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68
- 30
- 1
- 1
- 10
- 4
- 3
- 2
- 1
- 46
- 15
- 14
- 13
- 9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谢国生 曾汉来 等 《遗传学报》 2003年30卷2期 142-146页SCIMEDLINEISTICCSCDCABP
【摘要】 以培矮645/南京11F1和N58S/FL235 F1及F2代为材料,在武汉夏季(7~8月)自然长日下进行了日平均温度为低温(24℃)、中温(27℃)和高温(30℃)处理,研究了两类不同恢复基因表达的温度敏感性差异.结果表明,在自然长日高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小荣 钟蕾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5年16卷8期 1459-146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对25个两系法杂交水稻抽穗结实期持水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籽粒产量关系的研究表明,杂种水分持有量变化存在因组合不同而异的特点,总体上叶片和茎鞘水分持有量抽穗结实期间表现为下降趋势,穗部水分持有量表现为先升后降的特点,以抽穗后第7d,...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彭元成 王晓峰 《生物技术》 2006年16卷5期 13-16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利用种子贮藏蛋白SDS-PAGE电泳、酯酶同工酶超薄等电聚焦电泳和RAPD分子标记鉴定五个两系杂交水稻组合F1种子纯度的可行性.方法和结果:利用SDS-PAGE电泳技术未能找到所试五个组合各自的父本特征蛋白质带;利用酯酶同工酶超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严敏 赵延明 等 《中国农学通报》 2008年24卷1期 197-198页
【摘要】 采用超薄等电聚焦电泳技术研究了经不同贮藏时期的两系杂交水稻F1种子中父本特征蛋白质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贮藏了0~12个月的F1种子中父本特征蛋白质带依然清晰,而贮藏了18个月后,部分F1种子中的父本特征蛋白质带变得模糊.所以,贮藏一年以...
【关键词】 两系杂交水稻;超薄等电聚焦电泳技术;贮藏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雄辉 彭海峰 等 《杂交水稻》 2008年23卷3期 86-87页
【摘要】 培杂35是华南农业大学利用优质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与恢复系特华占35选配组育成的高产两系杂交稻新组合,2006年5月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适宜在广东省粤北以外稻作区早、晚造种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联松 白一松 《中国稻米》 2006年5期 25-26页
【摘要】 皖稻153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两系光敏核不育系1892S与恢复系RH003配组而成的籼型杂交中籼两系新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较优、中抗稻瘟病、抗倒性好、适应性广和易制种等特点.本文就其高产制种的前期准备、秧田期管理、本田期管理、提高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月土 刘明宽 等 《中国种业》 2006年10期 33-34页
【摘要】 试验表明,2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对水稻株高有明显的控制效果.使用剂量越高,降低越明显,1500g/667m2的高剂量使植株株高降低31.7cm,降低28.25%;助壮素次之.对水稻生长发育、穗粒数没有负面影响,且能不同程度增加穗总粒数、实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忠安 《杂交水稻》 2004年19卷2期 59-61页
【摘要】 以培矮64S和5个恢复系等6个两系杂交水稻亲本的DNA为模板,进行微卫星分子标记(SSR)分析,结果表明,在60对微卫星引物中有47对在6份材料中均有清晰带型扩增产物.以根井标准遗传距离D为亲本间多态率的指标分析,培矮64S与9311之间的...
【关键词】 微卫星分子标记(SSR);两系杂交水稻;亲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国民 周庭波 等 《中国农业科学》 2004年37卷12期 1783-1790页
【摘要】 报道了水稻两系不育系15个基因型的组培快繁研究结果.由去稃的糙米粒经无菌发芽获得无菌秧苗.无菌苗茬转接到附加10.0 mg·L-1 KT、0.25mg·L-1 NAA及8.0%蔗糖的N6培养基上可获得理想的增殖效果.繁殖系数与基因型密切相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苏中想 程劲松 等 《杂交水稻》 2003年18卷5期 25-26页
【摘要】 依据两优1193父母本的特征特性,进行不同的播期、移植密度、"九二○"使用方法等试验,探讨了其高产制种技术,主要为:适时(6月初)播种、合理密植(母本13.3 cm×13.3 cm)、科学施肥、巧调花期、科学使用"九二○"、防治黑粉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孟亮 李传熹 《中国农学通报》 2001年17卷4期 57-59页
【摘要】 从两用核不育系育性转换规律、实用两用核不育系与广亲和系选育以及优势组合选配方面综述了两系法杂交水稻应用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及最新进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彭国清 刘明龙 等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22年43卷6期 60-68页
【摘要】 以环境敏感雄性不育为核心的两系杂交水稻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在水稻中发现了几十个环境敏感雄性不育基因,已对其中一部分基因进行克隆,并对其调控机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本文综述了水稻环境敏感雄性不育的应用和发展,以及RNA代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赵婷 导师:王晓峰 华南农业大学 生物学 植物学(硕士) 2002年
【摘要】 该文以五个两系杂水稻组合(培矮64S×民科占、培矮64S×EP431、培矮64S×培辐、培矮64S×I9-1、培矮64S×G67)为材料,采用种子外观形态观察法、种子苯酚染色法以及超薄等电聚焦电泳技术对所试5个组合F<,1>种子的纯度进行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玲 谢影 等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13卷5期 5-6页
【摘要】 分别利用0、0.0001、0.001、0.01、0.1、1.0、10、100 mg/L浓度的萘乙酸(NAA)溶液对两系杂交水稻"开优8号"的种子进行消毒后浸种处理。通过在智能光照培养箱中培养、观察,研究了不同浓度的NAA浸种对"开优8号"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云风 《宜春学院学报》 2010年32卷8期 89-93页
【摘要】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是两系杂交水稻研究的基础,它的研究对水稻杂种优势的利用与揭示水稻发育过程中形态建成的光温调控机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水稻光温敏不育系的类型及其育性转换,以及近年来研究者对其调控机理和不育基因定位等方面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英 张宏伟 等 《贵州农业科学》 2023年51卷4期 1-8页
【摘要】 [目的]探明水稻黄绿叶光温敏核不育系gy157S的开花习性,为特色水稻不育系在新品种选育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实用性水稻光温敏两系不育系C815S为对照,对比研究水稻黄绿叶光敏温不育系gy157S的花粉败育程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勇尧 汤金涛 等 《遗传》 2019年41卷8期 703-715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杂交水稻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细胞质雄性不育和光/温敏不育分别是三系和两系杂交稻生产利用的遗传基础,而(亚)种间杂种不育则是杂交稻生产中要克服的主要技术瓶颈.因此,水稻育性调控是杂交水稻生产技术的关键,也是研究植物核质互作和物种生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满中 王锋 等 《生命科学研究》 2021年25卷5期 377-385,392页ISTICCA
【摘要】 雄性不育性是植物界存在的普遍现象,雄性不育系在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中起着重要作用.我国水稻杂种优势的利用经历了"三系法""两系法"和"第三代"杂交水稻的发展历程,该历程的实质就是水稻雄性不育系种子生产技术体系的发展.本文综述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光明 孙传清 等 《遗传学报》 2004年31卷8期 836-841页SCIMEDLINEISTICCSCDCABP
【摘要】 以转抑制衰老有关的异戊烯基转移酶(IPT)基因株系GC-1、携带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的"CBB23"和抗稻瘟病水稻品种"合系15号"为供体,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生物学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将IPT基因与Xa23及抗稻瘟病基因进行聚合.在3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欧志英 彭长连 等 《植物学报》 2003年45卷8期 929-935页SCIMEDLINEISTICCSCDCABP
【摘要】 研究了大田生长条件下两系超高产杂交水稻(Oryza sati va L.)"两优培九"和我国大面积推广的三系杂交水稻"汕优63"从灌浆期到收获期剑叶PSⅡ光化学特性和Rubjsco大、小亚基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可溶性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随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霞 徐秀秀 等 《生态学报》 2013年33卷14期 4370-437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系统研究了稻纵卷叶螟在6种不同水稻品种(常规粳稻武育粳3号,杂交粳稻宁粳1号,常规籼稻TN1,杂交籼稻汕优63,超级杂交籼稻两优培九,超级杂交籼粳稻甬优9号)上取食后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卵巢发育进度、繁殖力和飞行能力.结果表明,武育粳3号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西北植物学报》 2009年29卷10期 1967-197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两系杂交稻'闵优香粳'品种的父本W香99075和母本不育系261S及其261S矮化突变株系为材料,对两种母本及其F1植株分别进行形态特征、产量和F2稻米品质比较分析,以明确不育系261S矮化突变株系的育种应用价值.结果显示:(1)不育系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蔡春苗 施碧红 等 《生物技术通报》 2008年2期 23-2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光温敏雄性核不育水稻的花粉育性受日照长度或温度的调控,在长日、高温条件下表现不育,短日、低温条件下表现可育.水稻这一特性的发现使得人们可以利用其进行‘两系法'杂交稻育种来补充传统的‘三系法'杂交育种体系.水稻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的研究对于'两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炳超 张扬 等 《昆虫知识》 2007年44卷2期 164-17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文章综述经10年(1996~2005)研究建立的亚洲稻瘿蚊Orseolia oryzae Wood-Mason种群DNA指纹检测技术和水稻抗稻瘿蚊分子育种技术的研究成果.其核心技术包括5点:(1)在国际和国内首先用AFLP方法研究亚洲5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曾翔 张玉烛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7年18卷7期 1665-166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不同类型的319个水稻品种为研究对象,研究了10 mg·L-1 Cd2+处理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Cd2+对种子发芽率影响较小,对根系生长的影响显著,且大于对芽生长的影响;不同类型水稻种子萌发对Cd的响应差异较大,敏感顺序为粳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凝 吕川根 等 《生态学杂志》 2006年25卷5期 512-51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针对温度波动是两系杂交稻安全制种的制约瓶颈,进行了以水层灌溉和湿润灌溉为处理的分期播种试验.试验表明,20 cm高度的温度对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的指示作用更为可靠.对两种处理下不育系的茎温(20 cm)、叶温(40 cm)和冠层内气温(2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瑞余 梁义元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6年17卷10期 1899-190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通过测定晚季稻汕优63 (三系杂交稻)、两优2186(两系杂交稻)和IR64(常规稻)生长过程中的干物质和热值,研究了不同水稻品种生长过程中的热值动态和能量固定特征.结果表明,完熟期汕优63、两优2186和IR64 3种水稻的干物质积累量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昌虎 马镇荣 等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4年12卷4期 331-33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水稻细胞质型雄性不育系IR69700A的幼穗经离体培养,获得一个体细胞克隆突变体0A15-1.经短日照和低温处理表明,0A15-1具有在高温下不育和低温下转为可育的特性,是一例温敏不育突变体.花粉染色显示0A15-1属于典败型不育.通过与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兰涛 郑军 等 《遗传》 2003年25卷5期 557-56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用两系杂交稻强优组合培矮64s/E32的一个加倍单倍体(DH)群体,共86个株系,构建了水稻的SSR标记遗传连锁图.选用美国康耐尔大学公布的302对SSR引物,共有127对在两个亲本间检测到多态性,比率为42.05%.建成的水稻染色体的图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启云 盛孝邦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2年13卷3期 376-37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篇首>1引言水稻光温敏核雄性不育性是一种典型的生态遗传现象,其遗传行为既受内部基因控 制,又受外部光、温等生态因子的调节,还与所处的遗传背景密切相关.前人已对农垦5 8S及其衍生系等粳型光温敏核不育性有过较系统地研究,并提出一对、二对、三对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镇荣 凌定厚 等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2年10卷2期 152-16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水稻雄性不育系IR66707A及IR69700A来自国际水稻所(IRRI),它们的不育性只能被保持而不能被恢复,属于胞质型雄性不育.以这两个不育系以及它们与正常品种的杂种F1为供体,经离体培养,共获得了136个体细胞克隆.在R1代中发现了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孟亮 陈良碧 等 《生态学报》 2002年22卷4期 541-54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在自然变温、人工控温及冷水灌溉条件下,比较研究了温度对双低两用核不育水稻96-5-2S与两用核不育水稻培矮64S育性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①当它们在雄性育性转换温敏感期遇到1~12d平均自然日均温23.0~23.8℃的低温时,96-5-2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段发平 黎垣庆 等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1年9卷4期 329-33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3个美国转bar基因水稻抗除草剂品种Bengal Hu-10、Cypress PB-6和Gulfmont 为父本,分别与三系、两系不育系及人工去雄恢复系杂交.考种结果发现:这3个抗性亲本所配组合杂种优势不明显.通过杂交将抗除草剂亲本中的b...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国成 肖晗 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0年6卷6期 511-51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利用农杆菌水稻高效转化系统,成功地将外源BAR基因转入实用性两系杂交稻恢复系 R187和秀水04,经过除草剂Basta田间涂布试验,其阳性率达到90%以上.对转基因植株同步进行的 PCR特异扩增和总DNA Southern检测结果也证实抗B...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建华 王永锐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1999年1期 11-1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两系法杂交稻"培杂山青"和常规稻"双桂36"幼苗经较高浓度的Cd2+(c=9.6~38.4 μmol/L)或Cr3+(c=7.5~25.0 μmol/L)处理可使其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a+b)含量、叶绿素a/b比值、叶片可溶性糖、淀粉及可...
【关键词】 两系法杂交稻(F1);Cd;Cr;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生物学教学》 2015年4期 78-78页PKU
【摘要】 据2014年11月3日《科技日报》报道,2013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两系杂交种“Y两优900”百亩(1亩合1ha/15,下同)示范亩产达988.1kg,再创世界杂交水稻单产最高纪录。因三系法存在配组不自由、种质资源利用率低,培育超高产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姚素梅 王维金 《生物数学学报》 2007年22卷1期 157-163页ISTIC
【摘要】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在两系杂交水稻抽穗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物质ALA对旗叶6个生理因素的综合影响,并对各生理因素与结实率间的灰色关联度进行了分析,所得结果如下: 10-70 mg/L ALA处理的旗叶生理指标值与其最优值的关联度均比对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彭选明 庞伯良 等 《激光生物学报》 2006年15卷1期 101-105页ISTICCA
【摘要】 利用航天诱变与辐射诱变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水稻新种质、新品种的选育,显著地提高其突变频率和突变类型,提高诱变育种的选择效果,育成1个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培两优721"及一批优质水稻新种质和新品系(组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戴小军 黄光文 等 《生命科学研究》 2005年9卷2期 163-167页ISTICCA
【摘要】 以典型粳稻(O.sativa ssp.japonica)秋光作为外类群,典型籼稻(O.sativa ssp.indica)南京11号作为对照,对两优培9、培两优288、汕优63三个籼型组合的6个亲本的核糖体基因(n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
【关键词】 水稻;核糖体基因(nrDNA);内转录间区(IT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