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1722
- 377
- 205
- 104
- 291
- 66
- 58
- 36
- 22
- 464
- 354
- 265
- 168
- 16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王晓钰 崔立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年40卷2期 149-15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感染引起的疫情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安全,给社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目前,SARS-CoV-2从源头到感染人类过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龚小燕 黄太福 等 《生态学报》 2019年39卷15期 5718-572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皮氏菊头蝠(Rhinolophus pearsoni)是我国南方典型的洞栖食虫性蝙蝠,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近年于湘西州及张家界市的25个溶洞中共记录到该蝠450只次,对其栖息生态特征(空间分布、姿势、体温、栖点温度和栖点安全性等)进行了较为...
【关键词】 皮氏菊头蝠(Rhinolophus pearsoni);栖息生态学;溶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灿彬 何洋 等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9年35卷6期 563-566,57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星状病毒分为禽星状病毒属和哺乳动物星状病毒属,蝙蝠星状病毒属哺乳动物星状病毒属.蝙蝠感染星状病毒并不表现临床症状,但是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出星状病毒具有流行广泛性、宿主和基因多样性的特点.而蝙蝠作为唯一能飞行并且携带多种人兽共患病病毒的哺乳动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贺元川 鲁增辉 等 《微生物学杂志》 2019年39卷6期 65-7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测定了温度、含水量、土壤微生物三个因素以探讨蝙蝠蛾幼虫生长过程中微生态环境对粉棒束孢(Isaria farinose)宿存及毒力的影响.结果 表明粉棒束孢30℃保存6个月的宿存量降低至103个/g以下.随着保存温度降低,宿存量的下降速度变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磊 吴倩倩 等 《四川动物》 2019年38卷1期 107页ISTICPKU
【摘要】 2016年8月27日,于湖南省衡东县四方山国有林场仙妃洞(113°3′23″E,26°58′25″N,海拔463 m)利用雾网采集到1号鼠耳蝠标本,经鉴定为金黄鼠耳蝠Myotis formosus,为湖南省翼手目Chiroptera新记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严延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9年35卷8期 677-68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蝙蝠是全球分布的第二大类哺乳动物,它可以携带多种病原体,是人兽共患病重要的储存宿主.从目前传染病流行情况看,主要以人传人传染病为主,如艾滋病、结核病等,而蝙蝠引起的传染病多系突发传染病事件.长期以来,蝙蝠扮演了传播人兽共患病的主要角色.本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谭敏 朱光剑 等 《动物学研究》 2009年30卷2期 204-208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2006年9月7日在广西宁明县明江镇峙东村防空洞捕捉到21只蝙蝠(其中做成2号泡制标本),体型小,前臂长32.4-36.0mm,体重3.7-4.5 g.马蹄叶相对较简单,前叶前端尤缺刻,无附小叶,中叶几乎均等横向排列4个圆形突起腺体,后叶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光剑 韩乃坚 等 《动物学研究》 2008年29卷4期 447-451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2007年11月,在海南岛脊椎动物调查过程中,于南部陵水黎族自治县一处电线杆内捕到1只雄性蝙蝠标本,通过形态特征和线粒体DNA ND1基因序列鉴定,确认为蝙蝠科(Vespertilionidae)山蝠属(Nyctalus)的中华山蝠(N.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森 江廷磊 等 《动物学研究》 2008年29卷1期 95-98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采用超声波监听仪U30录制无尾蹄蝠自由飞行状态的回声定位声波,经Batsound 3.0分析,其声波为高频(145.4±10.9kHz)、宽带(62.6±9.2kHz)、具两个谐波的短(1.67±0.4ms)FM型,不同于蹄蝠科其他蝙蝠的C...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毅 张成菊 等 《动物学研究》 2008年29卷1期 103-107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2004年5月-2006年4月采用拾遗法、粪便内容物分析法及实地观察对广州地区常见的食果蝙蝠一犬蝠(Cynopterus sphinx)进行了食性研究.对26份食物残留物和粪便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犬蝠的食物包含13科21种的植物果实,3科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礼标 张伟 等 《动物学研究》 2007年28卷1期 104-105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2004年12月10日,在广西南宁地区马山县金伦洞捕到2只雄性印度假吸血蝠(Megaderma lyra: Megadermatidae, Chiroptera),分析其中的胃容物,发现有蝙蝠的残遗物,包括牙齿、后足、骨骼、毛发(棕黄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庆 王应祥 等 《动物学研究》 2007年28卷6期 647-653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1992年3月和1999年12月,分别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勐腊补崩和麻木树采到6号长舌果蝠,经与我国已记载过的翼手目(Chiroptera)狐蝠科(Pteropodidae)长舌果蝠亚科(Macroglossinae)的种类比较:其舌甚长,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峰 李安安 等 《动物学研究》 2006年27卷2期 202-208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自由声场刺激条件下,采用单单位胞外微电极记录方法,研究了一种未被研究过的恒频/调频(CF/FM)蝙蝠--菲菊头蝠(Rhinolophus pusillus)的下丘神经元基本声反应特性,其结果发现,在所得的110个下丘神经元中,发放类型包括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动物学研究》 2006年27卷1期 86-93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蝙蝠是一种唯一能够飞行的哺乳动物,其皮肤的超微结构尚未见报道.在电镜下观察了白边油蝠(Pipistrellus kuhlii)背部和翼膜皮肤的超微结构.表皮的厚度较低(10~12μm),角质层下有1~2层的刺细胞,该刺细胞由相似于鸟类无羽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韦力 周善义 等 《动物学研究》 2006年27卷3期 235-241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2005年6至9月,对桂林市郊区两个山洞中高颅鼠耳蝠(Myotis siligorensis)、菲菊头蝠(Rhinolophus pusillus)和黑髯墓蝠(Taphozous melanopogon)的回声定位叫声特征和食性进行分析,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峰 李安安 等 《动物学报》 2006年52卷3期 528-535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研究了菲菊头蝠自由飞行状态下的回声定位信号和下丘神经元的声反应特性.菲菊头蝠在自由飞行时发射的CF/FM型回声定位叫声含2-3个谐波,主频为105.3±1.7 kHz,时程为39.5±9.6 ms,脉冲间隔为73.9±16.0 ms.在所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玉春 蒙以航 等 《动物学报》 2005年51卷3期 413-422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提取了中国翼手目90个物种已知地理分布点的环境因子数据,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研究了这些环境因子对中国翼手目动物地理分布和种数密度分布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按其影响程度大小,影响中国翼手目动物地理分布的连续型环境因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杰 Walter METZNER 等 《动物学报》 2004年50卷2期 145-150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本研究于2002年5月初至2003年9月中旬在北京房山区霞云岭四合村蝙蝠洞进行,分析了共栖同一山洞四种蝙蝠的形态特征、食性和回声定位信号.大足鼠耳蝠食谱中以宽鳍(鱼鼠)等三种鱼为主(体积百分比为53%),回声定位主频41.87±1.07 k...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动物学报》 2004年50卷1期 9-18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采用"双选"的心理物理学方法,研究了训练后的大棕蝠(Eptesicus fuscus)在背景干扰的条件下探测半圆形目标的能力.半圆形目标系以静止、旋转、摆动或不同组合的旋转与摆动呈现于蝙蝠.在测试室,蝙蝠-目标间距从30 cm开始,依次递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礼标 张劲硕 等 《动物学研究》 2004年25卷6期 556-559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2003年9月在云南获得1号雌性蝙蝠标本,经鉴定为中国新记录--小巨足蝠(Myotis hasseltii),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礼标 梁冰 等 《动物学报》 2004年50卷3期 326-333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2001-2002年在广西宁明县和龙州县利用直接观察、捕捉测量(共捕到197群蝙蝠,全捕180群)和标记重捕法(标记了31群的101只扁颅蝠,重捕到36只)比较研究了扁颅蝠(Tylonycteris pachypusa)与褐扁颅蝠(Trob...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江 陈敏 等 《动物学报》 2003年49卷6期 742-747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为研究角菊头蝠(Rhinolophus Cornutus)、三叶蹄蝠(Aselliscus wheeleri)、大蹄蝠(Hipposiderosarm zger)、大鼠耳蝠(Myotis myotzs)和大足鼠耳蝠(M ricketti)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江 谢家骅 等 《动物学研究》 2002年23卷2期 120-128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利用蝙蝠超声波探测器和Cool Editor 2000声波分析软件研究了皮氏菊头蝠(Rhinolophus pearsoni)的超声波信号,同时在野外研究了其捕食行为.研究结果显示皮氏菊头蝠是FM/CF/FM型的食虫蝙蝠.其回声定位信号的C...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礼标 卢立仁 等 《动物学研究》 2002年23卷4期 296-300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对扁颅蝠(Tylonycteris pachypusa)和褐扁颅蝠(T.robustula)在飞行状态下的回声定位叫声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种扁颅蝠的回声定位叫声的声谱图均呈调频(FM)型,且波形相似;但叫声的最低频率、最高频率和主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其才 Philip H.S.Jen 等 《动物学研究》 2001年22卷3期 174-180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用双声刺激和多管电极方法在6只大棕蝠(big brown bat,Eptesicus fuscus)的98个神经元上研究了锐化(sharpening)蝙蝠听皮层(primary auditory cortex,AC)神经元频率调谐的柱特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明明 魏雪玲 等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8年34卷12期 1079-108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索云南新现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SARSr-CoV)密码子偏性及其与SARS冠状病毒(SARS-CoV)及其他地区SARSr-CoV密码子偏性的进化关系.方法 运用Lasergene、EMBOSS、CodonW等生物信息软件,以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龚小燕 黄太福 等 《生态学报》 2018年38卷21期 7549-755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西南鼠耳蝠(Myotis altarium)是典型的洞栖性蝙蝠,是我国的准特有种.近年,在湘西州境内的13个溶洞中记录到该蝠361只次,并对其栖点的空间分布、栖息姿势、体温、栖点温度及个体的安全性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其栖点主要集中在距离洞...
【关键词】 西南鼠耳蝠(Myotis altarium);栖息生态学;洞栖性蝙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森 戴文涛 等 《生物学杂志》 2018年35卷6期 84-8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大菊头蝠是一种大型的菊头蝠科蝙蝠,经常独居或成对生活,数量稀少,不易捕获,其声学信息十分缺乏.2016年5月于河南省内乡县七里坪乡北湾村一人工隧道(N33°22′,E111°55′)内采集到1只雄性大菊头蝠(前臂长69.24 mm,体重1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成容 罗波 等 《四川动物》 2018年37卷6期 710-720页ISTICPKU
【摘要】 声音信号介导动物的资源竞争、配偶选择及反捕食等系列生活史事件,对维持动物种群稳定与群落平衡至关重要.蝙蝠占据夜空生态位,视觉退化,听觉发达,一直被视为声学研究的模式生物.本文围绕蝙蝠回声定位声波与交流声波的功能,综述当前研究现状,展望未来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太福 龚小燕 等 《四川动物》 2018年37卷5期 577页ISTICPKU
【摘要】 2018年4月1日,于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土市镇坦头村内长约12 m的桥洞下(112°13′20″E,25°30′35″N,海拔300 m),离地高度2.5m左右的顶部发现4只鼠耳蝠.利用手抄网捕获其中1只雄性个体,基于形态特征和分子数据,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海林 张富强 等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7年33卷9期 821-82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蝙蝠是一些重要病毒的自然储存宿主.2010-2015年调查研究表明,云南省蝙蝠中广泛存在SARS样冠状病毒(SARS-like CoV)和其它多种类型冠状病毒(α-CoV和β-CoV)的自然感染,还从蝙蝠中分离或检测到新的呼肠孤病毒(Reo...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党飞红 余文华 等 《四川动物》 2017年36卷1期 7-13页ISTICPKU
【摘要】 金黄鼠耳蝠Myotis formosus与渡濑氏鼠耳蝠M.rufoniger在物种识别及学名和中文名使用上一直混乱.以广东和江西采集的部分鼠耳蝠标本为研究对象,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发育学方法对其进行分类厘定.结果显示,所采集的标本应为“渡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梦柳 万艺林 等 《四川动物》 2017年36卷4期 436-440页ISTICPKU
【摘要】 于2014年和2015年,分别在广东省封开县黑石顶自然保护区和江西省龙南县九连山自然保护区用蝙蝠竖琴网采集到2只和1只森林型蝙蝠,主要特征为:体小;被毛毛色分层,背毛基部黑色、中部浅灰褐色、毛尖深灰褐色,腹毛基部2/3黑灰色,毛尖银白色;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伟健 王晓云 等 《四川动物》 2016年35卷1期 70-73页ISTICPKU
【摘要】 使用Petterson D500X超声波接收仪对华南菊头蝠Rhinolophus huananus飞行和静止状态的回声定位声波进行录制,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2种状态的回声定位声波参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华南菊头蝠的回声定位声波类型为FM-C...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利玲 雷以会 等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6年32卷2期 156-15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了解贵州遵义地区蝙蝠博尔纳病病毒(BDV)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RT-PCR)检测82例蝙蝠脑组织BDV-P24基因片段,阳性产物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同源性及分子系统树分析.结果 在82例蝙蝠脑组织中检测出7例B...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柏承 余文华 等 《四川动物》 2015年34卷2期 211-215,222页ISTICPKU
【摘要】 于2013年分别在广西北流大容山和江西井冈山用蝙蝠竖琴网分别采集到1只和9只蝙蝠标本,主要特征为:体型中型,鼻部前端呈短管状,背部毛基黄褐色,毛尖褐栗色,头骨和牙齿均粗壮.在室内使用Pettersson D500X超声波接收仪录制其静止和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运鹏 于黎 《遗传》 2015年1期 25-3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作为哺乳动物第二大目的翼手目(Chiroptera;俗称蝙蝠)在飞行能力、回声定位与听觉系统、食性、冬眠、免疫防御等诸多方面表现出显著而独特的适应性进化,是研究生物对环境适应性进化分子机制的热点模型之一。文章综述了翼手目适应性进化分子机制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蒋丽娜 陈少威 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5期 720-72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对蝙蝠血清进行乙型脑炎病毒(JEV)抗体的检测,了解蝙蝠感染JEV情况。方法2013年,我们在广东省和海南省采集蝙蝠,对采集到的蝙蝠心脏取血,分离血清,采用间接ELISA试验和病毒中和试验对血清进行JEV抗体的检测。结果间接ELIS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娇 刘奇 等 《四川动物》 2015年34卷5期 695-700页ISTICPKU
【摘要】 2013年6月和9月在广东省英德市郊碧落洞(24°06′56.9″N,113°21′10.0″E,海拔88 m)分别捕捉到5号和1号蝙蝠标本(均为雌性).上述蝙蝠体型较大,前臂长60.4~63.3mm,胫骨长18.0mm,颅全长24.8 m...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