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9443
- 20
- 9
- 5
- 5746
- 463
- 368
- 305
- 294
- 780
- 452
- 434
- 381
- 29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迟宝权 刘亚静 等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年39卷10期 2319-2322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狭窄(VBAS)与老年后循环脑梗死(PCCI)患者神经功能和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及人软骨糖蛋白-39(YKL-40)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择老年PCCI患者152例进行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匡德利 许西海 等 《临床误诊误治》 2021年34卷5期 106-11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辅助去骨瓣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2—10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92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观察组予神经内镜辅助去骨瓣血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云翔 黄省利 等 《贵州医药》 2021年45卷4期 594-59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坐骨神经的变化情况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将64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治疗),另选取50名同期体检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对观察组不同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汪金龙 徐晓栋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43卷6期 644-646,655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究IPACK联合收肌管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7-03~2021-06在本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一组患者采用IPACK联合收肌管阻滞,为I组.另一组患者采用股神经阻滞联合腘窝上坐骨神...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膝关节囊后间隙阻滞;收肌管阻滞;股神经阻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军 何飞平 等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1年25卷2期 117-121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究微创处理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骨水泥椎管内渗漏压迫神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姚珍松 陈康 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6年20卷30期 4483-4488页ISTICPKUCA
【摘要】
背景:后路腰椎间融合对中央管减压彻底,对于下腰段偏中央型椎间盘突出合并椎间不稳的患者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其术中常需对硬膜囊和神经根进行牵拉,容易诱发术后早期的下肢根性痛。
目的:观察神经根周围覆盖含醋酸泼尼松龙的明胶海绵对后路腰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天胜 李治松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1年42卷15期 1331-1335页
【摘要】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镇痛应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传统组和超声组两组,每组各49例.传统组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夏智昌 赵晋平 《新疆医学》 2021年51卷12期 1382-1385页
【摘要】 目的 探讨后路经肌间隙与开放入路内固定对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神经功能及影像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6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后路经...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脱位;后路经肌间隙入路内固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焦杰 李浩 等 《当代医学》 2021年27卷7期 175-176页
【摘要】 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2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60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n=28)与观察组(n=32).对照组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黎昆伟 邓恋 等 《现代医院》 2021年21卷7期 1122-1125页
【摘要】 目的 比较胸骨旁胸大肌肋间肌平面阻滞与肋间神经阻滞在婴幼儿心脏手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拟择期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或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6个月~3岁的儿童60例,随机分为胸骨旁胸大肌肋间肌平面阻滞组(PPMIMP)和肋间神经阻滞组(ICNB),...
【关键词】 胸骨旁胸大肌肋间肌平面阻滞;肋间神经阻滞;婴幼儿心脏手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进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1年27卷4期 139-140页
【摘要】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TOS)对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01—2020-05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一科收治的76例脊柱后凸畸形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TOS组和经椎板和小关节突截骨术组(...
【关键词】 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脊柱后凸畸形;脊髓神经功能障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大江 刘尧尧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37卷30期 76-77页
【摘要】 目的:分析肌间隙和后正中入路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3月-2020年5月收治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段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使用肌间隙入路治疗,对照组使用后正中入路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
【关键词】 肌间隙;后正中入路;无神经损伤胸腰段骨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石云志 刘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年18卷53期 8601-8606页ISTICPKUCA
【摘要】 背景:后纵韧带骨化症前路手术是通过直接减压,取出压迫的骨赘、骨化的后纵韧带,前路间盘从而达到彻底减压,通过置入钢板、钛网,产生前路支撑作用,有利于恢复颈椎生理曲度.但对于范围超过3个节段的患者,实施前路无法彻底切除骨化物,且减压难以维持颈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彩顺 吕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年29期 4658-4662页ISTICPKUCA
【摘要】
背景:作者前期制备了无细胞神经移植物,并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种植其内,成功构建了组织工程人工神经。
目的: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神经逆行示踪技术,评价无细胞神经移植物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人工神经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对感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红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年23期 6664-6666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探讨后路复位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骨外科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老年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50例为观察组,采用后路复位固定联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选择同期仅应用后路复位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国瑞 董卫兵 等 《颈腰痛杂志》 2020年41卷6期 736-739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患者行后路减压融合手术后并发健侧下肢痛的相关因素.方法 纳入2015年8月-2018年11月收治的230例LSS患者,均予以TLIF或PLIF手术治疗.随访观察患...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下肢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牛慧霞 王玉强 等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0年23卷21期 1852-1858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后骨间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 纳入15例后骨间神经病变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针极肌电图和神经传导检查.观察和记录指总伸肌、尺侧腕伸肌、肱桡肌、肱二头肌、三角肌、拇对掌肌、小指展肌是否有纤颤电位、正锐波电位,运动单位电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保胜 王天路 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2年49期 121-127页ISTICPKUCA
【摘要】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干细胞并探讨提高分化效率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应用意义.目的:建立以不同诱导方法横向分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功能神经元的方法.方法:分离、纯化得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潘朝晖 王剑利 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8年26卷6期 590-593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为以骨间后动脉为蒂的游离皮瓣提供解剖基础.方法:用20侧成尸上肢标本,观测骨间后动脉在前臂下1/3区穿支数日、位置、外径以及最粗皮支到尺骨茎突远端的距离;测量支配尺侧腕伸肌神经支与骨间后动脉交叉处血管外径和到最粗穿支发出点的距离.同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涛 张进 等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8年22卷11期 1330-133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比较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后路手术不同植骨方式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5年1月-2007年7月,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17~53岁.其中14例行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tr...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姜渤 《颈腰痛杂志》 2019年40卷6期 773-776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经椎间孔后外侧入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合并神经损伤A3型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34例合并神经损伤A3型腰椎骨折,均给予经椎间孔后外侧入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随访24个月以上,记录手术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建光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29卷21期 3887-3889页CA
【摘要】 目的 研究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技术短节段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入路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行后正中入路伤...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无神经损伤;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琛 冯琼华 等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7年26卷3期 204-208页ISTIC
【摘要】 目的 观察后路间接复位术和椎板切除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法分为复位术组和去椎板组,各40例.术后均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叶棋 顾磊 等 《江苏医药》 2025年51卷1期 8-11,1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阿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对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术后镇痛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82例多发肋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均行肋间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0.5%罗哌卡因30 mL十生理盐水2 mL;观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姚滢 蒋平 等 《上海医学》 2016年39卷12期 711-71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比较不同水平坐骨神经-股神经联合阻滞与连续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用于胫腓骨骨折手术麻醉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8月-2015年8月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一一医院行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患者90例,年龄18~60岁,将患者随机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月新 罗秋 等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37卷9期 91-9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比较常规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和改良法对桡管综合征(radial tunnel syndrome,RTS)的诊断作用.方法 选取经康复医学科门诊或骨科门诊初步诊断为肱骨外上髁炎(lateral epicondylitis,LE)或网球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冬梅 卢君 等 《吉林医学》 2019年40卷11期 2512-2513页CA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B超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共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其中,对照组25例,采用传统盲探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行锁骨骨折切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拜高兴 《哈尔滨医药》 2019年39卷2期 107-109页
【摘要】 目的 观察后路椎间融合联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我院治疗的108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实施后路固定术治疗,观察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乔芳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5年5期 287-289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对骨间后神经病(PIN )的定位价值。方法:对PIN患者的临床表现及体征进行分析,做神经传导检测并按照宋新光提出的桡神经损伤的三肌定位法进行肌电图(EMG)检查。结果:9例患者均有桡神经运动神经传导检测(MCS)异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姚鹏举 吴若丹 等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8年29卷10期 1624-1625页CA
【摘要】 目的 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神经损伤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去椎板手术治疗,观察组行后路间接复位手术治疗.对比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吕高萍 陆慧慧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1年20卷6期 338-340,345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骨间后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和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10年2月临床疑诊骨间后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的资料,结合神经电生理检查确诊共23例,分析其临床和神经电生理诊断特点.结果:所有患者虽然临床发病过程、病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红梅 李素云 等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年35卷1期 31-3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研究旋后肌管的结构与自身比例定位,为临床手术诊断和治疗骨间后神经卡压征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解剖观测36侧成人上肢标本旋后肌管的的形态特点及在前臂的自身比例.结果 旋后肌腱弓16%为腱性,22%为膜性加肌性,62%为腱性加膜性结构,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文杰 张震乾 等 《现代医院》 2017年17卷3期 403-405页
【摘要】 目的 探讨经椎旁肌间隙与后正中入路固定修复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对比.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56例,随机分为A组(28例)与B组(2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脊柱后路内固定系统,其中B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野根 张建华 《针灸临床杂志》 2002年18卷1期 8-9页ISTIC
【摘要】 针刺手三里、上廉、下廉、合谷穴治疗旋后肌综合征10例,其中治愈率40%;好转率40%;无效率20%.总有效率为80%.
【关键词】 旋后肌;旋后肌弓(Frochse弓);骨间后神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申明 周凤 等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01年9卷5期 41-42页ISTIC
【摘要】 <篇首> 旋后肌综合征系指前臂骨间背侧神经在进入和穿过旋后肌管时受压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它的发生与其特殊的解剖结构有关.1997~2000年本院共收治6例这类患者,分别经手术和非手术治疗,功能全部恢复,现报告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聂洪崚 杨亚雄 等 《实用疼痛学杂志》 2013年9卷6期 438-441页CSCD
【摘要】 目的 评价髂筋膜间隙置管持续性阻滞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行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患者60例,采用髂筋膜间隙置管持续阻滞作为术后镇痛的主要手段,观察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及并发症和使用补充镇痛例数.结果 术后疼痛均有效缓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东 廖晓辉 等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10年17卷1期 21-23页
【摘要】 目的:寻找骨间后神经受压的电生理诊断指标.方法:通过电生理检查,共确诊骨间后神经受压患者20例,观察其支配肌电生理指标.结果:20例骨间后神经卡压病人100%均见自发电位,50%有前臂运动传导速度(MNCV)减慢,70%有潜伏期延长,8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凌卫红 高雪琴 等 《全科护理》 2009年7卷32期 2969-2970页
【摘要】 <篇首> 肱骨髁间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关节内骨折,常伴有关节和周围软组织广泛撕裂,严重时伴血管、神经损伤,术后残留功能障碍,是骨科临床的一个难题.传统的非手术治疗和有限的内固定手术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随着对肱骨髁间骨折的解剖认识,以及内固定材料的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飞 冯鹏 等 《临床医药实践》 2008年17卷7期 487-489页
【摘要】 目的:研究体外使用SHH、Ra、Fn组成的诱导体系诱导骨髓间充质细胞后的上清液对B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从健康志愿者髂骨处抽取骨髓4mL,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后用400ng/LSHH、0.5μmolRa和5 μmol Fn组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