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4
- 5
- 3
- 1
- 3
- 2
- 2
- 2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会议论文】王雪 2008年中国微生物生态学年会 2008年
【摘要】 考察了絮凝剂产生菌F2-F6,在谷氨酸发酵废水培养基中的生长过程,并与絮凝剂产生菌在普通絮凝剂培养基的生长过程做了比较,结果表明,絮凝剂产生菌F2-F6在谷氨酸发酵废水培养基中出现二次生长现象,在普通培养基中无;在谷氨酸废水培养基中,絮凝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徐亚同 2008年中国微生物生态学年会 2008年
【摘要】 本文通过对上海市梦清园芦苇湿地净化苏州河污染水体的示范工程采样分析,结果表明芦苇根际的微生物数量、酶的活性高于非根际的土壤。根际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均比非根际多,R/S平均值分别为70.3、9.5、2.9。相对于硝酸细菌而言亚硝酸细菌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尚然 2008年中国微生物生态学年会 2008年
【摘要】 对筛选得到一株快速降解硝酸盐的好氧反硝化细菌G2进行了形态学研究,扫描电镜显示,G2为(0.3~0.6)μm×(1.4~3.0)μm的短杆菌,从其基因中扩增出与好氧反硝化作用相关的周质硝酸盐还原酶的亚基napA,从分子酶学角度为菌株G2是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邓艳芹 2008年中国微生物生态学年会 2008年
【摘要】 本文对从油田土壤中分离筛选的五株酵母菌在多环芳烃(PAHs)降解过程中表面张力、乳化能力和细胞表面特性的变化以及这五株酵母降解PAHs的效率进行了研究。采用两相体系对菲在五株高效酵母培养体系中的溶解度和在细胞表面的吸附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徐晹 2008年中国微生物生态学年会 2008年
【摘要】 从油田土壤中分离得到的生物破乳菌XH-1,鉴定为bacillusmojavensis,对O/W型模型乳状液具有高效破乳能力。考察了培养基加入量对破乳活性的影响。其破乳活性成分80%集中在离心上清液中。其耐热性较差,蛋白酶和蛋白变性剂的加入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段佩玲 2008年中国微生物生态学年会 2008年
【摘要】 Diaphorobacter sp.ZW12菌株具有较高的苯酚耐受性和降解能力,通过摇瓶培养在以苯酚为唯一碳源的基本培养基中考察该菌株对苯酚的耐受性和苯酚降解特性。结果表明,该菌能在浓度为4.0 g/L的培养基中生长,完全降解苯酚的最高浓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倩 2008年中国微生物生态学年会 2008年
【摘要】 从松树和大叶黄杨叶片上筛选出4株高温菌,分别为1株淀粉降解菌,1株脂肪降解菌,2株蛋白质降解菌。并进行了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磷脂脂肪酸(PLFAs)谱图分析法及分子生物学鉴定。 通过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及构建系统发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崔树军 2008年中国微生物生态学年会 2008年
【摘要】 采用富集培养的方法,从受苯酚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能以苯酚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细菌。 其降解性能研究表明:该菌具有较强的苯酚降解能力,在28-32℃,pH6.5-7.5,摇床振荡速度大于160r/min,以有机氮源为氮源,苯酚浓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韩蕙 2008年中国微生物生态学年会 2008年
【摘要】 以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所反映的4个环境样品细菌群落相似性关系为参照,比较了BIOLOG GN2、GP2、ECO微孔板所反映的细菌群落相似性关系,并考察了超低温冻存预处理技术对细菌群落BIOLOG分析结果的影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朱雪松 2008年中国微生物生态学年会 2008年
【摘要】 磁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逐渐被人们发现和研究。本文对近几年国内外该方向的研究成果进行了阐述,内容包括磁场在水处理中的作用原理、有关污染物去除效果的相关实验,以及在各类高难度废水处理中的实际应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黄武仁 2008年中国微生物生态学年会 2008年
【摘要】 土壤是农业的基础,土壤微生物是土壤有机质质活性部分,对于保持土壤功能,维持土壤肥力发挥重要作用,决定着植物生长的状况。本研究分析有机葡萄果园的土壤微生物,采用了平板计数法,Biolog法和磷脂脂肪酸法等方法,比较分析了高产和低产有机葡萄果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徐亚同 2008年中国微生物生态学年会 2008年
【摘要】 发光细菌是一类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能够发射可见荧光的细菌,这种可见荧光波长在450~490nm之间,在黑暗处肉眼可见。现有的传统生物监测方法,用于检测环境中残留污染物毒性,仍然十分昂贵和费时。使用易于培养的发光细菌进行毒性测试是现在研究的比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朱竞男 2008年中国微生物生态学年会 2008年
【摘要】 本文以稻香湖景酒店生活污水自净化系统为例,利用16SrDNA文库技术研究了不同处理阶段水体细菌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结果表明,酒店排放的生活污水水体细菌类型较多,细菌多样性指数为3.1182,其中ε-proteobacteria类群比例最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沈成嫒 2008年中国微生物生态学年会 2008年
【摘要】 以城市生活污水生物处理工艺中常见的附着生活型的宿轮虫(Habrotrocha sp.)为培养对象,研究了不同饵料、饵料浓度、温度、光照条件下宿轮虫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用面粉代替细菌作饵料,不仅可以简化轮虫培养操作,而且能使轮虫生长速度明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李海艳 2008年中国微生物生态学年会 2008年
【摘要】 采用16S rRNA基因文库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对北黄海两个站位的沉积物和水体中细菌群落特征进行了解析和评价。文库分析揭示海水及沉积物中微生物种类丰富,存在大量未被认知的类群。各站位中主要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何晓红 2008年中国微生物生态学年会 2008年
【摘要】 针对城市河流氨氮污染严重现状,利用自行筛选的硝化菌群,在实验室分别以游离菌和生物膜两种方式对成都市江安河支流南干堰严重氨氮污染水体进行生物强化修复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25℃,150rpm条件下,投加游离菌群36h后,氨氮去除率达95%,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温丹 2008年中国微生物生态学年会 2008年
【摘要】 对海水网箱养殖区底泥中的可培养细菌调查发现,网箱正下方的产芽孢细菌比例高达50%,随着离网箱距离的增加,产芽孢菌比例明显降低,200 m远时,其比例降至17%。从3个采样点分离纯化出91株产芽孢细菌,对其菌落形态、菌体形态的研究和部分菌株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丁国际 2008年中国微生物生态学年会 2008年
【摘要】 采用群体累积培养法,以在污水处理系统中有较高出现频率的宿轮虫为对象,研究了控制温度分别为20℃、25℃和30℃时,不同浓度的蜂蜜残渣对其种群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个温度下随蜂蜜残渣浓度的升高,轮虫的种群增长率均先增大再减小。25℃下蜂蜜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谷艳昌 2008年中国微生物生态学年会 2008年
【摘要】 本文通过对红色素产生菌的分离纯化,最终得到两株菌,其一为青霉菌,暂命名为Penicillumsp.GM,其二为酵母菌,暂命名为Hansenula sp.GJ。研究发现红色素是由该两种菌混合产生,并建立了二元混合发酵产红色素系统。通过单独和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魏利 2008年中国微生物生态学年会 2008年
【摘要】 在反硝化抑制硫酸盐还原菌的研究中,对厌氧硫酸盐还原污泥和反硝化污泥的DGGE图谱进行了优化,研究了硫酸盐污泥DNA的提取方法,应用通用引物958F/1401R扩增16SrDNA序列,探讨了不同的退火温度对DGGE指纹图谱多样性影响,同时采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侯宁 2008年中国微生物生态学年会 2008年
【摘要】 从大庆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到一株高效的破乳菌-XH1,对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利用Tween60-water(0.072%(v/v))和Span 60-oil(0.028%(v/v))制备稳定的O/W型乳状液作为模型乳状液,对菌的破乳性能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王立 2008年中国微生物生态学年会 2008年
【摘要】 菌根是植物根系和真菌所建立的共生体,是生物界最为广泛的一种互惠共生现象。菌根真菌的存在能够有效增强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提高植物的耐逆性及抗病能力、全面改善宿主植物的生长状况,因此以往有关菌根的研究多侧重于其在农业生产领域中的应用。近年来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陈曦 2008年中国微生物生态学年会 2008年
【摘要】 为了研究若尔盖高寒湿地水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2007年8月到该湿地进行了考察、采样,实地测定了采样点的地理参数和天气特征,回到实验室检测了部分水质指标。结果显示,80%以上的检测项目处于地面水国家Ⅱ类到Ⅴ类标准之间,COD值较高。通过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邓建明 2008年中国微生物生态学年会 2008年
【摘要】 利用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作为溶藻对象富集、筛选,获得一个稳定的溶藻菌群。采用叶绿素、PCR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方法研究溶藻过程及其细菌种群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富集的溶藻菌经1×10 -5稀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