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648
- 111
- 49
- 27
- 74
- 45
- 7
- 6
- 5
- 61
- 43
- 36
- 36
- 2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廖建杰 张映卿 等 《广西植物》 2020年40卷2期 184-191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枯萎病是一种严重危害瓜类蔬菜生产的土传病害,嫁接栽培是防治瓜类枯萎病的有效方法.该文研究了砧用瓠瓜种质幼苗生长指标与抗病性的相关性,并对抗病杂种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砧用瓠瓜种质H041对西瓜枯萎病表现高抗(HR),对瓠瓜枯萎病表...
【中文期刊】 陈劲枫 庄飞云 等 《植物分类学报》 2003年41卷5期 427-435页 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野黄瓜Cucumis hystrix (2n=24)是在亚洲发现的第一个染色体基数为12的黄瓜属物种.这一发现对现行的以染色体基数和地理分布为基础的黄瓜属分类系统提出了质疑.采用SSR和RAPD两种分子标记对黄瓜属22份不同类型材料的亲缘关...
【中文期刊】 陈亚 邱明华 等 《云南植物研究》 2003年25卷5期 613-619页 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从四川石棉县采集的巨花雪胆(Hemsleya gigantha )的根茎中分到2个新化合物,命名为雪胆素G和巨花雪胆皂苷B,通过化学方法和波谱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另外13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葫芦素类和雪胆皂苷类化合物,其中β-香树脂醇(3)...
【中文期刊】 林玉萍 邱明华 等 《云南植物研究》 2003年25卷2期 235-240页 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从采自四川汉源县的古蔺雪胆(Hemsleya penxianensis var.gulinensis)中分到9个三萜皂苷化合物,通过化学反应和光谱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其中7个为已知化合物,分别为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1...
【中文期刊】 程树志 曹子余 《植物分类学报》 2002年40卷5期 462-464页 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报道了中国葫芦科一归化属--刺瓜属.
【中文期刊】 杨叶坤 高诚伟 等 《云南植物研究》 2000年22卷1期 103-108页 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从圆果雪胆(Hemsleya amabilis)的块茎中分离到10个化合物,其中3个雪胆皂甙是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得到,它们的结构通过光谱和化学的方法鉴定为齐墩果酸-3-O-α-吡喃阿拉伯糖(1→3)- β-葡萄糖醛酸甙,28-O-β-D-吡喃...
【中文期刊】 方振名 胡兴华 等 《广西植物》 2018年38卷11期 1505-1511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是葫芦科著名的药食两用植物,广泛种植于广西桂林地区,其开花后传粉不良现象迫切需要研究解决.为了探讨罗汉果花朵气味物质与传粉者访花频率的关系以及查明传粉不良产生的原因,该文选择罗汉果雄花为材料...
【中文期刊】 柯杨 朱海云 等 《微生物学杂志》 2016年36卷1期 106-112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白粉病是危害瓜类作物最为严重的一种气传病害,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为单囊壳白粉菌Podosphaera xanthii( synonym Podosphaera fusca )和二孢白粉菌 Golovinomyces cichoracearum ...
【中文期刊】 曾海娟 吴淑燕 等 《微生物学杂志》 2016年36卷1期 100-105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瓜类果斑病菌可引起西瓜、甜瓜等葫芦科植物患病,可通过种子远距离传播,是一种常见的瓜类采后果实腐烂的病原菌。该病害具有发病迅速、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一旦感染会对瓜类产量带来巨大损失,因而田间病菌的检测与诊断及早期预防十分重要。本文系统地综述了国...
【中文期刊】 汤亚飞 何自福 等 《生物安全学报》 2016年25卷3期 209-213页 ISTICPKUCSCD
【摘要】 【背景】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 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是严重威胁葫芦科作物生产的毁灭性病原之一,该病毒已入侵我国十多个省份,危害西瓜、黄瓜等作物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早在2009年广...
【中文期刊】 王绍辉 陈道金 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11期 2389-2393页 ISTICPKUCSCD
【摘要】 绞股蓝常用葫芦科植物绞股蓝的干燥地上部分入药,又名"七叶胆"、"甘草蔓"、"公罗锅底"等.其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如皂苷、黄酮、多糖、萜等,其药理作用有降血脂、抗肿瘤、降血糖、抗衰老、提高免疫力等.笔者就绞股蓝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体内代谢的研究...
【中文期刊】 农东新 谢月英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14年34卷8期 1699-1701页 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报道了葫芦科厚叶棒锤瓜[Neoalsomitra sarcophylla (Wall.) Hutch.]在中国的分布新记录.该物种形态上与N.balansae (Gagnep.)Hutch.近似,但蒴果长3~4 cm;种子长6~7mm,宽3...
【中文期刊】 肖云丽 印象初 等 《生态学报》 2013年33卷12期 3706-3711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于2008、2009年连续两年采用模拟田间自然扩散法,系统地研究了棉花型棉蚜和甜瓜型棉蚜有翅蚜对11种夏寄主的选择性.结果表明,棉花型棉蚜对杂交葫芦、小西葫芦表现出强选择性及适应性,而对香瓜、黄瓜、西瓜及甜瓜均不选择,或即使选择其若蚜在其上...
【中文期刊】 凌冰 张茂新 等 《生态学报》 2010年30卷3期 780-793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葫芦素是一类高度氧化的四环三萜类植物次生代谢物质,是葫芦科30多属100多种植物的特征化合物.葫芦素在植物体内作为异源化学信息素起到保护葫芦科植物免受众多植食性动物和病原菌的侵害.另一方面,在葫芦科植物上取食的一些昆虫则利用葫芦素作为其寄主...
【中文期刊】 薛占军 高志奎 等 《生态学报》 2009年29卷3期 1374-1381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茄子同一叶片上紫斑区域和绿斑区域为材料,采用发光二极管LED发出的混合光谱(白光)和单色光谱(红、蓝、绿光)照射后,通过光合仪(CIRAS-2)和叶绿素荧光仪(PEA和Dual-PAM-100)测定了茄子叶上表皮紫色花色素苷(purple...
【中文期刊】 王亚春 佟继铭 等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08年25卷5期 365-367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对赤雹果中的脂溶性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和IR,MS,NMR等波谱法进行分离鉴定. 结果 从赤雹石油醚提取部分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棕榈酸(1)、α-菠甾醇(2)、α-菠甾醇3-O-β-D-葡萄糖苷(3)、三...
【中文期刊】 杨德奎 马成涛 等 《广西植物》 2008年28卷2期 148-153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葫芦科8属10种1变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观察研究.结果显示:冬瓜属、葫芦属和栝楼属的花粉粒为近球形,具3孔沟; 苦瓜属、西瓜属和丝瓜属的花粉粒为长球形,具3沟;黄瓜属的花粉粒为近球形,具3孔;南瓜属的花粉粒为球形,具散...
【中文期刊】 李坚 李沛波 等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08年14卷1期 16-18页 ISTICPKU
【摘要】 目的:探讨罗汉果水提取物的止咳作用.方法:采用豚鼠枸橼酸引咳法、豚鼠辣椒素引咳法和豚鼠机械刺激引咳法,观察罗汉果水提取物对动物咳嗽次数和咳嗽潜伏期的影响.结果:罗汉果水提取物能明显减少枸橼酸或辣椒素引起的豚鼠咳嗽次数和延长咳嗽潜伏期;抑制机...
【中文期刊】 徐彩霞 吴建辉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8年19卷5期 1099-1103页 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研究了B型烟粉虱在4种葫芦科寄主植物黄瓜、节瓜、苦瓜和丝瓜上的发育和繁殖特性.结果表明,B型烟粉虱在节瓜上的世代发育历期最短,为19.3 d,在苦瓜上的世代发育历期最长,为29.0 d;世代存活率在黄瓜上最高,为92.85%,在苦瓜上最低,...
【中文期刊】 徐延浩 杨飞 等 《遗传》 2007年29卷5期 614-620页 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首次利用荧光原位杂交和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45S和5S rDNA在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uch)、丝瓜(Luffa cylindrical Roem)、冬瓜(Benincasa hispida Cogn)的有丝分裂...
【中文期刊】 高志奎 高荣孚 等 《生态学报》 2007年27卷6期 2265-2271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针对植物光合与内外环境因子间的关系以及光合"午睡"现象中的气孔限制与非气孔限制问题,以温室茄子‘茄杂一号'为试材,对叶室温光组合方式下测定的净光合速率Pn对胞间CO2浓度Ci响应曲线,和人工增施CO2处理下测定的Pn日变化进程,进行了光合数...
【中文期刊】 沈镝 李锡香 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7年8卷3期 340-342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根据不同种质的来源地、农艺性状等背景信息,从国家蔬菜种质资源中期库中选取具代表性的444份主要瓜类作物地方品种,分属葫芦科7个属的13个种或变种,采用病土接种法进行苗期根结线虫抗性鉴定,得出了不同葫芦科作物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抗性分布范围.忽略...
【中文期刊】 李斌 谢关林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6年17卷10期 1937-1940页 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新疆、福建和浙江等地采集的132份土壤样品为对象,利用平板计数和Biolog等方法研究了不同耕作与栽培制度下瓜类土壤细菌数量及瓜类枯萎病拮抗细菌的分布与主要类群.结果表明,瓜类耕作土壤中的可培养细菌种群数量平均为非耕作土壤的16.2倍,根...
【中文期刊】 邱明华 陈书坤 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5年11卷6期 673-685页 ISTICPKUCSCDCABP
【摘要】 葫芦科为全世界约有110~122个属,775~960种的大科,我国有38属,约150种.该科植物中许多种类作为栽培植物,用作观赏、果蔬或药用,其化学成分十分复杂,大多数属中具有葫芦素类化合物.由于长期的栽培和人为繁育,化学成分的组成变得更加...
【中文期刊】 李隆云 德吉拉姆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05年30卷12期 893-895页 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通过对古代、现代藏医药文献的考察整理研究,发现波棱瓜子早在公元8世纪就有应用.文献记载表明,古今用药种类基本一致,少有混乱.但也有用木鳖子、王瓜、西藏赤NFEF8等葫芦科其他属植物种子误作波棱瓜子的情况.为藏药波棱瓜子的开发和临床应用提...
【中文期刊】 沈斌斌 任顺祥 等 《昆虫知识》 2005年42卷5期 544-546页 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成虫在单株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西瓜(Citrullus vulgaris Schard)和甜瓜(Cucumis melo L.)上的分布规律及其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在植株上...
【中文期刊】 杨晓 孔垂华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5年16卷7期 1326-1329页 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黄足黄守瓜和黄足黑守瓜是两个非常相似的守瓜属甲虫,但它们对寄主的选择性和取食行为却完全不同.黄足黄守瓜先用口器在黄瓜或南瓜叶面划圈,然后取食圈内叶组织,但却不取食丝瓜、苦瓜和西瓜,而黄足黑守瓜则只取食丝瓜,且不发生划圈取食行为.研究表明,这...
【中文期刊】 宋莉英 谭诤 等 《植物学通报》 2004年21卷3期 360-366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葫芦科植物包括多种瓜类蔬菜,对其进行离体培养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综述了国内在葫芦科植物器官培养、体细胞胚胎发生、花药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及离体遗传转化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并对葫芦科植物离体培养、遗传转化与育种的前景作了...
【中文期刊】 安德荣 孙现超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03年23卷12期 2204-2206页 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分别在甘肃酒泉、陕西户县及临潼3地区蔬菜大田采集黄瓜、西葫芦、南瓜3种蔬菜上表现病毒病症状的毒原标样135个,采用鉴别寄主的生物学反应和双抗夹心ELISA法鉴定,结果表明引起上述地区黄瓜、西葫芦、南瓜3种蔬菜病毒病的毒原主要是黄瓜花叶病毒....
【中文期刊】 刘欣 叶文才 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2003年34卷1期 21-24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对葫芦科植物绞股蓝的抗肿瘤活性皂苷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色谱的方法分离活性皂苷成分,利用波谱和化学方法鉴定各单体皂苷成分的化学结构.结果:从绞股蓝的地上部分离得到多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5个皂苷成分的结构:3-O-β-D-吡喃葡萄糖基...
【中文期刊】 宋斌 欧阳友生 《菌物系统》 2003年22卷1期 14-15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星盾炱属新种栝楼星盾炱Asterina trichosanthis寄生在葫芦科植物毛果栝楼Trichosanthes mushaensis的叶上.新种有拉丁文和英文描述,附了显微结构图.模式标本保存在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标本室(HMIGD).
【中文期刊】 吴启南 王明艳 等 《中医药学刊》 2002年20卷6期 729-730页 ISTICPKUCA
【摘要】 本研究以C57纯种小鼠骨髓细胞的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和微核(MN)为指标,对合子草提取物进行致变、抗变测试,实验数据经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合子草提取物以SCE、MN为指标均无致变效应;提取物以MN为指标均有抗变效应;以SCE为指标水...
【中文期刊】 郭得平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1年37卷2期 178-184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概述了果菜类蔬菜果实中的激素来源以及激素对茄果类、瓜类、豆类蔬菜和草莓果实发育的调节作用。
【关键词】 蔬菜激素果实发育;
【中文期刊】 李祖强 罗蕾 等 《中草药》 1999年30卷6期 409-411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对葫芦科植物山苦瓜Momoridica dioica干燥块根的浸膏进行了分离、提纯,用 L1210、CCER-CEM、LS174T 癌细胞对其成分进行了体外筛选,5 个化合物具有抗癌活性,经光谱鉴定,它们是拜俄尼酸(Ⅷ)、雪胆甲素(Ⅺ)、α...
【中文期刊】 鄢海燕 邹纯才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2019年46卷2期 89-96,115页 ISTICCA
【摘要】 瓜蒌为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的干燥成熟果实,为中国传统中药,具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之功效,有改善心肌缺血、抗血栓、抗心肌纤维化、抗氧化、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活性.本文对瓜蒌的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以及网络药理学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与总结...
【中文期刊】 李慧华 徐希明 《中医药信息》 2019年36卷1期 125-129页 ISTIC
【摘要】 苦瓜籽是葫芦科植物苦瓜的种子,来源广泛且安全有效,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通过对近10年国内外研究苦瓜籽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现状进行综述,总结有效活性成分是苦瓜籽核糖体失活蛋白质及多肽、油脂、黄酮、皂苷和微量元素等,具有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抗...
【中文期刊】 刘波 喻琨 等 《食品与药品》 2019年21卷2期 161-165页 ISTICCA
【摘要】 雪胆甲素主要存在于葫芦科雪胆属植物雪胆中,药理作用广泛,现已用于临床.现对其化学结构、含量测定、药理作用、药效学作用及结构修饰作一综述,以冀为雪胆甲素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中文期刊】 郝永建 陈晨 等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8年36卷6期 802-803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 研究聚双瓜类消毒剂在地下工事中进行现场空气消毒的消毒效果.方法 在某地下工事中选择4个功能不同的房间,采用有效活性浓度为2000 mg/L的聚双瓜类消毒剂,以10 ml/m3的量,在房内无人的情况下进行气溶胶喷雾消毒,密闭作用30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