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4
- 31
- 1
- 7
- 5
- 4
- 4
- 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会议论文】杨勇 第二届仁心雕龙学术论坛 2016年
【摘要】 针对中医证候模型建立的若干关键问题:如何将中医的临床优势转换到基础研究?证候模型建立关注“因”还是“果”?整体指标和微观指标,孰轻孰重?如何整体、综合的评价证候模型?笔者认为,中医治疗外感疾病的基础研究将是中医药证候模型研究的突破口之一;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马军光 第二届仁心雕龙学术论坛 2016年
【摘要】 中医疗法十分丰富实用,大体有:疾病的背景分析与干预(祝由)、中药、针刺、艾灸、推拿、导引、心理、药膳等.每种疗法又有具体施用于人体的方式,如中药有口服、外洗、熏蒸、灌肠等用药方式,以及丸散膏丹等剂型;针刺又有很多针具,如毫针、三棱针、芒针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高敬书 第二届仁心雕龙学术论坛 2016年
【摘要】 为了用科学的方法证明中医技术的有效性,近年来在中国开展了很多中医临床试验.而有效的临床试验结果的获得离不开高质量试验数据的收集.文章从结局指标设计科学性、数据收集的全面性及精准性等方面描述了目前中医临床试验数据的“短板”现象,并提出了相应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许金森 第二届仁心雕龙学术论坛 2016年
【摘要】 经络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之一,经络学说以一种完全不同于现代医学和生命科学理论的方式来阐述人体的机能调节和生命过程,强调人体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及其与外环境的统一平衡,在理论上有许多深刻的见解,并经受了长期临床实践的检验.文章从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董继业 第二届仁心雕龙学术论坛 2016年
【摘要】 中医之道,如何焕发生命力,彰显疗效.文章深刻分析了中医之形似与神似,倡导中医临床的新思维,并通过“董氏儿科”病案解读,更为深入地阐述“推理论病、推理论治”和“临床证治九决”(明理、识病、辨证、求因、立法、选方、配伍、适量、知变)的学术思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侯政昆 第二届仁心雕龙学术论坛 2016年
【摘要】 目前的中医临床结局评价体系已不能适应现代新中医的生产水平和所处社会环境,必须变革以求生存和发展.本研究以历史唯物辨证思想为指导,融合哲学和健康领域的循证医学与中医学,回归中医自然工具的本质属性,提出“循证量表”以建立切实可用的中医药临床结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付兴 第二届仁心雕龙学术论坛 2016年
【摘要】 中医理论自起源便与中国古代哲学密切相关,因此中医思维中存在着大量原始思维质素,其中的类比、互渗意识溯源即是原始思维的“互渗律”,它严重限制了中医的发展与创新,而目前中医界主流观点认为其恰恰是中医的核心价值所在.故文章以追溯中医理论中原始思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永康 第二届仁心雕龙学术论坛 2016年
【摘要】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阴阳乃万物之根本,阳升阴降,阴升阳降方可达到阴阳平衡.文章分别从天地阴阳、人体气血、易经卦象、脏腑经络等方面阐述“阴升阳降”理论,从济卦、脾胃升降、肝肾互用、心肾相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朱爱松 第二届仁心雕龙学术论坛 2016年
【摘要】 中医理论是中医药体系的核心内容,中医理论研究的方向决定着中医学科的发展方向,中医理论的创新发展是打造中医药文化与中医临床发展的新动力.回顾中医理论的发展史,其中蕴含着无穷的宝藏值得挖掘.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近30年中医理论研究遵循自身规律与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符文彬 第二届仁心雕龙学术论坛 2016年
【摘要】 针灸临床工作中,存在疾病容易反复的问题.符文彬教授在长期针灸临床工作中提出“一针二灸三巩固”阶梯治病模式,整合针灸学资源,充分发挥各疗法优势.并从临床角度,明确提出整合针灸学概念;从疾病的诊断、评估病情、具体施治等方面,阐释整合针灸学内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李致重 第二届仁心雕龙学术论坛 2016年
【摘要】 中医基础科学体系包含藏象、诊法、病机、治则、方剂、药物六大范畴,是中医学之魂.藏象学说是基础的基础,代表着中医的本质特点.先哲运用了哲学的阴阳五行方法,观察了与生命相关的30多项要素,综合了要素与要素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演绎为不同于西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范永升 第二届仁心雕龙学术论坛 2016年
【摘要】 中医界对中医如何发展历来争议不断,其实不少争论缘于站在自身立场上,缺乏从中医全局出发,缺乏中医需要多元发展考虑所造成.文章首次系统地从临床疗效、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地域的不同需要等方面论述了中医多元发展必要性,以期中医界人士凝聚共识,减少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姜元安 第二届仁心雕龙学术论坛 2016年
【摘要】 人身之中脏腑经脉均有特定的三阴三阳名称.文章通过对天地阴阳与脏腑之间相应关系的讨论,认为天有三阴三阳,则有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之化而为一年六节之本;地有三阴三阳,则有木、火、土、金、水五行之运而成万物制衡之理;人禀天地三阴三阳之气,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邓杨春 第二届仁心雕龙学术论坛 2016年
【摘要】 中医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不同的学术流派,从不同的角度解读经典,丰富了中医药理论的内涵.在伤寒学的发展史中,到了明清之际,形成了一个影响颇大的流派,那就是伤寒气化派,气化派的观点认为人与天地是一体的,六经的传变是理解《伤寒论》的关键,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李致重 第二届仁心雕龙学术论坛 2016年
【摘要】 中医与西医是并列的两种主流医学.从两种医学基础科学体系的角度上看:青蒿是中药,青蒿素是西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西医认为的有效成分,是国内外西药研制的一条老路;中药学四气、五味、归经、功效,从属于中医科学体系;中药是作为方剂配伍的一员用于中医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蒋弢 第二届仁心雕龙学术论坛 2016年
【摘要】 中医的发展随着社会变迁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在疲于应对工业化时代的各种挑战时,又逢信息化时代奔涌的大潮,人的思想更加面临天翻地覆的革命,从而反过来又对行为发生深刻的影响.中医生存于其间,在必须说清楚“我是谁”的背景下,各种深层次的问题将会集中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陈腾飞 第二届仁心雕龙学术论坛 2016年
【摘要】 中医学曾经承担我国大部分的医疗任务,救治了大量的急诊重症患者,为我国历代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随着西医学的飞速发展,中医学的主流地位已不复存在,在当今的急诊重症医学界中,中医学的处境更加尴尬.文章就中医学与急诊重症医学的关系进行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吴志生 第二届仁心雕龙学术论坛 2016年
【摘要】 结合当今过程系统工程的发展趋势,立足于中药复杂性科学,指出学科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要求,应以工艺单元质量为核心转向以产品品质工程为目标的设计转变,这就需要从制药单元进一步朝向过程系统工程领域.以中药制药过程先进实时监控、过程控制和优化系统角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何清湖 第二届仁心雕龙学术论坛 2016年
【摘要】 近年来,随着人们的重视以及学科进步,中医药事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遇到了瓶颈.针对中医药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掣肘、弊像,如中医从业人员学科基础薄弱、中医药知识掌握存在碎片化和过度专业化、西化思维严重等.笔者提出“中医+”思维,旨在充分尊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高振 第二届仁心雕龙学术论坛 2016年
【摘要】 频繁急性加重表型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一个特殊表型,具有预后差、病死率高、卫生经济负担重的特点,目前西医尚缺少有效改善预后的方法,需要临床特殊关注.文章根据中西医不同的分型方法,基于“疾病-表型-证型”的研究思路,提出针对频繁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庞立健 第二届仁心雕龙学术论坛 2016年
【摘要】 慢性复杂性疾病已经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医药具有多层次、多靶点、不良反应少等特点,防治慢性复杂性疾病具有显著优势.文章阐述慢性复杂性疾病内涵及特点,结合中医慢性复杂性疾病的科研现状,提出慢性复杂性疾病“络虚邪瘀”共性病机观,以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杜含光 第二届仁心雕龙学术论坛 2016年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大数据时代已悄然到来,这为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提供了崭新的视觉和宽广的思路,在这样的大数据环境背景下,若能从中医药临床大数据入手,从海量的四诊信息采集及实验室指标中探寻出中医药辨证论治疗效的规律,创新出一套完善而系统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李致重 第二届仁心雕龙学术论坛 2016年
【摘要】 一百年来,在西方近代科学孕育下的西医以其成熟的科学体系和业已定型的管理体制,在中国落地生根.在此期间,习惯于事业统筹学术的体制和行政号召的方式推进中医的进步,未能重视中西医各自内在科学原理比较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现代化、标准化的时代潮流,把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梁玉磊 第二届仁心雕龙学术论坛 2016年
【摘要】 在艾灸动物实验过程中,笔者发现了实验动物的固定、操作的灸量、操作时间及神阙穴的定位4个影响实验结果的问题,并努力尝试解决,尽量减小其对实验客观数据的影响.同时发现当前形势下,针灸动物实验操作标准却存在不足,其可能直接影响实验数据的客观化程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彭榕华 第二届仁心雕龙学术论坛 2016年
【摘要】 厥是中医临床中的常见疾病,并且在文献中大量出现,但在不同的语境下,其含义却大不相同.文章试图通过对古代医学文献中所述的各种厥加以辨析,从而理清其学术源流,以便今人对古文献中“厥”的理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汉宜 第二届仁心雕龙学术论坛 2016年
【摘要】 中医理论的精髓是“取象比类”.“取象比类”的思维方式,是《易经》和《黄帝内经》的共同源头.“取象比类”最初源于古老的《易经》《黄帝内经》,是《易经》在医学领域中实际运用的典范.通过分析“取象比类”的理论基础,揭示其内在的科学内涵,简述其在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高爽 第二届仁心雕龙学术论坛 2016年
【摘要】 文章从对我国现行中、西医学现状浅析和中医学未来的发展预期的几点想法两部分论述.第一部分分析了中医学整体观念、中医学理论体系无法突破的原因、中医学与西医学特征类比、辨证论治与辨病施治、我国现行中医学与西医学的优势与瓶颈等问题;第二部分则从中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高腾 第二届仁心雕龙学术论坛 2016年
【摘要】 中医整脊学科是运用中医原创思维研究人体脊柱系统功能解剖、运动力学,用手法为主的中医疗法调整气血、筋骨,使气血协调并恢复或改善脊柱力学平衡以防治脊柱劳损病的学科.中医整脊科以“一圆一说两论”,即脊柱四维弯曲体圆运动规律、脊柱圆筒枢纽学说、脊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李致重 第二届仁心雕龙学术论坛 2016年
【摘要】 在大科学观与大科学框架结构的基础上,把中医与西医两种成熟的医学科学体系并列纳入我国医学科学范围的理智与立场,称之为大医学观.大医学的存在价值与服务对象相同,两种医学的研究方向与研究对象却互不相同.中医不拆开人类生命的原形,它关注的是人的生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崔翔 第二届仁心雕龙学术论坛 2016年
【摘要】 治未病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实现当前健康医学模式的客观需要.中医学是在阴阳五行理论指导下,从整体、动态角度研究和阐释人体生理病理及其与自然环境关系,寻求防治疾病最有效方法的一门学科.天人相应是其核心理念之一,认为人不仅依赖自然界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李致重 第二届仁心雕龙学术论坛 2016年
【摘要】 不论是要创造中西医结合的新医学,还是要两种医学进行临床优势互补,都不应该成为中医西化的借口或理由.当中西医结合的高层代表者认识到中医西化“这条路的确走不通了”的时候,亟需要对长期以来中西医结合名义下的中医西化,进行一番实事求是的理性反思.“...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毕礼明 第二届仁心雕龙学术论坛 2016年
【摘要】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CKD)存在一定优势,目前在我国已经有很多来源于草药的中成药用于肾脏病治疗,如雷公藤制剂、虫草制剂、大黄制剂、尿毒清颗粒、肾炎康复片、海昆肾喜胶囊、黄葵胶囊等.然而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的KDIGO指南却明确提出不推荐草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刘斌 第二届仁心雕龙学术论坛 2016年
【摘要】 经络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学术核心之一,经络的现代化研究至今已经走过了60年的历程.简单回顾这段历史,虽然取得了很多的成果,但是经络的实质仍未明确,传统经典的经络认识亦未与科研前沿紧密结合,进而表现出在经络相关概念认识上的混淆和悖论的产生.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施展 第二届仁心雕龙学术论坛 2016年
【摘要】 恶性胸腔积液是进展期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存期及生活质量.药物胸腔内局部灌注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文章从胸膜硬化剂、化疗药物、生物免疫制剂、中药制剂等研究进展入手,对不同药物治疗本病的适宜人群及优劣势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