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81
- 10
- 1
- 16
- 8
- 5
- 3
- 3
- 12
- 7
- 6
- 4
- 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常晓丽 金会军 等 《生态学报》 2011年31卷18期 5138-514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植被常常通过反射太阳辐射、遮阳、蒸腾散热、阻风挡雪、保水吸水等来影响下伏多年冻土.但是不同的植被类型,对下伏冻土热状况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为了探讨大兴安岭林区不同植被对冻土的影响,选取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站实验区杜香-真藓-落叶松林、真藓-落叶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国红 刘兴平 等 《生态学杂志》 2005年24卷4期 355-35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通过对1992~2001年5种不同混交林型的马尾松林内各代幼虫发生量,受害面积和有虫株率的系统调查,研究了各种不同林型的松林对马尾松毛虫种群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树种混交的马尾松林对马尾松毛虫的种群动态有较大的影响.马尾松毛虫在马尾松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向泽宇 张莉 等 《林业科学》 2014年4期 22-31页
【摘要】 利用常规实验室分析法和 Biolog-Eco微平板法研究青海省不同林型土壤养分与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大通1#、湟中和尖扎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较高,大通2#、循化和乐都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居中,民和的土壤有机质、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金龙 王佳生 等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25卷2期 170-177页ISTICCA
【摘要】 采用挡板式飞翔拦截诱捕器对三湖自然保护区食腐甲虫进行连续采集,分析不同林型食腐甲虫时间动态.结果表明:三湖自然保护区食腐甲虫物种数和个体数分别在6月上旬和5月下旬达到最高值;物种丰富度指数在6月上旬达到最大值,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在7月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江荣 高郯 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21年41卷11期 108-119页
【摘要】 [目的]分析急尖长苞冷杉林土壤养分分布特征,阐明其养分循环机制,为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的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色季拉山花楸+忍冬-冷杉林、苔癣-冷杉林、杜鹃-冷杉林和方枝柏+冷杉混交林为对象,分别设置3个30 m×30 m...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兰艺鸣 李佳思 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2年28卷13期 181-18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究适宜林下参生长的林型及土壤环境.方法:以9年生林下参为研究对象,选取6种常见栽培林型,对林下参产量、质量、土壤化学性质、土壤酶活及土壤微生物代谢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林型下人参质量差异显著,蒙古栎林质量最优,皂苷总质量分数达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侯沁文 白海艳 等 《应用昆虫学报》 2014年51卷5期 1310-131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目的]本文旨在揭示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次生红桦林、次生针阔混交林和原始辽东栎林3种不同演替阶段林型蛾类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特征.[方法]在保护区内次生红桦林、次生针阔混交林和原始辽东栎林3种林型中分别设置3块样地,每块样地到林缘的距离≥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舒欣 王锐锋 等 《生态学报》 2025年45卷8期 4022-403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林型影响着森林群落生成空气负离子的效率,然而影响不同林型空气负离子浓度(NAIC)的关键驱动因子尚未清楚.研究选取了新疆山地森林中4种主要林型:针阔混交林、常绿针叶林、落叶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并设置无林地作为对照组,监测了空气负离子浓度以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景钢 李林 等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24年32卷2期 187-197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植物功能性状能反映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研究植物功能性状的分布格局有助于揭示群落的构建过程及其内在作用机制.该研究以鼎湖山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和沟谷雨林为研究对象,采集并测量了样地中木本植物的 12 种不同的功能性状,分别以 5 m×5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禤俊卿 韦双 等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24卷2期 252-259页ISTICCA
【摘要】 以4种不同林型的杉木人工林(杉木纯林、杉木×小叶桢楠、杉木×闽楠、杉木×缅茄)为研究对象,探讨纯林及其混交林不同土层(0~20 cm、20~40 cm)的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变化规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林型的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为杉阔混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丰彩 杨燕华 等 《生态学报》 2022年42卷24期 10191-1020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通过整合分析(Meta-analysis)国内外公开发表的81篇模拟酸雨实验论文的2683条有效观测数据,量化了酸雨对中国3个主要陆地生态系统(森林、草地和农田)土壤呼吸(Rs)及其组分(自养呼吸(Ra)、异养呼吸(Rh))的影响.结果表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淑娇 杨永平 等 《生态学报》 2018年38卷5期 1630-163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通过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PLFA)生物标记法对云南省香格里拉县的高山栎林和高山松林内的松茸菌塘和非菌塘的土壤微生物群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菌塘内的优势菌群主要包括真菌(18∶2ω6,9c、18...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玉皓 张艳杰 等 《生态学报》 2018年38卷14期 5056-506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土壤有机质分解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受植被类型的影响,对环境温度也十分敏感.以江西省泰和县石溪退化红壤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木荷(Schima superb)和枫香(Liquidambar formo...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伟 王文杰 等 《生态学报》 2017年37卷4期 1211-122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长春城市森林绿地为研究对象,测定9种土壤指标并参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级标准对长春城市森林绿地土壤整体特征进行评级,采用内梅罗指数法分析长春城市森林绿地不同林型、行政区、环路土壤肥力,结合ArcGIS分析长春城市森林绿地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少冲 陈立新 等 《生态学报》 2017年37卷12期 4072-408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采用野外调查、样品采集和统计分析等相结合的方法,对小兴安岭天然红松混交林3种不同林型(椴树红松混交林(TP)、枫桦红松混交林(BP)、云冷杉红松混交林(PAP))的林隙及其邻近郁闭林分的土壤特征因子和树木更新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旨在阐明林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鼎 周梅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17年37卷4期 767-77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内蒙古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取样的方法对群落中植被进行了调查,分析比较了3种不同林型兴安落叶松林群落恢复过程中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林型兴安落叶松林群落各层α多样性指数总体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鹏 王襄平 等 《生态学报》 2016年36卷8期 2223-223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在东北长白山、张广才岭、小兴安岭、大兴安岭的主要森林类型中设置26块样地,进行为期3a(2004-2006年)凋落叶分解实验,以研究气候、林型、林冠透光率对凋落叶分解速率的相对影响大小.结果表明,不同林型凋落叶分解速率依次为:落叶阔叶林>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棉海 黄娟 等 《生态学报》 2015年35卷20期 6703-671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研究了鼎湖山3种森林类型(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马尾松人工林和针叶阔叶混交林)的土壤酸性磷酸单酯酶活性(APA)对施肥的响应情况.在3种林型中分别设置对照、加氮(150 kgN hm-2 a-1)、加磷(150 kgP hm-2a-1)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葛晓改 曾立雄 等 《生态学报》 2015年35卷3期 779-78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凋落物分解是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元素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其过程是植物与土壤获得养分的主要途径.为了量化凋落叶化学计量学性状变化过程对分解的影响及对凋落物-土壤生物化学连续体的深层理解,用凋落物分解袋法研究了不同林型各自凋落叶化学计量学性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侯玉平 柳林 等 《生态学报》 2015年35卷16期 5324-533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生物入侵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发生,严重威胁当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植物与土壤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决定植物的竞争力以及分布格局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影响外来植物入侵力和生态系统可入侵性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有关研究已成为植被生态学与入侵生态学的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天乐 朱教君 等 《生态学报》 2013年33卷11期 3415-342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明确森林对降雨水质的影响,于2011年6-8月,对辽东山区次生林生态系统5种主要林型:落叶松人工林(Larix olgensis)(Lo)、花曲柳林(Fraxinus rhynchophulla)(Fr)、杂木林(Mb)、红松人工林(Pi...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姚婧 李颖 等 《生态学报》 2013年33卷13期 3907-391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分析植物叶片性状种内水平的异速生长关系有助于加深理解生长发育过程中叶片的资源利用模式.分析了东灵山3个主要林型(白桦林、胡桃楸林、辽东栎林)中五角枫成树、幼树、幼苗的叶面积、叶体积、叶含水量与叶干重之间的异速生长关系.结果表明:成树叶面积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列 高露双 等 《生态学报》 2013年33卷4期 1285-129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运用树木年轮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选取了长白山北坡保存完好的典型性植被阔叶红松林,探讨了杨桦红松林和椴树红松林内建群种红松(Pinus koraiensis)径向生长对气候要素的响应.结果表明,长白山北坡红松的径向生长对降水较为敏感,杨桦红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文文 刘三峡 等 《四川动物》 2012年31卷6期 945-949页ISTICPKU
【摘要】 动物为适应外界环境的改变会在其形态和生理上发生相应的变化,内脏器官重量变化是其在器官水平上的主要表现之一.为探讨生境变化对小型哺乳动物内脏器官的影响,本文选取了原始林、次生林、薪材林、华山松Pinus armandis人工林和日本落叶松L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丹 谷惠琦 等 《生态学报》 2012年32卷13期 4062-407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在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种主要林型红松(Pinus koraiensis)、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及云杉(Picea dietrich)林采集林下土壤样品,以铜离子作为筛选剂处理后,结合平板分离法与基于16S rDN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植物研究》 2009年29卷4期 481-487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针对大兴安岭地区塔河林业局不同林型下,不同火烧强度的火烧迹地的森林植被更新及恢复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针叶林过火迹地上,落叶松幼苗较少,阔叶树萌条更新强度同火烧程度成正比;火烧前生长有白桦、赤杨的林地上,火烧后阔叶树成为主导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焦向丽 朱教君 等 《生态学报》 2009年29卷5期 2331-233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土壤动物是次生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为探讨次生林生态系统不同林型对大、中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于2007年对东部山区次生林生态系统中5个主要林型的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观测和分析.共获取土壤动物36210只,分别隶属于2门8纲32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贺新 李根柱 等 《生态学杂志》 2008年27卷1期 83-8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探讨枯枝落叶层对树种天然更新的障碍机制,对于实现天然次生林的科学管理以及采取适当营林措施促进目的树种天然更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从枯枝落叶层的物理阻断影响 (物理因子)、枯枝落叶层的化感作用(化学因子)、动物侵害和微生物致病(生物因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于光 张小全 等 《生态学报》 2007年27卷4期 1412-141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应用寡聚核苷酸基因芯片,分析了米亚罗林区冷杉原始林(M-Y)和20世纪60年代云杉人工林(M-60)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基因多样性.该功能基因芯片含有与有机碳降解、碳固定、氮、磷、硫循环和金属抗性相关的1961个基因探针.在M-Y和M-60样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曾奖 陈元 等 《生态学杂志》 2006年25卷7期 725-73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比较了桉树纯林、厚荚相思纯林以及两者的行混交林与株混交林的土壤速效养分特征.结果表明,豆科纯林及行混交林的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桉林,铵态氮的格局也相似,因而,桉树与豆科植物混交种植可以明显改善土壤氮素营养.土壤速效磷含量以桉纯林最高,不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存宇 周国逸 等 《生态科学》 2006年25卷4期 289-293页ISTICPKUCSCD
【摘要】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鼎湖山3种处于演替不同阶段的森林类型-季风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马尾松林-的地表CH4通量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原位观测和研究,结果表明:3种林型地表吸收CH4通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季风林>混交林>松林,不同林型间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邱扬 李湛东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06年30卷5期 753-76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在景观火干扰历史重建的基础上,该文研究了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原始林白桦(Betula platyphylla)种群的世代结构及其与火干扰、立地条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白桦种群基于世代数的世代结构类型丰富,从一代型到五代型都有,空间分布呈斑块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卫信 李健雄 等 《生态学报》 2005年25卷6期 1362-137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2000年5月至2001年5月,对鹤山3种人工林下蚯蚓群落连续调查约1a,比较不同林型蚯蚓群落结构以及季节和环境变化对蚯蚓群落的作用.结果表明:①各林型内蚯蚓均以西土寒(虫宪)蚓(Ocnerodrilus occidentalis Eis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玉盛 陈光水 等 《生态学报》 2004年24卷5期 953-95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通过室外定位观测前期连续干旱情况下天然降雨及室内模拟不同温度(10C、19C和28C)下测定格氏栲天然林、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土壤增湿后呼吸动态,探讨不同林型土壤呼吸对土壤干湿交替的响应.结果发现室外定位观测和室内模拟试验均出现了增湿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崇邦 金则新 等 《生态学杂志》 2003年22卷2期 28-31,5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研究了天台山8种林型下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微呼吸速率和微生物商值(qMB,qCO2),结果表明,均以云锦杜鹃林、黄山松林、茶园和竹林土壤中较大,以柳杉林土壤最小.天然林土壤的上述指标的平均水平均高于人工林土壤,所产生的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欧阳学军 黄忠良 等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3年11卷1期 53-5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利用3-5年的观测数据,分析了鼎湖山4种不同海拔高度森林温湿度的差异及其原因.结果表明:鼎湖山马尾松林、针阔叶混交林、沟谷雨林和山地常绿阔叶林的年平均气温和大气相对湿度分别为22.7℃、80%,20.9℃、82%,20.4(℃、87%和19...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盈 薛敬意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01年25卷1期 99-10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用顶盖埋管法(Close-Top Tube Incubations)就西双版纳3种热带森林(热带季节雨林、片断热带雨林、橡胶林)研究了土壤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以及土壤氮素矿化速率的季节动态情况。结果表明:西双版纳3种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崇邦 金则新 等 《生物多样性》 2001年9卷4期 382-38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研究了天台山8种土壤环境的微生物区系,细菌生理群分布、组成和多样性.结果表明:黄山松林、竹林和云锦杜鹃林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较多,而柳杉林土壤中较少.微生物数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以及土壤凋落物的关系较大.每种土壤环境的细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伟 赵善伦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01年21卷4期 749-75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利用维泊尔(Weibull)分布函数对山东赤松种群直径的分布规律及其动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赤松种群直径分布的概率密度分布曲线,由幼龄阶段到成熟阶段,其峰值由左向右移动,由左偏单峰分布过渡为非偏单峰近似正态分布,最后趋于右偏单峰分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雪萍 李春艳 等 《生态学报》 2001年21卷1期 75-7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马陆是森林生态系统重要的分解者,在帽儿山林区,马陆摄食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据初步估算,马陆对凋落物的分解量约占该地区年平均凋落物量的0.21%。马陆对同一种、不同腐解程度的叶片摄食量不同,对半分解凋落物的摄食量大于对未分解凋落物的摄食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