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2
- 12
- 25
- 11
- 6
- 3
- 2
- 24
- 11
- 5
- 4
- 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彭文达 彭劲 等 《中医药导报》 2017年23卷23期 104-106页ISTIC
【摘要】 目的:观察活血理气散结方联合三苯氧胺治疗乳腺增生肝郁脾虚证的疗效及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方法:将5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三苯氧胺口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活血理气散结方治疗,连续治疗8周.分析比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小佩 庞玉霞 等 《新中医》 2017年49卷11期 78-8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疏肝解郁方治疗乳腺增生病(HMG)肝郁气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2例HMG肝郁气滞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6例.对照组给予三苯氧胺治疗,观察组给予疏肝解郁方治疗.评估2组临床疗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关键词】 乳腺增生病(HMG);肝郁气滞证;疏肝解郁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谷丽艳 刘齐 等 《辽宁中医杂志》 2017年44卷3期 622-625,后插5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探究解毒胶囊对乳腺增生大鼠乳腺组织的形态、fasl和fas蛋白表达、caapase3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40只12周龄SD雌性未孕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方药组、三苯氧胺组),每组10只,造模成功后,经药物治疗4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茂杰 马民 等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17年28卷4期 482-48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研究乳岩内消霜诱导乳腺癌前病变细胞凋亡的作用,探寻乳岩内消霜治疗乳腺癌前病变的机制.方法 MTT法观察不同浓度乳岩内消霜透皮液对乳腺癌前MCF-10AT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CF-10AT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珊珊 杨宝丽 等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17年33卷6期 84-8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联合三苯氧胺对人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对PI3K-AKT-mRNA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70只裸鼠于右胸部皮下接种乳腺癌LCC2细胞,选取造模成功的66只裸鼠随机分6组,每组11只,分别为模型对照组,单纯三苯氧胺组,三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庆鑫 谷丽艳 等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7年35卷11期 2895-2898,后插15-后插1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究针刺对乳腺增生大鼠乳腺组织中Fasl和Fa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40只SPF级健康雌性未孕SD大鼠,12周龄,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三苯氧胺组,每组10只.经25 d造模成功后,进行4周的干预治疗.HE染色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光明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6年34卷6期 1468-147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在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癌相关成纤维细胞分泌IL-6介导三苯氧胺耐药性.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医院诊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随机数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政 任建坤 等 《新中医》 2018年50卷9期 106-10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平积汤加味联合三苯氧胺对子宫肌瘤并发乳腺增生患者临床疗效、瘤体缩小程度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子宫肌瘤并发乳腺增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三苯氧胺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玉山 李菊兰 《新中医》 2016年48卷8期 160-16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夏枯草柴胡方联合抗雌激素类药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乳腺增生症患者20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0例给予三苯氧胺治疗,观察组12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夏枯草柴胡方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评估治疗前后疼痛、肿块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念家云 孙旭 等 《北京中医药》 2016年35卷5期 498-501页ISTIC
【摘要】 三苯氧胺作为绝经前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的首选药物,可有效降低乳腺癌的复发率和转移率[1],但因需长期服用可导致包括脂肪肝在内的诸多不良反应.Nishino等[2]报道,乳腺癌患者服用三苯氧胺后两年内脂肪肝的发生率为43.2%.Koti...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燕雏 郑雪梅 等 《华西医学》 2015年30卷10期 1808-1809页ISTICCA
【摘要】 1 病例介绍患者女,42岁.2012年5月入院,入院诊断为牙龈恶性黑色素瘤放射治疗(放疗)后复发伴多发性皮下转移、淋巴结转移、肺转移、肝转移.入院前18个月,患者首发下牙龈散在黑色点状色素沉着,于外院行局部色素斑块剔除术后随访.入院前9个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硕 导师:赵文辉 哈尔滨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肿瘤学(硕士) 2014年
【摘要】 乳腺癌是导致女性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内分泌治疗对于ER阳性乳腺癌患者意义重大,然而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内分泌药物耐药却限制了治疗疗效。有研究表明内分泌药物三苯氧胺敏感性下降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过表达有关,而我国传统的中草药人参皂苷Rg3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郑浦坊 导师:张振贤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内科学(硕士) 2011年
【摘要】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每年全世界有多达130万妇女患病,50万妇女死于此病。近年来我国乳腺癌发病率逐渐上升,患病年龄逐渐下降,目前乳腺癌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西医对于治疗乳腺癌的方法主要以手术、化疗、放疗和内分泌治疗为主,内分泌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赵文辉 导师:张清媛 哈尔滨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肿瘤学(博士) 2009年
【摘要】
目的:研究乳腺癌雌激素受体共调节因子AIB1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1/HER-2在乳腺癌细胞获得性TAM耐药中的关联,探讨获得性三苯氧胺(TAM)抵抗乳腺癌细胞的生长调节途径及TAM获得性抵抗的发生机制。
方法:应用4-O...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张晶倩 导师:刘风华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外科学(硕士) 2008年
【摘要】 乳腺增生病是最常见的乳房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乳腺单发或多发性结节,或境界不清的乳腺增厚区,不同程度的疼痛或胀痛,与月经有相关性,存在可能癌变的倾向。西医以内分泌治疗为主,中医以活血化瘀为治疗关键。 目的:采用桂枝茯苓胶囊联合小剂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美娥 《中国保健》 2007年15卷20期 117-118页
【摘要】 <篇首> 1临床资料患者37岁,因发现下腹部包块5个月,于1996年3月27日入院.5个月前出现1次下腹隐痛,妇科检查发现右侧附件区有一鸭卵大包块,B超检查提示为附件囊肿,未予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刘淼 导师:李萍萍 北京大学 临床医学 肿瘤学(硕士) 2004年
【摘要】 【目的】研究紫草单药及其复方舒肝凉血汤对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的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研究舒肝凉血汤对机体免疫功能、体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与三苯氧胺的协同作用;以及舒肝凉血汤的安全性.并建立人乳腺癌裸鼠移植模型.【结论】紫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宋文哲 导师:宋燕 吉林大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博士) 2004年
【摘要】 乳腺癌是影响女性健康的一种常见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妇女发生乳腺癌,有50万妇女死于乳腺癌。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乳腺癌的发病却与发达国家相似,呈不断上升趋势。有资料表明,近二十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增长了37.6%,平均每年增长率达2....
【关键词】 Survivin基因 ; 三苯氧胺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江成鸿 导师:庄福连 许东坡 福建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整形)(硕士) 2003年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血管瘤血管生成的促发机制,阐明雌激素在小儿血管瘤增生机制中的促血管生成作用,为抗雌激素药物治疗小儿血管瘤提供新的理论依据.结论:1、结合免疫组化实验及体外培养实验可以认为雌激素通过与ER结合能促进小儿血管瘤血管生成,从而促进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欧阳军 导师:李汉贤 南华大学 临床医学 肿瘤学(硕士) 2002年
【摘要】 目的:利用CTX免疫抑制小鼠动物模型行肾包膜下移植实验(SRCA)以探讨乳腺癌c-erbB-2蛋白表达对三苯氧胺(TAM)疗效的影响,为进一步阐明TAM的耐药机制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方法:对34例人新鲜乳腺癌手术标本,采用免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薇 导师:李萍萍 北京大学 临床医学 肿瘤学(硕士) 2002年
【摘要】 【目的】了解中药LS对体外培养的MCF-7人乳腺癌细胞的影响;对体内性腺激素水平的影响;与三苯氧胺联合使用对其副作用的影响.【结论】LS可以抑制MCF-7细胞的生长,基本不影响细胞ER、PR的表达,大剂量可以轻度下调ER、上调PR表达.L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尹玲 导师:刘运明 北京大学 临床医学 妇科内窥镜(硕士) 2001年
【摘要】 目的:通过对绝经后乳腺癌妇女三苯氧胺治疗后子宫内膜息肉中雌、孕激素受体(ER、PR)水平的检测,探讨三苯氧胺对绝经后子宫内膜的影响.结论:绝经后乳腺癌妇女三苯氧胺辅助治疗后,子宫内膜息肉中雌、孕激素受体均有表达,推论三苯氧胺对绝经后子宫内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曾希志 导师:姚榛祥 重庆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普通外科)(博士) 2001年
【摘要】 全文由以下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生长抑素与三苯氧按协同抗乳腺癌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实验研究表明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OCT)具有抗肿瘤活性,旨在探讨OCT和三苯氧胺(TAM)联合抗乳腺癌的作用。第二部分,生长抑素和三苯氧胺对二甲基苯蒽诱发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顾振鹏 导师:陈耿生 中山医科大学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中山大学 临床医学 妇产科(硕士) 2000年
【摘要】 该研究通过临床观察,对乳癌术后接受TAM治疗≥6个月(用药时间的选择采用国外多数学者倾向的标准≥6个月为长期、TAM用量20mg/日(常规剂量)的患者进行随访研究,并以同期未接受TAM治疗的乳癌术后患者作为对照组,依次采用子宫颈涂片、阴道B...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宋文月 导师:刘俊英 任芬若 河南医科大学 郑州大学医学院;郑州大学 临床医学 妇产科学(硕士) 1999年
【摘要】 该实验用不同剂量的三苯氧胺和甲孕酮(medroxyprogesterone acetate,MPA)作用于卵巢癌3AO细胞系,观察其在不同时间点对3AO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旨在为卵巢癌的的内分泌治疗提供实验依据.结论:①TAMM和PA3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毅 导师:李蓉 西安医科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西安交通大学 临床医学 肿瘤学(硕士) 1999年
【摘要】 目的:1.进行大剂量TAM在肺癌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论据;2.观察大剂量TAM在肺癌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并研究相应处理对策,以保证逆转MDR临床试验的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条件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例,分三组服用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夏想厚 导师:谷俊朝 首都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普外)(硕士) 2011年
【摘要】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瘦素在体外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凋亡抑制作用及抑制MCF-7细胞凋亡的相关机制。探讨在乳腺癌临床病理组织中瘦素表达与凋亡调节因子Survivin、BCL-2、BAX表达的相关性。从而进一步阐明瘦素对乳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刘文英 导师:裴晓华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外科学(硕士) 2010年
【摘要】
本文包括文献综述和实验研究两部分.对乳腺癌癌前病变的实验研究进展、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以及中成药乳康胶囊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乳康胶囊干预治疗乳腺癌癌前病变模型大鼠的作用及其机制和作用靶点进行了初步的实验研究。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洪日 导师:陈红风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外科学(博士) 2008年
【摘要】 目的:体外接种MCF-10AT细胞建立乳腺癌癌前病变裸鼠模型,选用复方仙蓉颗粒进行实验性干预,探讨乳腺癌的癌变过程,探索复方仙蓉颗粒防治乳腺癌癌前病变的作用机制,为中医药防治乳腺癌癌前病变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1.不同...
【关键词】 复方仙蓉颗粒 ; MCF-10AT细胞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娄长杰 导师:张清媛 哈尔滨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肿瘤学(硕士) 2006年
【摘要】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雌激素调节基因组蛋白脱乙酰基6(HDAC6)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IGFBP-4)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学参数、预后及辅助三苯氧胺(TAM)内分泌治疗疗效的关系,明确HDAC6和IGFBP-4对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张增强 导师:吕文立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 中医学 中医外科学(硕士) 2005年
【摘要】 本文探讨了中药海珠消癖丸对实验性大鼠乳腺增生模型的作用机疆。 研究应用雌二醇、孕酮造成大鼠乳腺增生模型,随机分空白组,模型组、治疗组(模型+海珠消癖丸,分高、低剂量),中药对照组(模型+乳癖消),西药对照组(模型+三苯氧胺)。分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蔺莉 导师:魏丽惠 北京大学 临床医学 妇产科学(博士) 2004年
【摘要】 第一部分鼠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模型的建立和生物学鉴定.目的:探讨鼠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模型的建立.结论:1注射PMSG和hCG后,雌鼠卵巢PAF含量增高,并伴随腹膜血管通透性增高,推测促排卵使多个卵泡生长,伴大量PAF生成,改变了血管通透性,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丽 导师:廖秦平 北京大学 临床医学 妇产科(硕士) 2004年
【摘要】 [目的]研究雌、孕激素及其拮抗剂、胰岛素/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替勃龙对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B生长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中分化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B,按实验目的分别加入17-β雌二醇(E2)(10<'-8>M)、三苯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夏云红 导师:张灿珍 昆明医学院 昆明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肿瘤学(硕士) 2004年
【摘要】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为肺癌最常见类型,在NSCLC化疗中,顺铂(DDP)是最有效的化疗药物之一,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抗肿瘤药,但由于化疗中耐药的出现,使DDP的作用受到很大的限制.耐药问题是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张岩 导师:廖秦平 北京大学 临床医学 妇产科学(博士) 2004年
【摘要】 目的:初步建立子宫内膜癌雌激素受体亚型细胞模型;探讨雌激素受体亚型α和β在子宫内膜癌发病机制中的不同作用;研究雌激素及三苯氧胺在子宫内膜癌发病过程中与雌激素受体亚型α和β的关系.结论:(1).反义核酸技术可以有效的特异性下调ERα和ER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刘大全 导师:吴凯南 重庆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普外科(硕士) 2003年
【摘要】 目的:研究双侧原发性乳腺癌ER、PR、nm23、P53表达的临床意义及55例的临床病理分析.结论:1、患一侧乳腺癌、有乳腺癌家族史等是发生双侧乳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2、异时性第一癌的生存率明显高于第二癌,肿瘤较小和腋淋巴结无转移组的生存率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孙霃平 导师:刘胜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外科学(硕士) 2003年
【摘要】 该研究旨在建立女性乳腺癌术后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并探索上海地区乳腺癌术后患者的辨证规律.我们采用频数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文献综述和报道的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此为基础对302例患者进行临床调研,通过对资料进行聚类分析和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卫民 导师:李廷冠 肖廷刚 广西中医学院 广西中医药大学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 2003年
【摘要】 目的:观察乳腺康胶囊对乳腺增生大鼠乳腺组织和性激素的影响,揭示乳腺康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作用机理。方法:选取Wistar大白鼠,采用苯甲酸雌二醇和黄体酮肌注30天,造成乳腺增生病(HMG)大鼠模型,病理证实造模成功后给予乳腺康大、小不同剂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