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8050
- 305
- 89
- 80
- 298
- 34
- 24
- 19
- 16
- 171
- 101
- 76
- 70
- 67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曾筱 王永 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38卷1期 54-5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夜磨牙症各临床诊断标准和睡眠时下颌咀嚼运动发生频率的相互关系.方法 运用视频多导睡眠监测方法,对20例健康成人,具有至少以下一项临床症状和体征且诊断为夜磨牙症的实验参与者进行记录:1)有牙齿频繁磨耗的报告;2)至少有3颗牙的咬合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邹启航 刘志文 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20年46卷3期 189-19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1 临床资料患者女,63 岁,因"肢体近端和咀嚼肌乏力4 个月,加重并吞咽困难1 周"于2019 年12 月4 日入住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患者子女代诉,患者于2019 年8 月始出现步行 20~30 min 后出现双下肢乏力,蹲下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晶 陈俊鹏 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年51卷3期 571-57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将数字化下颌运动记录与肌电图相结合,观察单侧下颌骨体部及升支肿瘤患者术前、术后下颌运动和咀嚼肌功能临床特点,初步探索运动和咀嚼肌功能的相互关系和产生机制.方法:纳入单侧下颌骨体部及升支病变术前患者6例以及下颌骨单侧病变节段性切除及颌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蔡恒星 柯金 等 《口腔医学研究》 2019年35卷3期 262-265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关节腔注射联合咀嚼肌功能训练在老年性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在武汉大学口腔医院颞下颌关节专科就诊的老年患者,经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后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30人,对照组30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存瑞 徐啸翔 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年48卷1期 51-5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0.2 mm咬合干扰不同时间点去除与大鼠咀嚼肌机械痛觉敏感恢复的关系。方法:选用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200~220 g),通过在大鼠右上第一磨牙粘固0.2 mm厚金属冠建立咬合干扰模型。实验随机分为对照组(包括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历丹 张海洋 等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6年32卷5期 718-72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心理因素对在校生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影响.方法:对52例14~ 26岁确诊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及53名健康在校生进行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专科检查,并填写症状自评量表(SCL-90).患者组分为咀嚼肌功能紊乱(MD)组2...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症状自评量表-90(SCL-90);心理因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波 易新 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45卷11期 1001-1005,1012页ISTICPKUCABP
【摘要】 目的 研究偏突颌畸形患者和正常人在下颌不同运动及姿势位时双侧颞肌前束(TA)、咬肌(MM)、二腹肌前腹(DA)和胸锁乳突肌(SCM)的肌电活动情况,探讨咀嚼肌和胸锁乳突肌在骨性偏颌中的作用以及偏突颌畸形对咀嚼肌及胸锁乳突肌的影响,为临床偏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范茜茜 王楠 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51卷5期 703-706,707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探讨长期单侧下颌第一磨牙缺失患者在下颌功能运动中双侧颞肌前束( TA)和咬肌( MM)的肌电活动特征。方法选择单侧下颌第一磨牙缺失1年或以上并未行修复治疗者18例作为实验组,牙合关系正常者18例作为对照组,应用BioEMG Ⅲ肌电仪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淑月 王晓宇 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5年30卷1期 44-4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对咀嚼肌功能的影响.方法:27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于术前和术后3d、3个月、12个月,运用T-ScanⅢ咬合检测仪和Bio-pak肌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晓宇 余哲 等 《口腔医学研究》 2015年31卷3期 276-27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OSAHS患者戴用下颌前移矫治器对咀嚼肌肌电活性的初期影响.方法:随机选取37例使用下颌前移矫治器治疗的OSAHS患者,分别在戴用前和戴用1周后利用Bio-EMGⅢ肌电图仪记录在息止位、最大紧咬位时颞肌前束、咬肌的表面肌电图,对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航 黄妙琼 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35卷11期 1655-165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研究肌电生物反馈在调节咀嚼肌群肌电活动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安氏Ⅱ类下颌后缩畸形青少年病人20例,年龄10~14岁,ANB角>6°,性别不限,记录肌电生物矫治前最大咬合位颞肌与嚼肌的肌电活动值及其活动比率作为对照组,记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珲 刘俊峰 等 《口腔医学研究》 2015年31卷4期 404-407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伴TMD患者经RW-Splint治疗1周和2个月后咀嚼肌肌电活动的改变.方法:采用EMGⅡ型表面肌电测量仪分别对12名患者RW-splint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2个月的咀嚼肌肌电活动进行检测.结果:RW-s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跃 戴桂英 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4年12期 1165-1167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观察西式按摩结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咀嚼肌紊乱的疗效。方法58例咀嚼肌紊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9)和观察组(n=29)。对照组采用超短波治疗,观察组采用西式按摩疗法结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梅 刘红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4年2期 273-27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咀嚼肌筋膜痛患者20名,夜间戴用 NTI-tss 咬合板治疗2个月。治疗后,患者咀嚼时咀嚼肌疼痛的 VAS 值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 <0.01),主动最大张口度明显增加(P <0.01),疗效良好,可能存在的副作用有待进一步观察。
【关键词】 NTI-tss 咬合板;咀嚼肌筋膜痛;NTI-tss splint;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贾艳芳 陈海 等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0年28卷5期 276-28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重症肌无力(MG)是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典型表现为骨骼肌群波动性及疲劳性的肌无力,与胸腺瘤密切相关,但某些不典型病例以咀嚼肌无力起病,容易误诊.因此本研究探讨以咀嚼肌无力为突出表现的MG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诊断,减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燕 张丽彦 等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0年20卷1期 73-75页ISTICCA
【摘要】 咬合重建又称为 重建,是通过修复的方式,使垂直距离适当恢复,改正颌位,使正常的 关系重建.使颞下颌关节和颌面部肌肉的解剖生理相适合,消除 异常导致的口颌系统紊乱,使其正常功能得到恢复.有效重建咬合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是否能够使垂直距离恢复正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段莹 王艳民 等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3年3期 406-40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肌球蛋白重链(MyHC)是肌纤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产生肌力的重要结构,具有多种不同的构型,不同构型的MyHC具有不同的生理机械性能.咀嚼肌各部位的MyHC组成不同, MyHC纤维会在特定的条件下发生构型的相互转换,以适应不同生理活动的需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静石 张征宇 等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3年24卷6期 425-42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研究鼻咽咀嚼肌间隙病变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及8例临床证实的鼻咽咀嚼肌间隙病变MRI图像特点.结果:45例病变中,肿瘤18例,炎性病变14例,脉管性病变9例,神经纤维瘤病4例.T1WI图像上,18例(10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婷 廖天安 等 《口腔医学研究》 2012年28卷12期 1278-128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研究松弛型咬合板和稳定型咬合板对急慢性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疼痛患者颞肌前束(TA)、咬肌(MM)肌电的影响.方法:68例TMD疼痛患者分为急慢性2组,比较分析戴咬合板前和戴咬合板1个月后双侧TA和MM肌电电位.结果:戴板后静息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俊 唐恩溢 等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2年39卷2期 145-14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测量下颌前突患者行正颌手术前后的肌电值,分析矢状劈开截骨术(SSRO)后咀嚼肌系统的变化,进一步探讨肌电的改变与术后咀嚼肌适应性改建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18例接受SSRO治疗的下颌前突患者,记录术前及术后3个月、1年时主要咀嚼肌在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沈宗泽 郑建金 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1年15卷15期 2842-2846页ISTICPKUCA
【摘要】 背景:长期的放射线累积更可引起周围组织纤维化,张口受限,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的生活品质.目的:观察大鼠咀嚼肌放射损伤后软组织的病理改变及体内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的表达.方法:成年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n=10)和放射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庾英姿 米丛波 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1年15卷46期 8676-8680页ISTICPKUCA
【摘要】 背景:咀嚼肌形态与颅面形态的密切相关性已经被报道,但是关于咀嚼肌形态与牙弓形态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还不明确.目的:探讨咀嚼肌形态功能对牙弓形态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应用超声成像技术测量69 位正常牙合青年男性下颌处于姿势位时浅层嚼肌横截面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彪 王亲猛 等 《医用生物力学》 2011年26卷3期 274-27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针对颜面短小患者建立下颌骨及咀嚼肌模型,通过有限元方法研究牵张成骨过程中下颌骨的形变规律,并与患者实际手术效果进行对比,为类似病例的治疗过程提出改进意见.方法 依据临床颜面短小患者原始数据,结合MIMICS医学影像控制系统软件,运用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波 卢利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1年29卷2期 139-14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下颌前突患者在下颌运动和姿势位时,双侧颞肌前束(TA)、咬肌(MM)、二腹肌前腹(DA)和胸锁乳突肌(SCM)的肌电活动情况,为临床进行正颌手术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选取于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就诊的下颌前突患者32名为研究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子娴 徐龙博 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1年29卷1期 96-9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偏侧咀嚼所导致的咀嚼肌功能紊乱的发生机制.方法:用原子分光光度法检测Ca(2+)含量;用比色法检测钙调神经磷酸酶活性;用三磷酸腺苷酶(ATPase)染色检测肌纤维类型.结果:1)除8周组外,实验组拔牙侧Ca(2+)含量均升高,且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妙琼 冯航 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1年31卷11期 1932-1934,194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研究颞肌和嚼肌在不同颌骨的位置的肌电活动,探讨他们的不同活动比率与颌骨位置的关系.方法 选取安氏Ⅱ类下颌后缩畸形青少年病人20例,年龄10~,14岁,ANB角>6°,性别不限,所有病人采用Forsus固定功能矫正与MBT直丝弓矫正联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俊 唐恩溢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0年37卷2期 210-21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正颌手术通过打破原有的颌骨系统,重建咬合平衡来达到改善面型和咀嚼功能的目的.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进步,正颌外科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其疗效和安全性也得到了学术界的肯定,但是也有少部分术后恢复不佳甚至治疗失败的病例存在.颌面部解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望远 周玲 等 《放射学实践》 2010年25卷10期 1103-1106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探寻鼻咽癌咀嚼肌间隙侵犯的各种MRI表现.方法:100例病理确诊无远处转移NPC病例放疗前MRI检查.结果:100例中咀嚼肌间隙受侵犯58例.按咀嚼肌间隙侵犯途径及各部分受侵情况分为由内向外侵犯53例:翼内肌侵犯53例,翼内肌及间隙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晓丽 王振常 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0年26卷5期 852-855页ISTICPKU
【摘要】 目的 观察咀嚼肌间隙(MS)肿瘤的CT、MRI表现及继发肿瘤累及MS的途径.方法 57例MS肿瘤患者,2例接受CT检查,17例接受MR检查,38例同时接受CT和MR检查.回顾性分析57例影像学表现.结果 7例原发MS肿瘤,6例原发良性肿瘤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慧玲 周洪 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0年14卷41期 7661-7664页ISTICPKUCA
【摘要】 背景:功能性矫治器引导大鼠下颌矫形治疗中,咀嚼肌也会发生适应性变化和改建,基质金属蛋白酶参与其中变化.目的:观察功能性矫治器引导大鼠下颌前伸后咀嚼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及其底物作用蛋白Ⅳ型胶原表达.方法:4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
【关键词】 咀嚼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蕊 林雪峰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9年36卷5期 597-599,60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侧向(牙合)指下颌侧向咬合运动中上下颌牙齿的接触关系,对咀嚼功能的发挥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侧向(牙合)接触特征,侧向(牙合)对咀嚼肌、颞下颌关节和髁突运动的影响以及侧向胎在咬合相关疾病发生中的作用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跃蓉 刘静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09年29卷9期 1820-1822,1826 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查明人咀嚼肌群肌梭的形态与分布的特征,探讨不同咀嚼肌在咀嚼运动和下颌位置的维持与调节中的不同的作用.方法 对6侧人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的肌梭作形态学观察,并用图像分析仪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和量化处理.结果 咬肌肌梭密度为32.1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璟 王晟 等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9年36卷1期 38-4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是口腔临床常见病之一.一般认为颢下颌关节紊乱病是由多因素导致的咀嚼肌功能紊乱、颞下颌关节异常和退行性改变.近几十年来,正畸治疗与颢下颌关节紊乱病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一直是正畸医生研究和关注的焦点.本文就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作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飞 苗莉 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08年26卷3期 320-32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建立交流箱大鼠心理应激模型,研究情绪应激对大鼠咀嚼肌机械疼痛阈值的影响.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药物对照组、盐水对照组、足部电击组和情绪应激组,实验时后4组大鼠均同处在交流箱内,同条件饲养.参照Ren方法,根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霜 王美青 等 《口腔医学研究》 2008年24卷3期 248-25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咬合干扰对咀嚼肌机械压痛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对大鼠施以急、慢性咬合干扰,设空白对照和去咬合干扰对照,测量实验前及实验后15 d颞肌和咬肌对von Frey尼龙毛刺激反应阈值,以累加logit模型作组间比较.结果:急、慢性咬合干扰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崇阳 杨朝晖 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年40卷3期 323-32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咬合重建修复对牙齿重度磨耗患者咀嚼肌肌电图之间协同模式的近、远期影响.方法:选择29例重度磨耗患者进行咬合重建修复,分别测量修复前、过渡修复1个月、永久修复1个月以及远期复查(平均3.5年)时在息止位、大力咬合及咀嚼运功时嚼肌、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雪铃 林雪峰 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08年26卷6期 640-64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磨牙症对咀嚼肌功能的影响以及咀嚼肌受损的肌电表现.方法 收集24例磨牙症患者和16例无磨牙症学生分别作为磨牙症组和正常组.用Bio PAK口颌功能诊疗系统测量双侧颞肌前束(TA)、咬肌(MM)、二腹肌前腹(DA)和胸锁乳突肌(SC...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冰雁 王艳民 等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8年35卷5期 602-60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开(牙合)患者的颜面形态、吞咽模式、咀嚼肌力平衡、下颌运动模式都有特殊之处,目前的研究对开骀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和因果关系还不完全清楚.本文从开(牙合)患者的颅面形态、咀嚼肌力、吞咽模式等几个方面对开胎和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浩静 于生元 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08年14卷6期 323-32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颞肌、咬肌外感受抑制(ES)检测紧张型头痛(TTH)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名紧张型头痛患者及30名正常志愿者利用肌电图(EMG)刺激眶下神经进行ES试验,检测颞肌、咬肌ES的潜伏期和时限.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紧张型头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齐宏 李东 等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08年24卷2期 232-23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通过对单侧后牙反(牙合)患者咀嚼肌肌电检查,分析单侧后牙反(牙合)对咀嚼功能的影响.方法:用肌电图仪记录20 例(男11 例,女 9 例)单侧后牙反(牙合)患者和20 例(男10 例,女10 例)正常对照组在下颌姿势位、紧咬和双侧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