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73
- 13
- 3
- 3
- 360
- 24
- 13
- 11
- 6
- 122
- 99
- 68
- 65
- 6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学位论文】 作者:余少校 导师:张振伟 广州医学院 广州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手外科(硕士) 2013年
【摘要】
第一部分改良指背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改良指背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的疗效及临床分析方法。
切取指背筋膜蒂皮瓣时,皮瓣近端预留一条长约1~2.0cm指背静脉,...
【关键词】 指端皮肤缺损 ; 指背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郑磊 导师:张湘生 董忠根 中南大学 临床医学 临床医学(博士) 2013年
【摘要】
目的:探讨以主干血管及筋膜皮肤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的皮肤筋膜蒂对皮瓣成活影响及其在皮瓣静脉回流中作用;总结以骨间背侧血管和筋膜皮肤为蒂及以胫后血管和筋膜皮肤为蒂的的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经验。
方法:预实验选用健康新西兰大白兔9只,在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孙玉福 宁波市医学会显微外科并手外科分会2012年学术年会暨第二届“中国显微外科穿支皮瓣高峰论坛” 2012年
【摘要】
目的:
分析应用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指端皮肤缺损的疗效.
方法:
用带指背皮神经的指背逆行岛状皮瓣15例(16块),面积:2.0×3.0cm~1.5×2.0cm,修复手指指端皮肤缺损,供区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王国宝 2012年安徽省烧伤外科学术年会 2012年
【摘要】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结合封闭负压引流(VSD)技术的临床应用特点。
方法:11例足跟、踝、及小腿下端软组织缺损、骨外露患者,对感染皮肤缺损先行清创及封闭负压引流(VSD)治疗1-2个疗程,随后应用腓肠神经营养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孙广峰 贵州省医学会手外科分会成立大会暨手外科学术研讨会 2010年
【摘要】 目的总结第5掌骨桡背侧逆行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环、小指皮肤缺损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4年9月-2009年10月,应用第5掌骨桡背侧逆行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修复环、小指皮肤缺损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18~56岁,平均28.5岁.机...
【关键词】 逆行筋膜蒂岛状皮瓣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谢振军 第三届全国创伤骨科学术会暨组织修复与重建新技术研讨会 2010年
【摘要】 小腿下段、足踝部尤其是足跟皮肤缺损临床上比较常见,其创面修复一直是临床治疗中的难题。本文主要介绍自1999年2月至2010年2月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及足部皮肤缺损216例,疗效满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林源 第五届全国创伤外科学术研讨会暨汶川地震伤员救治经验交流会 2008年
【摘要】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和足踝部周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方法: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和足踝部周围皮肤软组织缺损29例,其中小腿中、下段开放骨折8例,伴有慢性骨髓炎2例...
【关键词】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 ; 逆行岛状皮瓣修复 ; 小腿下段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王相 2007年浙江省显微外科会议 2007年
【摘要】 指腹缺损是手部的一种常见外伤,修复指腹缺损的方法很多,如选择不当、术后将严重影响 手指外观及功能。浙江省台州市博爱医院手足外科中心于2001年8月~2005年10月应用指背筋膜逆行岛状皮瓣、大鱼际桡侧缘远 端蒂筋膜皮瓣修复指腹缺损150例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侯春林 洛阳皮瓣、骨皮瓣新技术全国推广学习班暨第八届平乐正骨学术研讨会洛阳市手外科、显微外科学术年会 2006年
【摘要】 目的:回顾总结我国带血管蒂组织瓣移位术的发展历程,分析其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方法:回顾国内有关带血管蒂组织瓣移位术的文献,进行分析整理,总结其临床发展历程,并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做一展望.结果:肌瓣与肌皮瓣移位数具有可切取组织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侯春林 第八届全国显微外科学术会议暨国际显微外科研讨会 2006年
【摘要】 目的:回顾总结我国带血管蒂组织瓣移位术的发展历程,分析其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方法:回顾国内有关带血管蒂组织瓣移位术的文献,进行分析整理,总结其临床发展历程,并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对其发展前景作一展望. 结果:肌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忠超 王玮玮 等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4年38卷3期 349-352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第1掌骨桡背侧逆行岛状皮瓣和示指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1月-2023年7月选取30例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随机分为A组(15例)和B组(15例).A组采用第1掌骨桡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作为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国明 徐朝 等 《浙江创伤外科》 2023年28卷8期 1476-1479页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同指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及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在手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19年12月至 2022年12月收治的 65 例手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行同指背逆行岛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小敏 刘春兰 《护理学杂志》 2012年27卷4期 46-47页ISTICPKUCSCD
【摘要】 对14例足踝部皮肤缺损患者行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治疗.结果术后住院7~16 d,平均12.0d.术后患者随访均达半年以上,14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饱满,富有弹性,耐磨损.提出术前访视,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加强术中护...
【关键词】 足踝部;皮肤缺损;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中锋 崔红旺 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年45卷3期 517-518页ISTICPKUCA
【摘要】 <篇首> 因外伤等原因造成足踝部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常伴有肌腱、骨骼外露,修复较困难.随着显微外科的不断深入发展,Masquelet等[1]提出了皮神经皮辦的概念,并设计皮神经皮辦成功应用于临床,为上述部位提供了良好的修复方法.2005年6月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栋 李双 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8年26卷4期 458-460页ISTICPKUCSCD
【摘要】 <篇首> 逆行岛状皮瓣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出现.1976年,Bostwick描述以颞浅血管为蒂,形成逆行岛状筋膜瓣用于头面部创面的修复.王炜、鲁开化(1982)和Stock(1983)又分别报道将桡动脉游离皮瓣(中国皮瓣)改为带远端血管蒂移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兆明 蔡斌 等 《实用医学杂志》 2008年24卷6期 965页ISTICPKUCA
【摘要】 <篇首> 拇指腹软组织缺损修复方法近年来报道较多,有鱼际带蒂皮瓣、指侧方岛状皮瓣、示指背侧岛状皮瓣、足趾游离皮瓣等,各种方法各有利弊[1],如传统带蒂皮瓣其操作方便,手术风险较小,但需二次手术且术后皮瓣感觉恢复差;邻指岛状皮瓣虽然应用较多,但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民 邵新中 等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7年21卷6期 651-65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介绍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同指供区掌指背侧逆行筋膜蒂岛状皮瓣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2004 年1月~2006年1月,应用掌指背侧逆行岛状筋膜蒂皮瓣修复同指不同部位皮肤缺损32例36指,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19~46岁,平均27岁.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自力 肖向阳 等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7年21卷2期 209-21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总结超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血供特点及修复足底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3年1月~2005年11月,临床应用3例,根据缺损部位大小、距离,保留外踝上7.5~8.5 cm处直径较粗大的腓动脉肌间隔皮支(或胫后动脉肌皮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润文 李玲 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年11卷34期 6876-6877页ISTICPKUCA
【摘要】 选择2002-03/2006-02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整形烧伤外科收治的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移植修复小腿中下1/3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2例,其中外伤后皮肤坏死跟腱外露6例,胫前、外踝和足背慢性溃疡各2例.患者均知情同意.缺损面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兆强 张丽香 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7年15卷10期 740-74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部、踝部及小腿下1/3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自1999年6月~2003年6月,对足部、踝部、小腿下1/3软组织缺损者应用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6例.面积最大12 cm×7...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凯夫 齐月宾 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7年15卷12期 955-956,加页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利用指固有动脉背侧支与掌背动脉的终末支形成的指背动脉网,设计指固有动脉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报道应用指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3月~2006年11月,分别以近节及中节手指指固有动脉背侧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廖坚文 张振伟 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7年25卷1期 98-100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报道应用复合组织移植一期修复复杂指背腱膜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掌背动脉为蒂带肌腱手背逆行岛状皮瓣、足背动脉为蒂带趾长伸肌腱复合组织皮瓣及肌腱移植锁骨下带蒂皮瓣3种方法修复,为36例合并皮肤缺损的复杂指背腱膜损伤进行急诊修复.结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杰 罗少军 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年11卷8期 1546-1547页ISTICPKUCA
【摘要】 为观察一种新型远端蒂皮瓣移植修复指背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选择2000-06/2006-04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指背远端皮肤缺损患者9例,应用指背动脉为蒂的邻指背侧逆行岛状皮瓣移植修复指背远端皮肤缺损.皮瓣轴线为邻指的指背动脉,血管蒂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祥军 刘宁 等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7年21卷2期 211-21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报道小腿软组织缺损、骨外露的组织修复方法.方法 2004年3月~2005年10月,对29例各种原因造成的小腿软组织缺损、骨外露分别采用带蒂皮瓣、肌瓣、肌皮瓣进行修复.男23例,女6例.年龄15~60岁.外露部位于小腿中上段15例,中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皓华 朱文雄 等 《实用医学杂志》 2006年22卷10期 1170-1171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探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足踝部及足背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对19例小腿、足踝部及足背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逆行转位修复.皮瓣面积最大为14 cm×8 cm,最小为5 cm×1.5 c...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家虹 王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6年14卷2期 8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本院自1998年以来应用改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1、2],转移修复小腿及踝部软组织缺损12例,获得满意疗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苏顺清 戴新明 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06年26卷10期 1535-153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观察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1年-2005年,应用带血管蒂岛状皮瓣转移修复各种原因所致的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9例;其中足底内侧岛状皮瓣6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5例,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逆行岛状皮瓣3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斯怡 吴起 等 《实用医学杂志》 2006年22卷12期 1422-1423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探讨选择不同类型前臂逆行岛状皮瓣急诊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与价值.方法:总结2000年4月至2005年6月应用6种不同类型前臂逆行岛状皮瓣急诊修复35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结果:皮瓣成活29例,6例部分坏死,其中31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万成 张发惠 等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6年20卷11期 1090-109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总结改进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4年8月~2005年4月,对15例足跟、踝关节和足前部皮肤缺损患者,应用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链为皮瓣提供血供,设计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蒂部最远可达外...
【关键词】 足踝部;皮肤缺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武瑞臣 张英民 等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6年20卷9期 957-95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及指骨外露是临床常见创伤,传统修复方法如:邻指皮瓣、远位皮瓣修复需二期断蒂;带指神经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术后早期易发生皮瓣肿胀,甚至皮瓣静脉危象,从而出现皮瓣或皮瓣边缘坏死.我们将指神经血管蒂改良为指神经血管筋膜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新华 阮红波 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年34卷1期 120-121,12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足部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腓肠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根据创面大小,在小腿后侧切取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18例,观察术后皮瓣成活情况.结果术后18例逆行皮瓣全部成活,切取的最大皮瓣为10.5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玮杰 韦敏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05年11卷3期 195-196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研究指背动脉为蒂的手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食指背部远端软组织缺损.方法:对23例食指背侧远端软组织缺损或伴有伸指肌腱缺损,指骨部分缺损的病例,采用食指尺侧近侧指背动脉为蒂的手背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皮瓣面积(2.0~3.0)cm×(3.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黎晓华 李峻 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5年13卷18期 1437-143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用保留腓肠神经、吻合小隐静脉的逆行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改善皮瓣术后足外侧皮肤感觉麻木及静脉回流障碍的缺陷.[方法]切取皮瓣时,近端不切断腓肠神经,沿神经外膜游离出腓肠神经,保护其伴行血管不受损.同时向皮瓣近端切取小隐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熊建义 王大平 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4年22卷1期 19-21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报道指背动脉蒂逆行岛状皮瓣设计的解剖学基础. 方法:对12只新鲜尸体手标本分别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及动脉铸型标本对照观察,对掌背动脉及指背动脉进行显微解剖,根据其血管分布设计成指背动脉蒂逆行岛状皮瓣.结果:掌背动脉与指掌侧固有动脉在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世民 顾玉东 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4年22卷1期 5-7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建立新西兰大白兔隐动静脉逆行岛状皮瓣实验模型,探讨静脉逆向回流的机制.方法:对5只新西兰大白兔解剖观察,建立隐动静脉逆行岛状皮瓣实验模型(3.0 cm×3.0 cm,血管蒂长3.0 cm).将10只兔的两侧后肢随机配对分为2组,进行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廖坚文 张振伟 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4年22卷3期 321-323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报道应用第3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掌侧移位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对22例拇指指端缺损病例,采用第3掌背动脉岛状皮瓣,经指蹼皮下隧道逆行移位至手掌侧远端,屈曲拇指贴紧手掌固定,皮瓣带蒂修复创面,2~3周后断蒂.结果:22例皮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礼廷 徐立录 《实用医学杂志》 2003年19卷10期 1142-1143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足部电烧伤创面中的应用.方法: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转移,对21例足部电烧伤创面进行修复与重建.结果:21例中19例皮瓣全部一期愈合,2例皮肤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治愈,经6个月以上随访观察,功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茂龙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1年8卷1期 5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1 解剖学基础 小腿后部皮肤质量好,供区面积大,血循环丰富,较为隐蔽,以直接皮动脉供血,皮瓣的血 供来自腓动脉神经伴行的腓肠浅动脉,包括腓肠外侧浅动脉,腓肠中间浅动脉与腓肠内侧浅 动脉的肌间隙相吻合。在踝关节上方2~3cm,胫后动脉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康安 熊明根 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1年19卷2期 188-190页ISTICPKUCSCD
【摘要】 <篇首> 早在1597年,Tagliacozzi就描述了远端蒂皮瓣的应用,此后,远端蒂皮瓣不断地用于临床,但都为局部任意型皮瓣。1976年,Bostwick首先报道逆行颞浅动脉岛状皮瓣,国内鲁开化等[1]于1982年报道了前臂桡动脉逆行皮瓣,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覃松 余国荣 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0年16卷2期 130-131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为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38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腓肠神经及营养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吻合及外径,2侧成人新鲜下肢标本墨汁灌注观察营养血管的墨染范围.结果:腓肠神经由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