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1
 - 24
 - 8
 
- 63
 - 3
 - 1
 
- 29
 - 14
 - 10
 - 9
 - 6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程革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20卷3期 144-14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根据传统的认识,金匮肾气丸的功效在于温补肾阳.本文从金匮肾气丸配伍意义、<金匮要略>中金匮肾气丸证的相关原文、金匮肾气丸的现代临床运用和金匮肾气丸药物组成的演变等4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了金匮肾气丸的功效并非温补肾阳,而为补益肾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苏群 蒋明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20卷3期 147-14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温中助阳方是针对中焦虚寒证所设置的一类方剂.温中方在<金匮要略>中具体又可细分为温中补阳、温中化饮、温中止呕、温中止痛、温中止利、温中通腑、温中止血等多种,其组方用药亦随之呈现出规律性的配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金永祜 《辽宁中医杂志》 2001年28卷5期 264页ISTICPKUCA
【摘要】 <篇首> 活血祛瘀治法,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就有"血实宜决之"的论述.但在中国医学史上,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后世又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第一次对活血祛瘀治法作了全面的论述,书中精辟而完整地论述了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石少华 许宗颖 等 《中医药学报》 2019年47卷3期 27-28页ISTICCA
【摘要】 桂枝芍药知母汤是历节病之主方,后世医家往往将此方解读为风寒湿邪外袭、痹阻筋脉关节,日渐化热伤阴而设,具祛风除湿、温经散寒、佐以滋阴清热之功.本文根据仲景疾病分类、身体疼痛诊治经验,结合《金匮要略》历节病之病理机制论述,《神农本草经》相关记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学军 田凤花 《中医药学报》 2018年46卷6期 91-94页ISTICCA
【摘要】 桂枝茯苓丸是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篇中名方,由桂枝、茯苓、牡丹皮、芍药、桃仁组成.笔者结合桂枝茯苓丸方证研究体会和临床运用心得及历代文献研究,通过对桂枝茯苓丸方剂药证分析、方证考证及体质特征3方面研究,认为此方是张仲景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武建设 连建伟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年07卷10期 896-899页ISTIC
【摘要】 通过对<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篇代表方剂药对配伍的探讨分析,研究仲景药物运用及其配伍规律,以便更有效地指导经方在妇科临床的应用.运用中医文献研究的方法,参考古今医家本草及方论名著,广泛吸收各家研究成果,以中药药性药效理论为指导,结合具体病证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吕永膆 张薛光 《河南中医》 2008年28卷5期 7-9页ISTIC
【摘要】 为了明确泻心汤的适应症,通过从中国现代中医药学临床专著、现代医学期刊中收集到的172例泻心汤主治个案的统计分析,得出泻心汤主治疾病为上消化道出血、鼻衄、高血压病、脑血管疾病、肺结核、细菌性痢疾、精神分裂症、复发性口腔溃疡等,主治症状为烦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玄厹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8年42卷6期 63-64页ISTICCSCDCA
【摘要】 水湿、水肿、水饮名虽各异,实质都是水邪为患.<金匮要略>立"发汗"、"利小便"、"下"为治水之根本大法,其蕴含深义:一是三者取效方式不同,但均以调畅水道为目的;二是三者驱邪力度、深度各不相同,彼此不可更替;三是具体运用之时,必须严守法度,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章曦 《江苏中医药》 2008年40卷4期 58-59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金匮要略>是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书,在理论与临床实践上均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和实用价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雁 《江苏中医药》 2008年40卷4期 89-91页ISTICCA
【摘要】 <金匮要略>中对各种呕吐进行辨证论治,并采用不同的方剂进行治疗,代表方如小半夏汤、半夏泻心汤、大建中汤、小半夏加茯苓汤及吴茱萸汤等.实验研究表明:此类方剂通过抑制胃肠运动,调节血管活性肽、胃动素、胃泌素及其他相关物质,从多环节、全方位、多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明秀 《天津中医药》 2007年24卷4期 341-343页ISTICCA
【摘要】 观察总结侯氏黑散的临床应用,侯氏黑散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高血压病、高脂血症、颈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美尼尔氏综合征、慢性结肠炎、支气管哮喘、面神经炎等疾病,收到了较好疗效,文章结合历代医家的论述,探究本方的作用机制和组方规律,以便更好地应用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珊珊 《江苏中医药》 2007年39卷6期 68-69页ISTICCA
【摘要】 中医经典名著《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疑难杂病的专书,书中所载不少方剂至今仍对临床肿瘤的治疗具有良好疗效,如用于治疗肿瘤原发病灶、肿瘤并发症、肿瘤术后,还可配合肿瘤的放疗与化疗等.然而《金匮要略》方在临床病例的积累方面还很欠缺,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朝阳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05年15卷1期 38-40页ISTICCSCDCA
【摘要】 研究金元四大家的养生观点,认为刘完素以和平论养生,张子和以食补论养生,李东垣以脾胃论养生,朱丹溪以养阴论养生,其养生观点可以指导人们养生保健,延年益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陶汉华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3年27卷6期 408-410页ISTIC
【摘要】 <金匮要略>中之风引汤条文虽与其他原文体例不同,但据考证,此方仍为仲景方.风引汤功能重镇潜阳、清热熄风,适合于中风病人具有肢体活动障碍、半身不遂、瘫痪或收引瘛,伴有发热或癫痫样症状者.认为此方可以治疗肝阳化风化热所致的脑出血及大脑、脊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瑞娟 王兴 等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3年26卷2期 31-33页ISTIC
【摘要】 目的建立健康家兔服用大川芎丸后的血清样品预处理方法及家兔血中阿魏酸(FA)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用HPLC直接测定健康家兔服用大川芎丸后体内血清阿魏酸的含量.结果 FA的最低检测限为0.25 ng,样品预处理后最低血清检测浓度为5 ng/...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苑述刚 阮时宝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3年26卷1期 1-3页ISTIC
【摘要】 以文献考查结果为依据,运用"以方测证"之法,并结合现今临床实践,对<金匮要略>用黄土汤治疗"远血"的涵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讨论.认为"远血"一词,非指出血部位之远近,亦非指先便后血之症状,实为黄土汤病机之代词.其义即为"脾胃虚寒,脾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一曼 宋开源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3年26卷2期 34-34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李仲愚杵针"治疗多种疾病的作用机理.方法应用李仲愚杵针刺激小鼠,观察小鼠肝脏中谷胱甘肽含量的改变,并与针刺对照比较观察.结果电针组动物肝脏谷胱甘肽的含量高于对照组,而杵针组动物谷胱甘肽含量高于上述2组.结论杵针疗法对肝脏谷胱肽的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晓东 刘纳文 《内蒙古中医药》 2014年33卷16期 78-79页
【摘要】 1 泻心汤出处泻心汤源于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由大黄、黄芩、黄连三味药组成.《金匮要略》原著中论及泻心汤的原文有二:《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中泻心汤原文为: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秀娟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8年20卷4期 19-20页
【摘要】 对<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篇>中黄芪建中汤方后小注"补气加半夏"存有疑问,根据历代医家论述、仲景<金匮要略>一书中用药规律以及仲景写书文法认为此处意为用半夏散中焦满而达到补肺气作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熊兴江 王朋倩 等 《江西中医药》 2008年39卷10期 12-13页CA
【摘要】 通过对薏苡附子败酱散证条文的分析,认为条文中存在三时矛盾的症状.从张仲景对这三对矛盾的处理--以矛盾的症状为突破口,从矛盾的现象中寻找诊疗思路,可以管窥其辨治慢性肠痈的思路,更可以学习其处理由多元病机衍化出来的多重矛盾复杂症候的思路,对诊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侯洪涛 蒋明 《江西中医药》 2005年36卷4期 10-11,18页CA
【摘要】 <篇首> <金匮要略>历节病属中医痹证范畴,临床症状突出表现为关节疼痛,甚或变形,其诊治理论和其他篇章相关疾病的方证理论,形成了历节病相对完整的证治体系.现代医学的骨关节炎(OA)、类风湿关节炎(RA)、痛风性关节炎(GA)、强直性脊柱炎(A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成敏 黄玲 等 《特别健康》 2024年15期 101-102页
【摘要】 目的:探究杵针疗法治疗肝着患者胁痛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法分组,共纳入120例,分为:实验组60例(2例患者因自动放弃治疗剔除本研究),对照组60例(3例患者因自动放弃治疗剔除本研究).对照组在常规护肝治疗的基础上加肝着热奄包(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李宇航 全国第二十九次仲景学说学术年会 2021年
【摘要】 元·邓珍本《金匮要略》是现存大字本系统中最善本,据宋臣孙奇、林亿等统计,全书"凡二十五篇,除重复,合二百六十二方",现多习以正方、附方和杂疗三篇附录方分别计数,然说法不一,对全书25篇条文计数统计也未见报道.本文利用数据字典与正则表达工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马天超 导师:张越 长春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内科学(硕士) 2017年
                    【摘要】
目的:
  结合古今文献及各医家的理解、注释对《金匮要略》中各条文进行分析、整理,将与肺癌相关的条文按照肺癌的证型、方药进行分类、整理。并结合现代临床、实验研究及古今医家在诊疗实践中的经验和体会对条文在肺癌诊治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挖掘。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川口沙织 导师:张再良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临床基础(硕士) 2017年
【摘要】 目的:《金匮要略》温经汤为中日双方常用于临床的经方之一,然而在重视拓展温经汤的研究方面,日方明显不多,相对日方而言,中方在运用温经汤的研究上则有着相当丰富的经验,因此有必要研究关于中日双方对温经汤的理论认识与临床应用概况,以让日方借鉴学习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蔡荣辉 导师:叶进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临床基础(硕士) 2017年
【摘要】 本文运用文献学的方法,通过梳理、归纳东汉末年至清代各时期诸多医家对张仲景名方“金匮肾气丸”之研究、运用的相关资料,总结出历代医家应用本方的思路、临床心得及巧妙变化。研究中对东汉末年《伤寒杂病论》成书之后至清朝之间,金匮肾气丸演化运用中涉及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陈楚为 第七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学术论坛 2016年
【摘要】 《金匮要略》由初刊行至今所存,大多版本已告亡佚,现存版本分大、小字本两个系统.今就麻黄先煎情况对吴迁钞本(小字本系统)进行研究,发现吴迁钞本与《伤寒论》,有关麻黄先煎的时间选用概念基本一致,即先煎麻黄可增该方发散力,而先煎时间越长则其方剂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黄利兴 全国第二十三次仲景学说学术年会 2015年
【摘要】 笔者以为,《金匾要略》的一些条文按疾病发生发展过程这个思路来理解,不仅理论上更易讲解明显,也更符合临床。 对于桔梗汤条文,笔者认为,患者首先出现“咳而胸满,振寒脉数”,这是肺痈早中期的表现,此时邪正剧烈相争,本来宜使用银翘散合清金化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王兵 2013年全国中医肿瘤学术年会 2013年
【摘要】 《金匮要略》对于肿瘤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有着深刻的认识,其创制的桂枝茯苓丸、鳖甲煎丸、大黄蛰虫丸三首丸剂是临床治疗肿瘤的有效方剂,就《金匮要略》对于肿瘤的认识,肿瘤与瘀血的关系以及三首丸方治疗肿瘤的中医机理和药理学研究做一阐述,以期更加拓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马鸿斌 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 2013年
【摘要】 笔者通过学习《金匮要略方论》发现,张仲景运用肾气丸治疗不同的疾病并不仅仅是指发病的病机相同,即可用同一种方法治疗,而是要方药均相同,包括药物的剂量搭配也应相同.张仲景通过对肾气丸的运用,为后世树立了“异病同治”的典范,在学习和临床实践中,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黄蔚 全国第二十一次仲景学说学术年会 2013年
【摘要】 《金匮要略》是张仲景治疗杂病的一本经典著作,书中用温法治病首开先河,沿用至今,其经典方剂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本文就临床运用《金匮要略》有关温法方剂,举凡例验案,即用温法治疗狼疮性多浆膜腔炎伴多浆膜腔积液、脑积水、脑胶质细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徐建虎 全国第二十一次仲景学说学术年会 2013年
【摘要】 木防己汤是一首治疗支饮的名方,由于方中含有石膏,似与仲景提出的"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旨不合,导致历代医家对石膏的作用认识不一,从而大大限制了本方的应用.笔者通过对古今文献的查阅研究,结合临床体会,认为石膏在木防己汤主要起散痰结的作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黄利兴 全国第二十一次仲景学说学术年会 2013年
【摘要】 桔梗汤主治的证型应该是肺痈晚期,邪气已衰而脓浊未尽之证,桔梗汤条文讲述了肺痈的发生发展过程,故"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等症不是桔梗的主治症状,仅"久久吐脓如米粥"才是桔梗汤的适用主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张建宁 导师:吴洁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临床基础(硕士) 2013年
                    【摘要】
克罗恩病是一种慢性肉芽肿炎性病变,可累及胃肠道各个部位,甚则引起肠外损害。临床以腹痛、腹泻、腹部包块、肛瘘……及发育迟缓等全身症状为主要表现。本病多易复发、难治愈、预后不良。至今国内外未发现有特效药或根治方法,只是停留在对症治疗阶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谢沛霖 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换届选举会议暨第四次“治未病”及亚健康防治论坛 2012年
【摘要】 《金匾要略方论》对黄疸病的脉、因、证、治,进行了系统,全面,完整的阐述,论治黄疸,尤备完善。因其发病多责之湿热,脏腑多责之脾胃,故在治疗上坚持以清利中焦脾胃之热湿为主,但在临床实际诊疗中,是将祖国医学的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等八法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须学 第十五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 2012年
【摘要】 以历代本草论述及现代药理研究为依据,对张仲景《金匮要略》中主要活血化瘀方剂大黄蛰虫丸、桂枝茯苓丸、鳖甲煎丸、温经汤、下瘀血汤、抵当汤、旋覆花汤、红蓝花酒进行了分析评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展照双 全国第十九次仲景学说学术年会 2011年
【摘要】 自仲景创制肾气丸以来,后世医家对其组方机理的认识存在分歧,多数医家及学者将该方奉为温补肾剛之要剂。本文从《金匮要略》肾气丸所治脚气、虚劳、痰饮、消渴、妇人转胞等五种病证进行分析探讨,认为肾气丸并非温补肾阳之剂,平补肾气,恢复肾主水功能是其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王忠山 全国第十九次仲景学说学术年会 2011年
【摘要】 消渴病首见于《内经》,自《金匮要略》始有论有治,作者分别从善饥便难,方参脾约;渴而汗出,白虎参蛤;虚烦不眠,枣仁安神;溲数肾虚,仲景八味;寒热错杂,方选乌梅等六个方面,探讨了《金匮》杂疗方在消渴病中的运用,为经方治疗消渴病提供了参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