗效定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华小黎 邹复好 等 《中国数字医学》 2014年9卷12期 57-59页ISTIC
【摘要】 分析现行中药质量评价体系,提出多元中药指纹图谱与药效关联关系框架,引入基于机器学习的谱效关系模型,提供了合理的计算方法.提出的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的新方法,有利于保证中药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稳定性,为促进中药现代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丽娟 谢俊大 等 《北京中医药》 2008年27卷12期 974-977页ISTIC
【摘要】 近年来,蛋白质组学迅速发展,已成为后基因组时代最主要、最重要的研究体系之一.其研究思路与中医对疾病的认识具有高度的趋同性.目前,蛋白质组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中医证候、针刺的经络效应基础研究、中药药效评价及筛选、中药毒性、中药资源及生产、中药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龙虎 杜杰 等 《中国现代中药》 2007年9卷8期 28-31,40页ISTICCSCDCA
【摘要】 从炮制沿革、炮制工艺、炮制对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影响等方面,对近年来附子的炮制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认为附子的炮制尚需进一步规范,亟需结合药效、毒理研究建立附子的质量标准评价体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伟光 张滔 等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7年30卷2期 20-22页ISTIC
【摘要】 论述了开展民族药质量标准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民族药质量标准研究的新思路与方法,建立以民族药指纹图谱为核心内容,以药理作用筛选出的药效活性成分组群为控制指标的质量标准评价体系.研究其中各成分之间不同的化学类型对药理作用的影响,以及药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永学 高沛永 《国外医学(药学分册)》 2001年28卷4期 197-200页ISTICCA
【摘要】 在美国,药物副作用位居死亡原因前列.一个重要原因,即现存的药物开发体系难以提供保证安全和疗效的适当信息.药物遗传学旨在研究药物反应中个体差异的遗传基础.本文概述药物遗传学的最新进展及其与药物安全性评价和个体化用药的关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姚卫峰 包贝华 等 《药学教育》 2015年31卷6期 39-43页
【摘要】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为提高中药学类本科生教育教学的质量,克服中药学类专业实验教学中仍然存在的部分问题,南京中医药大学提出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构建了中药学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包含中药资源与鉴定、中药炮制与制药、中药质量评价和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庆民 徐馨 等 《中国兽药杂志》 2015年49卷7期 42-46页
【摘要】 对奶牛乳房中药涂膜剂进行药理作用试验,以对其有效性和药效作出评价.以抗炎、解热、镇痛、活血化淤四方面试验研究,对其药效学进行综合分析.抗炎消肿作用试验结果显示:药剂高、中、低剂量组对二甲苯所致的炎症肿胀抑制率分别为59.6%、48.1%和4...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建勋 林成仁 等 《中国科技成果》 2015年1期 58-59页
【摘要】 目前中药药效学的研究已深入到基因、蛋白等分子水平,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均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其研究结果与中医临床评价仍有较大的距离,难以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病证结合、方证相应的用药特点。针对上述问题,在5项国家课题的资助下,本项目在思路、模型、技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小妹 《中国科技成果》 2014年18期 42-43页
【摘要】 太白山地处秦岭山脉,是中国南、北方的地理分界线;是暖温带、亚寒带气候的分界线;是华北、华中植物区系的分界线;也是黄河、长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丰富的气候条件和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太白山中草药的多样性和独有的神奇功效。“太白七药”作为太白山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伟城 《亚太传统医药》 2014年10卷10期 41-42页
【摘要】 中药质量与安全性控制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迫切需要.论述生药学、色谱法在中药质量分析中的应用及中药安全性评价现状,力求“源于传统,优于传统”,以期建立起一整套安全、可控、关联药效的质量标准体系,保证中药质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主泉 林文津 《福建医药杂志》 2013年35卷2期 162-163页CA
【摘要】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研究生物系统的组学方法,它是关于生物体系内源代谢物质种类、数量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主要对生物整体、系统或器宫的内源代谢物质及其与内在和外在因素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1-2].其研究思路中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钱晓路 王懿 等 《中国药物评价》 2013年30卷1期 6-8页
【摘要】 目的:总结Alzheimer′ Disease (AD)动物模型研究进展,提出适宜于中药抗AD药理学研究与药效学评价的思路与技术体系,为抗AD创新药物研发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对近十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在目前用于AD动物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余芳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1年23卷4期 10-12页
【摘要】 结合偏头痛的病因病机,从血管源学说、神经源性学说、三叉神经血管学说、遗传因素等方面对偏头痛实验模型的制备进行系统地概括;同时从血管、神经、基因及蛋白组学等方面对药效评价指标进行归类,建立一套完整的指标评价体系,为偏头痛的实验设计提供一些思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志书 郭立玮 等 《现代中医药》 2011年31卷1期 57-59页CA
【摘要】 目的 对不同伴生物三七总皂苷主要物理化学参数进行测定,探索中药药效物质分离新的评价体系.方法 建立了不同伴生物三七总皂苷的黏性系数、电导率等物理化学参数的测定方法,并对4种不同伴生物三七总皂苷Ⅰ、Ⅲ、Ⅴ、Ⅶ进行了测定、分析与验证.结果 不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昞 李继遥 等 《统计研究》 2009年26卷12期 106-107页
【摘要】 <篇首> 龋病,是人类最常见的口腔疾病.由于其危害的严重性,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龋病列为人类重点防治的3大非传染性疾病.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某些中药具有多重作用机制,不仅能够抑制致龋菌生长及致龋相关毒力因子,也具有抑制牙齿脱矿和促进再矿化的作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童丽 才让加 《亚太传统医药》 2009年5卷8期 3-4页
【摘要】 探讨信息化技术在藏药研究中的应用.针对文献数据信息化系统、藏药服用指导信息化系统和药效评价信息化系统,根据藏药科学体系复杂的特点,以及藏药效应评价多靶点的特征,探讨藏药研究中信息化技术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建良 齐炼文 等 《色谱》 2008年26卷2期 153-159页
【摘要】 介绍了色谱指纹图谱在中药质量控制体系,即中药真实性鉴定(化学指纹图谱)、有效性评价(谱效学、生物指纹图谱、代谢指纹图谱)以及安全性评价方面的应用.目前化学指纹图谱在中药的真实性鉴定方面已比较成熟;谱效学、生物指纹图谱和代谢指纹图谱由于与药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兵 窦志华 等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年27卷6期 494-496,499页
【摘要】 目的:建立复方五仁醇胶囊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方法:建立CCl4诱导的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损伤模型,大鼠为含药血清供体,以含药血清对损伤肝细胞增殖(MTT法)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泄漏的影响两个指标,结合含药血清中五味子乙素的含量测定,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叶润泽 王超 等 《药物评价研究》 2024年47卷10期 2420-2426页ISTICPKUCA
【摘要】 人源肿瘤异种移植(PDX)模型是一种将人源肿瘤组织或患者来源的原代细胞植入免疫缺陷鼠体内,经传代培养后形成的体内肿瘤模型.这一模型来源于临床患者,且能与鼠体内微环境互相作用,作为动物模型可以较大程度地还原人类肿瘤的特征,因而其在临床前抗肿瘤...
【关键词】 人源肿瘤异种移植模型;抗肿瘤药物;药效学评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奂 粟乙梵 等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23年43卷7期 44-5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改善重组人白介素-11在原核表达体系中的可溶表达水平以及在体内的循环半衰期.方法:通过构建白蛋白结合肽融合人白介素-11重组蛋白表达载体[pET-30a(+)-ABD-rhIL11],实现融合蛋白在原核表达体系中的可溶表达;基于疏水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晴 朱香梅 等 《河南中医》 2023年43卷6期 968-972页ISTIC
【摘要】 随着现代研究技术和方法的发展,龟甲胶在炮制和提取工艺方面有了新的进展,主要成分、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方面也有了新的发现,但目前仍存在较多问题,建议如下:①拓宽药源途径.胶类中药需求量较大,药源紧张、价格昂贵,中华草龟是唯一的药用物种来源,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思维 郝二伟 等 《中草药》 2022年53卷8期 2560-257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广地龙Pheretimaaspergillum为我国常用传统中药材,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为岭南地区道地药材.广地龙中化学成分包括蛋白质及多肽类、酶类、氨基酸及二肽类、核苷类、脂肪酸类、甾体化合物、溶血磷脂、无机元素等.传统认为广地龙蚓激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伟 孙叶芬 等 《中草药》 2022年53卷22期 7221-723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随着《结束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的公告》发布以及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的陆续出台,中药配方颗粒行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通过对中药配方颗粒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归纳,从政策法规、工艺研究、质量评价研究、化学成分及其药效学研究等方面对中药配方颗粒的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叶霁 李睿旻 等 《中草药》 2019年50卷19期 4529-453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药质量是中医药应用、发展和传承的重要因素,是中药发挥临床疗效的保障.长期以来,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特征的中药,特别是由多种中药组成的复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尚不明确,限制了其质量标准的制定,影响了中医药国际化的进程.质量标志物主要依据中药属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铁军 许浚 等 《中草药》 2019年50卷19期 4613-461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海马补肾丸为中药大品种,疗效确切,但其基础研究薄弱,质量控制方法简单,不能科学评价和有效控制该药的质量.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的理念和确定原则,对其化学物质组及口服血行成分进行了辨识与表征,进而通过整体动物模型、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网络药理学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广基 郝海平 等 《中国天然药物》 2009年7卷2期 82-89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建立符合中药方剂自身特点的整体药效评价体系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科学任务之一,近年来,随着代谢组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中药方剂整体药效评价与多耙点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崭新的和强有力的技术手段.本论文围绕代谢组学研究技术在中医证动物模型评价、"方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毕肖林 马世堂 等 《中草药》 2018年49卷22期 5229-523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药及其复方所含化学成分复杂多样,药理作用具有多途径、多靶点协同作用的特征,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药现代化的重点和难点.目前,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不断创新,综述并归纳了中药药效物质筛选与辨识的思路及进展,指出应建立多学科交叉...
【关键词】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中药药效物质筛选与辨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