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88
- 18
- 12
- 78
- 5
- 3
- 2
- 1
- 11
- 7
- 6
- 5
- 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张晋 孔霞 等 《针刺研究》 2018年43卷12期 801-805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检索古代文献中治疗冠心病所用经穴,分析其使用规律,为临床制定冠心病的用穴处方提供参考.方法:以"心痛""真心痛""厥心痛""胸痹""怔忡""心悸"共6个冠心病对应的古代病名为检索词,在《中华医典》第5版收录的1156部中医古籍中进行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郝丽梅 毛静远 等 《中医杂志》 2013年54卷22期 1964-1968页ISTICPKUCSCD
【摘要】 冠心病归属于中医“胸痹”、“心痛”、“真心痛”等病范畴,从先秦到清末,历代医家通过数千年的临床实践,积累了对该病的丰富理论认识与宝贵临床经验.当代名中医在继承前人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对该病治疗方法有新的发挥.通过对中医治疗胸痹、心痛相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鹏 张成博 《中医杂志》 2013年54卷2期 170-171页ISTICPKUCSCD
【摘要】 中医文献中“毒”的内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有毒中药主要是指中药中某些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使机体产生治疗目的以外各种不良反应的药物.界定有毒中药,既要参考古代中医文献的记载,又要充分借鉴现代毒理学研究的成果.只有两者充分结合,才能在保持传统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艾儒棣 方明 等 《中医杂志》 2011年52卷16期 1437-1438页ISTICPKUCSCD
【摘要】 从汉唐宋时期的中医文献中,发现了对破伤风的确切论述,较现行教科书所引用资料早约700余年,纠正了汉唐时期中医文献无破伤风记录的观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宗瑜 《黑龙江中医药》 2010年39卷4期 51-53页
【摘要】 本论文依据大量的文献资料及导师的临床经验,以高脂血症为研究对象,结合中医有关论述,明确高脂血症的中医古文献的查阅范围,着力研究高血脂症最为突出的中医病因病机,建立高脂血症病因病机规范化的辨证诊断标准,以适应中医基础、科研等各方面的需求.同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田露 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4分会场-中医药发展国际论坛 2011年
【摘要】 中医在防治不寐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经验,但古医文献中此类疾病的病名不一,所指证候并未严加区分,描述上且存在差异.这给习医、业医者在学习、治疗该病方面带来一定困难.笔者认为,正确运用疾病名称是研究疾病之理、法、方、药的前提,本文选取历代较有...
【关键词】 中医古代文献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许敬生 2009年
【摘要】 文中列举多种例证,从语法、词汇、修辞、医林掌故等方面,论述了中医古代文献在古汉语研究中的价值.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医学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水乳交融,浩如烟海的中医古代文献是古汉语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大大丰富了古汉语的内容,为古汉语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周东菊 导师:王哲 山东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妇科学(专业学位)(硕士) 2016年
【摘要】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古代中医文献中与月经后期相关的中药、方剂,进行整理、总结、归类,探寻月经后期的基本理论及临床用药规律,包括组方规律,药物、药对及用药指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期对月经后期及其引起的不孕症的治疗提供更好的思路和方法.方法: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季顺欣 导师:傅海燕 辽宁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医史文献(博士) 2016年
【摘要】 本文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中医理论体系框架结构研究"(2013CB532004)子课题"中医骨伤诊疗理论框架结构研究"(2013CB532004-2-3)研究内容的一部分.基于中医古代文献及现代研究进展与成果,以逻辑思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史焱 导师:傅海燕 辽宁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医史文献(博士) 2016年
【摘要】 本文为国家"973"计划项目"中医临床各科诊疗理论框架结构研究"子课题"中医妇科、儿科、骨伤科诊疗理论框架结构研究"(2013CB532004-2)研究内容的一部分.目前学术界关于小儿惊风的认识,或立足于某个医家思想层面,或立足于证治层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林林 导师:王诗忠 福建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针灸推拿学(专业学位)(硕士) 2013年
【摘要】 研究目的:本文对颈椎病的研究,试图通过收集、整理古代医家在针灸治疗颈椎病上的选用穴位,初步发掘古代针灸治疗颈椎病的选穴规律,分析其常用穴位、常用经络.通过对督脉相关理论的整理,包括循行、主治、功能及穴位的整理,探索颈椎病治疗与督脉之间的关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严泽 导师:林殷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基础理论(博士) 2013年
【摘要】 当代民间流传着某些食物一同食用会对健康有害,导致致病、中毒甚至死亡的说法,称为"食物相克",食物相克流传久而广泛,近10年来随着百姓对饮食安全的重视更是大行其道,"相克"食材达上千种,严重影响了百姓的合理膳食.民众与营养学专家都认为食物相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荟清 导师:辛随成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针灸推拿学(硕士) 2012年
【摘要】 1.研究目的基于《中华医典》及现代文献检索系统,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痿证)的方药穴位使用进行初步整理、分析、归纳,期望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痿证)的中医针药治疗有一定指导和参考.2.研究方法古代文献的整理,通过以"痿"、"萎"、"委"为检索词在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田露 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4分会场-中医药发展国际论坛 2011年
【摘要】 中医在防治不寐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经验,但古医文献中此类疾病的病名不一,所指证候并未严加区分,描述上且存在差异.这给习医、业医者在学习、治疗该病方面带来一定困难.笔者认为,正确运用疾病名称是研究疾病之理、法、方、药的前提,本文选取历代较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罗国亮 导师:池晓玲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 2011年
【摘要】 研究目的本次对黄疸的研究,试图通过对中医古代文献整理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中医学对黄疸证治的理论认识,总结黄疸治疗的规律和方法,探索黄疸的临床诊疗新方案,为临床工作和研究工作提供新的思路.研究方法首先,运用文献学方法,收集古代文献(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郭秋菊 导师:何德平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 2011年
【摘要】 研究目的本次对哮喘的研究,试图通过采用对中医古代文献的整理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中医学对哮喘证治的理论认识,总结哮喘治疗的规律和方法,探索哮喘的临床诊疗新方案,为临床工作和研究工作提供新的思路.研究方法首先,运用文献学方法,收集古代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郑俭昭 导师:杜宝新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学(硕士) 2011年
【摘要】 研究目的:本次对痿病的研究,试图通过收集、整理古代医家在针灸治疗痿病上选用的穴位,初步发掘古代针灸治疗痿病的选穴规律,分析其常用穴位、常用经络及特定穴使用概况,分析其常用配穴,以期发现新思路,为针灸临床治疗痿病提供一定的参考.研究方法:从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罗嘉纯 导师:罗颂平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妇科学(博士) 2010年
【摘要】 目的:不孕症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疑难病症.也是妇科常见病之一.中医药对治疗不孕症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在治疗上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古代中医文献中就包含有诊治本病的宝贵经验,值得挖掘整理.通过对汉代至清代各历史时期的中医文献中不孕症方药证治规律的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黄俊敏 导师:黄穗平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 2009年
【摘要】 研究目的:胃痛又称之为胃脘痛,是以胃脘部或近心窝处出现疼痛为主症的病证.胃痛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大致包括了西医的急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下垂等.然而对于慢性胃炎和胃神经官能症方面西医没有特别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中医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许浩游 导师:杜宝新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 2008年
【摘要】 研究目的:本次对痿病的研究,试图通过对中医古代文献整理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中医学对痿病证治的理论认识,系统性整理古代文献中治疗痿证的方药,总结痿病治疗的规律和方法,发掘其用药规律,进一步指导临床中对痿证的治疗,提高临床疗效,为临床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琼 张俊龙 等 《中医杂志》 2012年53卷15期 1337-1338页ISTICPKUCSCD
【摘要】 通过对中医古代文献包括医经类、伤寒金匮类、病源诊法类、方书类、临床各科类、医案类这六大类文献中选取'9部具有代表性医学著作的理论分析,总结出古代中医疗效评价的方法有6种,疗效评价的特点有4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新波 《中医杂志》 2012年53卷1期 75-77页ISTICPKUCSCD
【摘要】 回顾和分析了相关中医古代文献关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相关症状的描述,对ITP的历代中医病名论述作了初步的探讨,以期从中医古籍中挖掘有益著述,指导ITP的辨证和辨病治疗,为中医临床研究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默然 《中医杂志》 2012年53卷12期 1064-1067页ISTICPKUCSCD
【摘要】 回顾中医古代文献和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进展,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辨证施治、专病专方、分期论治、对运动波动症的观察等6个方面总结了帕金森病中医药治疗的方法和规律,并且提出了科研思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东坡 王琦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9年24卷4期 408-40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医"湿"字历来有多层含义,考其源流发现在中医古代文献中,"湿"从潮湿、湿润、湿邪、湿病、代指脾土等,至汉代演变为以湿邪、湿病为主的固定含义.金、元至明、清医家又提出了湿分内外,湿分阴阳的概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丽丽 任旭春 《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 2011年02卷1期 189-189页
【摘要】 痰湿体质是一种常见的病理体质,依据中医古代文献对痰湿体质对某些病因的易感性,及病理过程中疾病发生的倾向性做一简要论述,并对痰湿体质进行了早期干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育林 《中国社区医师》 2008年24卷10期 15,13页
【摘要】 <篇首> 中医古代文献中没有对手足口病的专门记载,但在宋代<小儿药证直诀>中载有"其疮出有五名,肝为水疱,以泪出如水,其色青小","病疱者,涕泪俱少,譬胞中容水,水去则瘦故也".基本概括了本病的疱疹特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万芳 《中华医史杂志》 2006年36卷2期 116-118页MEDLINE
【摘要】 <篇首> 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中医文献专家马继兴研究员从事中医古代文献研究近60年,在这一领域作出许多开拓性工作,其科研成果受到中医界高度关注.本人跟随马继兴研究员学习工作20余年,2003年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确定为马继兴研究员学术继承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岑彩玲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2年2期 119-120页
【摘要】 <篇首> 急性脑血管疾病又称脑血管意外,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急病之一.以突然发生的昏迷,偏瘫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医古代文献称之为"中风".我们自1987年以来,对52例中风患者采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获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关键词】 中风脑血管意外护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范彬歆 林丹红 《中医杂志》 2019年60卷2期 114-118,130页ISTICPKUCSCD
【摘要】 通过分析古代文献,总结阳气对老年性痴呆的影响以及从阳论治原则在老年性痴呆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从阳气功能的角度探讨老年性痴呆病机,认为阳虚温煦不足,精血不充,神明失养;阳虚推动无力,痰瘀丛生,阻滞脑窍,均可导致老年性痴呆的发生.从阳论治老年性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姜欣 谷晓红 等 《中医杂志》 2018年59卷17期 1441-1445页ISTICPKUCSCD
【摘要】 基于古代文献及现代医学对"膜"的认识及膜系理论的发展, 提出人体膜结构是完整连贯的, 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包括内膜系和外膜系, 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具有运行津血、协调脏腑、联络筋骨、沟通表里的作用.通过对历代文献的整理, 从膜的形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耿晓娟 阮士怡 等 《中医杂志》 2018年59卷20期 1717-1721页ISTICPKUCSCD
【摘要】 中医学对于心悸的探究始自《黄帝内经》,散见于历代的方剂学、本草学等著作之中.通过对历代主要的中医药类文献的梳理,探究历代医家对于心悸病证病因病机的认识演变与相应的治疗中药、方剂应用的变迁,展现了历代心悸病证处方用药的特点,为心悸病证的现代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顾漫 柳长华 《中医杂志》 2018年59卷13期 1086-1091页ISTICPKUCSCD
【摘要】 天回医简中屡次出现“通天”这一概念,内容涉及五脏、五色、五行诸方面.通过对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相关条文的细致比勘,提出简文“气之通天,各有官窍”为《脉书·上经》全篇纲领,“通天”其内容可归纳为呼吸通天、五脏通天、五色通天、五行通天、经脉通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吕中茜 郭义 等 《中国针灸》 2018年38卷10期 1115-111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研究适用于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制订中证据体的评估方法,为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制订提供方法学支持,推动针灸标准的制订与应用.根据中医针灸学的学科特点,提出“分层证据评分法”,首先从古代文献、现代文献、现代名医经验等方面多角度收集证据,并客观科学地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逸雯 胡镜清 等 《中医杂志》 2018年59卷18期 1531-1534页ISTICPKUCSCD
【摘要】 结,本意缔也,用以结绳记事,后引申出缔结盟约、契约等含义.在古代医学中结有凝聚、不通畅之义,并以脉象名、病(证)名的形式出现在文献中.《伤寒杂病论》问世后,结的医学内涵趋于完善,并得以传承和发展.基于古今文献,系统梳理对“结”医学内涵的理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筠 岳勤霏 等 《中医杂志》 2018年59卷10期 833-836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医方剂方后注服药食忌的规律.方法 收集和整理古代方书文献中有关方后注服药食忌的记载,采用关联规则等方法分析药物、病证与禁忌食物的关系.结果 经整理从39部方书文献中获得包含方后注服药食忌的方剂共有2587首;方后注服药食忌中,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美君 刘纯燕 等 《针刺研究》 2018年43卷3期 194-19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通过对廉泉穴相关古代文献的整理分析,归纳总结古代廉泉穴应用规律.方法:以《中华医典》(第5版)收录的1156部中医古籍为检索范围,对廉泉穴主治病症、腧穴配伍、配伍主治病症以及刺灸法的相关条文进行归纳整理,并建立数据库.结果:本研究最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玲 李思迪 等 《中医杂志》 2018年59卷15期 1291-1294页ISTICPKUCSCD
【摘要】 从有代表性的中医医籍、方书中遴选出531首经典名方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学和统计学的方法,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深入挖掘方剂名称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对经典方剂命名规律进行总结与提炼.研究表明,方剂的命名离不开药材、功效、药味、剂量、颜色、服药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佳 杨燕 等 《中国针灸》 2018年38卷8期 847-85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了更好地继承古代优秀针刺捻转补泻方法,提供研究针刺“捻转补泻法”的参考,本文基于大量针刺“捻转补泻法”及“向左为补、向右为泻”相关文献的研究,以中医的阴阳理论(阴阳升降、河图洛书原理、太极八卦图)浅析针刺捻转补泻之“向左为补、向右为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素云 《中国针灸》 2018年38卷9期 1001-1005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取象比类是中医学重要的思维方法,古代中医文献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十分丰富.传统针刺补泻中也有许多取象比类思维的应用,如补泻主旨、操作手法、补泻时机、得气效果等诸多方面都运用了取象比类的方法.本文从这一视角入手,对针剌补泻相关的理法内容进行梳理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滕占理 樊巧玲 《中医杂志》 2018年59卷10期 887-889,892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总结汉代至清代间含细辛内服散剂中细辛的用量特点. 方法 收录《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细辛的内服散剂,建立方剂数据库,统计整方药量、细辛药量、方药味数、日服量及细辛用量比重. 结果 细辛入散剂无单独使用案例,常为7~15味药复方形式,常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