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86
- 11
- 2
- 70
- 8
- 1
- 1
- 1
- 10
- 10
- 8
- 7
- 7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邱舒月 金梦婷 等 《中医药导报》 2024年30卷2期 188-192页 ISTIC
【摘要】 对经典名方清金化痰汤的源流、治疗思路和制法进行了考证,对清金化痰汤的类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以期对清金化痰汤及其类方衍化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为清金化痰汤的临床应用和教学科研提供文献依据.火嗽理论在秦汉时期开始产生,历代医家不断补充完善.元代...
【中文期刊】 劳燕媛 胡方林 等 《中医药导报》 2024年30卷12期 129-135页 ISTIC
【摘要】 小陷胸汤出自《伤寒论》,是经典名方之一.采用溯源法和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小陷胸汤的历史源流、组成、剂量、功效、炮制、主治病证病位进行考证分析,并归纳其古今临床应用.共检索189条相关古籍文献,涉及85本古籍,现代文献515条.考证结果表明,...
【中文期刊】 王婧婧 古诗琴 等 《中成药》 2022年44卷11期 3690-3696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基于结肠组织代谢组学探究参苓白术散与肾气丸"朝夕互补"(朝夕互补方)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病证结合法制备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通过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结肠组织病理学...
【中文期刊】 杨艳红 孙相如 等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42卷10期 1737-1740页 ISTICCA
【摘要】 在三全育人背景下,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既是高校思政工作新要求,也是高校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结果.中医各家学说作为湖南中医药大学专业核心课程,在学校统筹规划下,通过课前充分挖掘中医各家学说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丰富教学内容,不断完善课堂教学设计...
【中文期刊】 杨艳红 李银鑫 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年19卷13期 63-65页
【摘要】 王清任是清代著名的中医学大家,学术上他注重实践,勇于创新,创立瘀血学说,并创制了许多活血化瘀方剂,其活血化瘀理论和方剂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他以40余年的临床心得与实践研究,著成《医林改错》.本文从王清任所处时代背景、生平及其研究人体脏腑的...
【中文期刊】 秦裕辉 胡方林 等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40卷2期 129-133页 ISTICCA
【摘要】 武汉市爆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疫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引起了国内外高度关注.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宣布将N...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疾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湖南省;
【中文期刊】 胡方林 赵群菊 等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40卷8期 937-940页 ISTICCA
【摘要】 王行宽教授认为,原发性高血压病位在血脉,多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摄失宜及年老精亏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其病机在于肝肾亏虚,肝阳上亢.证型以肝肾阴虚为基础,分为肝阳偏亢、肝阳上亢、肝阳亢盛、肝火炽盛、肝风上扰、肝阳暗亢6型.治疗多以益肾平肝...
【中文期刊】 戴子凌 雷霆 等 《中医药信息》 2020年37卷2期 69-75页 ISTIC
【摘要】 秦汉之际是我国历史大统一阶段,在这个阶段经济文化发展,自然科学进步,黄老学说等哲学思想盛行,为中医学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时代背景、地域文化环境、物质技术条件和学术思想氛围.通过对先秦两汉中国医学背景的整理研究,探索马王堆医书诞生于秦汉之际及出土...
【中文期刊】 胡方林 刘鹏 等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7年25卷12期 2540-2542页 ISTICPKUCA
【摘要】 目的:为确立甲亢内外合治的治疗方法并观察其疗效.方法:①采用文献报道回顾性调查及临床实践前瞻性调查以确立甲亢的主要证型,在此基础上确立内外合治的方药;②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内外合治组(甲亢方内服+甲亢平膏外敷组,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丙基硫...
【中文期刊】 胡方林 陈大舜 《中医药学刊》 2006年24卷7期 1270-1272页 ISTICPKUCA
【摘要】 从电子出版物<中华医典>光盘中收集历代文献中治疗瘿病的方剂300首,涉及药物149种,从中探讨治疗该病的用药规律.发现历代医家多选用化痰散结、疏肝理气、活血散瘀、清热泻火类药物,而益气滋阴类药物在使用的频率上远较理气化痰软坚类药为少.这与古...
【中文期刊】 杨大坚 胡方林 《中医药学刊》 2005年23卷5期 945-946页 ISTICPKUCA
【摘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的疗效.方法:将85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与对照组38例.两组均采用西药他巴唑对症处理,治疗组加用中药辨证论治6个月,基本治则重在益气养阴,同时佐以清热平肝、化痰散结、...
【中文期刊】 胡方林 易法银 《中医药学刊》 2002年20卷7期 93-94页 ISTICPKUCA
【摘要】 为研究王旭高肝病病因理论,从王氏医案着手,探讨了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均可致肝病:风、暑、燥邪所致肝病以肝风为主;火热之邪既可发为肝火,又能形成肝风;寒湿邪易致肝气凝滞为病.因此认为王旭高论六淫致病理论丰富了肝病病因学说.
【中文期刊】 易法银 胡方林 等 《中医药学刊》 2002年20卷11期 72-73页 ISTICPKUCA
【摘要】 <篇首> 戴思恭(约1324~1405),明代名医.字原礼,号肃斋,浙江浦江(今浙江义乌、兰溪一带)人.少年时即从学于丹溪,尽得其传,为丹溪的得意门生.戴氏医术精深,治病多获奇效.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被朝廷征为御医,晚岁任太医...
【中文期刊】 戴子凌 雷霆 等 《中医药学报》 2019年47卷6期 13-17页 ISTICCA
【摘要】 出土于马王堆的医籍文献—帛书《五十二病方》及其卷末佚文、《养生方》《杂疗方》及《胎产书》等有不少属于医方类的内容,多方面地反映了先秦两汉时期方剂学发展的实况,是研究我国早期方剂学的成就和水平的重要依据.本文重在从治疗疾病的方法、用药规律的角...
【中文期刊】 张国松 魏一苇 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年18卷7期 161-163页
【摘要】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现代化进程日新月异,现代文明的不断涌出给原来的传统文明造成巨大的危害,尤其是那些传承方式以口传心授为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借以生存与发展的文化生态空间正悄然发生着巨大变化,最终导致发生了技艺萎缩、受众减少、后继无人等一些问...
【中文期刊】 郜文辉 胡方林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94-96页 ISTIC
【摘要】 《临证验舌法》为舌诊专著,其对舌诊论述简明扼要,验舌三法井井有条,切要精当,其有理、有法、有方,其方组方合理,对于临床疾病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值得深入研读。就书中精华略论一二,以供广大医学爱好者参考。
【中文期刊】 胡方林 《中医药信息》 2014年31卷5期 99-101页 ISTIC
【摘要】 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金代雎州考城(今河南省兰考县)人,约生活于公元1156 ~ 1228年,享年72岁.张氏随其父学医,又酷好读书,喜爱吟诗,性格豪放,与当时著名的东州学者麻九畴,门人常德一起,研讨医理.张氏之学,宗奉《内》、《难》、《...
【中文期刊】 胡方林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34卷8期 6-8,12页 ISTICCA
【摘要】 以《脉诀刊误集解》辨《脉诀》之误,驳七表八里九道分类之非,创分、合、偶、比、类脉学研究法,倡诊病四诊合参,不可拘泥于脉.书中有论有辨,论据切实,博采诸家之长,观点颇多可取之处.
【中文期刊】 杨艳红 江澄 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16卷20期 70-71页
【摘要】 李东垣是金元时期著名的医家,其所著《睥胃论》共三卷,主要讲述脾胃的虚实传导变化及其与其他脏腑经络之间的联系,并提出相应治法,集理、方、药于一体.其中论述了“脾为升降之枢纽,以升为主”的观点.味之薄者,诸风药是也,此助春夏升浮者,风能胜湿,故...
【中文期刊】 刘仙菊 胡方林 《中医药学报》 2012年40卷2期 25-27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金匮肾气丸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血糖(FBG)、血清胰岛素(FINS)及C肽(C -P)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3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诱导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
【中文期刊】 刘仙菊 胡方林 《中医药导报》 2011年17卷11期 22-25页 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金匮肾气丸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脂肪代谢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3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诱导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肾气丸高剂量组、肾气丸低剂...
【中文期刊】 刘仙菊 胡方林 等 《中医药学报》 2010年38卷3期 138-139页 ISTICCA
【摘要】 从文献角度探讨湖湘名医陈德懋注解<伤寒论>的学术特色.其主错简重订之说,与成无己之"三纲鼎立"又有不同,认为"风寒原一气,营卫分深浅",有其独到之处.并据营卫深浅,阐制方之理,阐发丰富了祖国医学方论的内容,而且具有丰富的临床基础,值得后世认...
【中文期刊】 胡方林 刘仙菊 等 《中医药导报》 2010年16卷4期 81-83,86页 ISTIC
【摘要】 目的:观察甲亢方对甲亢模型大鼠垂体、胸腺和脾脏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甲亢模型组、甲亢方中剂量组、甲亢方高剂量组、西药对照组(每组12只),除正常组外,4组大鼠每天按75 μg/100 g体重灌服优甲乐(左甲状腺素...
【中文期刊】 胡方林 李凡成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年29卷3期 68-69页 ISTICCA
【摘要】 <篇首> 方剂学作为一门中医主干课程,既有中医基础学科的特征,又有中医临床课的影子,学生既有学习的热情,又有畏难的情绪,既融合了大量的中医基础知识,又有规律可循.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被定位为"修剪的园丁"、"雕刻的工匠"."五年寒窗"的结...
【中文期刊】 胡方林 刘仙菊 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9年16卷2期 28-29页 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 观察甲亢方对甲状腺功能亢进(以下简称"甲亢")模型大鼠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甲亢模型组、甲亢方中剂量组、甲亢方高剂量组、西药对照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4组大鼠每日按75 μg/...
【中文期刊】 胡方林 易法银 等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年28卷5期 56-58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药内外合治对甲亢患者甲状腺激素及心电图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甲亢患者随机分为中药内外合治组(甲亢方内服+甲亢平膏外敷,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丙基硫氧嘧啶,对照组),每组30例.内外合治组内服甲亢方,同时用甲亢平膏外敷甲状腺,每日...
【中文期刊】 胡方林 刘鹏 等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年3卷3期 148-150,153页 ISTIC
【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内外结合治疗甲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内外合治组(简称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简称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内服甲亢方,同时用甲亢平膏外敷甲状腺,每日1次,每次使用不超过10 h;对照组口服丙基硫氧嘧啶,每...
【中文期刊】 胡方林 《中医药导报》 2008年14卷2期 3-4,11页 ISTIC
【摘要】 根据陈大舜教授辨病论治的学术思想提出内外合治甲亢(Graves病)的思路与方法.其一,根据内病外治的原理和甲状腺解剖生理及其甲亢病机特点,内外合治较其它疾病具有更好的病理生理基础;其二,建立内外合治诊疗模式的方法,首先确定主要证型,其次找准...
【中文期刊】 朱传湘 胡方林 等 《中医药导报》 2008年14卷5期 8-10页 ISTIC
【摘要】 目的:观察内外合治对甲亢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甲亢模型组、西药对照组、甲亢方组、内外合治组、甲亢平膏外治组,用优甲乐灌服制作大鼠甲亢模型,观察甲亢方内服和甲亢平膏外贴相结合对模型大鼠的影响,21d后放...
【中文期刊】 胡方林 刘仙菊 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年17卷25期 3902-3903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 观察益气滋阴方(甲亢方)对甲亢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甲亢模型组、甲亢方中剂量组、甲亢方高剂量组、西药对照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余4组大鼠每日按75μg/100 g灌服优甲乐(左甲状腺素钠)造成大...
【中文期刊】 胡方林 刘鹏 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8年15卷3期 62-63页 ISTICCSCDCA
【摘要】 <篇首>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又称Graves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是一种多系统的综合征,包括高代谢症候群、弥漫性甲状腺肿、眼征、皮损和甲状腺肢端病.
【中文期刊】 胡方林 刘仙菊 等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年3卷6期 322-323页 ISTIC
【摘要】 目的:观察大补阴丸对实验性甲亢大鼠胸腺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用左甲状腺素钠(优甲乐)灌服造成大鼠甲亢模型,观察大补阴丸(汤剂)不周剂量内服对大鼠胸腺病理改变的影响.结果:大补阴丸低、中剂量组和西药组胸腺厚度明显增加,细胞数目增多,密度增大,...
【中文期刊】 胡方林 刘仙菊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6年26卷3期 56-57页 ISTICCA
【摘要】 《中医各家学说》与《方剂学》均为中医基础课程,通过熟悉制方医家的时代背景和学术思想体系,把各家学说运用于方剂学的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中文期刊】 吴爱华 易法银 等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5年25卷3期 29-30页 ISTICCA
【摘要】 <篇首> 藏象学说经历代医学家的充实和完善,从而成为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近一百年来,由于西方医学的传入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医藏象学说的研究有了新的特点,其发展经历了中西医汇通和现代研究两个阶段.
【中文期刊】 杨军辉 胡方林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2年22卷1期 40,42页 ISTICCA
【摘要】 <篇首> 王泰林,字旭高,江苏无锡人,清代著名医家.早年从其舅父高锦庭学医,初行外科,其舅父殁,乃继其业.求者日众,浸及内科,尤以肝病论治著称于医林,创肝气、肝风、肝火三纲辨证体系.王氏立方用药,颇为审慎,他认为"立法但取其轻灵,用药先求其无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